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 說說中國皇帝 皇帝,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 領袖。皇帝擁有法律制定權,行政決策權和軍事指揮權。“皇帝”這個名稱,在 中國,是秦始皇最先確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 意。 中國從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稱帝起,到1911年宣統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時 間內,共產生了230位皇帝。 中國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中國最末一個皇帝是宣統帝。 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國在位時間最短的 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僅 1個月。 我們在此選擇了10位各有特色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皇帝,作一介紹。他們是秦 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 光緒帝。這10位皇帝涉及秦、漢、唐、宋、元、明、清等七個大的朝代。 中國古代皇帝的檔案文獻資料,極為豐富。這裡隻能作最粗線條的介紹。 二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他是中 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卻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與他父親的不 幸遭遇,有著直接關系。他的父親是秦國的公子,叫異人,後來改名叫子楚。異 人的祖父是秦國的國君秦昭襄王,異人的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異人雖然生 在富貴的國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歲時,卻被派往和秦國敵對的趙國,當了一 名“質子”。 中國那時是“戰國七雄”爭霸的時期,這七雄是秦、趙、魏、韓、楚、燕、 齊七個大國。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相互制約,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兒子或 孫子送到別國作抵押。這些被抵押的人質,就叫做“質子”。 質子異人的日子很難熬。他雖然是秦國太子的兒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 20多人,他又居中,將來很難接班。同時,秦國在各國當中又不講信義。因此, 在趙國,人家也不把他當回事兒。有一段時間,他的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困 窘。這時,他的命運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然而,恰在此時,他遇到了大商人呂 不韋,他的劣運從此有了巨大轉機。 呂不韋是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大賈。他很有政治遠見。他從窮愁潦倒的異人身 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曙光。他潛意識裡深深感到,這位落難他國的公子異人, 是一個難得的奇貨,可以用他來囤積居奇。於是,他決定在異人身上預先投資, 棄商從政,去幹建國立君的大事。 呂不韋拿出 500金送給異人,又攜帶 500金到秦國去遊說。他在秦國遊說很 成功,異人終於當上了太子。回國後,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趙姬,配給了 異人。過了10個月,生下了一個嬰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 政。 嬴政在趙國過了 9年孤獨的生活。直到他的父親異人做了太子,他才隨母回 到了秦國。這之後,嬴政的祖父死,其父異人即位。在嬴政13歲時,其父異人死 ,嬴政便即位了,是為秦王。尊母趙姬為太后。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夫。國 事都是呂不韋說了算。 公元前 238年,秦王政22歲,舉行了成年加冠典禮。從此,他便開始親政, 執掌政權了。這位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國君,迅速平定叛亂,幽禁太後。次年 ,罷黜專橫跋扈的相國呂不韋,呂不韋自殺。提拔重用李斯,並確定了統一天下 的決策。 公元前 221年,秦王政終於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 數百年諸侯割據、戰亂不已的混亂紛爭的局面,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多民族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自此,秦王政稱號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此後,皇帝一詞 就取代了王,而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專有名稱了。秦王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 個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 他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了郡縣制。他認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設立小國 ,對中央集權不利。為此,他下令廢止分封,而在中國首次實行了郡縣制。全國 分設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或亭,鄉下設裡。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 老,亭有亭長,裡有裡宰。 中央國家機關,設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官僚體系,最高權力歸皇帝所有。這 是秦始皇的首創。 他又下令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統一,即統一貨幣,統一度量 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是因為各諸侯國原來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現在全 國統一,貨幣必須一致。特規定,貨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錢,逐步淘汰原各諸侯 國的布、刀型的異型錢。統一度量衡,是把原來秦國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 全國。統一文字,原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統一,現在規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 小篆。當然,民間流行的仍然是秦隸。這三大統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的 融合和社會的穩定,更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秦始皇對歷史的一大貢獻 。 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國富豪12萬戶,一律遷到首都咸陽附近,以便監 督,控制。 同時,他又下令在全國收繳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紛紛運至咸陽。 兵器都是由青銅制成的。堆積如山的兵器,重達數百萬斤。這麼多的青銅兵器, 如何處置呢?他忽發奇想,何不把它們鑄成幾個大銅人,置於宮前。