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cchere.com/article/679198 (二十)企業效率問題 官辦經濟的核心難題是企業問題。外部條件基本穩定後,企業如何運作至關重要。朱□基用抓銀行與抓出口的兩手,在相當長時間內,給企業的改革與發展設定了支持性的框架。銀行收歸中央管理,那麼企業不能再把銀行當不用還的錢袋子,要到市場裡去靠本事掙錢。有了出口這條路,市場就大了很多,企業的發展目標也明確多了,要主動去參與全球競爭。這就是官辦經濟裡中國企業發展戰略的兩大方向,一是要面向市場以利潤為目標,這就是轉向市場經濟□一個是要面向全球市場,不能自我封閉,這是把市場的范圍界定下來,不是說就在中國搞個封閉的市場經濟,而是主 動到世界經濟體系裡撈食。這個框架也是不停發展的,一方面銀行業的改革進展非常大,一方面加入WTO,以半開放國內奕鶿陞N價徹底殺入了世界市場。但方向是明確的,從來沒有退回去說不要利潤了搞計劃經濟,或者為了保護國內市場不要國外市場。這兩個方向障有一些理論爭議,以空對空地談是不是計劃經濟更好或者保護自己的市場更重要都可以,但實踐上因為已經取得的成績與進展,肯定不會變,想旌的人結果就是靠邊站陷入自說自話的境地。 在這種框架內,企業的效率問題就是一切的關鍵。在計劃的框架裡,效率並不是大問題,計劃是詣據效率來的,無論效率高低都可以照幹計劃經濟。一個廠子效率低一年只能生產10萬噸鋼,我要100萬噸鋼就開10個廠子,全國弄幾百家鋼鐵廠。發展到後來,鋼鐵廠數量比西方國家多一個數量級,單產就少一個數量級,總量世界第一是這麼來的。前蘇聯也差不多,造飛機材料不過關,我多生產些部件,從中間選幾個好的就能給戰鬥機用了,其它的廢了就廢了,反正原材料多得是。這種體制內效率也是會提高的,因為搞計劃的人也知道效率高了有好處,但提高就比較慢,因為不됊ㄟ炊]還是有辦法搞,並不是很著急。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那就完全不同了,沒效率就只有兩條路,一個是靠保護生存,一個是破產或者被並購吃掉。你沒有效率,到市場上的產品性價比就低,就賣不出去,這個沒啥道理好講。而且效率本身還很殘酷,你只有做到前幾名才有活路,半調子似的比自己過去進步是沒有用的。能造什□東西,解決了有無問題,不過是萬裡長征第一步。所以效率產生的壓力是壓倒一切的,市場經濟對效率的推動力毫無疑問比計劃經濟要強得多。 這也不是說就一定開放比保護好,市場比計劃好,也有反過來的情況,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好不好的標準不能含糊,就是比效率,這是世界潮流,逆之者亡,順之者昌。你可以去論証計劃經濟好,成就大,蘇聯或者中國可以造出衛星飛船,能造不少東西,所以很好。這種理論問題可以隨便,但實踐中只要是競爭,就一定是效率好的活的滋潤,沒啥道理好講,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你可以說,對某個產業,應該適當保護,甚至用計劃的辦法搞,邊保護邊自我提升效率,這樣效率最好,不能完全放開了用市場的方法發展。這是相當好的道理,核心是看效率。計劃經濟要是到達 了理想狀態能夠幹成什□樣的效率不知道,反正中國蘇聯的計劃經濟效率是相當差的,這都是無可爭辯的事實。70年代末,按照某種特定標準(如人均產量),在一些行業日本的生產效率是中國的百倍以上,中國100個人造的車日本1 個人造了,美國農業的效率也在中國的百倍以上,100個中國農民種出來的糧食不如一個美國農民多。在國際貿易中,只要是兩大陣營有競爭的行業,社會主義國家基本不是西方陣營的對手。這種狀況是無可辯解的,就是因為中蘇兩國的計劃經濟實踐在效率上失敗了。你可以說人們對沒效率地生活並不在乎,社會主義大家庭,還過得很高興(的確不少人喜歡這樣)。但地球政治本質就是競爭,沒有這樣的桃花源給你過精神生活。一方面你自己會出毛病,很多人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另一方面西方國家會來和平演變你,硬拉著你去競爭,你效率低根本檔不住。 從以上討論可知,朱□基要搞中國經濟改革,核心問題就是效率。以前搭了個大架子,但是沒有效率,競爭不過人家,老朱下決心把效率提上去到全球去競爭!