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農業的調整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海 聞 最支持中國加入WTO的不是政府官員和學者,而是廣大人民,真正得益的就是中 國人民,中國有許多官員學者是反對加入WTO,隻呈現在大勢所趨,中央既定,不說 而已。加入WTO是中國改革的又一個新階段,其意義不亞於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 隻是一些利益集團利益"民族"的旗號使人迷惑。     下面談農業問題。   在現代經濟中,農業作為整個產業,是一個越來越不佔主要地位的行業,這是非常 不幸的,但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就像人們的吃飯、穿衣一樣,生活水平越高,吃飯穿衣 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輕。所以隨著經濟的發展,盡管實際的農產品消費量會增加,但是 比重越來越小。農業要是佔國民收入比重很大的話,就說明這個國家不發達,等到國家 發達以後,農業肯定不是最主要的產業。而且還有這麼一個趨勢,一國的經濟發展得越 快,其農業的比較優勢喪失得越快。什麼意思呢?所謂比較優勢指的是一種產品在國際 市場上的相對競爭力,一般用該產品的相對價格衡量。把農產品的價格除上其它非農產 品的價格,這叫農產品的相對價格。把農產品定成P1,其它不是農產品的價格為P2,農 產品的相對價格就定義為P1/P2.相對價格低的,在國際上就有競爭力。舉幾個簡單的例 子,如果中國一斤小麥是1元錢,一台彩電100元錢,中國小麥的相對價格是0.01。再假 設美國的小麥也是1塊錢,而電視才50元錢一台,那麼美國小麥的價格則是0.02,可以看 出,雖然小麥的絕對價格一樣,但由於我們彩電的價格比美國的高,所以我們小麥的相 對價格就低,我們有農產品的比較優勢。我們一台彩電可以換100斤的小麥,在美國的一 台彩電隻能換50斤小麥,這種情況稱之為中國有小麥的比較優勢,我們應該出口小麥。 但是,隨著經濟的增長,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經濟增長的特點之一就是工業的迅速發 展。工業發展一方面造成工業產品的價格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城市就業機會的增加和收 入的提高。這時,如果農產品價格不提高的話,農民就不願意種地了,因為到城裡打工 比種地賺錢,所以很多農民希望到城裡工作,使得農業的生產成本會提高。經濟發展得 越快,這種趨勢越明顯。這一點從中國過去二十年的變化就能看到。   不難看到,我們現在工業產品價格的下降速度絕對比美國快,而我們的農產品價格 的上升速度也比美國快。本來中國的農產品相對便宜,現在變得相對貴了。我們農產品 價格比別的發達國家貴,是因為我們的土地有限。農產品,尤其像糧食,是一個土地密 集型的產品。我們的糧食價格漲得特別快,原因之一就是土地稀缺,而美國為什麼糧食 價格不怎麼漲,因為其土地資源豐富。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中國,而且發生在日本,韓 國、台灣等。台灣以前水稻價格都低於國際市場,可是它現在是遠遠超過國際市場價格 。韓國也是一樣。原因之一就是戰後日本、韓國和台灣的經濟發展得快。中國也面臨著 這個問題,前幾年的糧價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市場的水平。面對這種情況政府怎麼辦 ?歐洲和日本都採取保護措施。現在我們用支持價格,不管國際市場上多少錢,政府保 証農民的收入。如果支持價格的水平是5塊錢,國際市場是4塊錢時政府就補1塊錢,國際 市場價格掉到3塊錢時政府就補2塊錢。總之,政府補到5塊錢為止。    再一種辦法就是限制進口。日本和韓國幹脆就不開放農產品市場,尤其是大米。進 口有限,國內農產品的價格就變得很高。農產品貿易一直是美國、歐洲和日本貿易糾紛 的一個主要問題。關貿的最後一輪談判是烏拉圭回合,談了八年。最大一個原因就是美 國要日本和歐洲政府取消對農業的保護,開放農產品市場。但是歐洲不同意,日本也不 同意。烏拉圭最後達成協議,雙方都退了一步。但在WTO新一輪談判中,農業問題將成為 一個主要問題。   歐洲農產品受到保護以後,它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幾倍,歐洲政府每年支付大量的 補貼。現在一下子要回到國際市場不是那麼容易。烏拉圭回合上歐盟剛作了一點讓步, 法國農民就把拖拉機開到巴黎,把土豆倒得遍地都是表示抗議。中國有些經濟學家和政 府官員認為中國應該走歐洲的道路,對農產品貿易實行保護政策。有人主張中國也要保 護農業,農產品不能開放。當然,從保護農民的利益來講,這是需要的。但是,問題是 保護的結果是什麼?如果沒有WTO,如果沒有烏拉圭回合,我們可以順著這些國家走過的 道路走過去,即使有較高的成本,中國的消費者也能承受得了,因為農產品的消費在收 入中所佔的比例畢竟越來越小。但是現在烏拉圭回合已經達成了協議,農產品貿易保護 最終是要取消的,最終一定要走向國際市場的價格。中國也承諾了這個,承諾了在2020 年完全自由貿易。我們雖然不是在世貿組織承諾,但是在亞太經合組織裡承諾了在不久 的將來全面實行自由貿易與投資。最終的方向是不可以繼續沿別國的道路走下去的。