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有言在先(圖) 翟華 大恩   我知道﹐所有到過中國的西方人一定都遇到過令他們無奈、可笑、 緊張、煩躁或不解的場景﹐從而有可能在心中對中國人產生一種矛盾 有時甚至於激烈的情緒﹐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背景。   我相信﹐很多去過中國並與中國老百姓(我是指在城市和鄉村生 活的大多數中國人﹐而不僅是那些在政府機關工作的高級公務員、外 企管理層的白領或在國外使館工作的外交官)接觸過的外國人都夢想 過要寫這樣一本書或者希望有人能夠寫這樣一本書。   我這本書涉及中國人的衣、食、住、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 與西方文化的差別﹐而且用語力圖直言不諱。文章不乏夸大其詞﹐又 極盡挖苦嘲諷之能事。讀者也許要問﹕中國人到底與我們西方人有什 麼不同以至於他們可以被稱為火星人呢﹖   首先﹐歡迎你到火星上來認識這裡的主人。   其次﹐希望參加火星之旅的廣大遊客不要忘記攜帶自己的幽默感﹐ 因為本書是一本諷刺性的小冊子(至少每章第一部分如此)。因為我 沒有找到一個理想隱身術﹐又想經常重訪中國﹐所以在我進行吹毛求 疵的同時﹐也盡可能地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在每一章的最後﹐我都 處心積慮地寫上一段“說點兒正經的”﹐盡可能地為我的中國朋友討 回“公道”﹐和把稀泥﹐甚至對法國佬反戈一擊。簡而言之﹐在諷刺 之中找尋一點深刻的文化內涵。其實﹐誰都知道﹐我們自己也不過是 別國人眼裡的火星人而已。   想來讀者最終不會誤解我的意圖。雖然我刻意渲染﹐但是本書的 目的絕非要“打倒”中國人﹐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或者是企圖証實 法國人的“優越”。我愛中國﹐我喜歡中國人──雖然說我每次到訪 中國和離開中國、見到中國人和離開中國人都同樣愉悅和高興。我也 十分敬重中國文化。在古代﹐從印刷術到指南針還有風箏幾乎所有的 重要發明都是中國人所為。如果說世界文明能達到今天的水平﹐那是 得益於中國。在現代﹐從武術到軟醫學還有盆景﹐我們應該向中國學 習的地方還是很多。   本書絕對沒有“講政治”的企圖。如果有讀者在字裡行間發覺我 對敏感的問題有所影射﹐那純粹是法國人說話的方式問題﹐不小心走 了嘴﹐決非故意挑舋。我很清楚﹐站在中國之外向中國大發議論是件 很輕鬆的事情。但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她應 該采取什麼樣的方式管理這個比法國人口高出20倍的大國﹐本來就是 中國人自己的事。   記得中國總理在1994年訪問德國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哪位西方政治家有辦法解決十二億人口的吃飯穿衣問題﹐我們會 很高興歡迎他來中國來擔任領導人。”大概是因為沒有哪位西方政客 自報奮勇﹐所以中國人依舊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順便說﹐ 我覺得中文裡“政府”這個詞很有意思﹐它有兩個字組成﹕一個是“ 政”﹐按我理解應該是有“嚴厲”的意思﹐另一個是“府”﹐可能有 “安撫”的意思。這其實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治理方式。   如今法國書店裡關於中國的書比比皆是﹐我這裡就不再重復人家 已經說過的許多事情了。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 力量可以阻擋中國成為經濟強國﹐二十一世紀必然是中國人的世紀。 正如我們法國人愛說的一句話﹕“如果你看見一個中國商人從窗戶跳 出去﹐不要猶豫跟著跳吧﹐下面一定有一筆好生意”(Si vous voye z un entrepreneur chinois sauter par la fenetre, suivez-le,i l y a s?rement de bonnes affaires a faire)。   不過﹐說到這裡我還是想事先向中國讀者們道歉。因為很可能他 們會發現本書中描述的中國人與他們自己很不相象﹐他們會跳起來說﹕ “中國人也不是這個樣子的﹗”或者“我不是這個樣子的﹗”對此﹐ 我想說﹐本書是描述中國人﹐而不是具體某一個中國人。從中國大陸 到香港﹐台灣﹐新加坡﹐還有幾千萬的海外華人﹐從北京﹐到廣州還 有上海、烏魯木齊﹐加上高速公路旁邊的村落﹐中國人有各種各樣﹐ 而不是隻有一個。   在進入正題之前再補充說一句﹐我對我們遠在火星上的朋友們有 無限的敬意。如果真有火星人存在的話﹐他們一定會告訴我們許多我 們不知道的東西。如果火星人不存在的話﹐那麼正好﹐我就冒昧在這 本書裡面描述一下我所知道的火星人──一個法國人眼裡的中國人。 -- --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 So go to slee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1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