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共和國之戰》第二部 強攻海南島紀實 第二部強攻海南島紀實   (1) 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它的面積和戰略意義僅次于台灣。對其進攻的難度 ,遠遠超出金門與舟山。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在當時國民黨軍所占的 4個主要島嶼中,它比金門、 舟山距大陸都要遠。瓊州海峽是世界上流速最高的海峽之一。這給渡海航行造成 困難。 其次從雙方攻防力量上看:攻金門、舟山渡海距離都在10公里之內,人民解 放軍的炮兵可以直接掩護航渡和登陸,國民黨軍的軍艦只能在遠處以火力攔截﹔ 金門島上當時也沒有設備完整的機場,需要呼喚台灣進行空中支援。可是進攻海 南島則情況不同,由于海峽較寬,不僅航渡距離遠,登陸點也在人民解放軍的炮 兵火力射程之外,無法進行火力掩護,國民黨軍的軍艦還可以直接到中流攔截。 在海南島上又駐有二十多架作戰飛機,可隨時直接支援守島的國民黨軍作戰。四 野渡海兵團還完全沒有海空軍的掩護,航渡工具只有木帆船,是以陸軍單獨向敵 軍陸海空三軍的立體防御發起進攻。 對這一次比攻擊廈門、金門規模更大的渡海作戰,毛澤東十分關切,1949年 12月16日毛澤東出訪蘇聯,但是在臨行前仍研究了金門作戰的教訓,并于12月18 日在途中親自起草了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的指示電報。這封電報可以說是人 民解放軍統帥機關第一次對于渡海作戰規律的系統總結。電報強調指出:   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即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 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四、五萬人)的全部兵力,與三天以上糧食, 于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隨即獨立攻進,而不要依靠后援。   電報還舉出三野第10兵團在金門戰斗的教訓是:   于占領廈門后不明上述情況,以三個半團九千人進攻金門島上之敵三萬人, 無援、無糧被敵圍攻,全軍覆滅。你們必須研究這一教訓。   毛澤東同時還要林彪向粟裕調查了解渡海作戰的全部經驗,以免重蹈金門覆 轍。在蘇聯訪問期間,毛澤東一直關注著渡海作戰的准備工作,1950年 1月10日 ,他在蘇聯又致電第四野戰軍首長,提出“爭取于春夏兩季解決海南島問題。” 同時又分析了海南島作戰與金門作戰的區別:   海南島與金門情況不同的地方,一是有馮白駒的配合,二是敵軍戰斗力較差 ,只要一次運兩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隨同登陸,……就能建立立足點, 以待后續部隊的續進。   毛澤東電文中提到的馮白駒,是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瓊崖縱隊是以1927 年 9月海南島農民起義隊伍為基礎組建的。這支人民武裝經歷了長期艱苦卓絕的 斗爭考驗,終于創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到1947年10月中央軍委授 予它“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的番號時,其已轄 3個總隊共10個團約 2萬人 的作戰力量。