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北京】頤和園(上)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bearpalm/14476409 很難得的,今天的天氣還算不錯,早上出了太陽,我計畫一整天都待在頤和園 什麼!不會太多嗎?呵呵,一點也不呢! 頤和園是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原本就是皇室的行宮花園 1750年乾隆改建為「清漪園」 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 1888年慈禧挪用龐大海軍軍費重建,改稱頤和園 1900年再遭八國聯軍焚毀 1903年以後不斷修復,才有現在的模樣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頤和園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區,地鐵沒到附近,只能搭公車,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北京搭公 車 拜奧運所賜,北京的公車都很新,而且幾乎都是低底盤公車 最右邊趴在欄杆上那個,就是車掌小姐,她非常地敬業 在市區路段時,車上人多到爆,她要負責維持整個車廂的人員配置 「這位先生,麻煩站過去一點,讓出一些空間!」 「前面那位,你的手再移過去一點,讓旁邊那個有手把可以抓啊!」 ▲下公車後,第一個看到的是個牌樓 正面有「涵虛」兩字,提示湖波浩渺,背面寫「罨秀」兩字,意指園林清幽 ▲售票處,排一下子就買到票了 ▲我買的是聯票,60元人民幣 它包括了門票,還有四個獨立園中園的入場券(德和園、文昌院、蘇州街、佛香閣) 如果單買門票,只要30元 建議一定要買聯票啊!因為可以多看很多特別的東西 ▲東宮門 頤和園的正門,匾額「頤和園」三字是光緒皇帝御題 門前兩隻銅獅,是清漪園的遺物 ▲壽星石 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頤和園時從別處移來,色青而潤,造型奇特,狀如壽星 這裡的壽星,應該是福、祿、壽三星裡面的壽星,又稱南極仙翁 印象中,他有一個超級大腦門,高高凸起,就跟這顆石頭一樣 ▲仁壽殿 原建築在英法聯軍時被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 這裡是慈禧和光緒住在園內期間,處理朝政、接見王公大臣的地方 ▲殿前的銅麒麟 不知怎麼,這隻麒麟就是有種說不出來的怪 東宮門一進來就是仁壽殿,而接下來的走法就很多種 首先要有一個概念,頤和園的面積是2.9平方公里(290公頃) 這相當於兩個高雄旗津區(1.46平方公里),或半個永和市(5.71平方公里)的大小 裡面的景點多如繁星,所以沒有一條路徑可以串連起所有的點 在時間和體力的考量下,一定要先看書找出自己有興趣的點,規劃一條可行的路徑 ▲我來到昆明湖邊,決定先從湖東岸的幾個景點開始逛 ▲昆明湖 昆明湖是園林美景的靈魂,幾乎佔了整個頤和園面積的四分之三 它是乾隆下令開挖的人工湖,除了可當蓄水庫,保證宮廷園林用水外,還可提供周圍農田 灌溉用水 ▲路上有老杯杯拿著特大號的毛筆,沾著水在地上寫書法 雖然他看起來很瘦弱,單手拿筆卻很有勁,寫了好長一串字 ▲仔細看,他是寫繁體字呢!寫得還真是不錯~ ▲知春亭 每年昆明湖解凍,多由此始,所以是頤和園裏最先感知春意的地方 這裡也是昆明湖東岸很理想的觀景場所 ▲文昌閣 清漪園時期,文昌閣為其東南門,上有三層高閣 重建頤和園時改為兩層建築,內供銅鑄文昌帝君和仙童 文昌閣旁有新建的文昌院,展出頤和園文物 ▲文昌院 進入文昌院因為要另外收費,所以遊客少了很多 不過我買的是聯票,只要把票拿給工作人員打洞就好 ▲文昌院是中國古典林園中,規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 ▲館內一共有6個展覽廳,展示了上至商周、下迄晚清數以千計的頤和園精品文物 由於頤和園特定的皇家環境,這些藝術品代表了當時最好的工藝水準 ▲文昌院是後來為了展示文物才蓋的,所以外觀顯得很新 ▲雖然是新蓋的,但是裝飾繪畫還是儘量跟其它原有的建築一樣 ▲「聚珍館」內部 ▲左上:青玉雕 雲龍筆海 (清) 左下:象牙雕 雲龍紋方盒(清) 右:素銅鐘(西周) ▲離開頗為無聊的文昌院後,回到昆明湖畔,水面上有很多不甚美觀的船 湖的背景就是萬壽山,山上最高的一棟建築是佛香閣,這是我待會兒要去的地方 ▲湖的東岸,又稱東堤 ▲十七孔橋 橋連通了東堤與湖中的「南湖島」,長150公尺,是園內最的石橋 會做成17孔,也是有原因的 以中間最大一孔為基準點,不管數到左邊或右邊都是9;而9是陽數極大值,古代帝王最喜 歡 ▲除了俗氣的船外,也有這種跟園區比較搭軋的龍型遊船 ▲銅牛 又稱「金牛」,臥伏在雕花石座上,神態生動,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置 牛背上鑄有乾隆撰寫的80字篆體銘文-金牛銘 ▲廓如亭 坐落於東堤中部,十七孔橋東端 重檐八角攢尖頂,佔地130平方米,由內外三層24根圓柱和16根方柱支撐,是中國單一體 積最大的亭式建築 ▲走進亭內,一位大叔正忘情地吹簫,吸引了不少人圍觀 P.S. 