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版 http://ytforclass.blogpot.com/2011/03/20114.html 無圖版 從東平路左彎,轉往汾陽路(原名畢勛路),普遍也是法國梧桐的天下,算是徐匯區的邊 緣地帶。首先映入眼前的是路中小圓環(桃江、岳陽、汾陽三路交接)的一尊銅像,在好 奇心驅使下我上前一看,原來就是二十世紀前期,當普希金逝世一百年後,聚居上海的俄 僑們募捐興建的普希金銅像。普希金認識俄國的漢學家,透過他瞭解中國、燃起去中國的 熱情與慾望,但因俄國沙皇禁止他出國而無法實現。在與友人的談話與書信、閱讀書籍中 ,普希金流露中國的好奇與嚮往,大概是跟他想創作與中國有關的劇作有關。基本上,據 說他對中國的印象是正面的。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兒》也是首部出現在中國的俄國文學譯 作,如此,普希金銅像出現在中國,就不再顯得突兀了。但這座銅像命運乖舛,1937年首 度遭拆,1947年重立,文革期間中蘇關係惡化又遭拆除,直到1987年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 年後才在上海再度立起。 汾陽路150號,是上海有名的「白公館」之一(另一處在多倫路),此白即廣西「小諸葛 」白崇禧,其實這幢氣勢非凡的灰白色洋樓,興建於1920年代,原本是法籍人士司比爾門 (萬國儲蓄會董事及上海建業地產公司總經理)的私宅,從門房起興築柏油馬路通往樹林, 以香樟樹跟龍柏為主,挖了噴水池,養殖觀賞魚,主建築則在噴水池北側草地。建築風格 純歐風,大氣莊重,謹守古典對稱比例,花園精心設計,頗有宮廷風格。該樓真正由白崇 禧、白先勇父子居住時間並不長,只是因為他們聲名太大而有此稱號,更何況他們取得房 產是因為儲蓄會在日本佔領時財產遭到淘空,戰後國民政府即徵收產業拍賣,白家趁勢取 得此屋而已。該樓一度是上海越劇團辦公室與排練場。現在該樓有一部分成為南僑集團投 資的仙炙軒,另一半則是寶萊納餐廳。白崇禧在廣西家產富厚,母親馬氏九十大壽時,尚 可由造幣廠專門鑄造紀念章,按慶賀貴賓來頭高低致贈三等等級不同的紀念章,就可見其 權勢與財富之盛。外頭有草地、小花園,從裡往外看的景觀應該不錯。但老話一句,必須 先看看自己的荷包夠不夠豐滿再說吧! 汾陽路接近上海音樂學院的一樓,最明顯的特色就是樂器行門市,可以看到各種名牌鋼琴 在此設立門市,這也算是一項特色。路邊還有小販供應「極簡裝」光碟,從分佈貨色顯示 顯然是超技派的天下。不過居然在我翻箱過程中,找到正版Yves Nat,據稱是「洋垃圾」 ,小販在寒假期間趁機減低積壓成本,他還可以賺一筆,我用RMB130買下,真的不貴。45 號是前海關稅務司住房,現為海關專科學校辦公樓。 我的重點在汾陽路20號上海音樂院,簡稱上音。該院前身是1927年11月蔡元培、蕭友梅創 辦的國立音樂院,1941年改稱上海音樂院,1950年一度改稱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1956 年改為今名。文革期間,是上海遭到迫害最明顯的高等學府之一。現在是中國從小、中、 大一貫音樂教育重點學校之一,校中現代帷幕與古蹟建築併陳,形成混搭的校園景觀。