此時,恰好 傳來一則民間故事,說是在臨洮顯現了12個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這一 年,正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現,被視為吉兆。因此,他順勢 下令銷毀兵器,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泛稱為金,所以 大銅人,又被稱為大金人,叫做金狄。現在猜想,這個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窩、 大鼻子的中亞一帶人的形象。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測的光環。據說,每個銅人重 達24萬斤。12個,用銅 288萬斤。這12個大金人,都置於咸陽宮前,以顯示秦始 皇的威嚴。世事滄桑,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收繳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 長治久安,但是,天下卻沒有安定。 這主要是因為他大興土木。 他大造驪山陵墓。13歲即位,就動工修建。全國統一後,又調發役夫徒隸70 余萬人,大肆修建,耗時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現在此墓叫 秦始皇帝陵,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郊區。此陵的主墓尚未發掘,其周圍的附屬地帶 進行了部分發掘。已出土 5萬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見之精品,如銅馬車等。尤 其令世人矚目的是兵馬俑坑的發現,法國總統希拉克驚羨地稱其為“世界第八大 奇跡”。 他大修萬裡長城。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擾,他下令修築長城。修築長城的 100余萬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築的長城,西起臨洮,中經陰山,東跨 鴨綠江,直達今朝鮮境內清川江的臨海處。長達萬裡,故叫萬裡長城。雄偉壯觀 的萬裡長城,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 他大搞“焚書坑儒”。焚書,他為了統一思想、鉗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 記的書,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書,全部燒掉。這是一場文化浩劫;坑儒,他認 為儒生亂發議論,妖言惑眾,就親自圈點了 460余人一律殺掉。這是壓制言論的 殘酷手段。 由此,“焚書坑儒”便成了毀滅文化、摧殘士子的代名詞。 他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積怨很深。而他自己則貪生怕死, 一直夢想長生不死,到處求長生不死藥。但他終至病死於出遊的途中。 秦朝隻延續了兩朝,秦二世而亡。繼起的是漢朝,第一個皇帝是劉邦。 三 漢武帝 漢武帝,名劉徹。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 於公元前 156年,死於公元前 87年,活了 70歲。他的父親是景帝劉啟,祖父是 文帝劉恆,曾祖父是高祖劉邦。他 4歲立為膠東王, 7歲立為太子。公元前 141 年景帝病逝,16歲的劉徹登基,是為武帝。他是公元前 141年──公元前87年在 位,計54年。 景帝對太子劉徹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為了把太子劉徹培養成一個合格 的皇帝,給他特意選配了一位儒學大師衛綰。本來漢初至今,在道家黃老思想的 影響下,幾代君主都無一例外地提倡黃帝、老子之學,主張清靜無為,因循守成 。但是,景帝面對紛亂的國內外現狀,隱隱感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已不能適應 國家發展的需要。他很有遠見地開始寄希望於儒家學說。為此,他決定把對儒家 學說有著深湛修養的、為人行為端正的衛綰,選作太子劉徹的老師。以後的實踐 証明,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劉徹是個好學上進的皇太子。他的興趣十分廣泛。他學黃老,習儒術,調絲 竹,作辭賦和舞刀劍。他胸襟開闊,廣結良友。他作為皇太子,平時學習父皇如 何理政,也注意觀察大臣的舉止言行。為將來順利接班,他作著全面的準備。公 元前 141年,他16歲,景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冠禮。加冠典禮的舉行,說明皇太 子可以有資格有能力獨立掌權了。不料,在冠禮之後,景帝突患重病死去。當日 ,皇太子劉徹即位,君臨天下,是為武帝。 16歲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為國效力,一展才華。武帝胸中有數。他深 知,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選賢任能。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詘舉賢。 消息傳遍全國,國內學子振奮。或舉薦,或自薦,各地賢良之士,紛紛匯聚京師 。武帝十分重視,親自出題,親自閱卷,親自面試。他從中選拔了大批人才。而 尤須特別提到的一件事是,他從中選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學大師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據說,為了刻苦攻讀,他三年不出門,以致不知 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親閱其試卷,被其驚人的論點、嚴謹的邏輯 和優美的語言所懾服。在其試卷上批了“賢良之首”四個大字,並命速傳董仲舒 進宮當面策問,即天子面試。 策問的當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亂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三次策問 ,董仲舒一一從容作答,史稱“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說,君主受命 於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國家走向大治的途徑。而儒家的仁義禮樂, 是推行天道的具體方法。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國君。國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 當,方法正確,國家就會大治。反之,國家就會大亂。他建議“罷黜百家,獨尊 儒術”。 武帝被他的君權神授、天下一統的宏大理論所振奮。他要以儒家學說治國了 。後來,經他的老師丞相衛綰的建議,武帝批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 漢朝推行新政的指導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為了選拔通曉儒經的學士,武帝想了很多辦法。有察 舉選拔,天子征召,上書自薦和設立太學等。武帝選人用才,不拘門第,不論輩 分。這就使許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這對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關鍵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漢律,對各級官吏嚴加管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汗高祖劉邦,實行的是周 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相結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設立了 9個諸侯國。封 國的諸侯王,權勢很大。他們在本國有人事權、財政權,甚至有部分的軍事權。 他們逐漸鬧起獨立來。景帝時,吳楚七國終於叛亂。叛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 諸侯國強大的勢力終究是塊心病。武帝想解決這個難題。 大臣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其主要內容是,在諸侯國內,諸侯王雖有 幾十個王子,原來隻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現下令,推恩各諸侯王,可以在其 國內用自己的領土,分封王侯。