根據網友的指正,橫吹的是笛,直吹的才是簫 ▲十七孔橋的起始點 ▲十七孔橋兼有蘇州寶帶橋與北京盧溝橋的特點,橋上雕有石獅共544隻,神態各不相同 踏上橋,往湖中的南湖島邁進 接下來頤和園又有何精彩景致呢?待下回分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10.170
hiticeberg:我剛好相反,每次都從北宮門進去 11/02 19:19
isaacc:昨天從東宮門進去,九點左右就人山人海大塞車...避開啊! 11/02 23:01
isaacc:另外11/1起是淡季,票價又更便宜摟~ 11/02 23:02
max2:收文 11/03 09:50
> -------------------------------------------------------------------------- < 作者: radiwei (little bear) 看板: China_travel 標題: [遊記]【北京】頤和園(中) 時間: Sun Nov 2 18:32:07 2008 【北京】頤和園(中)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bearpalm/14477873 十七孔橋會通到湖中的南湖島,島上有一個假山,幾座祠堂 但我來這裡主要不是看這些東西,而是這裡有渡船到對面萬壽山下的碼頭 ▲進入島上也是先看到一個牌樓 南湖島面積約1公頃左右(3000坪),並不是很大 ▲廣潤靈雨祠,俗稱龍王廟 原本是個龍神祠,乾隆掘堤拓湖時留下廟四周的土地,形成南湖島,並重修廟改稱廣潤祠 後來在此求雨果真靈驗,於是乾隆親筆改提祠額為廣潤靈雨祠 ▲走到岸邊,剛好有一艘龍船正要出發,我迅速完成買票的動作,跳到船上 ▲船艙內部 ▲船慢慢駛離南湖島,此時可以看到碼頭上方的「涵虛堂」 涵虛堂位在假山上,為島中的主體建築,是觀看昆明湖水軍操練的地方,慈禧曾在此觀看 北洋水師演習 ▲愈來愈靠近對岸的萬壽山了,而整區的視覺中心就是高聳的佛香閣 北京的空氣一向糟糕,再加上湖面上水氣氤氳,因此照片拍出來的對比度都不是很好 ▲萬壽山原來叫做「瓮山」,乾隆把挖湖後的土方堆築在這裡 為了幫皇太后祝壽,改名為萬壽山,並建了大報恩延壽寺,現在的佛香閣就在延壽寺的舊 址 ▲準備要上岸囉~整個航程大約10分鐘 ▲碼頭旁有一個石舫,名為「清晏舫」,是一半入水的水上建築 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 造明輪 這裡是慈禧太后觀景和飲宴的地方 ▲長廊 面對昆明湖,背倚萬壽山,不僅把各處景點巧妙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 名的景觀 ▲全長728公尺,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 如果遇到下雨天,這個長廊就十分管用了 ▲長廊上的彩繪屬於「蘇式彩繪」,共1萬4千餘幅 題材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山 水花鳥等 ▲清遙亭 長廊上綴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簷八角亭,可以調整長廊高低和曲 折變向的過度 ▲聽鸝館 原本是乾隆為其母看戲所建,內有兩層的戲台 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重建,在德和園大戲樓建成前,慈禧經常在這裡看戲、宴 飲 現在這裡成為專營仿清宮廷菜的餐廳,接待過上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高官 ▲山色湖光共一樓 此外還有景福閣、自在庄、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 國花台、畫中游、耕讀園、雲松巢、湖山真意.....