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cchere.com/article/673584 從表面上看,南巡後中國經濟的亂象不過是又一次“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重演。但這一次,還是“亂”出了一些新意。 以前的亂法,是計劃之亂。中央訂了個高增長目標,就按此實施,這省建幾個工廠,那省開幾個礦。更野蠻的就是和打仗一樣下達指針,給我幹出多少噸鋼多少噸糧來。計劃嘛,總有出差錯的情況,讓你幹300萬噸鋼,你只幹出200萬噸來,那邊多少工廠等著用,結果都只能停下來等了。計劃裡預備的是兩年研發出關鍵設備,就好大幹快上了,結果就是搞不出來,配套的投資都歇那兒了。追求高指針到最後,總是投資無法持續,不少幹的活都浪費了。亂到頂點,都受不了了,就開始收拾局面,接下來就是負增長或者接近零增長。這時又怕亂了,不敢動了,該投資的也不投資, 死氣沉沉。不管是抓是放,其實都是缺東西,短缺經濟。因為缺少東西,所以放一放生產多些,又因為缺少東西,一些生產幹不下去了,就得收一收。這樣來回收放,總是不得要領,不知有什□辦法收放自如。收也好放也好,根子都在中央,亂子出在下面,但下面是聽命行事。 這一次南巡後地方政府狂印錢瘋上項目的亂象,不是這個模式。中央並沒有給高指針,沒有說你要建多少工廠修多少路GDP增長多少,是地方上自己瘋了一樣地投資。還有一個n開發區在瘋炒房地產添亂。那些上的項目,是奔著為自己這個地區掙錢去的,這也和過去根本不同。過去叫“全國一盤棋”,讓你辦廠,是為磯生產出產品全國計劃著用,象征性地定個價,是為了好定計劃,不是為了讓你掙錢。你該掙多少還是多少,幾級工就拿幾級工的工資,國家不會逸給你一分,“統購統銷統一工資”。現在國家除了煤電等重要基礎性戰略物資,都不計劃定價了,你賣得出去隨你 怎□浮動去。和中央是分稅制磯,你掙的錢自己能留多少是清楚的,這下就激動了,什□掙錢上什□。你能靠這個掙錢,我外地的照樣能組織人生產,憑什□把錢留給你掙?這該模式至今都是如此,什□掙錢,各地一堆企業就撲上去了。彩電生產廠一度多達上百家。 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建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新現柤:過剩。這不是說都過剩了,短缺的東西仍然有很多,但是開始有不少東西過剩了。在計劃經濟裡,是不可能過剩的。中國傳統上對過剩很不喜誦,資本主義倒牛奶的事就放在教科書上。按計劃生產,只有說是完不成,沒有說是過剩的。也有多生產“超額完成任務”報喜的,但不是過剩,粱計劃的喜出望外拿過來幹更多事。真要是不需要更多了(這種情況很少),計劃經濟很好控制這種情況,下個指針就一切搞定。 但在這次一拹蜂行動中,就真的是過剩了。有兩種過剩,一個是產能過剩,一個是產品過剩。某種東西掙錢,所有的地區都瘋狂上馬項目。市場上只能承受500萬台彩電,結果生產出800萬台了,那邊各彩電廠還在擴產,下年就會有1200萬台生產出來。這就是產能與產品都過剩了。也許從長期意義來講,ㄞ鄍s過剩,說不定什□時候市場容量變成2000萬台了,反而會短缺。但對各地區政府各生產廠家,這短期過剩賣不出去就要了命。照我們以前對“倒牛奶”的理解,你倒了,幹麼不送人?彩電賣不出去,就不是送不送人的問題了。收不回錢,那麼前期投入都瞎了,借銀行的錢ꬊ蝖撚魽H 塚個人來說,還不上銀行的錢,就真的不好辦了,所以沒多少人有膽子借大錢幹事業。但中國是官辦經濟,中央都說了“膽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毨些”,地方政府有什□不敢幹的?我就讓地方銀行拿錢上項目,全國都這樣,還不上錢你銀行也不能怎□的,討債你都不知找誰。你銀行收不回絢錢可以搞“壞賬”啊,繼續印錢啊,又不是沒幹過。 的確,在以前計劃經濟時期,“壞賬”並不新鮮。建一個廠子3000萬,維持費一年1000炄,都從銀行貸款安排了。結果生產的產品是技□不過關還是怎□的,沒啥大用,一年撈不回幾個錢。