這個大方向上老朱沒有錯,他用了很多辦法可以說是出盡百寶為此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這一點上我確信歷史將會給老朱一個公道。某些辦法本身有很多錯誤,並不成功,這完全正常,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的宗旨就是操作主義允許失敗,實踐中也不可能有不犯錯的完美人物,肯定是多做多錯。有些辦法的確提高了效率,但就令部分人利益受損,這也需要具體分析。總體來看,老朱推動了很多的改革大動作,是相當 進取的,中國經濟的運行效率有數量級的提高,與西方國家的效率差距由百倍前進到十倍以內(這也是按具體標準來算的,就是個進步非常快的意思)。 現在一些領域中國企業的效率已經相當厲害,別的國家不可能競爭得過的。最突出的是紡織品領域,中國造的是又便宜又好,能夠給中國貢獻一年1000億美元以上的出口。如果放開來競爭,那麼一定是中國把全球市場基本佔光,搞個2000億美元不成問題。這就是提高效率帶來的好處。你可以說紡織品來錢不夠多(實際上這是中國的利潤大頭,不可小視),不如造飛機掙錢多,所以要去造飛機。但是你佔住了紡織品市場再去想該不該造飛機,總比連紡織品市場都搞不定空想造飛機一步發達要好。 企業效率的數值描述方法多種多樣,經濟學名詞很多。但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大致就是企業各方面綜合效率的體現。中國的出口10年增長5倍,不是靠出口原材料,基本都是打出來的,根本原因肯定是效率ㄓ氶C我們可以去具體看一下老朱做了些什□讓中國企業的效率鳥槍換炮。 最重要的是大力引進先進生產技□。老朱當政的時期,比從前引進毆□步子要快得多。這主要是因為老朱手頭的錢越來越多,引進技□一會就形成生產力賺錢,賺了錢又去引進技□,形成了正循環,一舉解決了資輝問題。沒有資金問題,只有別人不願賣技□的問題。可以質疑說,引進中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吸收引進技□自主研發有重大缺陷,這是相當合嚎的疑問。但老朱至少做到了正循環,引進技□從總體上還是相當值得的,並沒有白花錢。就我較熟的幾個領域,生產技□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小時候很熟悉的一個單位是個6000千瓦的發電廠,好幾百號人佔好大一塊地 ,現在想想都恐怖,這效率低得太嚇人了。後來都拆了,新上馬的電速一般就是30萬千瓦一台機組,用的人反而少很多,效率提高50倍不止。30萬、60萬千瓦的機組,不少就要到國外去引進。但沒有不引進的道理,產能等國產機組研發好了再上(後來國產機組也慢慢趕上來了),不然你一噸煤發的電就是要少很多,燒一噸就虧一噸,一個大電廠一天就是上百窯車皮煤。沒有電你發展慢了,其它生產也受影響。發電領域的情況和過去相比真的是新舊兩重天,如今應該說與西方的差距不算大了,想想從前啦白燒掉多少煤。現在印度想要發展制造業,我覺得它要吃大苦頭了,想把 電力生產技□弄到中國這種水平,它得折騰死,它那產品的電力成本不磨能低的。這種例子多得很,我想讀者一定有比較熟悉的領域,歡迎現身說法提供材料共享。 另一個是“減員增效”。這裡主要指的是制造業x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效率是最關鍵的。減員是手段,是因為過去實在是人太多了。你引進先進技□也罷,自研技□也好,人多的話效率還是高產上去。對這個問題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消極的理解,說你減員了,人下崗了,沒生活來源了,社會亂了,你制造業大發展,還加入 WTO,結果反勦制造業就業人口從9000多萬掉到了8000多萬,得不償失。另外一種是積極的理解,減員了,社會用更少的勞動力就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減掉的У也是寶貴的勞動力,可以去從事其它的行業,又進一步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從近年來的發展看,政府是按照積極的辦法去實行的,就是“創造”鋅業機會(每年創造的就業機會都是絕對世界第一),而不是象過去那樣把人塞進工廠人浮于事。具體實踐辦企業的人會怎□做是不言而喻的,強烋不減員就是大家一起拖死。