基 於先前在上音附中的經驗,我先問了門口駐守人員,是否可入內?這位小哥揮揮手,瀟灑 的放我進去盡情拍照。校中一角樹立蕭友梅銅像(蕭氏姪女蕭淑嫻曾與指揮兼作曲家 Scherchen結儷,蕭淑嫻專研理論作曲,1950年返回中國,曾任教上音、央音,苦瓜道人 這篇文章有很清楚的介紹),附近有賀綠汀音樂廳,春節期間上了限定期間的封條,頗為 特殊。至於知名古蹟之一的猶太俱樂部老洋樓,現在是退休職工會,一樓可入內,我拍了 照片之後,覺得裡頭未開燈,有點陰暗,所以不便久留。猶太俱樂部是以羅馬柱夾雜西班 牙式鐵窗,樓上設長陽台的木構屋頂洋樓,間雜德國民居風格,也是混搭風的老建築。 1932年正式竣工開放。 走往上音校園內部教學大樓時,空氣中傳來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主題音樂, 在音樂學院有此並不突兀,顯然是某人心想春節安靜,盡情催響他的音響系統吧?某棟大 樓下,則有青年學子就地開起隨身攜帶音響,練起時尚hip-hop風街舞,另處操場則有學 生人士打籃球,這就是校園啊。上音對外招待所也是古蹟,紅屋頂白牆,斜頂風格,傾向 北歐式的樓房風格,以前是比利時領事館,現在是專家樓,其正門開在復興中路上,春節 期間不開放,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進去參觀。曾聽先進講過二十年前住在上海音樂學院古 蹟內的場景,現在大概很難再有如此機會了吧? 到達復興中路,再步往淮海中路時,我會經過東湖賓館七號樓,春節不開放。東湖賓館基 本上是上海以前的「地下皇帝」杜月笙的「杜公館」,曾經被用為蘇俄駐上海商務辦事處 。杜氏的四姨太是知名坤生孟小冬死黨之一的姚谷香,姚後來也搓合孟小冬與杜月笙在一 起。現代人看來自是倍感不可思議之至。在杜過世後來到臺灣長居,參與宋美齡的婦女祈 禱會,是宋的朋友之一,每年在宋生日時就會票上一段娛樂一下,晚年也曾幾次登台。孟 則於杜過世後在香港收徒維生,直至1967年始搬至台灣,並在此過世。淮海中路在星期天 有擁擠的人潮,因此販賣非正版光碟的小販也爭相在此擺設流動地攤,播放熱門音樂,形 成很特殊的景觀。據出租車師傅告知,這些製造的成本大概在一塊半左右,小販賣七塊錢 自是有利可圖的。 我往淮海中路走,轉往陝西南路(舊名亞爾培路),過地鐵站不入,目的自是在靜安區陝 西南路30號(位在延安中路交叉口)的馬勒住宅,現為上海高級旅館之一的衡山馬勒別墅 飯店。這應該是我星期天下午名人故居尋訪之行的最後一站。馬勒住宅的主人是富二代馬 勒(Eric Moller),其父英籍猶太人老馬勒(Nils Moller),1862生於瑞典,1903年逝 世,在北歐跑船,退休之後營商,在上海開設洋行,代理航運。但也有一說老馬勒來中國 之初是靠賽狗賭馬發跡的。馬勒繼承父業之外,也開設專營船隻維修的馬勒機器造船有限 公司,最多時擁有工人2000餘人,為滬東造船廠前身。馬勒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被日軍關 入集中營,產業遭沒收,房產成為日軍俱樂部。馬勒在戰後離開中國,轉至香港經營事業 ,1954年死於一場空難。此宅於戰後又為特務組織所使用,1949年後被中共共青團徵收使 用。在集中營中活下來,死於空難,這就是人生? 此宅於1926年繪圖,1929年起造,蓋了七年直到1936年才完工。