精華區beta China-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歷史劇《漢武大帝》的幾點錯植 ‧歷史月刊 2006/04/17 「漢武大帝」畢竟還是戲劇,儘管已儘量求近史料, 但為求戲劇效果,仍難免做小史料之誇張,當然,像 淮南公主劉陵以身事田蚡、嚴助等重臣,以求如女間 諜般竊取宮廷及軍事機密,或像遊俠郭解利用皇后阿 嬌壽誕,意欲暗殺武帝,以及太子劉據親自執劍斬殺 江充等等... 【文/王怡仁】 在當前一片「戲說歷史」風潮中,歷史劇《漢武大帝 》打著「歷史正劇」的大旗,標榜以《史記》、《漢 書》史料為創作根源,於2005年上檔, 至今仍有電 視台播出。 《漢武大帝》由曾執導《雍正王朝》的胡玫導演,兩 劇都予人「帝王形象過正」的感覺,但相較起《雍正 王朝》改編自二月河歷史小說《雍正皇帝》,不論小 說或戲劇都被評為過度改編歷史(見楊啟樵著《揭開 雍正皇帝隱祕的面紗》一書,收〈關於雍正帝的歷史 小說──評二月河的《雍正皇帝》〉與〈小說、電影 與歷史──評「雍正王朝」的謬言妄語〉二文), 《漢武大帝》顯然是更貼切史實的。 這部《漢武大帝》的取材方向,主力集中於漢武帝時 期的漢匈關係,尤其以大篇幅敘述對匈奴作戰的史事 ,對於獨尊儒術、田蚡掌相、推恩削藩、巫蠱事件、 殺鉤弋等事件雖也多所著墨,卻非戲劇重點所在。相 較起《史記》〈孝武本紀〉,本劇對武帝的描繪完全 不同,據學者考,《史記》的〈孝武本紀〉應出自漢 宣帝時博士褚少孫之筆,全篇傳記均在寫漢武帝迷信 求仙、求壽封禪之事;而《漢武大帝》則對此部分史 料完全棄而不取,連李少君、欒大等較重大的武帝求 仙事件亦不用之。 但「漢武大帝」畢竟還是戲劇,儘管已儘量求近史料 ,但為求戲劇效果,仍難免做小史料之誇張,當然, 像淮南公主劉陵以身事田蚡、嚴助等重臣,以求如女 間諜般竊取宮廷及軍事機密,或像遊俠郭解利用皇后 阿嬌壽誕,意欲暗殺武帝,以及太子劉據親自執劍斬 殺江充等等,雖然過度戲劇化,但還不至於過度曲解 史事。 然而,「漢武大帝」在某些小節上,還是有刻意更動 史事之感,下舉數例: 一、南宮公主未至匈奴和親:戲劇中為表現王美人的 忍苦求後位,漢景帝將王美人所出之南宮公主嫁至匈 奴和親,南宮並成為軍臣單于與伊稚斜單于兩代的閼 氏。此與史實不符。 二、伊稚斜單于的身分問題:戲劇中,伊稚斜單于為 軍臣單于長子,與異母弟於單爭奪大單于之位,最後 用計篡弒軍臣單于,並遣於單至戰爭前線,於單因此 死於漢軍箭下;而根據《史記.匈奴列傳》,伊稚斜 單于為軍臣單于之弟,時任左谷蠡王,元朔二年,軍 臣單于死(戲劇中將軍臣單于死期提早,以加重伊稚 斜單于戲份),伊稚斜單于自立為單于,攻破於單, 於單因此降漢,漢封於單為涉安侯。 三、伊稚斜單于的死亡問題:戲劇中,衛青領軍的漠 北大戰後,伊稚斜單于中亂箭死亡。這純粹是加強漠 北大戰的戰功,而依《史記.匈奴列傳》所載,漠北 大戰後,伊稚斜單于亂軍中失蹤,右谷蠡王乃自立為 單于,直到伊稚斜單于再出現,乃歸還其位。 四、李廣的死亡方式:戲劇中,為表現李廣的悲壯, 將李廣安排為漠北大戰時,與伊稚斜單于佯動部隊大 戰的前鋒大將,並因此捐軀沙場;但據《史記》、《 資治通鑑》,李廣乃因與趙食期合兵,向東繞路而行 ,結果迷路貽誤軍機,後來,李廣為承擔迷路的責任 ,橫刀自刎,震動海內。 在史實上做些微更動,可能出自避免完全符合史料的 枯燥,但較奇怪的是,這部以「歷史正劇」為噱頭的 戲劇,竟然有幾處是刻意將其他故事故意「錯植」進 《漢武大帝》的劇情中,茲舉以下數點: 一、漢景帝巡閱細柳營周亞夫軍隊:戲劇中,在七國 之亂前,漢景帝為檢視中央軍力,驅車前往周亞夫軍 隊駐紮的細柳營,哪知守衛軍門的都尉卻沒有讓他進 入軍營,並且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 不聽天子的詔令。」漢景帝因而肯定周亞夫治軍嚴明 ,並倚為平七國之亂的股肱大將;但這段故事,卻是 錯植自漢文帝的史料,史實是,漢文帝六年,匈奴大 舉入侵邊關,文帝親自去視察駐守霸上、棘門及細柳 的軍隊,因而發生知道周亞夫治軍有度的情事。 二、伊稚斜單于以響箭殺死軍臣單于:戲劇中,伊稚 斜單于為奪大單于之位,被中行說激勵後,發明了「 響箭」,只要他將響箭射向某一鵠的,全軍亦須射此 標靶,違者受罰,伊稚斜先射過愛馬與妻子,確定全 軍皆能依他所射而射後,再利用與父親軍臣單于狩獵 的機會,以響箭為令,一起射死軍臣單于,奪取大單 于之位。這段故事完全錯植自《史記.