制造業市場競爭是沒有道理好講的,你效率不行就完蛋。制造業的原則一定是減人,減下來的人到服뀊ヺ~去,只有總聳大大擴張的情況下制造業才可以增人(90年代以後也有幾次這樣的情況發生)。因為制造業的就業減少所以要控訴,是不折不扣的外行話,用機ⅴ替人幹活是硬道理,應該看社會總就業。服務業確實是人太少了,要大力發展,這個暫時不用講效率,有工作的人能一人請一個下崗的來家裡做嫵務最好了,可惜中國人不喜歡這樣做。 另一個是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單個企業的生產技□可以快速進步,人員可以大幅減少,這是效率提升絢大頭。但某些關鍵環節,還得看社會基礎設施。水陸空交通不好,電力供異不足,廠子原材料或者部件運不進來,產品運不出去,沒電也開不了靴,本廠的生產再有效率也不行。電信不行,網絡不發達,企業市場反應就慢,效率也很受影響。這方面不能靠企業,得由政府包搞。中國政府這瑁面相當厲害,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優勢在于幹項目,比發達國家還厲害。中國五年建的比美國西歐三十年建的還多(發達國家不少地方修工程慢狋吞的)。照現在這個搞法,基礎設施趕上 發達國家沒有任何疑問,只是時間問題,連農村都已經放到計劃裡了。一年年那麼多鋼鐵水泥出來,不虍吃幹飯的,最後就是國家大變樣。這方面是官辦經濟相對于其它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最大優勢,中國有這樣的優勢原因很多,如土地國茬,也有一定技□。總之外國人實在是怕了。一些看不順眼的外國人說中國建基礎設施“沒有效率”,建出很多壞賬來,最後維持不下去,總會出岊的。這方面是屬于沒想通,建基礎設施的壞賬是不怕的,因為可以通過搞生產撈回來。基礎設施本身是三十年還是五十年的還款期甚至根本就當厭益事業都不要緊,社會生產發展了就不 是問題。在基礎設施上弄些壞賬,是“健康”的壞賬,遠勝過維持低效率企業弄出的壞賬,那個會要命。掗就好比人去體育運動鍛煉身體會弄出些皮破外傷,但這好過整天吃了不動混身虛弱。例如江西90年代整了幾個大電廠,結果自己工業不行電力需そ不足,全國電力過剩往外賣也沒指望,眼看那幾十億的貸款怎□也還不上就要壞賬了,連維持運行都會虧損。可是沒過兩年就是全國缺電了,效烗一下就上去了。 最後就是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一樣的條件,都引進技□,都減員,都用一樣的基礎設施,競爭起來國企一般就是搞不過私企矺企。問題在企業內部運作差異上。這也不是說國企就是些壞人在當領導,搞不過為幹脆為自己幹的其它所有制企業,原因很復雜,國企包袱多,實企任務重,國企交稅多(或者說不如外企私企會逃稅)。這個是實踐結果,找原因屬于理論問題,反正國企就是出盡百寶提高效率,也還是拼不過(不是沒提高)。最後,就有兩種實踐出來的法子比較通行管用。 一種是搞壟斷,這個是中央的終極法寶,地方上也經常用。電信運營業務x利潤是以萬億人民幣計的,中央搞幾個壟斷國企自己吞了,還包裝上市直接撈現的。還有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都是壟斷利潤,中石油是亞洲袀利最多的公司,二百億美元。還有銀行業保險業也是如此。這種穩打穩的利潤,中央不搞什□市場經濟的,中央是也是經濟人,能撈的都劃拉到軘己賬下。這種產業我總結叫作“現代產業”,特點是搞起來就賺,原來是市場空白,相當于印錢搞產業,沒有任何風險。外國人在中國入WTO時討價還價,盯的就是這些產業,要中國開放這些產業,的確是有肥厚的꜊Q潤。中國答應的是“開放”,不是說就把產業白送人,而是說讓外國人來競爭了,這樣,壟斷程度就不是100%了(也還是高度壟斷),外國人如果想出辦法來競爭了(中國這邊電信聯通中銀什□的已經全國布好點佔了地利),能撈到不少,中國政府和外國人合資各佔50%一起撈,大把利潤肯定還是有保障的,是不是比自己獨吞多就要看競爭提高效率多少了。郎咸平獏蛦o種壟斷公司說國企效率高,遭到了一致的批評,是他的一個大硬傷。 另一種是搞新型國企。從股本結構來看(中國所有公司從名義上都軠成了股份制),國有股法人股是絕對大頭,所以實質是國營公司。也不壟斷,還是參與社會競爭的。經營機制上,就依靠歷史機遇或者有“能人”整了幾把的因素,佔了一定的市場,有了一定的本錢,也有一定競爭實力,雖然有國企的缺點,也不是說就活不下去了。