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嗅覺考驗(圖) 翟華 大恩   如果你來到中國﹐在不多見的坐式馬桶邊緣上看見了腳印﹐別奇怪﹐ 一準是哪位鄉下人來方便過了。也怪難為人家的﹐這種比板凳還高的家 什怎麼才能蹲得上去呢﹖可以想象這位鄉下人在馬桶上以蹲姿保持平衡 是何等艱難﹐而且還得小心不能弄臟了地板。不過這後一點我們可以大 可不必為中國人擔心﹐他們個個是蹲功大師。   中國最常見的廁所就是地下的一個坑﹐保証排泄物準確到位是每個 人的基本功。如果茅坑是用水泥澆鑄的﹐每個坑兩邊可能會有半人高的 牆隔開﹐或許還會有排水系統﹐那這就是典型的公共廁所了。到了中國 別擔心找不到廁所﹐很容易。第一是要跟著味道走﹐第二建築物門前有 收銀台﹐裡面坐著個廁所先生。沒錯﹐就是造訪這種地方也是要收錢的。 中國有沒有土耳其式的單人廁所﹖有是有﹐但不多見。至於西方式的公 共廁所﹐那你得到大賓館裡去找了。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感受一下文 化震盪﹐最好還是到鄉下去走一遭﹐讓蒼蠅當你的向導。雖然這裡沒有 人會想到要向你收費﹐但我擔保你一進去立馬就想出來。無奈﹐自然規 律是無情的﹐我們不得不經受這樣的考驗。除非你是瞎子、聾子﹐或者 幸運地患了重感冒﹐你的所有感官將完全徹底地被征服。在中國如果得 了便秘這種病該是多麼痛苦呀﹗   不瞞諸位﹐我在少林挑選學校的重要準則就是廁所的條件。那種一 溜看過去有百十個坑的茅房絕對不可以﹐我無法同時和這麼多人一起如 廁﹐因為不能集中精力。我對廁所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其大小要有人文 關懷的精神﹐蹲坑數須在六個以下﹐坑邊的牆有半人高以上﹐小便池單 設﹐最重要的是廁所必須沒有房頂以便我隨時可以觀測天象。哎﹐如果 能找到這樣的廁所也算我到中國來不虛此行。據我觀察﹐我選的這廁所 也很受中國同學青睞﹐以至於他們把這裡當成了社交場所。學生們每天 一進門先選坑﹐靠近門口的位置最搶手。立定﹐然後悠閒地與鄰坑開始 自然對話﹕“哎﹐怎麼著﹐今天你的是什麼色兒﹖”“鮮黃。你的怎麼 這麼綠﹖我說你昨晚上是吃什麼了﹖”最精彩的是在每天的如廁高峰時 間﹐每個坑可以蹲上兩個人﹐互相鼓勵﹐充分體現了集體主義的協作精 神。可惜呀﹐這麼好的地方﹐居然有一天沒有和我商量就加蓋了一個房 頂﹗我鐘情的廁所頓時失去了其自然魅力﹐我隻好默默地與之告別﹐另 外選了一個合乎要求的廁所和學校。   我發現中國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常洗澡但勤洗衣服﹐所以身體 的污垢往往被掩飾在潔凈的衣服裡面。由於中國人對衣飾的潔癖﹐所以 洗滌劑似乎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一件衣服隻要是穿過﹐哪怕是隻穿過 兩分鐘﹐中國人就會重新洗滌掛出去晾幹。記得那次我與 800位中國遊 人乘一艘客輪暢遊長江時﹐有幸與其中三家十位住同一客艙。由於我比 別人先到﹐所以特意選定了一個上舖﹐想著這樣可以透過窗戶盡情欣賞 揚子江的景色。不幸的是﹐我忽視了在床與窗戶之間的一個洗手池。開 船以後我才發現這個洗手池是三家中國人的活動中心。開船不到兩個小 時﹐我的室友們就開始洗第一件衣服﹐以後接連不斷的洗﹐一天以後整 個船艙變成了晾衣場。這樣﹐我從甲板回來要從毛巾、襯衣和褲子叢中 穿過才能爬到自己的床上﹐從床舖上可以欣賞到的景色也隻是各色內衣、 內褲。眺望三峽之余﹐還看到了三隻乳罩。   船上的洗澡堂很符合中國傳統﹕臟、亂、差再加上不便。也難怪﹐ 洗澡堂本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嘛﹗保持個人衛生中國人有自己的辦法。首 先﹐中國人洗澡隻要一盆水﹐不一定脫衣服﹐用浸濕的毛巾在暗中擦拭 即可﹐有點像我們法國人早上戴著手套(注﹕法國人洗臉毛巾是一個手 套似的口袋)洗臉的架勢。這種洗法有很多好處﹐節約用水不說﹐而且 可以在億萬同胞面前保持尊嚴與體面。唯一麻煩的是背後和一些隱蔽地 位不容易清潔﹐但是這也沒有什麼﹐隻要是外面衣服幹凈﹐裡面到底怎 麼樣也關系不大了。   無可置疑﹐中國人出汗率要小於西方人﹐所以他們並不需要每天洗 澡。盡管如此﹐我在少林的同學們每天在烈日下和灰塵中訓練達七個小 時﹐晚上洗一個澡是少不了的。可惜我們學校裡隻有一個冷水龍頭﹐供 五十多人使用﹐而且還時常停水。