這樣,大諸侯國就自然分解為幾十個小國了。表 面上恩及他們,實則是削弱了他們的勢力。這個政策的實行,大大地加強了中央 集權。 武帝採納大臣桑弘羊的建議,決定統一貨幣。下令取消郡國鑄幣權,郡國原 有舊錢一律收回銷毀。鑄幣權歸中央所有,統一發行五銖錢。這一舉措,有力地 推動了漢朝經濟的發展。 武帝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強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從此逐漸衰落。漢朝北部邊境10余年沒有發生戰爭。 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由張騫開辟的東起長安,中經河西走廊、塔裡木 盆地,翻過帕米爾高原,通向中亞和西亞,西達地中海東岸的貫通亞歐的大通道 ,綿延1000余公裡,後人稱為“絲綢之路”。這條大通道的開辟,對中西經濟、 文化的交流,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意義重大。 武帝於公元前87年病逝。 四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生於 599年,病死於 649年,死 時50歲。18歲,隨父李淵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煬帝。19歲,隨父攻進隋朝首都長安 ,滅隋,立唐。李淵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為皇太 子,其弟李元吉封為齊王。27歲,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成,弒弟李元吉。 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 明君。他之所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於他善於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他 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征跟他講的。有 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征鄭重地答道,國君 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 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証。他說, 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為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 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樑武帝、隋煬帝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 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蒙不知 。採納臣下的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征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 刻在唐太宗的心裡。 從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虛心納諫。他不管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提意見的 態度如何,隻要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這裡有一個“回天之力” 的真事。當時,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一番,以備作為到外 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一樁。 可是,有一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折,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 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台,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 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哪裡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 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 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一點看,陛下的 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 這是一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隋煬帝,冒 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麼?滿朝文武都為他捏一把汗。人們都在觀察 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皇帝,看到這一大不敬的奏折,當即 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 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 的唐太宗想進一步地試一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 ,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麼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 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截了 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一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想,一個小 官,敢於冒死直諫,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 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 500匹絹。對此事 一直關注的魏征,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為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 之力,這都是因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 這個“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唐太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錯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精美絕倫的鷂 鷹。他一時忘記了魏征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志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 在臂上,逗著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裡 。其實,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裡,卻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 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志。