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cchere.com/article/682378 (二十一)窮政府 政府搞改革開放的初衷,或者說推動力,的確有相當程度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現在一些人稱為“改革黃金時代”的80年代初期,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確實有實際性的提高,這是得到一致公認的,是改革開放前期矛盾較少的主因。這一段時期政府的財力,卻處于相當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在國際上沒有錢。外匯儲備到90年代早期也不過一二百億美元。和美國結伙對抗蘇聯時,美國人說你出個把億美元,我幹脆幫你把戰鬥機的電子系統全改造了。但那時就覺得美國人黑,要錢太多。其實現在來看這點錢真不算啥,買個預警機都不夠,就是那時沒錢不大敢花。另一方面,國內也沒錢。到處都要花錢,預算做起來是捉襟見肘。老鄧出頭把國防科研等經費砍了很多,先顧著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現在有人一邊罵鄧小平壓國防,一邊又說老毛有錢留給老鄧改善生活。其實就是二難選擇,錢就那麼多,無論怎□做都是壓這個保那個。那時還是計劃經濟,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並非象宣傳說的那樣弄些“好政策”就做得到。除了靠糾正過去對誰都沒好處的極端政策(如讓農民搞副業),還得靠真金白銀地預算傾斜。因為窮,想弄點錢搞改革,印了一些錢,就“劇烈”通貨膨脹了(其實不算啥,老百姓沒見識過,買一澡盆肥皂放家裡),是動亂的原因之一。那時候貪污犯想弄點錢都不容易,到處都是計劃裡的錢,不好弄。我印象中確實覺得城市建設很慢,跟後來沒法比,這都是因為沒錢。 為什□國際國內都沒有錢?國際上沒錢,道理很簡單,一是賣原材料弄不到多少錢,二是沒有按比較優勢掙外匯。中國到是肯賣原材料,原油木材煤都賣過。但是中國資源不多,這樣做弄不到多少錢,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十個大慶”夢想破滅了。這第二個,就很值得說一說了。按比較優勢掙外匯,就是你生產的東西有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就能有來錢的路數。一些國家賣原材料可以算是比較優勢,但中國肯定不能把賣原材料當比較優勢。中國也還是有比較優勢的,十億人,還有一定工程技□實力,這勞動力配上工程師一定有不少類別的商品生產是有國際競爭力的。但以前 就是因為封閉,沒怎□去做。香港這麼小個地方按比較優勢發展起來了,開始也不過做一些低檔的加工業。你有從長計議的宏偉計劃,不能全國都按比較優勢幹,但分很少一部分人去用比較優勢去國際上掙錢,總沒有太多困難,掙來外匯了還可以幫助全國幹大事。1973年代陳雲又出來工作,建議搞些手工藝品出口,就是這個思路。但以前就是管得太死了,農村資本主義尾巴都要割掉,根本就是太政治化。其實美蘇封鎖也不是說就完全封鎖,搞些優勢產品出口還是有門的,後來外交破局完全可以搞出規模了,但自己沒想到。最後搞得靠賣原材料換外匯進口技□設備,也弄不到 多少錢,後來外匯不夠都不敢進口了。好幾億農民在田裡混工分,香港農民比深圳農民收入高一百倍,都是一樣的中國人,這還怎□讓人相信社會主義?你說要忍耐等全國建成四個現代化,好多深圳農民已經忍耐不住逃到香港去了。社會主義國家忍耐不住基本和平演變了。 我認為這是一個無可推諉的失誤,哪怕分出一千萬農民來國際市場搶活都要好得多。難道還少這一千萬農民幹四化?那段時間,世界經濟發展很快,周邊國家與中國內地明顯拉開了差距,城市外觀也好,居民收入也好都進步很大。所以說中國錯過了一次經濟機會,指的就是這個。說句實話,如果那時中國去與四小龍搶國際經濟機會,哪有後來港台商人到內地欺男霸女的事?當然這是馬後炮,中國在政治運動,沒人去想這種事,就是想到了,誰提這個不被打死才怪。 有些人幻想搞技□搞著搞著一步登天忽然就發達了。這都經不起實踐檢驗,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日本韓國都是從把簡單的東西賣到國際市場上做起,後來才技□進步走向發達的。把話說明白一些,從簡單做起一步步接受國際國內市場檢驗更容易形成技□開發與經濟收益的正循環,是以戰養戰。只要人肯奮鬥,一路技□進步伴著經濟發達就成功了。不靠侵略剝削其它國家的話,這是後進國家走向發達的正路。不接受市場檢驗搞“自己給自己創造需求”的技□積累,比啥也不幹光賣資源要好,但不如市場導向的技□進步合理。特別的麻煩在于,技□積累與經濟收益無法形成正循 環,得從其它地方壓榨資源投入到技□積累裡。 現在有一種理論,說壓榨農民收取農業剩余給工業積累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這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道理,一窮二白,開始只能這樣做。但這種理論的極端錯誤在于,忽視了其它掙錢手段的作用。靠農業積累是最慢的方式,因為搞農業實在不是來錢的好方法。如果有條件了,一定要發展工商業,有條件出口商品一定要搞,還要盡量創造條件去搞。在國際上佔住了一個產業,哪怕就是做最次等的衣服,也比種田的積累要多得多。陳雲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堅持要搞一點出口搞一些工商業,他其實只是要求鬆動一點點,可惜連這也做不到,老毛讓陳雲長年靠邊站。結果中國多年 來都是農業工業兩頭轉,沒想到靠其它方式去積累掙錢,全國大多數勞動力在地裡做著收益不大的工作,後來都幹得沒精神了。七億人種地和六億人種田的糧食產量能有多大區別?工業吸收不了足夠就業人口,不能發展其它產業麼?弄些手工藝人搞點三產對經濟能有什□壞影響?非得把人限在農村,連知識青年都要到農村去討口飯吃。現代社會能夠創造巨大財富的商業,在中國變成了計劃經濟裡無關緊要的分配環節。這都是過于僵化的錯誤,哪怕你就是幹計劃經濟也可以靈活一些,幹陳雲的鳥籠經濟都會好得多。什□辯解的理由都不管用,就是犯了僵化的錯誤。 就這樣弄了快三十年,結果國家還是很窮,政府窮,人民窮。老鄧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實在是非常痛心的。人民窮一百倍,這麼大個國家的政府靠賣資源掙外匯,還怎□跟周邊的資本主義鬥?現在一些人對以前的經濟建設進行美好的空想,要為犯了極大錯誤的僵化經濟政策辯護,這是不知最基本的經濟道理。 痛定思痛,老鄧還是整出了辦法,政府先變成了全球頂級闊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