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美國之音》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全方位地面對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界市場。人們對於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在城市、工業和服務性行業等方面可能受到的影響討論不少 ,但是更大的挑戰也許是對於中國的農村。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百 分之70,大約九億人口生活在農村。 由於收入降低和貧困、疾病以及失學率不斷升高,中國農民和中國政府面對 的不僅僅是提升競爭力的問題。中國加入世貿對於中國的農業究竟是起到加速還 是摧殘的作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中國政府在政策上有什麼回應?在環境 保護方面,中國的農村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這些都是在亞洲協會舉行的世貿組 織與中國農業討論會涉及的主要問題。 * 中國三種農民境遇不同 * 美國三一學院教授,前中國旅美經濟學會會長文貫中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 織後農業方面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但是進口農產品的增加並不會使中國的農業 崩潰。文貫中把中國農村分為三個部分,條件比較好的沿海地區,以種植水稻為 主的中國南方省份,和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東北,西北地區。 文貫中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第一部分的農民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因為中國對農業的計劃經濟會進一步放鬆,這些農民就可以生產中國比較具有優 勢的產品,如蔬菜,花卉,水果,肉類和水產品等。這些產品不僅在城市裡有很 大的市場,而且還會逐漸獲得更加廣大的出口市場。這些市場就在日本、南韓、 香港、台灣。 第二部分農民因為從事種植水稻這種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因此不會受到進 口農產品的很大影響。他們的收入將會保持穩定。如果有一個水稻的出口市場, 他們也會增加一些收入。 但是第三部分農民,他們生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這部 分產品中國已經喪失優勢,會比較多增加進口產品。這些農民會減少向市場的銷 售,他們的收入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但是即使是這部分農民他們的生活也不 會發生很大的問題, 文貫中說,因為中國的大部分農民大都生活在離開海岸線和交通幹線比較遠 的地方,這些地方的交通都很不發達,要把很便宜的外國糧食通過很不發達的中 國交通運送到這些廣大農民手中去,幾乎是不可能,因為這樣一下就變得糧食就 很貴了。那麼這些農民當然就自己來種了。 * 中國農業的出路在農業以外 * 文貫中說:『中國農業的出路之一是逐步把這些農民從農業中轉移出來。轉 移的途徑就是實行城市化。這是一個更大的題目。』 中國政府在農村政策方面將如何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的中國農村的現狀 ?原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助理所長,現任美國福爾布賴特交流學者在美國 巴德學院任教的屠啟宇說,前幾個月召開的中共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了兩個主題, 首先是市場,因為多數農民沒有進入市場的渠道,另一個就是首次提出了土地承 包權的概念。中國政府認為承包權對農民是一個基本保障。在以自給自足為基本 形式的中國農村,有了土地,農民就有了基本生存保証。真正擁有了土地,農民 的投資積極性才會增加。土地承包權法案正在醞釀之中。 屠啟宇說,“你設想一下原來的土地承包合約雖然是十五年長,但是實際上 兩三年以後隨著人口的變化,他會重新簽合約,收回土地,重新分配。但如果土 地是你的話,那就是一個更大的保証了。他可以繼承,可以買賣,可以轉讓,但 是似乎還不可以抵押。不過學術界正在討論這個問題。” 美國西部密西根大學地理教授維克表示,中國北方農村,幹旱地區的土地擴 大使用,土地的侵蝕,可能是中國加入世貿後在環境保護方面遭遇的最大壓力。 水的污染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維克教授說:『在擴大農業的時候,我們需要比較得失。傳統的做法是 3比 7,百分之70是水,百分之30是土地。這些土地把魚塘分割開來。這樣就防止了 疾病從一個魚塘傳染到另一個魚塘。現在情況不同了,比如在珠江三角洲,已經 不是 3比 7了,當前賺得多了,人們開始把魚塘建的越來越靠近,這樣疾病就傳 染的快了。因此越來越多的案子表明了在南方的農村水和疾病的問題的嚴重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