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 但是,魏征說得沒完沒了,唐太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 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數民族和 漢族看成一家,對少數民族採取了安撫、和親的正確政策。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 政策措施,心悅誠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們紛紛來歸,並尊稱唐 太宗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鬆讚幹布。這是漢藏民族關系史上的一件大 事。作為嫁妝,文成公主帶去了大批珍寶、經典、醫書、寶器、金銀、金鞍、佩 飾、錦緞、藥品,還有食物、飲料、種子、樹木,還有獅子、鳳凰,等等。文成 公主帶去的是中原地區的先進的文明。鬆讚幹布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他對唐太 宗自稱女婿,上表祝賀唐太宗遠征的成功。這次聯姻加強了漢藏民族之間的團結 ,也促進了藏族經濟的發展。 由於用人得當、政策對路、輕徭薄賦、寬刑輕法,使得唐太宗時期的經濟、 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史稱“貞 觀之治”。 唐朝一共有24個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五 宋太祖 宋太祖,名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 927年出生, 976年病死,在世49 年。960年,34歲登基,當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繼承得來的,也不是起義 奪來的,而是異姓發動政變搶來的。這個政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原為五代時後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軍政大權。後周世宗死, 7歲的 小兒即位。第二年,國都開封傳言,北方契丹犯邊。大將軍趙匡胤得旨,親率大 兵出城御敵。大軍走到開封東北40裡的陳橋驛就停下了,當晚駐紮在這裡。經過 他的周密籌劃,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黃袍,一律推舉他為皇帝 。他就這樣當了皇帝。“陳橋兵變”是不流血的兵變。其本身無所謂對錯,主要 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歷史的發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 200多年的分裂割 據的局面。從而,實現了全國的大一統。這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為了實現全 國統一,他高瞻遠矚,採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不動聲色地玩了一個“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這要從唐朝的藩鎮割據說起。而藩鎮的出現,與節度使的設置有關。唐朝先 在沿邊地區設立節度使。節度使的權限很大,總攬各州的軍政大權。安史之亂以 後,唐朝對投降的叛亂分子,立即授以節度使名號,仍令其照舊統領舊部、就地 。他們的屬地逐漸變成了一個個小獨立王國,被稱作藩鎮。 藩鎮權勢漸大,不聽中央指揮,各自獨立。這就是“藩鎮割據”。“藩鎮割 據”是從唐代宗時[ 762年]開始的。自此以後,中國陷入了長達 200多年的分裂 局面。這種分裂局面,都是節度使專權,從而導致藩鎮割據造成的。趙匡胤即位 之後,曾同政治家趙普談了一次話。他虛心地問道,我想平定天下長久不息的戰 亂,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趙普誠懇地回答,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對方鎮的節度使 ,逐漸削奪他們的權力,限制他們的錢糧,收回他們的精兵。真是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宋太祖豁然開朗。 “杯酒釋兵權”,就是他實施的第一個步驟。有一天,他專門宴請幾位重臣 。酒酣耳熱之際,他說道,人生在世,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並使子孫過上好日 子。你們何不交出兵權,購置田宅,飲酒作樂,安度晚年呢?大臣們一聽,全都 明白了。第二天,他們就都老老實實地交出了兵權。宋太祖授給他們有職無權的 高官,讓他們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這樣,宋太祖不費一刀一槍,就收回了兵權 。 為了使軍權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創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謂“更戍 法”,就是中央的禁軍,要按期輪流到各地戍守。將領也要經常調換,使“兵無 常帥,帥無常兵”。這就造成了“兵無常將,將無常兵”的局面。將兵之間生疏 ,有利於防止軍隊叛變。歷史証明,這一方法,是防止軍閥割據的成功舉措。 宋太祖又針對當時的周邊形勢,提出了“先南後北”的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 。南,指的是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趙匡胤對他們採取了剛柔相 濟、軟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他實施各個擊破的策略,迅速地滅掉 了幾個小朝廷,實現了南方一統。而對投降的國主,一律封以有名無實的高官, 使他們享受榮華富貴。而換來的卻是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個善於納諫的皇帝。有一次,有一個臣子立了大功,應予提拔 ,授給官職。但是,趙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給他升官。直言敢諫的大臣趙 普上奏,請皇帝批準給該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這次我就是不答應你 。看你怎麼辦。他帶點挑舋意味地對趙普說,我就是不想給他升官,有法你想去 !趙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來治罪的;賞,是用來獎功的。這是古今的道 理。況且,刑罰是國家的刑罰,不是陛下你個人的刑罰。怎麼能從個人的喜怒出 發,想怎樣就怎樣呢! 這就是說,陛下你應該講原則,不要耍小孩子脾氣。一席話,說的宋太祖自 知理虧,但奈於情面,他一言沒發,站起來就回宮了。可是,固執的趙普卻緊追 不舍。宋太祖入宮,他就立在門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趙普,很有你不批準,今天 就不善罷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沒有辦法,是自己不對,就批準了他的要求 。 宋太祖終於實現了全國統一的願望。他經過了16年艱苦的南征北戰,才結束 了從安史之亂到十國紛爭的 200余年的割據局面。這是他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一 個重要貢獻。 宋朝之後是元朝。 六 元太祖 元太祖,名鐵木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1162年出生。22歲,第一次稱汗, 是為蒙古乞顏部可汗。1206年,45歲的鐵木真統一各部,建立蒙古國,被尊為成 吉思汗。1227年,66歲病逝。 成吉思汗的歷史貢獻之一,是由於他的努力,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 共同體──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數百年間,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統屬,沒 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 鐵木真,是鐵匠的意思。鐵木真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一個部落的首領。 