等等 反正這裡的點景建築取名都很有心機,整個頤和園幾乎把中文對園林命名的詞彙都用光了 吧~ ▲魚藻軒 也是個點景建築,長廊另一頭有一個相對稱的「對鷗舫」 ▲臨水的「雲輝玉宇」牌坊,位在佛香閣中軸線上的最南邊 ▲排雲門 是通往排雲殿、佛香閣等景區的大門,在這裡會另外收門票 ▲二宮門 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個方形的蓮池,池上架漢白玉金水橋 ▲排雲殿 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後被英法聯軍燒毀 光緒時在廢墟上建成排雲殿,是慈禧太后作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 「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 ▲殿前的銅鑄龍,很可憐的被鐵絲網重重圍住 ▲無獨有偶,對側的雉雞.......ㄟㄟ,是鳳凰啦!.......也是被鐵絲網給包住 頤和園中只要同時出現龍和鳳凰,鳳凰的高度一定高於龍,象徵慈禧的地位高於皇帝 ▲皇家林園常見的虎皮松 ▲排雲殿後有階梯可以直上「德輝殿」,路上看到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趁機偷拍一張 這種格格頭冠在中國的各大風景區都有在賣,許多小女孩或外國人很喜歡買來戴 ▲回首來時路 雖然階梯不長,但是很陡,到了德輝殿已是氣喘吁吁 德輝殿是當年慈禧到佛香閣拈香禮佛時的更衣之處 ▲德輝殿後是個42公尺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 這段路比剛才那段路還要長,而且頂上沒有遮棚 於是我就在烈陽的曝曬下,扛著腳架,慢慢地往上爬,途中不時停下來喝水 終於到了佛香閣,第一件事不是拍照,而是找個蔭涼的地方坐下來喝水,調整呼吸 ▲佛香閣 高41公尺,八面三層四重簷,是頤和園內最大的建築 閣內供奉佛像,每月朔望,慈禧太后會在此燒香禮佛 現在第一層為千手千眼菩薩,第二層為乾隆時期三世佛像,第三層為佛香閣建築藝術展覽 ▲雖然上來的過程很累,但是這裡的視野真的非常好,昆明湖和湖中的南湖島一覽無遺 清風徐徐吹來,站在這個制高點,遙想當年 有人說,好在慈禧挪用了海軍軍費重建頤和園,留給後人一個世界級的宏偉庭院 反正就算不挪用,清廷也是打不贏八國聯軍吧! ▲從雲輝玉宇牌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到現在的佛香閣,層層上昇 不論是從下仰視還是從上俯視,那層層升高的宏偉建築,充分展現了皇家御苑的氣派 ▲其實佛香閣還不是這個中軸線的最高點,後面還有「眾香界」和「智慧海」,均為佛教 建築 雖然這些名字讓人悠然神往,但我實在太累了,就忍痛放棄吧~ ▲佛香閣的西側是「寶雲閣」,裡面有個銅亭,高7.55米,重41.4萬斤 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都用銅鑄成 下山的過程比上去輕鬆多了,繼續頤和園的探索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10.170 > -------------------------------------------------------------------------- < 作者: radiwei (little bear) 看板: China_travel 標題: [遊記]【北京】頤和園(下) 時間: Sun Nov 2 18:32:49 2008 【北京】頤和園(下)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bearpalm/14480161 離開了中軸線上的排雲殿-佛香閣景區,繼續往長廊的東側走 因為長廊東西兩側的景色基本是對稱的,所以看過西側後,東側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沒多久,又回到東宮門附近的「宮廷區」,也就是有朝政運作功能的地方 基本上東宮門一進來就是宮廷區,包括我最先逛的仁壽殿 只是我逛完仁壽殿後就直接繞到昆明湖東岸,現在要繼續把這區其它的景點給逛完囉~ ▲水木自親 位在昆明湖北岸,前軒臨水,是慈禧寢宮樂壽堂的正門 她由水路入園時,在這裡下船直達樂壽堂的大院 ▲各種形狀的窗戶,替原本單調的牆面增添幾許變化 ▲從窗戶裡面往外看,更是大有文章 ▲樂壽堂 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也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 ▲門外有一對仙鹿,一對仙鶴,一對寶瓶,取其諧音為「六合太平」 ▲殿前有一「青芝岫」,又稱「敗家石」 明朝官員米萬鐘在北京郊區發現這塊青而潤,形狀像靈芝的奇石,非常喜愛 原本要運回自己的庭院,結果因為財力不支,只好棄於荒野 