既 然我們知道最終方向是怎樣,戰略選擇就很重要了。有兩條不同的路,一條是利用所謂 的保護條款再延長保護。還有一條是現在就開始向無保護過渡。到底我們中國應該走哪 條道路?不能說人家過去做過的事情,我們現在就也要做。有兩個原因,第一,時代或 時機不同了。因為當時歐洲實行保護的時候還沒有協定,而現在各國都在降低保護程度 。盡管日本阻力很大,亞洲阻力很大,但是大家都同意要逐漸取消保護。第二,保護是 要成本的,政府要補貼很大一筆錢,我們的政府有沒有這麼多錢來補貼是一個問題。窮 國是沒法保護農業的,因為窮國都是農民佔多數。能否實行保護,除了一個國家的經濟 實力以外,還有一個農民的比例問題。歐盟和日本之所以保護,是因為他們的農民佔總 人口不到5%。多數消費者是在非農產業工作。多數人保護少數人是很容易的,所以歐洲 日本對農民保護得起。我們的情況卻不一樣。我們仍然有大約70%的農民,隻有30%的 非農業人口。如果中國農民達到跟外國同樣的貿易保護程度,那30%的城鎮消費者的負 擔顯然是太重了,是不可能實施的。   現在對農業進行貿易保護,既沒有前途,也沒有可能性,這條路顯然是不通的。怎 麼辦?既然不通,我們就應該提早轉入別的路,不要沿著不通的路走到盡頭才停下來。 到那時,無論從政治、從經濟、還是從生活來講,對農民的沖擊都會更大。歐盟、日本 、韓國等現在就面臨這種難題。因此,與其到時出現更多更大的問題,不如現在趁早面 對國際競爭來調整我們的農業。   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農業的影響有多大?從中美簽訂的協議來看,短期內的影響 並不是很大。目前對美國的承諾主要是進口小麥和柑橘。橘子不是大問題,加州的橘子 進來,也不可能說真的佔領我們的橘子市場,可能沿海的市場佔領了,但是內地的還是 佔領不了,因為橘子不能保存很長時間,運送和儲藏的時間不能太長。還有一個就是進 口小麥。根據我們現在的協議進口小麥,有些人就有狼來了的感覺。但第一,我們不可 能進口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多的小麥。為什麼呢?如果中國要開放進口,加上歐盟和日本 降低保護,世界的糧食價格就會上漲。國際糧價上升,一方面提高了進口成本,另一方 面也增加了國內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實際進口的數量就會減少。目前國際糧價偏低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歐盟的貿易保護有關。歐洲本來應該進口糧食,因為保護以後價 格很高,農民有積極性多生產,供給量大,結果反而出口糧食,造成國際糧食市場供給 有余需求不足,價格疲軟。國際糧價低迷,反過來促使各國政府不得不更加提高對本國 農民的保護。現在價格是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和歐洲的保護,使得國際上糧食 的需求不旺。實際上等到中國真的開放糧食進口以及歐盟日本開放市場,國際糧價要上 去,原因在於需求會增加,供給會減少。歐洲也好,日本也好,它們也要進口,糧價就 不會像原來那麼低。糧價提高以後,中國的實際進口量不會象用現有糧價估計的那麼多 。   進口糧食有幾個問題,一個就是糧食安全問題,如果我們進口糧食,到時候人家不 給我們糧食怎麼辦,這是人們考慮的問題。所以以前經常有人講,我們不能進口很多糧 食,主要要靠自己。但是這個問題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第一,我們的進口並不 是很多。我們答應從美國進口的小麥量佔我們的糧食消費量的比例不超過5%。即使美國 對我們進行糧食禁運的話,糧食消費最多就降低5%。降低5%不至於引起一個很大的動 亂。而且,美國對我們進行糧食禁運並不等於我們從其它地方就買不到糧食了,世界上 還有不少糧食凈出口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他們並不都跟美國跑。   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貿易制裁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從其本身的利益考慮,美國也 不敢輕易對中國進行糧食貿易禁運。另外,我們也可以有很多辦法來防止。比如說,我 們可以有一些戰略儲備,如果一旦發生禁運的話,至少糧倉裡還有糧食在我們的手上。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有辦法解決的。最根本的一點,我們怎樣利用外國的土地資源來支 持我們的13億人口。我們地少人多,土地稀缺,而進口糧食則相當於進口土地。有利於 彌補我們的不足。開放糧食貿易的一個核心問題,不是糧食安全問題,而是農民的收入 問題,即怎樣在進口部分糧食的情況下保証中國農民的收入不下降並繼續增長。經濟發 達後的農業問題主要不是生產問題而是農民收入問題。農業發展的速度跟不上非農產品 ,不光在中國,美國也一樣。美國的農民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窮的。美國的農民盡管在國 際上有比較優勢,但是他們也受到保護,但不是貿易保護,而是收入補貼。   在加入WTO這個過程中,作為政策的制訂者,主要精力不應該是去從WTO的條款裡邊 找漏洞,然後怎麼樣去延遲開放,因為開放是早晚的事。