鐵木真的母親是月倫夫人。鐵木真 9歲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 鐵木真牢牢地記住了這一點。也速該的部眾,紛紛離散而去。月倫夫人和幾個兒 子孤立無援,陷入困頓之中。而其對立面泰赤烏貴族,對其發難,也拋棄了他們 。鐵木真兄弟在苦難中逐漸長大成人。泰赤烏貴族認為,鐵木真很危險,對他心 存恐懼,想盡早除掉他。他們派許多兵,到處搜捕鐵木真。鐵木真在森林裡躲藏 了10多天,終於脫逃。少年的苦難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 鐵木真牢記他的仇敵,一是殺父的塔塔兒人,一是害己的泰赤烏人。為了報 仇,他想到了聯合克烈部的脫裡汗。這個汗,後來稱王汗。他們有聯合的基礎, 就是塔塔兒人是他們的共同敵人。而且,鐵木真的父親,也是脫裡汗的“安答” ,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廣人眾,而且脫裡汗又是父輩,要想同人家結盟,必須 態度誠懇,謙恭。此時的鐵木真,已經具備了政治家的素質。他經過深思熟慮, 對脫裡汗謙卑地說:“你是我父親的舊安答,像我的親生父親一樣。我把娶妻時 ,妻子給姑父的禮物黑貂鼠皮襖,獻給你。”然後,恭敬地將皮襖獻上。脫裡汗 看著眼前威武的年輕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興,便同意接納他們。從此, 鐵木真就逐漸走上了振興之路。 以後,經過征戰分合,互有消長,經幾個部落的共同推舉,鐵木真就作了蒙 古乞顏部的可汗。這是他第一次稱汗。時年22歲。這時在很多方面,他已經顯露 出領袖的才能。 1202年,強大了的鐵木真,消滅了宿敵塔塔兒人。 同年,鐵木真和王汗的聯盟大軍,又大敗敵對諸部聯軍。 1203年,鐵木真和王汗決裂。隨後,鐵木真消滅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勢 力范圍全部歸鐵木真所有,鐵木真成為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勢力。此後,鐵木真的 大軍,所向披靡,消滅了太陽汗的乃蠻部。就這樣,鐵木真征服了幾乎整個遼闊 的蒙古高原。於是,就在1206年,鐵木真再一次稱汗。 薩滿教巫師進一稱號:“你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你採用成吉思汗的稱 號。成是強大、堅強的意思。成吉思是這個詞的復數。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 王中之王。”從此,鐵木真就獲得了這個獨有的特殊稱號。同時,成立了大蒙古 國。這就標志著一個蒙古民族共同體出現了。 成吉思汗的第二個貢獻,就是為建立大一統的元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軍 繼續征討,他削弱了金朝,滅掉了西夏。他死之後,他的子孫們又繼續他未竟的 事業。1234年,金朝滅亡。1279年,南宋滅亡。蒙古貴族建立了地域遼闊的元朝 。從而,結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成吉思汗還率領20萬大軍進行了野蠻的西征,經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 的裡海。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種行為應該徹底否定。 成吉思汗的確是一位“隻識彎攻射大雕”的“一代風流”。 元朝之後是明朝。 七 明太祖 明太祖,名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時年71歲。17歲,出家當和 尚。25歲,參加起義軍。37歲,自立為吳王。41歲,稱帝,是為明太祖。國號大 明。在位31年,由他開辟的明朝延續了276年。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君主。他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 帝。 他的青少年時代,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他的父親朱五四,是個地道的貧 苦農民。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朱五四靠租種地主的田地過活。一家 8 口,食不裹腹,饑寒交迫。為了逃債,經常遷徙。朱元璋10歲時,勉強讀了幾個 月的私塾。17歲那年,淮河兩岸爆發旱災,流行瘟疫, 他們家半個月就死了 4口人,隻剩 5口了。朱元璋走投無路,隻有出家,到 鳳陽於皇寺當了和尚。他忍氣吞聲,在寺裡幹了50多天低下的雜活。但因饑荒, 寺裡也維持不下去了。他隻好走出寺門,去作四海為家的雲遊僧了。他雲遊了 3 年多,看盡了白眼,受盡了欺凌。但 3年的流浪乞討生活,陶冶了他的性格,磨 練了他的意志。更主要的是,他了解了苦難的社會。從此,他完全成熟了。20歲 的他,又回到了於皇寺。在寺裡,這個身無分文的窮和尚,刻苦攻讀,冥冥中想 要幹一番大事業。 機會來了。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賄賂公行,經濟凋敝,饑民遍野。人民揭 竿而起,奮起反元。因頭戴紅巾,元末的農民起義軍,統稱為紅巾軍。朱元璋毅 然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後因朱元璋作戰勇敢,足智多謀,郭子興便把自己的 義女馬氏,嫁給了他。自此,朱元璋在軍中改稱朱公子。這時,他才正式起名元 璋。作了郭子興的女婿,他的地位有了較大的提高。 以後,經過勝利與失敗的多次磨礪,他逐步掌握了軍權。在攻城略地的征戰 中,他重儒士,講策略,嚴軍紀,明賞罰。他非常重視知識分子作用,每到一地 ,一定要把當地的名儒請來討教。如攻取應天[今南京],創立帝王之業,就是儒 士陶安建議的。以後,每憶及此,他都稱讚陶安。就這樣,經16年的奮戰,於13 68年,剛剛步入中年的41歲的朱元璋,在應天稱帝。 統一強大的新王朝取代了腐敗透頂的舊王朝,歷史向前邁進了一步。 明太祖是很愛學習的。在馬上打天下的戰爭年代,他爭分奪秒地讀書。他把 飽學的儒士置於左右,經常與他們討論天下大計。大儒們向他遊說,把漢高祖作 為效法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他受到了潤雨細無聲的熏陶。同時,他也非常羨 慕儒士淵博的學識,也自覺地向儒士們學習。 定都之後,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他是絕頂聰明的。他本來文化 水平不高,但到後來,他不僅可以快速地閱疏,而且可以自由地作詩,甚至能夠 流暢地寫賦了。要知道,賦是很難掌握的一種文體。他的詩作得很好,有磅礡的 氣勢。現存有他的 100余首各體詩詞。 明太祖是非常勤政的。他一天的時間表,安排得很緊湊。凌晨起床,天沒亮 就臨朝。正午短暫的休息,還要同儒士們講論經史。午後 3時,又繼續聽政,親 自處理國事,直到黃昏。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全國的政事,他事必 躬親。他每天批閱的奏章,多達 200余件。處理的國事,多達 400余件。他有著 驚人的精力。 明太祖主張施惠於民。他不是一般的主張,而是真正去做。明朝初年,他實 行輕徭薄賦政策,還在各地設立預備倉,大量存貯糧食,以備荒年之用。他在位 的31年裡,下詘減免稅賦和賑濟災民達70多次。還設立了惠民藥局,給沒錢看病 的窮人治病。他教導皇子說:“凡居住食用,事事處處要想到農民的辛勞,取之 有制,用之有度,使他們不至受饑寒煎熬,這才是統治之道。” 明太祖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著多年切身的經歷。他親自體嘗過饑寒交迫的 痛苦,而且對民間的困苦感同身受。他也深知“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哲理。 為此,他從理智上和情感上都注意讓利於民。他常說:“百姓富足,國家才能富 足;百姓生活安定,國家才能安定。”由於他正確地實行了施惠於民的政策,百 姓生活安定,國家也就強大了。 明太祖懲治貪官污吏,毫不留情。無論是功臣勛舊,還是皇親國戚,隻要觸 犯刑律,都要治罪。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証。 明太祖對患難與共的結發妻子馬皇後,是非常尊敬的。他們視親生女兒安慶 公主為掌上明珠。安慶公主的丈夫駙馬歐陽倫,自然被高看一眼。可是,歐陽倫 不知自重,竟然敢公然觸犯刑律,結果招來殺身之禍。事情很簡單。明太祖下令 禁止私販茶葉,違令者嚴懲。歐陽倫不顧禁令,頂煙上。仍然派家人到邊境去私 販茶葉。結果被人告發。明太祖極為憤怒,下令斬首了自己的愛婿,並獎賞了舉 報的小吏。可見,他執法之嚴。 