要說起來﹐學校裡還有一個正式的澡 堂子﹐但是平時學生不得入內﹐估計是怕騷擾了住在裡面的蜘蛛一家。 到了每周公共浴池開放的那一天﹐學生們如同虔誠的朝聖者一般湧向澡 堂。   那天我正在熱水池裡悠然地享受﹐一位穿著練功服的學生在蒸汽朦 朧中走了過來。我連忙喊﹕“這有人了﹗”旁邊還有兩個空池子呢。無 濟於事。“撲通﹗”這位同學脫衣解帶也跳進了同一水池中。哇﹗誰說 中國人身上沒有氣味﹖拿我們法國的一塊“金銀畢” (Camembert)幹 酪﹐再放在太陽地裡曬它一個星期也不會有如此刺鼻的氣味吧。隨即﹐ 另一個奇跡發生了﹕池水顏色發生了變化﹗原本清澈透明的水怎麼忽地 就成了黑灰色的槳狀液體﹖該不是中國人的又一個發明吧。驚駭之中﹐ 我向我坦誠相見的新朋友詢問他多長時間施行一次如此奇術。答案﹕“ 一周一次。”當然這位朋友並非是唯一的巫師﹐隻要看一看澡堂裡每一 個水池的顏色你就會心悅誠服了。順便說一句﹐中國人泡過澡以後不放 水﹐我每次來洗澡都不得不伸胳膊在這樣的水池底下找軟木塞﹐把臟水 放掉換幹凈水。   呼吸新鮮空氣﹐排出二氧化碳本是每個人的正常生理行為。但這對 凡事追求完美的中國人來說就有點不夠了﹐他們不但能排出枯燥的二氧 化碳氣體﹐還會吐出濕潤的分泌物。所以﹐在中國大街上走路最好打一 把傘﹐否則難免會被從各個方向飛來的痰液淋到。幸好大自然是公正的﹐ 在人們吐出痰液之前還必須嘹亮地清一下嗓子﹐提醒其他行人趕緊換道 躲遠點。   中國人這種保持喉嚨衛生的習慣﹐有時也會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 特別是在室內﹐講究的管理員會在牆上貼上“嚴禁吐痰”的字樣﹐有時 還會翻譯成英文讓外國人遵守。不過照我看﹐類似“嚴禁吐痰”和有一 次我在電梯間裡看見的“不許隨地小便”這類的警示標語﹐簡直多此一 舉﹐讓不懂得如何隨地吐痰的外國人作何感想﹖   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與法國的自行車運動員有一個同樣的技術動作﹐ 那就是借助鼻腔裡的氣流將鼻涕迅速而劇烈地排出﹐然後用手背清理一 下殘余的泡沫。所以﹐在中國的草坪上看不到紙巾﹐並不是因為我的榜 樣的作用。   最難忘的經歷還是在香港。那天一出門我就覺得異樣﹐在一個郊區 林中小徑散步走了半個小時居然未見到一個人影﹐讓我感到不尋常的壓 抑。所以﹐當我終於瞥見遠處一位中年男子向我走來時﹐我決定向他說 一句精神文明的話﹐諸如﹕“您好﹐我是大恩﹐很高興認識您”之類。 但﹐他沒有給我這個機會。還沒有等我開口﹐說是遲﹐那時快﹐男子已 經張開了嘴並迅即發出了我熟悉的口音﹕“嘿──孩──海──害﹐呸﹗” 聲音是如此震撼﹐他在見到我之前幾公裡一定是一直在醞釀這驚天一吐。 在他離我遠去的同時﹐我突然領悟了什麼是漢語的“四聲”。   說點正經的   就是在法國的廁所裡﹐我們也不想多待﹐是不是﹖因為法國的公共 廁所也不是衛生和舒適的模范﹐沒有熱水﹐更沒有法國香水﹐比起日本 的廁所來可能至少要落後一列火車吧。   中國人雖然不勤洗澡﹐但他們注重衣著的潔凈。西方人常常不明白﹕ 為什麼中國人一星期也不洗一次澡﹐但是衣服隻要穿過一次就得洗﹖而 中國人也可能會問﹕是不是因為西方人的衣服太臟﹐所以他們每天都得 洗澡﹖我們西方人應該向勤洗衣服的中國人致敬﹐而且必須老實承認在 個人衛生方面的需求中國人和我們並不一樣﹐因為中國人不像我們一樣 濫用汗腺。很可能是中國的自然環境使然﹐否則中國將會面臨缺水的困 境。但是﹐隨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國人洗澡的次數也在指數級增長。 我剛到中國的時候﹐電視上廣告還大多是洗衣粉﹐但是我快走的時候已 經有沐浴液和香波的廣告了。   還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我這裡描述的“落後”現象主要是集中在鄉 村﹐特別是邊遠的地區。中國的窗口北京自然是另外一番景象﹐那裡的 環境整潔﹐市民精神﹐特別是趕上節日和外賓來訪的日子。那麼﹐中國 的臟亂差的“傳統”是否正在消失? 也許不會﹐據說許多中國男人患有 慢性“氣管炎”﹐因而這些他們不得不隨時清嗓子﹐痰聲依舊…… -- --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 So go to slee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1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