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八、以食為天(圖) 翟華 大恩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民以食為天”。不錯﹐我們在飯桌上就可以 看見最典型的中國人﹕右手裡拿副筷子﹐左手捧著隻瓷碗﹐鼻子尖在( 酸辣)湯裡。中國人說起國家或者自己家裡有多少人所用的量詞是“口”﹐ 也就是吃飯的嘴。如果眼睛看見了米(“眯”)﹐可以安心養神了﹐眯 著眼睛笑了。至於肚子﹐那就更不得了﹐除了可以貯存大魚大肉以外﹐ 還可以蘊藏知識文化﹐正所謂“滿肚子墨水”。   要說吃﹐法國人也算得上行家裡手了﹐可是與中國人比起來還是得 自嘆弗如﹐算是遇到老師了。可以說﹐中國人吃飯不是為了活著﹐而是 活著為了吃飯﹐吃更多更好的飯(我簡直不敢相信氣功是中國人發明的﹐ 因為練了氣功可以少吃兩頓飯)。所以如果有中國人以絕食這種方式表 達不滿﹐那一定是遇到比天還大的事情了。   對中國人來說﹐能吃是身體健康的象征﹐而體胖則代表地位和財富。 所以“吃”就成了中國人日常對話的永恆主題。兩個中國人見了面不會 像法國人那樣問﹕“你好﹐走的怎樣﹖”(法語﹕Bonjour﹐est-ce qu e ca va﹖的直譯)而是會問﹕“你好﹐吃過了沒有﹖”對這樣的問題﹐ 我可能具實回答﹕“早吃過了﹐都下午三點了。你吃過了嗎﹖”對方也 可能會實話實說﹕“還沒呢。”看來我們說的不是同一頓飯。中國人喜 歡問我﹕“你喜歡中餐嗎﹖”我通常的回答是﹕“非常喜歡﹐就像我喜 歡法國餐一樣。兩者都是是舉世聞名。”但是與法國人相比﹐中國人是 無所不吃﹐無處不吃﹐無時不吃﹐而且吃沒個吃相。   中國人的無所不吃使以吃青蛙、蝸牛而著名的法國人黯然失色。要 說起中國人吃什麼﹐那可是一個長長的單子﹐還不如數一下中國人不吃 什麼來的快。簡單的說﹐隻要是四個腿的﹐除了餐桌以外﹐都可以炒了 端上桌子吃掉。尤其是中國南方的餐桌最富有情調﹕狗肉自不必說﹐還 有貓、蛇、鼠、鳥、蠍子、猴、烏龜等等。在中國點雞肉吃簡直有點叫 人不好意思﹐什麼都敢吃、什麼都吃過乃是身份的象征。不過外國人大 可不必擔心點了牛肉會被偷換成了狗肉﹐因為狗肉比牛肉貴﹐餐館老板 決不會吃虧。   無處不吃﹐在室內吃﹐室外吃﹐地上吃﹐屋頂上吃﹐街上吃﹐坐著 吃﹐站著也可以吃。對中國人來說﹐在哪裡吃從來不是一個問題﹐要緊 的是吃的是什麼。也多虧中國人不在乎﹐否則那些簡陋、骯臟的“人民 餐館”可能就沒有顧客上門了。這類餐館有四面牆可以擋風﹐有房頂可 以避雨﹐水泥地板可以方便清掃。看著滿桌滿地的殘留食物﹐我敢肯定﹐ 如果把法國的餐飲衛生標準搬到中國來的話﹐可能沒有幾家中國餐館還 能繼續營業。研究微生物學的法國巴斯德醫生和他的門徒們在這裡一定 會大有用武之地。   無時不吃﹐中國人什麼時間吃取決於他們什麼時間碰見吃的東西。 到街上遛一圈﹐吃的東西到處都是﹐有玉米棒子、冰棍、甜土豆(注﹕ 法國人把紅薯稱為“甜土豆”)、點心、包子﹐ 還有油鍋裡炸得焦黃 難以辨認的什麼東西。這些隻是小吃﹐ 是為了幫助中國人度過兩頓正 餐之間難捱的時光。 正餐的時間也沒個準點﹐但是一般說來很早﹐午 飯11點、晚飯6點就可以開吃。   中國人吃飯沒有那麼多規矩﹐怎麼方便怎麼吃。外國紳士請記住﹐ 千萬別請一個漂亮的中國小姐吃雞﹐否則小姐會就地變成一個油臉仙子。 我注意到中國人在打掃碗中或者盤中最後一點食物的時候﹐采取的是仿 生術(具體一點說是參考犬舔食的方式)外加吸塵器的速度。對不起﹐ 我說的不對﹐我太惡毒了﹐中國人吃飯不能說與動物一般﹐因為動物不 會吐出骨頭來。中國人吃飯很快﹐往往我剛開始享受﹐我的同學們已經 吃完了。他們仿佛還生活在饑荒年代的陰影中﹐不快點吃﹐等會就讓別 人搶光了。