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飲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毛澤東的飲食亦是如此。   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從1954年至1974年,有二十來次回到故鄉湖南。身為一代偉人 ,毛澤東不吃人參燕窩,不吃生猛珍稀,卻迷戀著當年的家常飯菜。下面列出的是他1966年 6月在韶山沖滴水洞居住時的一份食譜:   紅燒鯽魚、火焙米蝦炒青椒、青椒馬齒莧、苦瓜燒肉、雄魚頭打蔥湯、幹飯二兩、烤玉 米一隻或稍加面制品。   這是極具代表性的食譜。據曾經多次接待過毛澤東的工作人員回憶,他的飲食嗜好是:   素食:家蔬有辣椒、苦瓜、茄子、白菜、芋頭、蘿卜、田菜(牛皮菜);野菜有馬齒莧 、蕨菜、蘑菇(如雁鵝菌),此外還有白豆腐、臭豆腐。   葷食:紅燒肉、火焙魚、火焙蝦、紅曲魚、雄魚頭、鰱魚尾、泥鰍、黃鱔、臘魚、臘肉 。   主食:紅糙米、紅薯、玉米。   每天兩頓飯。  毛澤東形成這樣的飲食習慣,是有其家教根源和經濟根源的。   父親毛順生是毛氏家族淳樸而精明的傳人,他恪守著"好吃如小賭"的信條,為了積累資 財,他富而不奢,緊把細用,領著全家過著清教徒式的日子,除了四時八節和人來客往外, 餐桌上是見不著葷腥的,就連食用油也是用山裡茶籽榨出來的清油。正處於長身體時期的毛 澤東和他的兩位弟弟,非常嘴饞,平日裡為了改善伙食,兄弟三人隻得下河下田,捉魚撈蝦 挖泥鰍。這些東西一旦被父親發現,還得充公,煙熏火焙,留發備用。   飲食文化,作為社會的風,民情的雨,滋潤著一代人,塑造著一代人。你最初接受了哪 種飲食文化,你就會永遠屬於哪種飲食文化。毛澤東青少年時代,被父親強制實行形成的飲 食習慣,後來卻根深蒂固地留在了他的身上,以致幾十年以後,成了黨和人民的偉大領袖, 依然不悔不改,一以貫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