乾隆也很喜歡這個石頭,耗費巨資將它移置於此,並命名為青芝岫 ▲玉瀾堂 始建於乾隆十五年,重建後,成為皇帝在園中居住的場所 戊戌變法後,慈禧對光緒帝非常不爽,於是就把他軟禁在這個地方 ▲這個玉瀾堂雖也是美輪美奐,但是要是被囚禁在此好幾年,應該也無心欣賞了吧~ 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是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洩而成 想想也很窩囊,堂堂一個皇帝,居然被自己的阿姨婊成這樣,真是情何以堪,以致於才38 歲就抑鬱以終 ▲一人旅行要找些樂子,就是選個遊客少的角落,玩一些自拍 ▲此時真該慶幸我們只是一個平凡百姓,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無人打擾的午後時光 ▲德和園 這是要另外收費的獨立園區,我照例秀出我的聯票 ▲幾位工作人員扮成宮女,做一些行禮、行進的動作 想必她們應該是「初心者」吧,因為動作很生澀,還不時會相視而笑 ▲園裏有個大戲樓,是清朝帝后們看戲的地方 樓高21公尺,與故宮暢音閣、承德避暑山莊清音閣,合稱清宮三大戲樓 大戲樓共有三層:福台、祿台、壽台,可以同時作戲,後面相連的兩層建築物是扮戲樓 ▲戲台屋簷的望獸和走獸 ▲戲台對面是慈禧看戲的頤樂殿,東西兩側則是看戲廊 被慈禧御賜看戲的臣子貝勒們,就在看戲廊乖乖坐好看表演 ▲我來模擬當年臣子看戲時是什麼感覺,嗯~視野並不是很好,障礙物太多啦! ▲沒一會兒,一樓戲台真的就有表演了,原來這裡每天定時有好幾場演出 第一段是著京劇服的演員們,秀了一些雜耍功夫,加一點熱熱鬧鬧的打鬥 ▲遊客慢慢聚集於頤樂殿前的階梯上,享受跟慈禧當年相同的看戲角度 ▲看得津津有味的一對情侶 ▲第二段是宮女們的舞蹈表演,感覺有點沉悶 最左邊那一個,可以請問你幾歲嗎? 德和園整體的感覺很不錯,有大戲樓,加上沒有過多遊客打擾,建議要排入頤和園的行程 裏 離開後,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著名的園中園-諧趣園 ▲途中經過一個「紫氣東來」城關 ▲諧趣園 乾隆下江南時,對無錫的寄暢園十分讚賞,就決定在頤和園中仿建,取名惠山園 嘉慶時重建,並改名諧趣園 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光緒時又重建 ▲園內有好幾個造型各異的橋,最有名的就是「知魚橋」 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 ▲水池四周用太湖石砌成泊岸,岸邊種了許多柳樹,搖曳生姿,完全是ㄧ幅江南水鄉風情 ▲環繞水池的游廊巧妙地將池畔的亭台堂榭串聯起來,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 在眼前 下一站,也是今天的最後一個景點,就是蘇州街 會把它排在最後面也是有原因的,它的北邊是北宮門,而我出北宮門後就可以在那一帶搭 公車回市區 ▲四大部州 沿著萬壽山後山的小徑,來到了蘇州街入口處,對面即是四大部州,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 築群 如果我剛剛從佛香閣一路往後山走,也可以到這個地方 ▲蘇州街 乾隆對江南水鄉特別喜愛,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建了一買賣街,即為蘇州街 1860年也是被英法聯軍焚毀,慈禧重建頤和園時並未修復,直到1988年才復建 (有人統計過英法聯軍到底燒過多少東西嗎?) ▲蘇州街全長300公尺,以一座三孔石橋為中心向兩側展開 當年商店酒舖林立,大小船隻來回穿梭,簡直就跟正牌的蘇州水街鬧市沒兩樣 ▲門口有醒目紅藍黃三色布幔的,應該是間染坊吧~ ▲岸邊的路都不寬,某些段落甚至只容一人通過,要小心不要掉到水裡了! ▲重建後有60多間店鋪,包括酒樓、茶館、當鋪、錢莊、染坊、藥局、評彈廳等 但那只是外觀而已,裡面基本上不是餐廳、就是賣一些中國風味的手工藝品 我本來看上一個「毫雕」,它把一首唐詩刻在極迷你的扇子上,還鑲上放大鏡讓你看個清 楚 只是價錢並不十分可親,雖然店員主動降價要賣我,還是作罷 ▲因為要另外收費,位置又比較偏遠,所以蘇州街遊客並不多 ▲我終於把所有的付費景點都逛玩了,也算是物盡其用 從早上11點入園到現在,已經過了6個小時 扣掉停下來拍照的時間,實際上花在走路上的時間是非常可觀的 我的腳底不知道已經起多少水泡了~痛得要命 更驚人的是,即使我如此拚命,大概也才逛了頤和園一半的景點而已(當然另一半的份量 沒那麼重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