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身為喜愛京劇藝術的戲迷,到了京劇的發源地北京,總是要去和京劇藝術相關的地方走走 。第一個參觀的是位於什剎海的梅蘭芳紀念館,這座紀念館也是梅蘭芳大師的故居。其中 一個房間保留過去梅大師客廳的擺設,其他廂房則改為介紹梅大師生平與藝術成就的展覽 空間。 之前聽了幾次梅葆玖、魏海敏、王德威老師們的演講,所以對於梅蘭芳與男旦藝術、流派 發展也有基本的認識,因此我不再細看展覽內的文字說明,而將重點放在照片以及文物上 。展覽中有許多梅大師與弟子們的照片,其中張君秋(張派創始人)與杜近芳年輕時的照片 特別吸引了我的注意。第一學期的京劇課,學的就是張派「望江亭」中的「南梆子」,對 於以花腔聞名的張君秋,竟也是梅蘭芳的徒弟這件事,感到有些驚訝。老師說那是因為隨 著時代變遷,人們逐漸喜愛節奏較快、變化較多唱腔,因此張君秋才會發展出有別於梅派 醇厚雅正的唱腔。 至於杜近芳,則是在「百年戲樓」中看見了她戲劇性的人生。百年戲樓 採用了章怡和的文章,描寫杜近芳在文革期間遭到迫害,出於自保,不得以出賣了她的恩 師暨最佳搭擋葉盛蘭,台上人人稱羨的許仙與白蛇,終究敵不過現實的摧殘。文革期間, 優良傳統劇目被禁演,只能演出樣板戲宣揚共產黨的偉大。文革結束之後,京劇表演漸漸 回到舞台上,杜近芳找來葉盛蘭的兒子葉少蘭與其搭擋,重新演起了白蛇傳。西湖借傘、 水漫金山、斷橋重遇等一幕幕唱出白素貞對許仙的癡情,似乎也唱出杜近芳對葉盛蘭那一 言難盡的心意。一次完美的演出之後,謝幕時杜近芳把葉少蘭直往前推,讓他一人接受觀 眾的掌聲,自己則退後一步旁觀這一幕,也許這是杜近芳對葉盛蘭的補償與贖罪。有一次 百年戲樓排戲時,李小平導演問她,真的需要把杜這個角色塑造的如此驚慌害怕嗎?魏老 師說她自己認識杜近芳,杜近芳經歷了文革之後,總是帶著一大串鑰匙不離身,一回到家 ,就把所有的房門鎖了起來,當年那種恐懼一直都縈繞在她的心頭。我看著照片中帶著平 和微笑的佳人,想必當時的她也從未料到往後的人生,竟會充滿恍惚難言的是是非非。 另一間展示了梅派經典劇目的戲服,包含霸王別姬中虞姬、紅鬃烈馬中的代戰公主,以及 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的兩套戲服。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欣賞戲服上精細的刺繡,貴 妃的鳳冠更是珠光寶氣、璀璨奪目,相對的重量也很重,穿著它還要做出高難度動作,對 演員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另外還展示了幾幅梅大師的花鳥畫,不過最特別的還是一幅徐悲 鴻畫的「天女散花」,身著飄逸綢緞的天女凌雲飛昇,落英繽紛。 後來我為了傳統戲樓來到了湖廣會館。北京湖廣會館建於1807年,是湖廣同鄉在北京的聯 誼場所,也是孫中山先生創立中國國民黨的地方,現今是北京戲曲博物館,也有傳統老戲 與相聲的演出。湖廣會館的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觀眾能在傳統戲台欣賞表演,體驗與西方劇 場不同的經驗。戲台兩側的對聯寫著「魏闕共朝宗,氣象萬千,宛在洞庭雲夢。康衢偕舞 蹈,宮商一片,依然白雪陽春。」魏闕為朝廷的代稱,康衢即四通八達的大路,我個人解 釋為民間,所以我猜這副對聯應該是描寫宮廷與民間都流行戲曲藝術吧!民國以後前輩京 劇大師譚鑫培、余叔岩、梅蘭芳等也曾在此演出,可惜現在京劇已是小眾藝術,已經很難 再見到過去那種風光興盛的情形了。戲台前方一樓的座位稱為「池座」,票價較便宜。二 樓的稱為「包廂」,視野比較全面,價格當然也比較高。池座與包廂皆設置仿古家具,增 添古風。 順道一提,湖廣會館搭乘公交車要在「虎坊橋路口南」下車。虎坊橋這個地方,現在既沒 有虎,也沒有橋,究竟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在明朝時,這裡是養老虎的地方, 還加了大鐵門,防止老虎逃跑。而「橋」字的來歷,則是在明清時期,有條由北向南流的 溝渠,虎坊橋就是修築在這道溝渠上的東西向石橋,位置大約在今日虎坊橋十字路口的西 側。到了近代,填渠造路,使得虎房也好,石橋也罷,都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只留下虎 坊橋這個地名,繼續在都市中承載著歷史的記憶。 附圖網誌版 http://blog.yam.com/pililinjoy/article/5176663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02.104
drama:多謝分享!我正想去這些地方走走呢 07/25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