匈奴列傳》中 冒頓單于殺頭曼單于的故事,原典為「冒頓乃作為鳴 鏑,矢鏑飛則鳴。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 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 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 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複以鳴鏑自射其 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複斬之。居頃之 ,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於是 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 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 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三、劉徹命韓嫣假伴皇帝接見匈奴使臣:戲劇中,劉 徹即帝位未久,匈奴遣使來漢,劉徹命韓嫣著帝袍接 見,自己則著武士服裝立於一旁,匈奴使者參見過後 ,說:「皇帝的衛士才是真英雄。」這段故事錯植自 《世說新語》,原故事的主角是魏武帝曹操,原典為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始崔 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 王何如?』匈奴使者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 刀人,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四、伊稚斜單于割髮代罰:戲劇中,衛青北討匈奴, 擊敗樓煩王與白羊王,築城朔方,伊稚斜單于怒不可 遏,欲懲此二王,但自覺亦有調度軍隊上的失誤,因 而自己割髮代罰過錯;此段故事錯植自《三國演義》 第17回,曹操出兵欲討張繡,軍旅行中,見百姓麥田 已熟,於是號令三軍:「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 皆斬首」,結果曹操自己的馬走入麥田,於是(據原 書):「曹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於 尊之義,吾姑免死。』乃以劍割自己之髮,擲於地曰 :『割髮權代首。』使人以髮傳示三軍曰:『丞相踐 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髮以代。』於是三軍悚然, 無不懍遵軍令。」 五、李廣利慾自立為王:戲劇中,巫蠱之禍後,李廣 利一家妻子等人被族誅,此時,李廣利正兵進匈奴, 進退不得,乃思自立為王。這段史事在史料上是李廣 利屬下胡亞夫勸其降匈奴,但李廣利卻希望深入漠北 ,以建奇功來保自己與下獄的家人之生命,哪知匈奴 單于親自領軍進攻漢軍,李廣利大敗後,知死罪難逃 ,才投降匈奴;至於「自立為王」則錯植自《三國演 義》第119回鍾會的故事,鍾會攻下蜀國後,與蜀將 姜維共謀,欲反魏國,姜維告訴他:「君疑臣則臣必 死,豈不見鄧艾乎?」鍾會告訴他:「吾意決矣。事 成則得天下,不成則退西蜀,亦不失作劉備也。」意 即於蜀地自立為王。 《漢武大帝》雖然有部分史事的更動以及幾處刻意將 其他故事錯植於劇情中,但這齣戲還是罕見的忠於史 實的歷史劇,甚至可以視之為《史記》、《漢書》的 具象化,若以之為研讀《史記》、《漢書》的輔助, 就其大幅採納史料的程度,筆者以為,確實還是適當 的。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9期】 -- 我向來不喜歡運動,「群眾運動」與「床上運動」除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48.216
lohengrinz:結論下得也太違心了吧 想批判又急著為自己消毒= =+ 04/17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