于1950年初,已解放了占全島面積三分之二的廣大地區,成為支援 我軍渡海作戰部隊登陸海南的堅強力量。 在這封電報中,毛澤東又鼓勵四野渡海兵團樹立贏得海南島作戰的信心。確 實如毛澤東所說的,進攻海南島盡管在某些方面比進攻金門困難,可是也有有利 條件。海南島上的國民黨(特別是過去的粵軍精華第62、第63、第64軍在中國舊 軍隊中戰斗力也屬上等),但都是在被殲滅后剛剛重建的,裝備和訓練都不如胡 璉部。劉安琪兵團的第32軍和新建的第 4軍在國民黨軍中也只屬于戰斗力中等的 部隊。 2月17日,即毛澤東結束訪蘇的同一天,他又根據中共中央轉到蘇聯的四 野渡海兵團的報告發出指示:   以運輸准備確有把握而后動作為原則,避免倉促莽撞,造成過失。    ( 2 ) 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  四野渡海兵團認真研究了金門作戰的教訓后,在戰前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訓練 。組成渡海兵團的兩個軍──第4O軍和第43軍、都是有光榮歷史的英雄部隊,它 們同第38軍、第39軍、第41軍一樣,都是第四野戰軍的頭等主力。第40軍的前身 是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系抗戰勝利后進入南滿的八路軍山東部隊組成,成立后 在東北解放戰爭中戰績卓著,是有名的“旋風隊”。第43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 第六縱隊,該部是人民解放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該軍第 127師最早的前身是19 25年成立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34團(后改稱獨立團,由葉挺任團長),是中國 共產黨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裝力量,以后參加過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紅軍時期 就是紅四軍和紅一軍團的骨干部隊,進軍東北后也是主力之一。這兩支部隊過去 雖然從來沒有水戰的經驗,但是部隊的軍事素質較高,士氣高昂,在海邊又進行 了較長時間的實地演練,因而很快就較好地掌握以簡陋的器材渡海作戰的要領。 四野渡海兵團經過精心的准備,根據海南島的具體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新的 作戰方式:   吸取金門作戰敵情、海情不明即倉促發起攻擊的教訓,進行了為時三個月的 周密准備,特別是參戰各部隊進行了登陸和海上戰斗的訓練,研究了對付敵軍軍 艦和登陸作戰的各種辦法。 吸取金門作戰船只不足即實行登陸的教訓,在廣東全省大量籌集船只,先后 征集到4000名船工和2100余艘船只,保証了一次運載10萬人以上的登陸部隊還有 余。 吸取金門登陸部隊上岸后立足不穩的教訓,先以小部隊實行偷渡,和島上的 瓊崖縱隊會合,便大部隊一登陸就得到有力的接應,能站穩腳跟并穩步發展。 吸取金門作戰第一梯隊只以少數兵力登陸,以寡擊眾的教訓,正式開始強渡 時第一梯隊就使用 5萬兵力,帶足彈藥糧食,准備不依靠后援獨立發展。這樣第 一梯隊上岸后與接應部隊一會合,就同島北面守敵兵刀相差無几,人民解放軍的 戰斗力又高于國民黨軍,從而確保了陸上戰斗的勝利。   (3)薛岳構置“伯陵防線”   當時,國民黨設在島上的“海南防衛司令部”系由國民黨瓊崖保安司令薛岳 的屬下以及逃到島上的余漢謀部和“海南行政長官”陳濟棠的部隊三方組成的。 轄有陸軍 5個軍共19個師、海軍第 3艦隊及海軍陸戰隊 1個團。配備有各型艦船 5O艘,空軍有第 1、 3、 5、2O大隊,計戰斗機、轟炸機和運輸機42架。“海南 防衛司令部”的三軍總兵力約為10萬人。雖然在全中國迅速被解放的隆隆炮聲中 ,海南守敵已成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但是,薛岳自持有海峽屏障,又占據 著海空軍優勢,加緊部署構建環島立體防御工事,以圖長期固守。 薛岳的“海南防衛總司令部”在島上的兵力分布為:以32軍為主編成第一路 軍,重點擔負瓊東區的防衛任務﹔62軍、暫編13師、教導師和瓊北要塞縱隊編為 第二路軍,擔負瓊北區的防衛任務、 4軍、64軍編為第三路軍,擔負瓊西區的防 衛任務﹔63軍、瓊南要塞縱隊和海軍陸戰團編為第四路軍,擔負瓊南區的防衛任 務。而其海空軍的主力大部配備在瓊北地區,以在戰事爆發時立即封鎖解放軍的 進攻通道瓊州海陝。 為了保証“后方安全”薛岳還命令島上守軍加緊清剿我軍瓊崖縱隊,并摧毀 該縱隊的根據地和游擊區。 薛岳在瓊島構成了環島立體防御體系后,曾得意洋洋地用他的字號“伯陵” 將這個防線命名為“伯陵防線”,聲稱其“固若金湯”。 渡海作戰兵團根據四野首長關于“派出少數兵力攜帶電台偷渡一次,取得渡 海經驗”的指示,決定抓住島上敵守軍抽調兵力“清剿”瓊崖縱隊,兩翼防衛力 量相對薄弱的有利時機,安排4O軍和43軍各組織 1個加強營的兵力,分別向瓊東 北和瓊西北兩側地區進行偷渡。 1950年 3月 5日19時,由40軍 118師 352團一個加強營(共 799)人,在 1 18師參謀長苟在松的帶領下,乘13艘木帆船,從雷州半島西南端的燈樓角啟骯。 臨行前,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將一面繡有“渡海先鋒營”几個大字的 紅旗授給該營,使肩負重任的指戰員們深受鼓舞。 先遣營的13艘戰船起航后,順風順流,直向預定目標──瓊西北白馬井登陸 點駛去。然而,當他們距島灘約30海里時,風突然停止了,木船只能靠人力划槳 搖櫓而行,航速緩慢,使先遣營按原計划于拂曉前在白馬井靠岸的設想不得不改 為靈活處置。 在這緊要關頭,先遣營的總指揮. 118師參謀長苟在松立即下令各船組織好 機炮火力,做好應付敵海空軍突然襲擊的戰斗准備。 3月 6日拂曉時分,我軍戰士發現附近有几十只國民黨軍帆船行駛,為了隱 蔽行動,先遣營指揮員要求偽裝成民船,尾隨敵船隊行進,當遇上敵海上巡邏機 偵察時,戰士們便摹仿前面的敵船的做法,給予相應的回應。這一招,居然騙過 了天上的敵機。 中午13時,先遣營船隊終于接近了預定的登陸點,可惜,此時我軍已無法隱 蔽登陸意圖,被島上守敵發覺,只得與之交手。海面上,有敵 2艘軍艦對船隊實 施猛烈炮擊,空中,10架敵機俯沖掃射,岸上 1個營的敵軍依托堅固工事進行阻 擊,妄圖在我軍尚未踏上沙雄之前,將其殲滅于海上。我先遣營的 800壯士,面 對血與火的生死考驗,臨危不懼,一面勇猛地進行火力還擊,一面奮力划槳,直 逼島岸灘頭。 14時許,先遣營在火速趕來的瓊崖縱隊一總 8、 9團的攻擊接應下,終于擊 潰了登陸點守敵的阻擊,一舉登島。第一個渡海先遣營的偷渡作戰成功,不僅極 大的鼓舞了渡海作戰兵團的士氣,而且為后續部隊的愉渡及正面強渡都提供了有 益的經驗。 4天后,由43軍 128師 383團一營及配屬的92步兵炮連共1OOO多名指戰員組 成的第二個渡海先遣營,在 383團團長徐芳春的帶領下,分乘21艘木帆船,于當 日(10日)13時從湛江市東南方向拔錨起航,揚帆直取瓊東北地區的赤水港。