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再談簡化字 ﹒方舟子﹒ 有人從海外去了趟大陸,看到有用繁體字寫的招牌,便欣然嘆道:“大陸人民正 在拋棄簡體字。”有位港胞接到中國新聞社新設的萬維網,發現用的是繁體字,也讚 嘆主持人心胸好寬廣。他們都不知道,在大陸,凡是與港澳臺同胞有關的場合,為了 照顧同胞,使用繁體字是個沿用了十幾、二十年的慣例,《人民日報》海外版不也發 行了好幾年的繁體版後來因為大陸留學生去提意見才改成簡體的嗎?這是跟“拋棄簡 體字”、“心胸好寬廣”毫無關係的,倒可以說反映了簡體字使用者的自信,該用繁 體時就用繁體,不害怕被繁體取代。 這也可以說明在大陸並不強迫使用簡體字。華國鋒當主席後曾經推行試用第二套 簡體字方案,也僅僅是試行,並非強行。這一套方案也是從民間收集來的,有許多字 從前和現在都在民間流行,民意基礎是有的,但試行了幾個月後就收回了,原因無非 是:一、第一套方案已在大陸通行二十年,大家已經習慣,再創新不容易;二、簡得 太厲害,的確會造成識別上的混亂,如一個方框寫小了是“口”,寫大了是“國”, 印刷體還好,手寫可就不容易分辨了,想把常用的幾千個漢字全簡化成六筆以下是不 實際的。這套方案的失敗反襯了第一套方案(即今天大陸的用字標準)的合理,它的 被收回也證明了簡化字的推行從來不是強制的。 有人說,他不反對簡化字,但是反對共產黨“裁剪”簡化字。我不知道他所謂的 “裁剪”是什麼意思。本來一個字可能有幾種簡化寫法,共產黨組織專家對它們進行 歸納整理,確定一種寫法為標準在全國通行,如果這就是“裁剪”的話,我支持這樣 的裁剪,因為為了便於閱讀,文字必須有一個通用標準,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權威 的機構在制定詞法、句法的標準,在大陸這個機構就是“文字改革委員會”,它不僅 簡化漢字,而且廢除異體字,從而使中國大陸有了用字標準。常用漢字不過五六千, 但以前幾乎每個字都有兩種以上的寫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回”有四種寫法),有的 寫法差別極大,相當於要記幾萬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常用漢字,徒然增加識字負擔。 有人說“讓市場來決定一切”,須知市場並非萬能的,在文字上更是如此,一個 字有幾種寫法,有時很難使所有的人都逐漸採用同一種寫法,因此標準是不可能自然 而然形成的,在約定俗成的基礎上更需要有權威的整理。秦始皇實行“書同文”,統 一了漢字字體,共產黨簡化漢字、消滅異體字,統一了漢字寫法,這種“統一” 都 必須靠政府來完成,也都是造福後代子孫的功德無量的大事。 還有人說,現在電腦普及了,使用簡體繁體對於電腦都一樣了。且不說現在中文 打字速度仍然趕不上手寫,即使有一天趕上了,電腦也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寫的。英 文打字可謂迅速,美國的筆記型電腦也可謂普及,但我還沒見過有誰只用電腦從不用 筆的。難道為了保存繁體字,就必須剝奪漢字的手寫功能? 還有的說,簡體字破壞中華文化,因為古籍沒法簡化,用簡體字就看不了古文了。 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古籍可以轉成簡體字出版,而且一般不會引起閱讀上的困難。 中國大陸用簡體字出版了大量的古籍,中學語文課本約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古文,也 用簡體字印刷,並沒有因此就看不懂、沒法教學了。而且,為了保存古籍原貌,大陸 有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社專門出版繁體字版古籍,而會簡化字的人,也 幾乎都無師自通看得懂繁體字。 我看,許多人反對簡體字還是心中對共產黨的“情結”在。由於國民黨長期的不 當宣傳,在有些人心中,凡是共產黨幹的,都不是什麼好事,簡體字就不幸的搭上了 這隻船。漢語白話、簡化、拼音化運動自五四以來,一直都是中國先進的文人學者一 直致力的事情,共產黨推行它當然順應歷史潮流。不妨這樣假設:如果國民黨政府去 臺不是 1949 年而是二十年代,推行白話文是共產黨政府做的而不是國民黨政府做的, 諸位是不是也要冒出類似於“白話文破壞了漢語的音節”、“白話文是共產黨強加給 人民的”等等論調呢? -- London的雨 西班牙的陽光 是不是到一個很遠地方 就能讓我忘記你笑的模樣 Paris 的櫥窗 威尼斯的海港 是不是在沒有你的地方 放縱自己毫不顧忌的大哭一場 London的雨 西班牙的陽光 看著陌生人群來來往往 有誰能了解我心裏的悲傷 Paris 的櫥窗 威尼斯的海港 這嚮往棲息的疲憊翅膀 何時才能找到依靠的地方 不必再這樣獨自的飛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