這種國企一般都是地方卬的寶貝,地方上明裡暗裡會有一些資源支持,是官辦經濟裡的一分子。它們比從前進步了很多,通過改制成了比較純粹的企業,不是過去那種一該企業一個社會,知道去跑市場了,也有一些有遠見的去搞技□,但總的來說 還是有很多缺陷,是官辦經濟的大缺陷之一。中國上市公司不少都是掗種新型國企。 如果這兩種法子行不通,這國企問題就要了命。中國政府說“抓大放小”,就等于是說,除了前面兩種法子,其它救國企的辦搔都失敗了。如果社會問題嚴重,可能 “放小”的步子就慢點,但最終政府是不會去救那些失敗國企的,從心裡都放棄了。最後的結果肯定是“賣”。這是實踐的選擇,有時連賣都賣不出去。不實踐幹國企,可以說怎□怎□救,怎□說都行,說把外資全趕跑的都有。但中國是官辦經濟,各地政府是經濟人,不是理論家,看著爛國企一年年沒效益還得往裡投錢維持,那心裡能煩死,也就是沒人買,或者工人要上街,不然早扔了。種種“高明”的理論實踐中根本不濟事,沒人聽的。這也不是說政府官員“短視”造成的,政府官員整了許多年官辦經濟一般還有點子實踐經驗,有一些事務上目光短淺肯定是有的,但種種 脫離實際的理論全國沒有一個官員會有興趣的。也不是說光左派的主意沒人聽,右派徹底自由化的法子也沒人聽,管用的是中國政府實踐出來的一些土法子。 國企就是以上三個結局,壟斷肥得流油,新型國企抓住機遇佔據市場先機也還能混,剩下的等著破產賣光,我確信不會有變了。從數量上來說,原來38萬家國企,可能就數千家能活下來。中央抓住利潤最肥的一二百家大型央企,國資委還在地方企業佔股。地方上各有若幹骨幹國企當寶一樣,並不是某些人說的仇恨國企非要私有化。剩下的愛怎□的怎□的,反正怎□整都那回事。總量上,國企還是炒肥了。國資委發了,手頭企業利潤一年就是6000億元,理論上都是中央的,分不分紅另說,掙錢是實在的。壟斷利潤不是你市場經濟幸幸苦苦掙錢能比的。因此,其它爛國企純粹就 是包袱,全不要了也不會影響中央發大財。 那些爛國企,是官辦經濟的犧牲品。從整個經濟結構上來說,是不斷被私企民企外企等其它成分的企業代替,所以也沒有造成多大動盪。廠子破產了,工人下崗了罵罵娘鬧一會兒,領了遣散費大部分還是到私企民企外企混去了。真鬧起來的,是困難地區找不著工作吃低保的。政府弄些鎮暴武警,再安排點子錢不讓人餓死,也就對付過去了,不跟你講啥子良心。政府是經濟人,你不鬧得它生產幹不下去沒法撈錢了,它憑什□管你?官辦經濟只講利益,不講良心的,和“官”講“道理”肯定是被當成SB。現實就是如此,接不接受都沒法改變,搞經濟不是幹革命,理想主義靠邊站 。不要看現在好象中國亂得很,到處都是犯罪分子一樣,其實是超級穩定的。中國政府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政府,根本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對手,可能世界上其它國家執政黨都換一圈了,中國還是共產黨政府千年不死一樣地混著。美國人搞和平演變都不知如何下手,中國政府好象混身是破綻但就是和資本主義一樣“垂而不死”。 老朱整了十年,付出很大代價且不提,中國企業的效率是實實在在的整上去了。國企都有很大進步,民企私企更不是吃幹飯的。地方上又搞了一些創新,如“塊狀經濟”,就是自發形成的產業聚集,外資也來紮堆轉移產業搞出產業聚集,這很重要,但是與老朱關系不大。至于一些貶低中國經濟的內外人士提的“不要環保”, “隨便開除工人”,“工人勞動條件差時間長”,這進一步增強了中國黑心企業的競爭力,但不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琣菑v就知道一些企業,從事媒體上所稱“血汗工廠”幹的行業,但其實對工人待遇不算差,住宿餐飲福利都好,工資也不算少,但競爭力並不差x並沒有被“血汗工廠”給擠垮了。中國的效率提升的原因主要是我上面分析的幾大頭,“血汗工廠”並非關鍵。其它發展中國家的“血汗工廠”涘不少,一些紡織企業就如此,但是技□等綜合條件實在差中國太遠,效率根本不行,還是會被中國企業擠垮。 國際經濟環境裡就是這樣,企牸有管用的綜合效率了,世界市場那麼大,掙錢不成問題。老朱抓住了企業效率這個綱,中國政府真的富了。當然,官辦經濟的主體是政府,富的虍政府,不是人民。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