明太祖畢竟是一個封建皇帝,他也作了許多錯事,尤其在他晚年。他心性偏 狹,頗好猜忌。他總感到過去的功臣宿將不可靠,想要篡他的權。尤其是太子朱 標病故,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皇太孫太小,必須給他的未來制造安全的 環境。因此,他有意制造冤獄,借以殺掉了許多功臣宿將。大將軍藍玉一案,就 是典型的冤案。藍玉轉戰多年,戰功卓著。明太祖曾下詘,稱讚他是大破匈奴的 漢代名將衛青和唐代名將李靖。並封他為涼國公。可是,他在回京後,說他謀反 ,很快就把他殺了。又大肆株連,亂砍亂殺。藍玉一案,就殺了 1.5萬人。而先 前的左丞相胡惟庸一案,處死胡惟庸後,又遷延10余年,殺掉 3萬多人。明太祖 快死時,功臣宿將差不多都殺凈了。他的目的,是使他的萬世基業得以永固。 71歲病死,葬在南京東郊的孝陵。殉葬的宮人10余人,陪葬的嬪妃46人。野 蠻落後的以人殉葬制早已廢止,他又帶頭興起。殉葬人數量之多,十分驚人。明 太祖畢竟出身農民,他對落後的事物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他這樣做,也就不奇 怪了。 八 明成祖 明成祖,名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1360年出生。11歲封為燕王。43歲即 皇帝位。1424年病死,時年65歲。在位22年。他是一個注意建功立業的皇帝。 明成祖的帝位是奪來的。明太祖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封為太子,第四子朱 棣封為燕王。朱棣受封之地為北平,是金、元兩朝的都城。當時是全國的政治中 心之一。北方有蒙古貴族的重兵,不可掉以輕心。明太祖把這樣的北方重鎮,交 給了隻有11歲的朱棣,說明對他未來的期待。他20歲時,被派往藩地北平就職。 他39歲時,明太祖病故,皇太孫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面對叔叔輩的諸多藩 王,心存恐懼。他採取了削藩的措施。此時,朱棣的三個哥哥已相繼去世,他成 了長子。對這個侄子皇帝,他本有不臣之心,現在又要削藩,刀就要砍到脖子上 ,他便起兵造反了。經 3年苦戰,終於奪得了帝位。年號永樂。明成祖,又稱永 樂皇帝。 明成祖的歷史功績之一,是倡導修纂了《永樂大典》。即位之初的永樂元年 ,他便下令編纂一部大書。他說:“你們要根據我的意思,編纂一部自有圖書以 來,包括經史子集、百家之書的,包羅萬象的大規模的叢書。收書越多越好,不 怕規模大。”他心中的藍圖是,編纂一部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質量最 好的大型圖書。 參加修纂的有全國的各種一流人才。由學術大師姚廣孝為總裁,包括名儒、 名士、名醫、名僧等,共計2169人,參與修纂。後勤安排得很周到。禮部負責在 全國選拔抽調人員,從各地收集所需圖書。光祿寺則負責修纂人員的食宿。在修 纂過程中,明成祖經常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一次,他發現宮中 所藏圖書不夠用。他說:“世人家稍有資產的,都想多買書,朝廷怎麼可以缺少 圖書呢?”於是,他命禮部派通曉圖書典籍的有才之士,到全國各地去搜購圖書 。不問書價,再貴也買。這一次大規模地購書,對高質量地完成本書的修纂,起 了關鍵作用。 經 4年奮戰,到1407年,編修工程告竣。全書共 22877卷,計 11095冊。收 錄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種圖書8000余種。種類包羅萬象,計有經、史、子 、集、百家、天文、地志、陰陽、醫、卜、戲劇、小說、技藝等項。明成祖命名 其為《永樂大典》。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書。 明成祖的一個重要舉措是遷都北京。即位之初,定鼎金陵[南京]。隨著元朝 殘余勢力退至漠北,長江岸邊的金陵,就顯得離重要的北部邊陲,,過於遙遠。 為此,1403年,禮部尚書建議,把北平改為北京,遷都北京。明成祖認為,天子 居北,正是居重御輕,可以加強北部邊防,就採納了這個建議。但是,他深知, 遷都是一件關乎國家興亡的頭等大事,必須審慎行事。 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在充分論証的基礎上,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 他首先正名,有意提高北京的政治地位。下令改北平為北京,升為陪都,稱 作行在。同時,改北平府為順天府。 他千方百計地提升北京的經濟地位。 他知道,北京雖然地理位置極端重要,而且是元朝的大都,但是它在經濟上 卻遠不及江南,不及金陵。因此,他首先是想方設法使北京繁榮起來。於是,他 下令向北京附近大規模地移民屯田, 5年之內減免賦稅。一些軍士,也被放歸北 京鄉裡種田。戰亂之後,形成大量流民。他下令把流民組織起來,到北京一帶去 種田。甚至,他又下令釋放囚徒,安置在北京周邊地區去種田。他還實行了一些 優待政策,如向他們免費提供牛具、種子。同時又遷往北京大批工匠,這些民戶 以更多的優惠政策。如詘免稅糧,賑濟優厚等。這就在北京市內形成了工商業。 由於這樣多年的苦心經營,北京也就逐漸發達繁榮起來。從而,北京初步具備了 大都市的規模,可以和金陵相媲美了。 1406年,明成祖下令明年 6月,正式營建北京宮殿。特派大臣到各有關行省 採集巨木。又名大臣陳圭[右加王旁],主持北京宮殿及北京城市的整個設計營建 工程。此後,正式啟動的營建工程,就一直進行,從未中斷。1420年,北京的宮 殿終於建成了。明成祖下令遷都北京。經過18年的曲曲折折,明成祖終於了卻了 自己多年的宿願,完成了遷都盛舉。從此,北京就成為明清兩朝的都城,一直延 續至今。北京定為中國的首都,這是明成祖的歷史貢獻。 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壯舉。鄭和,原是燕王府的一 名太監。後隨燕王朱棣南征北戰,立下戰功,很受燕王賞識。朱棣即位,賜他鄭 姓。因他又名三寶,人稱“三寶太監”。他是一生都受到明成祖重用的地位特殊 的內臣。 明成祖具有雄才大略,他想向海外宣示明朝的強大,讓海外西洋各國紛來中 國朝貢。同時,又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他選中了鄭和。經過充分的準備,鄭和 於1405年率龐大的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船隊規模宏大,船種齊全,船員齊備 。據載,船隊共有船隻 208艘,其中大船62艘,小船 146艘。有戰艦,有供應船 。船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官兵、水手、翻譯、書手、商人、醫生、教師、工匠等 五行八作的人,計有 27800人。他們所帶的物品,包括糧食、藥品、淡水、鹽醬 、茶油、燭柴等,應有盡有。所帶的貨物,包括絲綢、絹緞、瓷器、水銀、麝香 、米谷、雨傘、草席、鐵器、銅器等幾十種,一概俱全。同時,還帶了許多稀奇 的珍寶。這次航行充滿了艱難險阻,但是他們勝利地完成了任務。船隊最遠抵達 印度半島。每到一國,鄭和便宣示明成祖詘書,賞賜金幣。1407年,經兩年多的 航行,順利地回到了祖國。 自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其中,有六次是 奉明成祖諭旨成行的。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同30多個國家加強了往來,進行了各 個方面的交流,密切了同這些國家的雙邊關系。這種大規模的海外貿易,是中國 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其歷史意義非常深遠。 65歲的明成祖,突然病故在回師的行軍途中。他被葬於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的 長陵。此陵是在他54歲是建成的。此後,明朝的皇帝陸續葬於此地,便形成了明 13 陵。 明朝之後是清朝。 九 康熙帝 康熙帝,名玄燁。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 8歲 的玄燁即位。1722年,69歲的康熙帝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 最長的皇帝。因其年號為康熙,故人們習慣地叫他康熙帝。 康熙帝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其父順治帝福臨病死, 8歲的玄燁即位。根據順治帝和其母後孝莊皇太後的 旨意,設四大臣輔政。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而索尼病死,蘇克薩哈被處死,遏必隆又完全聽鰲拜的, 鰲拜實際已經掌握了輔政的全權。他專橫跋扈,獨斷橫行。