你政府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投大錢改箠生產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再要5000萬你也咬牙硬上,但這也不一定能成,搞不好就成了無底洞了,想把這些先期投入的救回來說不定還得花1億。一種就是不死不活發基本工資維持著,那麼垮掉是早晚的事,先期投入都成了壞賬了,那維持費一年年的跟催命閻王似的都是壞賬。長痛不如短痛破產?社會主義沒有破產這種事,這是政治問題。你是ꄊ妞J無外債又無內債”,可是壞賬就要了你的命。 本來計劃經濟就留下大堆壞賬(具體數據是中國政府的最核心機密,可能根本沒有真相),這地方上一通胡搞,眼看壞賬就是幾何級數往上沖。再往下老百姓就該動手了,到崩盤的時候,人民幣就和廢紙差不多了,天下大亂就在眼前。朱□基後來被罵多了,急眼了,脫口而出,要不是老子動手整頓,“中國經濟就崩潰了”。這是實情,是改革開放以後唯一一次經濟可能崩潰的大危機。 其實前蘇聯也是這樣,計劃經濟都這樣。投資沒效率,資源配置不合理,表現出來就是壞賬。壞賬多,就沒錢,別人也對你不放心,自己搞來搞去就積重難返崩了。先是國際上沒錢,再是國內變不出錢,印錢也不管事了,演變成社會危機。一些人幻想照計劃經濟老路走,就怎□發達了。這屬于理想主義,就只管說,對實際問題不用管,怎□說都有一套自定義的邏輯。這也不是說錯了,就是不實際(外國人說communism是“Idea is wonderful, but simply not practical”,的確切中要害)。 中國是死中求活,搞起官辦經濟,就遭到當頭一棒。新老壞賬一起來,亂象已顯。但好就好在,這是轉型經濟最大一次考驗,挺過去了,就好辦了。怎□挺,講理論是沒有用的,就得實實在在的一個個操作。這種局面下,朱□基的確有些過人之能,他真拿出了一系列辦法,把盤子穩住了。 朱□基這個人理論色彩不濃,稍有一些。因為在國家經委年頭長,對搞計劃經濟的弊病認識非常清楚,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運營機制心裡有些美好的想象很正常,有時會露出一點,但不多。從根本上來說,他是一個操作主義至上的人,經委這種地方想不琢磨操作的事都不行,又不是社科院可以以空對空搞理論。他有一個毛病,什□問題都定個“三年”的時期,叫嚷著去解決。怎□解決他不玩理論,就是靠他操作主義的一套,信心爆棚,天大的難題也不怕,“三年解決”就出來了。他不是說按資本主義那一套來就可以解決問題,而是對自己的操作主義非常有信心,兵來將擋,水 來土淹,把問題都解決了,就沒有問題了,到底是什□理論有什□關系?軟著陸有什□理論,老子不照樣搞定了?後來發現問題復雜,不好辦,氣燄就下去了,有點子蔫了,一副壯志難酬的樣子。有人說老朱是中國的戈爾巴喬夫,這個不對,兩人一個玩操作一個玩理論,差很遠。 從以上對老朱的描述就知道為什□老鄧喜歡朱□基,說他“懂經濟”。連陳雲也覺得老朱是個人才。老鄧和陳雲都不是搞理論的,具體操作都幹了很長時間,是黨內兩大操作好手,周恩來都甘拜下風。陳雲的鳥籠經濟理論是從他多年操作中總結出來的,也有些可貴之處,並非書桌前的空想。兩人跑到各地考察幹部,一看談吐,水平怎□樣那還不是心知肚明?就會大言炎炎理論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經濟事務卻沒經驗的人,在兩人這根本走不了幾個回合。改革派保守派兩大頭目都是操作為王的人,那麼中國當然就是操作主義至上了。那時共產黨的確是沒人才,趙紫陽算是不錯 的,可惜操作翻船了,老鄧陳雲不得不重新找人操盤。那麼的確就只有老朱合適,其它人根本不行。你說胡錦濤不錯,那是做人不錯,所以可以當接班人掌控全局,真具體操盤搞經濟,也不一定行。老朱口才好,又有經驗,在上海當市長正好鄧小平陳雲跑去過冬,時不時有機會聊聊。兩退休老人正心裡惦記著找個“懂經濟”的,好不容易發現人才了,立刻向中央“推薦”。 老朱脾氣暴得很,缺點也很多,得罪了很多人,在共產黨內本來是沒機會升到高層的,大家都喜歡胡錦濤那樣厚道的好人。但在那樣的非常時期,就有非常的事情。老朱當副總理那種鋒頭,真是無人能擋,實質權力比當總理的李鵬大多了。後來在黨內橫行,開大會面向媒體大眾作秀,開小會唱獨角戲罵人,都無人敢管。實在是來頭太大,靠山太硬,也確實有些資本。這資本就是南巡後力挽然危局時積下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