這 一次側翼偷渡,雖然未遇敵海空軍的海上襲擊,但是卻碰上了惡劣天氣,當夜海 面上風雨大作,狂風卷著巨浪肆虐,使先遣營船隊的指戰員們同樣面臨生死考驗 。在有的帆篷被狂風撕破、有的桅杆被折斷。有的船艙給巨擊穿的情況下,經過 2O小時的艱難航行,將士們終于在第二天(11日) 9時左右在瓊東北地區赤水港 至銅鼓嶺一帶30公里的地段上分散登陸。43軍 128師 383團 1營組成的這支1000 余人的偷渡部隊登島后。由于通信聯絡不便,只好就地分散隱蔽。好在負責接應 任務的瓊崖縱隊獨立團與當地群眾一起,通過種種努力,設法將部隊一批批帶到 了預定集合地點,并以勇猛動作,一鼓作氣突破敵守軍一個團的封鎖,于12日晨 到達文昌地區。 解放軍兩批偷渡部隊的登島,令吹噓防御體系“固若金湯”的薛岳氣急敗壞 ,他忙調集了 6個團的兵力進攻文昌,企圖趁我43軍渡海先遣營立足未穩之際, 一舉圍殲之。先遣營不久果然在潭門一帶遭到敵暫編13師 1個多團兵力的鉗形包 圍,形勢的確對我不利。 戰斗打響后,該營 2連連長李樹廷發現敵37團的團指揮所就在附近山頭時, 立即派出 1個排向某發動正面佯攻,而自己則帶領 1個班從側面沖進敵團指揮所 ,當場擊斃該團團長。敵兵失去作戰指揮,首尾難顧,在我軍戰士們的奮勇拼殺 中,爭相逃命。 就這樣,該營在瓊縱獨立團和當地群眾的緊密配合支援下,不僅全殲了敵暫 編13師37團的 1個營,而且還擊潰了這個師39團的進攻。 戰斗結束后,這支第二批渡海先遣營部隊,很快轉往瓊東根據地進行休整, 海南解放后,43軍授予該營“渡海先鋒營”和該營 2連“渡海英雄連”的榮譽稱 號。   (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   我軍兩個渡海先遣營偷渡登島后,雖然為此次海南戰役提供了寶貴的海上作 戰、登陸搶灘以及突破敵軍圍追堵截等方面的組織經驗,但要接應整個兵團的大 規模強渡海峽登島,仍然顯得兵力過于單薄。為此,兵團指揮機構決定,由40軍 和43軍再各派 1個加強團,向瓊北地區實施正面偷渡攻擊。 1950年 3月26日傍晚(19時),由40軍 118師 352團主力和 353團 2營及炮 兵大隊組成的第 1個先遣偷渡團的3000名指戰員,在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和 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的率領下,分乘81艘木帆航,仍從雷州半島西南端的燈 樓角起航,向著瓊西北的臨高角一路順風而去。 但不巧的是,出航僅 1個多小時,由于風力驟降,航速減慢,各船只好落下 帆篷,由戰士們划槳行船。到了下半夜,海面上氣溫下降,大霧彌漫,數米外便 不見人物,而且此刻潮水流向也發生了變化,致使加強團船隊無法繼續保持隊形 ,各級指揮員只得依靠手中的指北針判定方位指揮前進。 為了堅決完成正面偷渡登陸作戰任務,加強團指揮所命令各營領導,即使在 失去統一指揮的情況下,也要以船為單位,只許前進不許后退,那怕只剩下一條 船也要搶灘登陸,表示了誓死完成任務的堅強決心。 在一夜大霧的掩護下,到第二天上午5時至8時,該加強團各船先后在偏離預 定地點較遠的臨高角以東20公里寬的灘頭地段分散登陸。船向的偏離,將加強團 的指戰員們送到了瓊島守敵正面防御能力很強的區域,使他們經受了比前兩批偷 渡部隊更加嚴峻的戰火洗禮。由于遠離預定登陸點,島上的瓊崖縱隊一時難以接 應,加之所處地形利敵不利我,稍加猶豫或行動遲緩,便有被敵聚殲于灘頭的危 險。 