不光吃得快﹐而且舌靈嘴巧﹐什麼不適合下嚥的東西都由舌 頭負責甄別出來﹐然後上下嘴唇配合把廢物吐在飯桌上或者地上﹐還伴 有愉悅的聲音。等吃完了飯﹐我們可以通過桌上地下的渣滓才能判斷剛 才食客們吃的是什麼東西﹕“怎麼樣﹖今兒吃辣子雞了吧﹖”。   在中國吃飯有一個明顯的社會效應﹐那就是向旁人展示自己有錢。 比如請客的時候﹐主人一定要多點菜﹐以客人吃不了為原則﹐沒有浪費﹐ 就沒有臉面。當然﹐比起過去中國的封建皇帝每餐要上一百多道菜﹐現 在的宴會可算是節儉得多了﹐隻上十幾道菜而已。菜一道一道地上桌﹐ 在圓桌中央的轉盤上緩緩移動﹐進餐者手裡的筷子如同魔術棒一般﹐把 酸甜苦辣各種味道變到肚子裡﹐有勞腸胃去慢慢品味分解吧。至於米飯﹐ 那是屬於低層次的大眾性食物﹐吃也可以﹐不吃也沒關系。   當最後一道菜吃到一半左右的時候(如果沒有剩下﹐那就意味主人 點菜的數量不夠)﹐這宴席就到了尾聲了。但是還得接著喝酒﹐一邊喝 一邊劃拳﹐誰輸了誰喝﹐最好是一醉方休。到了結帳的時候﹐如果是有 人請客﹐那麼主人會神不知鬼不覺地付款。如果事先沒有說好﹐那可就 熱鬧了。在香港﹐每一個參加飯局的人都掏出“金卡”、“銀卡”展示﹐ 爭相買單。在大陸﹐誰來付帳要看誰力氣大﹐幾乎把酒肉朋友推翻在地﹐ 然後嘻嘻哈哈地搶著把票子遞出去。不管是誰贏了付錢的機會﹐誰也不 會仔細核對一下帳單﹐菜價再貴也比不了面子的價值。   說點正經的   誠實地說﹐我不應該對中國餐館的衛生狀況太過夸張﹐真正因為在 餐館吃飯而得病的人並不多﹐因為所有的餐館年年都接受衛生防疫部門 的監督﹐經檢查合格之後才頒發營業許可証﹐而且這種檢查原則上是不 預先通知的。檢查的內容主要是飯菜的制作過程而不是廚房和餐廳的外 觀。美國的快餐店看上去一般都很漂亮整潔﹐但是卻發生過年輕的顧客 因為吃漢堡包中毒的事件。   十全十美的事情在世界上是沒有的。有幾個中國人能夠承受巴黎法 國餐館和法式中餐館的價格﹖換句話說﹐正是因為相對簡陋的設施菜保 証了飯菜的廉價﹐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可以經常去餐館﹐有的人甚至每天 都去餐館吃飯。 少林的餐館一份菜的價格在1歐元多一點﹐一碗廣東炒 米飯的價格還不到半個歐元。這樣的價格﹐除去原料和人工成本之後﹐ 老板還能賺多少錢呢﹖他們肯定沒有足夠的錢像在法國的中國餐館一樣 把餐廳裝飾的金碧輝煌。法國一般老百姓大概一年才能去附近的中國餐 館去吃一頓﹐每當他們進門時看見金魚缸﹐和牆壁上的似乎總是在流水 潺潺的中國畫﹐不知是否知道正是他們所付出的高價才有了這一切。   中國人不習慣法國餐的吃法並不完全是因為他們不會使用刀、叉﹐ 最令他們頭疼的是法國餐不夠豐盛﹐個人吃個人的﹐沒有多少種菜卻一 會兒換一個盤子﹐還要高談闊論沒個完。加上餐桌上禮儀太多﹐吃飯的 人總是要想著怎麼吃﹐而不能專心享受食物。總結起來說﹐法國人吃飯 太拘謹、太嚴格、太幹凈、太規矩、太長、太涼、太貴、太淺薄﹐一言 以蔽之﹕沒法吃﹗從法國回來的中國人總是會感覺輕鬆許多﹐豐儉由人﹐ 拿起筷子吃肉﹐端起碗喝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多麼自由愉快──不 過﹐為了這份美好的感覺﹐最好不要去廚房參觀。 -- --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 So go to slee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1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