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談兩岸關係新走向 記者柳曉力、吳亞明報道 今天上午,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張銘清說, 今天是 1月30日,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七年前,江澤民主席發表了《為促進祖 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今年首都各界以及其他很多地方都召開了 紀念江澤民主席重要講話發表七周年座談會。特別是 1月24日,在首都各界召開的紀 念江澤民主席重要講話發表七周年座談會上,錢其琛副總理的講話受到臺灣、海內外 各方面高度重視,引起了很強烈的反響。 張銘清說,錢副總理的講話之所以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是因為這個講話充分體現 了江澤民主席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統一的八項主張﹔體現了實事求是與時 俱進的精神﹔體現了對廣大臺灣同胞非常的理解、非常的尊重、非常的關愛﹔體現了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了早日解決臺灣問題所展示的非常的誠意和包容性。張銘清 還就兩岸關係的最新走向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有記者問,錢副總理講話中談到歡迎民進黨成員“以適當身份”到大陸參觀、訪 問。請問什麼是“適當身份”?民進黨可以以黨團名義組團來嗎?是否必須以接受一 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為前提? 張銘清說,我們多次重申,民進黨不放棄“臺獨黨綱”,我們不會與之接觸。這 個態度是明確的。錢副總理在 1月24日的講話中指出:“民進黨應該更多地為臺灣人 民的福祉著想,徹底拋棄‘臺獨黨綱’,以真誠的態度發展兩岸關係。”現在的問題 是,民進黨自己關閉了接觸的大門。民進黨只有徹底拋棄“臺獨黨綱”,才能夠消除 與我們接觸的障礙,民進黨也才能夠在兩岸關係中有所作為。 他說,至於廣大民進黨成員,錢副總理在講話中明確指出,他們與極少數頑固的“ 臺獨”分子是有區別的。因此,歡迎他們以適當的身份來大陸參觀訪問、增進了解。 這裡所說的“適當身份”,我想不難理解。事實上,多年以來,已經有不少民進黨成 員以適當的身份來過大陸。 在回答記者關於呂秀蓮所謂以“一個中華”代替“一個中國”這個問題時候,張 銘清說,我們注意到她的這種提法,我們之所以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就是因為 它是改善兩岸關係和發展兩岸關係的一個基點,也是兩岸開展接觸和政治談判的重要 基礎。所以我們在臺灣當局領導人上臺的時候,發表過一個聲明,希望他們明確承認“ 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在承認的基礎上兩岸才能談判,才能接觸,才 能發展。但是到現在為止,臺灣領導人並沒有表示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沒有 表示承認接受“九二共識”。相反,我們得到的信息是他們千方百計地模糊“一個中 國”原則,迴避“一個中國”原則。我想,呂秀蓮的“一個中華”說法,和迴避“一 個中國”原則的性質是一樣的。其核心就是用“一個中華”的主權,迴避“一個中國” 的原則,實質是妄想搞兩個華人國家,這無助於改善兩岸關系。 張銘清還說,有人解讀錢副總理的講話,認為中國大陸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上 有所鬆動,對此我認為是撼山易,撼一個中國原則難! 張銘清說,最近臺灣有一些人事變動。不管人事怎麼樣變動,從我們的角度來說, 希望新上來的人在發展兩岸關係上多做些實事,而且特別在對待“九二共識”方面。 希望他們能夠承認“九二共識”,重啟兩岸談判的大門。 張銘清指出,廣大民進黨成員與極度少數頑固的“臺獨”分子是有區別的,特別 是近兩年的有關情況說明了這一點。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民進黨內頑固的“臺獨”分子, 是指堅持“臺獨黨綱”,進行分裂活動,企圖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的人。 在回答關於臺灣“立法院”修改“兩岸關係條例”的問題時,張銘清說,我們注 意到臺灣方面近來修改“兩岸關係條例”的有關內容。我們的一貫態度是,凡是有利 於兩岸交流與往來的舉措,我們都歡迎﹔反之,則反對。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條例” 的許多規定早已遠遠落後於兩岸交往的現實,嚴重地阻礙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希望臺 灣當局順應民意,拆除人為障礙,為盡快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增進兩岸交流,採 取積極的步驟。 在回答如何評價臺灣方面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因應兩岸加入 WTO等問題時,張銘清 重申,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是我們的一貫主張。任何有助於促進兩岸經貿交流的 措施,我們都歡迎。 他說,按照 WTO原則,臺灣當局理應取消限制和阻礙兩岸經貿交流的任何歧視性 做法,開放兩岸直接“三通”。但目前臺灣當局的開放措施還十分有限,對大陸重要 的農產品和工業品亦仍未開放(例如:農產品中的玉米、大蒜、香菇等),兩岸直接“ 三通”還未能實現,這是有違 WTO基本原則的。 來源:人民網 2002年 1月30日 -- 朋友的朋友還是朋友 朋友的敵人算是敵人 敵人的朋友仍是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81.11 ※ 編輯: sling 來自: 140.112.181.11 (01/31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