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飽經解放戰爭一系列重大戰役鍛煉的我軍廣大指 戰員,人人心目中抱著“槍聲就是命令”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慨,耳聽目尋,自動 朝著槍炮最為激烈的地段靠攏,使登島部隊保待了戰斗力。 在戰斗中,出現了多起英雄個人和模范戰斗群體。其中載入史書文獻的即有 曾榮獲“四平戰斗模范排”稱號的40軍 118師 352團 3營 8連 2排。他們在營長 冷利華的率領下,在瓊島林詩港附近登陸后,立即毫不遲疑地果斷攀上兩丈多高 的懸崖峭壁,一路猛打猛沖,掩護后續部隊直向敵縱深防御體系穿插。當敵人的 碉堡群的密集火力封鎖部隊通道時,這個排的迫擊炮手朱歧芳沉著鎮定地架好炮 位,瞄淮目標,很快炸掉 1座碉堡,并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連續發射24發迫擊 炮彈,摧毀了這個碉堡群,為保証部隊前進立了頭功。 與此同時,我軍准備在玉抱港附近海岸登陸的20余艘戰船,遭到敵海軍 2艘 軍艦及數架飛機的猛烈攻擊,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只見 352團 2營 4連的 2只 戰船馬上轉舵,與敵軍艦和飛機拼殺,將其火力吸引過來,以掩護主力船隊抓緊 時間搶灘登陸,這 2只船上的指戰員打完了最后一顆子彈、以大部分壯烈犧牲的 獻身精神,為解放海南做出巨大的貢獻。 盡管擔負接應加強團偷渡任務的瓊崖縱隊一總隊和40軍失遣偷渡營一時未能 接到我軍第二批登陸部隊,但他們堅決執行命令,在原預定的登陸點與敵軍展開 了浴血搏斗,牢牢地牽制住敵 2個師的兵力,減輕了敵人對加強團的壓力,保障 了登陸作戰的順利發展。 經過整整 3天的血戰,第 1先遣偷渡團先后攻破和擺脫了敵62軍、64軍1O多 個營的層層阻擊及尾追,終于在29日晚,在美厚村一帶與接應的瓊崖縱隊一總隊 部隊匯合在一起。第 1先遣偷渡團成功登陸的消息傳來后,兵團決定按原計划由 43軍 127師 379團和 381團 1營共3733名指戰員組成的第 2先遣偷渡團于 3月31 日22時30分自雷州半島東南端的博賒港出發,登陸點選在瓊島海口市以東的鋪前 港。 第 2先遣偷渡團由43軍 127師師長王東保率領88只戰船揚帆急駛,但 4月 1 日凌晨 3時左右,在船隊穿越海峽中流后不久,即遭到已倍加防范的敵海軍 1艘 大型戰艦和2艘小型戰艦的攔阻炮擊。 一時間,加強團的戰斗隊形被打亂了,這時與第 1先遣偷渡團一樣,擔負護 航任務的“紅五連” 3只火力船,迅速轉舵駛向那艘敵海軍大艦,根據多次“木 船打軍艦”的作戰經驗,與之展開了“貼身戰”,在距離其50公尺左右時, 3只 火力船上的戰防炮,迫擊炮和所有輕重武器一齊開火,并將一串串手榴彈拋在敵 艦的甲板及炮位上。 戰斗空前激烈,我火力船上的指戰員雖然傷亡很大,但他們個個視死如歸, 死死咬住敵艦不放,打得它火光四起、濃煙滾滾。大艦挨了打, 2艘小艦自然不 敢靠近,迫使大艦不得不開足馬力奪路而逃。登陸前的“海戰”以我軍的繼續前 進而告結束,不過由于敵海軍的襲擊,該加強團 3營 8、 9連的船隊在戰斗中脫 離了編隊,只顧朝瓊島駛去,卻誤在敵兵力較強的海口市白沙門島登陸。 結果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在與之血戰 1天 1夜后,大部分指戰員英勇犧牲 。第 3加強團登陸前,瓊崖縱隊獨立團和 3總隊 1團已于 4月 1日凌晨趕到了預 定接應點北創港與鋪與鋪前港之間的塔市,全殲駐守灘頭的敵守軍 2個步兵連和 一個迫擊炮連,緊接著又擊潰敵 2個團的阻擊,于當晚會合加強團進至文昌地區 隱蔽。 