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方明珠的上海留給初來者的映象可能是美女如云,其著裝水准遠遠超過她們平均 的工資水平。上海的男人穿得更是精制,西裝革履的并不定是寫字樓的白領。年輕 一代人的裝束和人的气質融合得恰到好處。上海人普遍偏瘦,穿衣戴帽都比較相得 益彰。 同伴的眼里似乎比我看到了更多的美女,可見即使"發現美是人生而具有的本領", 但是能力畢竟有高下之分。站在巴黎春天的門口,過往行人多半修飾妥帖,相見之 下令人触目惊心,再加上冷气從美侖美奐的樓里毫不猶豫地扑向馬路,宛如久違的 情人投奔彼此,上海被形容為"中國最奢華的城市"自然有它的道理。 滬上的風光到底遠胜于此。最喜歡看鱗櫛比次的殖民地風格的建筑,半個世紀前的 電車路線不緊不慢地駛到半個世紀以后,霓虹燈的樣子也是多年前的再現,上海的 魅力确實象愛如潮水一般把你緊緊包圍。不用提虹口區那些弄堂的安詳,老石庫門 的存在注定要和上海的活力形成對比;也不用提百年老宅如何煥發了阿拉革命的青 春,外灘洋房的外表上就可以看到上海的起伏沉落。---附帶說一句,很奇怪,當 年資本主義的最大象征外灘洋樓并沒有在文革中和廟宇遭到同樣的命運,這本身大 概就說明了上海的本性,無論風云際會怎樣變換,上海總是上海,變化的只有蘇州 河和黃浦江,几聲汽笛,些許輪船經過,從前的水鄉白浪變做"卷起千堆墨。" 變化大的還有憑空出世的上海博物館,這大概是全中國初級階段最好的博物館了。 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內部陳設,無不代表著文明在對博物館上的最高追求---能善 待物事的人必定也能善待人事,同時讓來看的人和館藏的物彼此都能互相欣賞。博 物館的气氛老好的,除了團体女性觀眾永遠的討論不絕,嘈雜的聲浪里穿透出來的 高音多半是北方的口音。不過,外來的和尚念的都是鼓敲鑼鳴,鋪陳出博物館協奏 曲主題的總是鳥語一般的上海話,上海人可能還沒有習慣悄聲看古物,雖然人們決 不怀疑參觀的人沒准討論的是雞毛菜的价格。 被作為上海老樹發新芽標志的外灘實際上從浦東看過去更為精彩迷人,尤其是夜色 里的江水倒影,古怪的气味里看不出實際的醬油顏色,而頭頂的電視塔和亞洲最高 的金茂大廈實在是放之四海皆美的真理。江邊公園的座椅居然免費,讓人誤以為上 海人也變得北京人一般自以為很爽快,-----很快就會記起來,進門的時候門票很 有几個銅鈿呢。 淮海路作為上海本地人逛的商業街,其意義遠不止買進賣出。上海生活的最佳描述 就是淮海路。了解并能無比認同淮海路,等于接受了上海,以及上海所能体現的繁 華和都市气息。作為紛繁复雜充滿浪漫和文化多元的上海,其內涵的丰富程度和淮 海路一樣,不僅僅意味著一兩家國際品質的商場和酒店。淮海路一圈的酒吧和飯店 ,以及國際名牌服飾的專營店,給人視覺和心理上帶來极大的舒适感,那种体會到 物質生活對人的關怀是如此美好的感覺,讓人的尊嚴在物資充裕里极大地得到烘托 。上海不是從抽象的文化上進行時髦的"文化關怀",不象北京,有几個長頭發,長 胡須的音樂家,畫家以及任何意義上自我認同的藝術家就感覺文化气息重得不得了 ,上海的文化可能有點海派的花哨,但是從某种程度上說,更符合精神文明建設的 "植根于群眾之間"。北京所謂主流文化同老百姓的生活是分离的,文化精英自己也 愿意把自己和平民分開。上海人是把對物質的享受和追求發揮到藝術的層面,所以 本質上更質朴,更實在。除了收藏深刻的博物館,以及對有限的中式古建筑和城隍 廟豫園加以發揮,讓城市多一分中國文化的歷史感以外,相信全中國沒有哪個城市 有如此名目繁多的西點,(當然香港另算),全中國也沒有哪個城市能把酒吧和咖 啡屋弄到如此的精致。購物場所設計的水准,看看淮海路西頭靠近衡山路一帶的家 具店,服裝店,以及沒准那條小街上的哪家小店就能覺得國際口味。錦江飯店后的 一條小街,不經意就能找到專賣精致舶來品的小門面,老板娘對克林頓無比同情, 認為他的風流官司實在是"追求個人幸福"。 上海值得回味的地方太多,比如說全國第一的高架路(橋),后續工程正緊鑼密鼓 等著貫通,地鐵二期也快見天日,新的机場立志要成為全亞洲最現代化和風光的頭 牌。上海人做事的風格踏實而不失靈活,頭腦清晰而目光遠大。有北京人憤憤不平 地說,北京那個質量糟糕設計遭人非議的西客站,如果讓上海人來辦,估計不會象 現在,每時每刻你都覺著不方便。就說上海的餐館吧,几乎沒有象北京那樣,不是 星級飯店就很難有沒有塑料布或尼龍蓋頭的餐桌。上海的餐廳,再小,桌面上都整 洁地鋪著代表性的小格子布,雅致而舒适。上海菜談不上好吃,所謂本幫菜出人意 料地有一點點咸,近年來在全國居然越來越火,估摸著有人就是喜歡上海風味菜館 的整齊和透出來的雅致。 說到上海的优點,眼光國際化,商業繁榮,服務周到等等之外,歸根結底是上海這 种建立在實用的物質文明上的人文關怀。人的核心地位往往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 區体認最為徹底就是同樣的道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上海的出租車司机可能不會 象北京的"的哥"跟你談國家大事文化動態,但是他會經常告訴你,打車去哪里消費 合算,怎么走可以讓乘客少花點錢。常听到的士司机講,"你從這里走進去划算多 了,我送進去的話貴了。" 這樣的上海人,雖然我們仍然可以認為他們普遍比較"小气",但是"小气"的本身是 對規則和秩序的高度認同。北方人的隨便和大大咧咧經常被以為是"大气"或者"不 拘小節",但是,現代社會的根本立足點就是對公共准則的遵從。克林頓訪華期間 ,華盛頓郵報在介紹上海的時候稱,"中國20%的經濟增長都与這座城市有關"。旁 觀者的看法不盡准确,但能說明問題。 上海這樣的城市,永遠是難以預測而因此更具激動人心的力量。 -- Origin: ︿︱︿ 小魚的紫色花園 fpg.m4.ntu.edu.tw (140.112.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