這就嚴重地威脅到了 皇權。這引起了康熙帝,尤其是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的不滿與警覺。清制,皇帝 未親政是沒有頒布上諭權的。一般皇帝是16歲大婚,大婚後方可親政。為了使康 熙帝盡早親政,孝莊太皇太後讓12歲的康熙帝提早大婚,14歲便親政了。 但是,鰲拜的囂張氣燄毫無收斂。被逼無奈,在孝莊太皇太後的導演下,16 歲的康熙帝一舉智擒了鰲拜。在對鰲拜集團的處理上,康熙帝採取了寬大政策。 鰲拜本人沒有處死。隻處死了鰲拜集團的 9名首要分子,其余的都加以寬免。但 是,要害崗位都安排了皇帝自己的人。在清除了鰲拜集團的同時,也為受鰲拜迫 害的官員平了反。隻半年的時間,便解決了鰲拜輔政 8年所積累的問題。可見, 年輕康熙帝的解決復雜問題的才能。當然,他的背後是睿智的孝莊太皇太後。從 此,康熙帝是真正地親政了。 康熙帝親政後遇到的第一個最大難題,是三藩的撤留問題。三藩是指三個有 功的漢王所領的藩地。平西王吳三桂駐昆明,轄雲南、貴州兩省,鎮守西南邊陲 。平南王尚之信 [尚可喜之子] 駐廣州,轄廣東,鎮守南國大門。靖南王耿精忠 [耿仲明之孫] 駐福州,轄福建,防備在台灣的鄭成功的抗清勢力。還有已死的 定南王的女婿孫延齡駐南寧,轄廣西。這些藩王原來都是降清的明朝將領。他們 在其藩地擁有很大的特權,即兵權、人權、財權,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對中央皇 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慎重考慮和多次謀劃,康熙帝於1673年下令裁撤三藩。 當年,吳三桂反叛。一時,叛聲繼起,江南震動。20歲的康熙帝,鎮定自若。他 採取軍事征討和政策安撫等軟硬兼施的策略,經 8年的奮戰,於1679年,終於平 定了三藩之亂。這就實現了國家的安定團結。 統一台灣是康熙帝的一大英舉。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 收回台灣。鄭成功和他的兒子鄭經,憑借台灣,長期抗清。康熙帝多次招撫不成 ,便下決心武力解決台灣問題。1681年,鄭經突然病故。台灣內部發生內訌。康 熙帝決定起用施琅。施琅原為鄭成功的得意愛將,後來背鄭降清。1663年,康熙 帝命其出任福建水師提督[即福建海軍司令],征討台灣。他兩次出海,均遇台風 ,無功而返。朝內一些大臣對他產生懷疑。但此次,康熙帝力排眾議,仍然對施 琅委以軍政全權。施琅不負聖恩,取得海戰大捷,台灣收歸清朝所有。設置台灣 府,隸於福建省。派兵戍守。康熙帝統一台灣,意義重大。 康熙帝運籌帷幄,制止了沙俄的侵擾。17世紀中葉以來,沙俄不斷侵擾我國 邊境。1681年間,沙俄的侵擾癒演癒烈,移民東進,建立據點,其中以雅克薩城 為最重要。康熙帝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於1683年設黑龍江將軍,在黑龍江城 [ 今璦琿] 置將軍衙門,任命薩布素為首任將軍。並派兵駐守。又建立了水師營, 有 100余艘船。同時,又派人深入沙俄後方打探敵情。經過充分準備,於1685年 ,康熙帝發兵3000人,水陸直逼雅克薩城。打敗俄軍,拆毀城堡,勝利班師。但 是,第二年,俄軍又卷土重來。清軍沒有給他們以喘息之機,又打敗了他們。在 此情形下,清方主動讓步, 與沙俄簽定了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此,中俄黑龍江邊境保持了一 個半世紀的安定局面。 康熙帝用兵西藏,成功地實行了驅準保藏的軍事行動。清朝中央同西藏一直 保持著君臣關系。早在1653年,達賴五世就接受了順治帝的封號。又冊封了和碩 部的最高領袖為顧實汗,並通過他間接地統治西藏。然而,顧實汗死後,西藏政 局不穩。準葛爾軍隊攻入西藏拉薩,和碩部在西藏75年的統治被推翻。康熙帝不 能坐視不管。於1718年,他調兵入藏,攻打準軍。但由於輕敵,大敗而還。當年 ,他又任皇十四子為撫遠大將軍,並下詘確認格桑嘉措為真喇嘛,決定護送他進 藏。這一次,康熙帝非常謹慎,經過充分的準備,於第三年才採取軍事行動。行 動順利,取得全勝。西藏光復。這說明康熙帝進軍西藏的決定是正確的。 康熙帝對官吏的選拔,極為慎重。在清廷當官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給法國國 王的信中說:“皇帝為了選拔重要官員,尤其是各省巡撫所費的苦心,以及為了 監督他們的行為而費的心機,達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這是一個外國人說的 真心話。 康熙帝非常注意嚴懲貪官。他對貪官深惡痛絕,一旦發現,必加嚴懲。他說 ,別項人犯尚可寬恕,貪官之罪斷不可寬。因為不加嚴懲,不能起到儆戒作用。 一次秋審,他就親自勾決了一批貪污要犯,以儆其他。對一些封疆大吏,他要求 更嚴。如陝西巡撫穆爾賽貪贓枉法。他說,對這樣穢跡顯著的要犯,不用重典, 何以示懲,應立即處死。從1681年起的25年裡,他懲處的總督、巡撫一級的貪污 分子,就達26人。康熙帝嚴懲貪污分子,對貪污行為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 與此同時,康熙帝也特別重視對廉吏的獎勵。他說,治理天下應以懲貪獎廉 為最重要。貪婪者懲,一以儆百;廉潔者獎,一以勸眾。什麼是清官呢?他認為 ,選拔官吏,一定要德勝於才,這是最可貴的。這種德勝於才的清廉之士,就是 清官。為了使官吏廉潔成為一種風氣,他一再下詘讓在朝各官推舉清官。他自己 也親口表彰了一批清官。著名的有山西的於成龍,說他是“今時清官第一”。 康熙帝慎選官吏,懲貪獎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康熙一朝,政治比較清明 。康熙帝對自己的要求很嚴。他崇尚節儉。他說到自己的衣著:“我自從即位以 來,辦一切事,都提倡節儉。我身上穿的是普通的衣服,腳上著的是一般的布襪 。”其實真是如此。還是那個法國人白晉,在給法國國王的信裡寫道:“他喜愛 簡樸,甚至在他的衣著和他的一切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他在位60余年,始終 愛惜物力,提倡節儉,並身體力行。由於他的提倡,官場有一股節儉的風氣。這 對於追求奢侈的腐敗官風,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1722年,康熙帝病死,享年69歲。他死前,傳位給皇四子胤禎[右為真],是 為雍正帝。 十 雍正帝 雍正帝,名胤禎[右為真]。1678年出生。1723年,45歲時即位。1735年病死 ,時年58歲。在位13年。 雍正帝是一個很有創造性的皇帝。雍正一朝,他在政治、經濟方面提出了許 多創造性的作法。 在經濟上,他進行了攤丁入畝的重大改革。攤丁入畝是一場稅收改革。清政 府實行的是明朝的稅收制度。稅收分為人頭稅和土地稅。人頭稅叫丁銀,即按家 庭人口數量交稅,五口人就要交五口人的稅。土地稅叫田賦,即按家庭擁有土地 的數量征稅。每個農家都要交這兩種稅。但由於連年戰亂,無地或地少的貧苦農 民交不起人頭稅。沒有辦法,他們隻有隱瞞人口或逃亡在外,以躲避人頭稅,即 丁銀。這就造成了大量流民,使社會不穩,並影響國家稅收。 這是一個拖延多年的老大難問題。順治帝、康熙帝都沒有徹底解決。雍正帝 即位時已經45歲,對社會底層的情況很為了解。即位的當年,就有巡撫提出“攤 丁入畝”的建議。建議的主旨是,把丁銀[人頭稅]歸入田賦[土地稅],兩稅合一 征收。這樣,有田就交稅,沒田就不用交稅了。這對無地或少地的貧苦農民來說 ,是一個福音。他們不用再去逃亡躲稅了。他們可以老老實實地種地,國家自然 增加了稅收。同時,減少了流民,使社會安定了。為了慎重,雍正帝把這個奏折 交給戶部討論,戶部同意。雍正帝頒旨,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在全國實行。這是 在賦稅制度上的一項很有創意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稅收方面的突出改 革。 雍正帝在清朝中央設立了軍機處,這是他的首創。1729年,由於軍事行動的 需要,雍正帝下令設立軍機房。第二年,改為軍機處。雖幾經變換地點,但就設 在雍正帝寢宮養心殿的附近,以便就近處理軍政要務。軍機處是一排低矮的小平 房,顯得很簡陋。它隻有值房,沒有衙門。它沒有龐大機構,沒有政府編制,沒 有專職官員。幾位軍機大臣和幾位軍機章京,都是從各個衙門抽調上來的。軍機 處秉承皇帝的旨意辦事,實質是皇帝個人的秘書班子,有極大的權力。皇帝的聖 旨,繞過內閣,繞過議政處,直接送達總督、巡撫手中,別人無權拆閱,速度快 ,密級高,叫作“廷寄”。軍機處辦事快,效率高。軍機處的設立,使皇帝把國 家的軍政大權,緊緊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把專制皇權推向了史無前例的高峰。 以後的七代皇帝,也都設立了軍機處。 雍正帝是一位勤奮理政的皇帝。他在位13年,13年如一日,親理政務。他白 天無一刻清閒。上朝研究政事,聆聽大臣面奏,商討各種建議,處理突發事件。 