在不長的時間內,我軍 2批 4支先遣偷渡部隊均登陸成功,為迎接大兵團強 攻海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   1950年 4月10日,渡海作戰兵團指揮所決定,兵團主力分成第一、第二梯隊 向瓊北實施大規模強渡登陸。 第一梯隊由40軍主力和43軍一部構成,務于 4月13日前集結完畢,等有利時 機起航。第一梯隊的登陸點是以海南島北部的馬裊港為界,港西為4O軍,以東屬 43軍。兵團要求,第一梯隊登陸后,必須迅速奪占并鞏固灘頭陣地,堅決項住敵 人的反沖擊,保証后續部隊的登陸安全。 第二梯隊由43軍主力擔任,其任務就是在第一梯隊登陸后立即啟航,緊跟著 “第一沖擊波”登陸上島,協同一梯隊殲滅島上守敵。兵團還命令瓊崖縱隊和先 遣偷渡部隊,當強渡戰斗打響后,要積極主動出擊牽制敵軍,以策應主力部隊的 強渡。 1950年 4月16日下午19時30分,渡海作戰兵團第一梯隊共 5萬余人,分乘 3 50只戰船,分成東路、西路兩編隊,自雷州半島南端各港灣同時起錨,以勢不可 擋的進軍態勢,直殺海南島。船隊剛駛離岸邊不遠,便被敵海上巡邏隊發覺,敵 機一邊打出串串耀眼的照明彈,一邊對我軍戰船進行瘋狂的轟炸掃射,渡海作戰 的開場鑼鼓就這樣打響了。 戰船上的我軍指戰員沉著應戰,除了迅速組織對空火力還擊外,還對被打爛 炸穿的戰船及時在行進間進行了搶修。“空戰”結束后,當天下半夜,敵海軍又 趕來湊熱鬧。第一梯隊的指揮員們見狀,當即命令在編隊兩側護航的我火力船隊 。迅速展開戰斗隊形,盡量從不同方位接近敵艦,利用其火力死角,來它個“海 上拼刺刀”。這招果然頗見成效,前來偷襲攔截渡海兵團的敵艦,在挨了一頓“ 士炮艇”的機槍、手榴彈之后,只有灰溜溜地在遠處亂放一通炮彈壯膽…… 第一梯隊中的40軍護航火力船隊的指揮船,航行中因發動機發生故障而脫離 了編隊,在黑夜中單船飄流,直到天亮時,才觀察到 1艘敵海軍大型軍艦追蹤而 來。為了避免與敵正面交火,他們用蓬布將火炮遮蓋起來,大多數戰士下艙隱蔽 ,以堆滿“貨物”的民用運輸船的面目來迷惑敵人。 經過偽裝的戰船主動向敵艦迎了過去,使敵艦放松了警惕。當我戰船貼近敵 艦右側時,指揮員黃宇一聲令下,炮手們頓時掀掉篷布向其猛烈開炮,一時間30 多發炮彈雨點般落到敵艦要害部位,使之起火冒咽,掉頭急逃。“土炮艇”大顯 神威,居然無意間打跑了國民黨海軍第 3艦隊的旗艦──“太康”號,并使艦上 的敵第3艦隊司令王恩華在激戰中身受重傷,不冶身亡。 “木船打軍艦”的奇跡,一時在我軍傳為佳話。該船戰后被4O軍授子“戰斗 英雄船”稱號。一路血戰,一夜拼殺,渡海作戰兵團終于接近了瓊島。在搶灘登 陸作戰中,我軍廣大指戰員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淺灘中便紛紛下水泅渡,迅速形 成了攻擊波。在瓊崖縱隊和先遣偷渡部隊的策應下,兵團第一梯隊于 4月17日早 上 6時,全部踏上預定登陸的地域。 第一梯隊上島后,各部隊按戰役預定方案向守島敵軍防御體系的縱深擴大戰 果。40軍登陸部隊在擊潰了敵64軍 131師 2個團的阻擊后,又攻克了敵 9個地堡 群,拿下了臨高山,并派出一部分兵力包圍了臨高縣城。 4月19日拂曉40軍 118 師在美台地區包圍敵64軍 156師師部和 1個團,經數小時戰斗,將其大部殲滅。 同日,40軍 119師奔襲位于加來地區的敵64軍軍部,并占領了該地。43軍 128師 主力登陸后,當即搶占了才芳嶺、橋頭等戰略要點,殲滅敵64軍1200余人,包圍 了花場港守敵。薛岳慌了手腳,抽調 4個團的乓力增援福山,妄圖防止我軍繼續 推進,威脅其首府海口市的側翼安全。 福山守敵在此之前曾欲向北出動,被我 127師先遣偷渡團阻截,與 128師主 力一道將其擊潰,一舉奪取了福山。