既然今後的趨勢是不保護,我 們就要朝不保護的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去加強保護。調整得越早,調整的成本也就越低 。具體說來,有幾個方面可以開始努力。   第一,要發展勞動密集型農副產業。我國土地稀缺但人口眾多,尤其在沿海一帶。 開放農產品貿易後,我們應該揚長避短,發展少用土地多用勞力的勞動密集型農副產業 。山東的一些經驗值得學習。山東也是地少人多的地方,但離日本和韓國比較近。與日 韓相比,我們的農產品生產成本低得多。因此,他們面對日本韓國市場搞蔬菜加工出口 。種蔬菜用土地相對較少,但可以使用很多勞動力。蔬菜收割以後馬上處理好,冷藏好 ,一箱一箱地裝運到日本。一方面,我們對美國,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這些土地充裕的 國家開放我們的小麥市場或者其它糧食市場。另一方面,我們設法開拓日本、韓國、新 加坡這些國家的市場。他們的土地比我們更少,比我們更加沒有農業方面的比較優勢。 我們要向美國開放市場,日本韓國也要向我們開放市場。所以,在世界貿易自由化的過 程中,我們可以在跟這些國家的貿易中尋找我們的比較優勢,這個比較優勢就在勞動密 集型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方面。盡管現在有許多方面可以使用機器,但某些農產品的生 產和加工中的勞動是無法替代的。即使在美國,到了摘草莓摘西紅柿的季節,仍然需要 大量的墨西哥農民來幫忙。入世之後,隨著糧食市場的開放,我們的沿海地區要少種糧 食,多種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我們要從土地密集型的農產品生產轉為用地不多但用勞 動力很多的農產品生產。   第二,將農民從以農業為主的生產中轉移出來。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是經濟發展的 必然途徑。一個發達的經濟不可能再有70-80%的農民。我們近二十年經濟發展很快, 但為什麼農業人口沒有像別的國家那樣下降呢?原因之一是我們的戶口問題。我們現在 還是歧視農民,農民隻能在城市裡從事一些服務性工作,隻能允許在當地辦鄉鎮企業, 不允許其搞其它的更大的產業。在城裡,農民沒有從事其它行業的同等權利。這是我們 的制度問題。看似對我們的城市發展有很多好處,沒有出現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都市問題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仍然保留了大量的農業人口。在今後的全球化過程當中,我們要 能夠讓這些農民從農業轉向非農業。把大量的農民繼續束縛在土地上,靠貿易保護來讓 農民繼續種糧食,這不是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辦法。根本的辦法是把農民從土地上逐漸 地解放出來,從事別的行業。對這一問題,政府需要有戰略性的政策,還要有投資,包 括投資發展鄉村的基礎設施和教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農民要有知 識,要有技能。電視是一個很重要的宣傳教育的渠道,一個人有見識,不一定要到城裡 上學才能獲得,信息可以通過電視傳達到農村。幫助農民從農業中轉移到其它行業是提 高農民收入的的重要途徑。另外,政府的財政金融政策也要跟上,包括對私人企業的支 持,讓農民可以貸款辦企業。以前,這方面限制很多。加入世貿組織會後,金融系統必 須開放改革,私有企業必須發展起來,私有企業是大量吸收農民勞動力的渠道。讓農民 自己去創業,就要去提供資金的保証,提供政策法規方面的一些保証。   第三,集中土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這裡牽涉到土地制度的改革,要明確土地 產權,並允許買賣。今後的農民想指望靠糧價上漲來提高收入是不行的,指望提高糧食 畝產量也是有限的。怎麼保証農民的收入更多呢?對於種糧的農民來說,唯一的辦法是 經營更多的土地。美國的農民收入不低,但美國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並不很高,但他們 擁有大量的土地,總產量和總收入不低就行。在糧食畝產量提高到一定限度後,怎樣來 保証農民的收入能夠繼續增長呢?唯一一個辦法就是在同樣的土地上減少經營的人數。 單個農民要經營越來越多的土地,這首先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經營的人少了以後,還 需要生產出同樣多的糧食。假設原來5個人擁有1畝地,每畝地可以打500斤糧食,這500 斤糧食的收入要分給5個人。假設現在4個人轉移出去從事其它工作,而土地則允許集中 到一個人手中。同樣這些土地還是產500斤糧食,收入卻隻歸一個人。雖然糧食價格沒漲 上去,畝產量也沒有提高,但是這個農民的總收入會增加。我想我們農業今後發展的一 個基本趨勢,就是讓土地相對集中,農民的人數減少,以使農民個人的收入增長保持和 其它行業的增長幅度相似。   總之,中國加入WTO後的總趨勢是更加開放。對農業問題,影響並不是像有些報紙講 的那麼嚴重。最主要的對策就是,在農產品自由貿易的前提下,以保証農民的收入為核 心來調整制定我們農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