晚間則要批閱批不完的奏章。因為雍正帝實行的是他首創的秘密奏折制度,全國 各地遞上的密折,隻有他有權拆閱。他必須當天把全部奏折閱完,而且要寫上朱 批。他批閱的奏折,現在都保存下來了。那上面有時記載他批閱奏折的時間,常 常是在半夜。他不像他的父親康熙帝,也不像他的兒子乾隆帝,他沒有南巡北狩 ,巡視祖國大地,視察大江南北。他13年都是在北京城的辦公桌上度過的,他的 生活是很單調乏味的。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58歲就死了,可 以說是累死的。歷史上這樣的皇帝還沒有過。 雍正帝還有一個重大發明,就是秘密建儲制。清朝皇位的繼承,開始沒有實 行中原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康熙帝研究了中原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覺得可以 接受。他便採納了中國歷代皇帝的嫡長子繼承制。皇帝生前,公開地將嫡長子立 為皇太子,是為儲君。皇帝死後,他就自然繼承皇位了。這種繼承制有它的優點 ,也有它的缺點。缺點是如果嫡長子條件不具備,或皇帝對嫡長子不滿意,一旦 更換皇太子,就極易造成諸多皇太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康熙帝二立二廢皇太子, 就是明証。這給康熙帝終生造成了極大的痛苦,也使政局動盪不穩。 雍正帝45歲即位,他親眼目睹了康熙帝為此焦頭爛額的情景。心中有數的他 ,在即位之初就著手解決這個難題。即位的當年,他便下令群臣討論如何立儲的 問題。其實,他是把寫好的諭旨讓大臣們討論,大臣們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於 是,當即確定下來。所謂“秘密建儲”,就是秘密建儲一事完全公開,儲君何人 則絕對保密。皇帝把自己選定的皇太子,寫在紙上,裝在匣中,置於乾清宮順治 帝御書的“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待皇帝病危之時,再予開啟。由於不知皇太子 何人,皇子們也隻有在修養自己、努力工作上,下功夫了。 這個制度的實行,起到了鞏固皇權、平穩政局的作用。以後幾代的乾隆帝、 嘉慶帝、道光帝的繼位,也是採用了這個成熟的模式,使清代皇權得以一代一代 地順利交接。政局保持了相對的穩定。秘密建儲制度在清朝的實行,是雍正帝的 史無前例的首創。 雍正帝還有許多富有創造性的改革,就不一一敘述了。 雍正帝於1735年病死,時年58歲。葬於河北省易縣泰陵,是為清西陵。 十一 光緒帝 光緒帝,名載湉。1871年出生。1875年, 4歲時即位,慈禧太後垂簾聽 政。1889年,18歲時親政。1898年,28歲時,慈禧太後訓政,即再度垂簾聽 政。1908年,38歲病死,比慈禧太後早一天。在位34年,隻親政10年。這10 年,也是在慈禧太後的控制之中。 光緒帝是中國倒數第二個皇帝,是一個充滿悲劇性格的皇帝。他是因領 導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而享有盛名的歷史人物。 光緒帝不是慈禧太後的兒子,而是她的侄兒加外甥。也就是說,慈禧太 後是光緒帝的伯母兼姨媽。她們之間有血緣親情關系。如果不是因為戊戌變 法,她們之間的關系本來是不錯的。 光緒帝雖然在位34年,但他親政隻有10年。親政之前和之後,都是慈禧 太後垂簾聽政。我們之所以選中光緒帝,就是因為在他親政的最後一年,即 1898年,他毅然決然地實行了戊戌變法。這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變法。 其實,光緒帝的一生中,實際參與並主持的隻是一個戰爭和一個運動。 一個戰爭是中日戰爭,一個運動是戊戌變法。 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國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屈辱的 《馬關條約》的簽定,中國失寶島,賠巨款,使中國的憂國憂民之士猛醒。 如再不變法,中國就要被豆刨瓜分! 28歲的具有濃烈民族情感的光緒帝,滿懷著使中國富強起來的宏大理想 ,在中國的大地上,毅然舉起了維新變法的旗幟。 光緒帝實行變法,首先取得了慈禧太後的同意。慈禧太後答應在“不違 背祖宗大法“的前提下,光緒帝可以變法。1898年 6月11日,光緒帝意氣風 發地頒布《明定國是詘》,宣布推行維新變法。維新志士樑啟超高度評價此 詘:“蓋為四千年撥舊開新之大舉。”這道上諭,實際是光緒帝決心變法的 宣言書,也是實行變法的動員令。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於《明定國是詘》頒布的第四天,就命光緒帝連 發四道諭旨,以加防范。第一道是,罷免支持變法的翁同和;第二道是,重 申二品大員以上大臣的任免權;第三道是,宣布慈禧準備秋天到天津閱兵; 第四道是,任命慈禧的親信榮祿為握有軍權的直隸總督。慈禧太後預感到將 有大震動,因而採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 6月13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召見了維新領袖康有為。光緒帝極想變法, 也閱讀了相當數量的外國變法的書籍。但是,在中國究竟如何變,他心中無 數。他必須就教於頗負盛名的康有為。他們在一起,一問一答,君臣無間, 就八股、辦學、鐵路、礦物、購艦、練兵、遊學、譯書、用人等變法的方方 面面的問題,交換了看法,暢談了兩個半小時。這是光緒帝對康有為的第一 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召見。這次召見,為百日維新奠定了基調。此後,百日 維新便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了。 從1898年 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詘》開始,到 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 為止,光緒帝實行變法 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在這期間,光緒帝發下 180余道諭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諭旨,大體包括四個方面的改革: 一是文教改革。有廢八股,立學堂,設譯局等;二是財政改革。主要是獎勵 科學發明;三是軍事改革。主要是建設新式軍隊;四是政治改革。主要是裁 撤詹事府等七個閒散衙門等。光緒帝一系列諭旨的頒布,猶如晴天爆響了一 顆炸雷,引起社會極大震動。 但是,改革嚴重受阻。地方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把光緒帝的諭旨當 作一紙空文,並不執行。他們知道,他們的任命,是由慈禧決定的。光緒帝 沒有二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他們不怕光緒帝的批評。於是,光緒帝便拿不 重要的禮部開刀。因為禮部的六位部級幹部犯了錯,他們阻格本部一位小官 的變法奏折。光緒帝下發了百日維新以來的最重要的諭旨,罷免了這六個部 級幹部。這下捅了馬蜂窩。因為這六位都是一二品大員。這觸犯了慈禧的天 條。他們又到慈禧處去告狀。慈禧讓他們暫時忍耐,以後再說。慈禧在冷靜 觀察。 光緒帝任命了三位維新派為禮部尚書、侍郎。慈禧也批準了。 光緒帝又進一步提拔四位維新派,讓他們進入要害權力機關軍機處。同 時,罷免了李鴻章、敬信的總理大臣職。 這一罷一任,使舊臣惶恐,新人振奮。守舊派大臣集體到慈禧面前告光緒帝 “變祖法”,並請慈禧“訓政”,即垂簾聽政。慈禧沒有同意。慈禧同光緒帝談 了一次話。光緒帝的表現令她出乎意料。這一次,光緒帝不想聽命於慈禧。慈禧 很惱怒,感到事態嚴重,必須有所行動。光緒帝也已感到大勢已去,便向維新派 發出密詘,說自己很危險,讓他們設法相救。維新派是幾個書生,想請袁世凱出 兵,“圍園弒後”,即包圍頤和園,殺掉慈禧太後。但袁世凱告密,東窗事發, 慈禧回宮,軟禁光緒帝。又下令逮捕維新派,康有為、樑啟超逃亡,六君子被殺 。慈禧太後“訓政”,即再度垂簾聽政。 戊戌變法雖然隻有短短的108天,但卻在中國的歷史上抹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光緒帝沒有被廢掉,但成了一言不發的木偶。 光緒帝於1908年病死。第二天,慈禧太後病死。 即位的宣統帝,隻坐了三年皇帝寶座,於1911年退位。皇帝從此終結。 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 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 雖無艷色驚群木 卻有清香壓九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