至此,瓊北地區沿岸各要點,完全處于我軍 控制之下,為第二梯隊的登島,奠定了勝利的基礎。而薛岳面對我大軍壓境,起 初居然仍舊認為是共軍的“小部隊偷渡”,尤其是他在對我 128師實施了反包圍 之后,以為穩操勝券,甚至放出狂言“登陸共軍即將被全殲”,連在海口市召開 所謂的“祝捷大會”的會場也布置好了。然而,隨之而來的一連串沉重的打擊, 無情地粉碎了他的美夢。   (6)10萬大軍全部登島   第一梯隊的我43軍 128師登陸后,直接威脅到敵心臟機構──海口市的安全 。 4月19日,薛岳調敵62軍集結于澄邁地區攔截,同時命海口市的敵32軍 252師 馳援該地。 4月20日清晨,我 128師在澄邁縣城以北與敵 252師師部及所屬的 2個團相 遇, 128師先敵動作,當即將其包圍,展開攻勢。這時,我43軍 127師先遣偷渡 團已進至美仁地區,占領有利地形,准備打援。薛岳見其 252師主力被圍,急令 62軍和暫編13師、教導師及25師的另一個團直扑我 128師,又在我軍外圍構成了 一層包圍圈。負責指揮整個渡海作戰的我15兵團司令員鄧華在分析敵我態勢后, 決定趁敵主力部隊圍攻43軍登陸部隊之際,在澄邁及其以北地區迅速展開一場大 規模的圍殲戰,以求將薛岳主力一舉殲滅。為此,指揮部一面命令43軍登陸部隊 堅守陣地,頂住數倍于己的敵人的進攻反扑,一面命令40軍主力戰勝飢餓疲勞, 飛兵東進,盡快將圍攻我 128師的敵軍再圍它一層,同時還指示瓊崖縱隊三總隊 及獨立團部隊,積極協同登陸兵團主力作戰。 4月21日拂曉,敵62軍等部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開始向我 128師陣地發動 猛攻, 128師在這種情況下,果斷以少量兵力抗擊外線敵軍的圍攻,而將主力集 中于內線,抓緊時機力求盡快殲滅已被包圍的敵 252師主力。為了配合 128師的 戰斗, 127師先遣偷渡上島的 379團在瓊縱 3總隊和獨立團的協同下,頑強頂住 了敵62軍 2個團的多次輪番進攻,而先遣上島的 381團 1營 1連,在戰斗中連續 抗擊了敵軍從 1個排到 1個營猛烈沖擊,牢牢堅守住了陣地。 在向內線敵 252師主力發動強攻的激烈戰斗中,我軍 382團 3營 7連向敵一 處核心陣地攻擊,數次受阻,全連只剩下 1名排長和 6名戰士,在這時,副師長 孫干卿直接指揮,營長劉連科用機槍掩護,冒著炮火硝煙沖入敵陣,將瘋狂吐著 火舌的地堡一一炸毀,占領了這一敵人陣地。戰后,劉連科和劉萬成被43軍授予 “戰斗英雄”稱號。在 128師全師上下英勇奮戰之際,40軍接到兵團命令后,于 19日夜間即率主力 7個團從加來、多文地區出發,沿途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 馬不停蹄地起往澄邁縣城。在到達該地后,即又兵分兩路北上,于21日17時抵達 美亨東西兩側地區,將圍攻我 128師的敵軍嚴密包圍起來。 這時,戰場態勢出現了包圍與反包圍、內線與外線犬牙交錯的復雜局面,在 戰斗中,敵我雙方都不敢開炮,在許多地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4月22日,兵團命40軍、43軍與瓊縱 3總隊獨立團一方面向敵發起總攻。在 我軍強打猛列的攻擊中,薛岳這才弄清禁與之作戰的并非“共軍小股偷渡部隊” ,為避免主力全部被殲,急忙下令其殘部向海口市退守。此次場面壯觀的瓊北圍 殲戰,我渡海第一梯隊全殲敵32軍 252師,重創其62軍、暫編13師和教導師等薛 岳的主力部隊,徹底搗毀了其環島防御體系的核心陣地。 4月23日清晨,我40軍 119師一部協同42軍 128師,于瓊山地區一舉殲滅敵 62軍 2個師的大部,擊斃62軍少將參謀長溫轟,攻占了瓊山縣城。上午 8時,40 軍118師與43軍127師先遣團一道向海口市發起攻擊,但敵守軍已于22日夜間逃竄 ,我軍未遇抵抗即占領了海口。 攻占海口后,渡海作戰兵團第二梯隊于23日19時開始啟渡,于24日凌晨 1時 至 4時左右在海口市以西的天尾港沿岸登陸。至此,參加渡海作戰的我10萬大軍 全部登上了海南島。薛岳眼見其苦心經營的瓊北、瓊東各防御體系及指揮機構傾 刻間土崩瓦解,潰不成軍,遂于22日下令全線南撤。其情勢為:第一路軍撤往樂 令、萬寧地區,第二路軍殘部撤往陵水、保亭地區,第三路軍余部撤往北黎、八 所地區,第四路軍和海、空軍集結于榆林、三亞地區。薛岳在部署三軍南逃方案 后,同時又致電台灣,要求火速派艦船來瓊接運殘部撤離海南。這兩道“使命” 完成后,他即于當晚與島上軍政要員們乘機開溜了。   (7)海南之戰堪稱奇跡   薛岳殘部分路南逃后,我渡海作戰兵團即部署部隊分東、西、中三路大軍展 開追擊戰。從 4月24日開始,40軍主力和43軍 128師、瓊縱3總隊、5總隊及獨立 團組成東路追擊部隊,經萬寧、陵水兩地直插榆林、三亞地區,以切斷敵退路。 這場比誰跑得快的戰斗,我軍打得游刃有余。也許是殘敵自知大勢已去,几乎沒 有哪個部隊敢停下腳步負隅頑抗,他們唯一的希望是盡快逃到海邊,坐上軍艦也 如他們的最高長官薛岳一樣,到台灣去避開這場充滿戰火硝煙的噩夢。 這樣一來,我軍在連續作戰、毫無休整、極度疲勞的情況下,依然士氣旺盛 ,個個奮勇殺敵,人人力爭奪功。40軍 118師的 1個加強營,乘繳獲敵人的汽車 沿東線環島公路展開追擊,到第 2天上午追上一股敵軍,當即抓獲2000余名俘虜 ,其勢猶如牧民趕羊。 4月27日早晨,靠“鐵腳板”追擊的 118師、在萬寧地區截住敵32軍大部和 62軍殘部,并在該地的烏場港內對正在往 4艘趕來接運的敵艦上撤退的敵軍發動 攻擊,當即擊傷其中的 3艘,抓獲敵兵3000余人。40軍 119師在大追擊中殲滅敵 62軍 151師師部及 2個團的殘部,俘虜中將副軍長兼 151師師長韓潮及其官兵 8 00余人﹔并于30日上午占領了敵空軍在三亞的機場。43軍 128師在陵水的新村港 截殲候船逃跑的敵軍2000余人,并乘勝占領了榆林、三亞兩港。西路追擊部隊由 40軍 118師一部組成,水陸并進,配合中路友軍追殲敵第三路軍。中路追擊部隊 由43軍軍部率 129師及 127師 38O團組成,該部在遠距離追擊作戰中,克服種種 困難,晝夜兼程,終于在 4月30日趕至小嶺、北黎、八所地區,將敵 4軍 286師 和90師 1個團截住,在西路友軍和瓊縱 1總隊的協同下,將其全殲,捕獲敵 286 師少將副師長邱國粱及其官兵3500人。 1950年 5月 1日上午,我軍占領北黎、八所,海南島全境獲得解放。在這次 解放海南的渡海作戰行動中,我軍共殲滅敵 5個師 9個團,總計 33148人,其中 俘虜 26469人,繳獲火炮 418門、飛機 4架、坦克和裝甲車 7輛、汽車 140輛, 擊落敵機 2架,擊沉敵艦 1艘,擊傷 5艘。我方亦傷亡4614人,其中 400余人是 在海戰中犧牲的。   ﹝取材自徐焰《金門之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2月版)﹔沙 力、閩力《建國后中國國內10次軍事大行動》(《四川科學技朮出版社》1992 年11月版)﹔洪學智《英明的決策,輝煌的勝利──解放海南島渡海登陸作戰 紀實》(《海南日報》1990年4月30日)﹔王文德《憶渡海戰斗》(《海南日報 》1990年3月1日)等﹞輸入:上海-蔡哲炯     -- 雖無艷色驚群木 卻有清香壓九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