它佔地2411平方公尺,由 六棟建築組成,外界純參觀大概可以看到兩棟樓。主樓三層,外牆用泰山面磚鑲嵌。頂部 矗立著高低不一的兩個四坡頂,東側坡屋頂高近20公尺,上設拱形凸窗,尖頂和凸窗上部 均有浮雕裝飾,西側坡屋頂高約25公尺,屋頂陡直,為典型的挪威建築風格,以高尖陡直 的屋頂抵禦寒風侵襲和減少屋面積雪。照理說,這種房屋式樣並不需要出現在中國南方, 畢竟氣候緯度跟北歐長期下雪環境不同,會蓋出這種式樣大概純粹是屋主的喜好。花園草 坪中放置一匹青銅馬。而為美化園景和便於室內賞花,園中還設有專屬賞花房。基本上室 內內裝混有中式風格,但馬勒又喜歡輪船,所以據說主樓樓梯設計空間區隔,木雕裝飾頗 似豪華郵輪。東方主義風的裝飾也出現在馬勒住宅,在花園和室內裝修的細部帶有中國味 道,如大門口放置中式石獅,花園四周不例外是高聳圍牆,使用耐火磚,以黃綠色中國琉 璃瓦壓頂,據說樓道還設有佛龕。 此處之駐衛人員倒是很習慣遊客在外頭拍照的,裝上廣角鏡頭,想辦法把主建築「裝」進 去後,我巡繞花園一圈,再進去上個洗手間,拍了幾張室內照,直到服務員告訴我裡頭不 便拍照為止。至少我趁此機會小小休息一下,也算讓我稍有喘息空間。 *** 最後一天去丁香花園吃早餐,完全是一場意外。 姬樣在星期日晚上力勸我去徐匯區華山路853號的夏朵,說那裡早餐價位合理,我想反正 也要回台北,吃完早餐順道看一下丁香花園也無妨。於是星期一一大早我捨棄吃了幾天的 錦江之星早餐,坐上出租車直奔夏朵。到達餐廳,卻眼見「準備中」,服務員同時告知事 實:早午餐只有假日供應,平日是沒有的。我無奈步出夏朵,想著,一路走來,華山路這 一帶沒有便利商店,我連買牛奶填飽肚子的機會都沒有。餓翻的我,這下怎辦? 在失去理智之前,我決定去華山路849號丁香花園碰運氣,也許這裡附設的廣式高級餐廳 --申粵軒會有早茶也不一定? 詢問門衛有否供早茶,他看了我一眼,有,放我進去,同時眼睛緊盯著我,口中嚷著要遵 循指標方向前進。我想起出租車司機說的話:這兒是毛主席來過讚不絕口的地方,是上海 非常有名的地方。我看到門衛的態度,與草地入口處標的告示牌稱餐廳客人勿進,猜想這 兒可能還是離休幹部使用地,警衛才有可能如此森嚴。的確,從我吃完早餐後出門,看見 門衛對出入車輛管制、詢問是否訂餐,這應該是我這趟旅程在上海所見管制最嚴的餐廳。 也因此,當我看到某棟樓有幾個老人在那邊唱戲打太極拳,我還是不敢拍,畢竟小心為上 ,以不能耽擱飛機為最優先目標。 我進申粵軒前,眼見立牌:春節期間開放早茶。浮上心頭的想法很簡單:終於有得吃了! 因為我是餐廳的第一位客人,廚房剛開爐,點菜後等出菜的時間當然非常久,反正我今天 時間多,跟你拼了!看了粥單跟點心單,決定選擇點心單,考量肚子餓翻怕刮胃,選擇相 對安全的烏龍茶,不選港點必備解油茶潽洱茶,拿餐廳擺放的港版東方日報配茶等候。幾 樣點心灌湯餃、腸粉、蛋塔、魚翅餃等點心都有精工細作的心意,蛋塔推酥有層次,都合 我口味,只是我不知道廚房師傅看到這樣的單,會不會想:是那個奧客一大早就給我上這 種菜?在此要注意,凡是不吃之小菜一定要先請服務員撤走,否則到時候列入帳單裡頭, 就虧到了。心滿意足吃完早餐,結帳補拍花園,此時餐廳早茶客人已經陸續入座不少,逐 漸有餐廳該有熱鬧的樣貌了。 丁香花園佔地五百平方公尺,以太湖石為主,樹木植栽據稱包括:雲南松、垂絲海棠、金 絲桃、桂芝、含笑花、爬山虎、八仙芭、棕櫚、杜鵑、芭蕉、龜甲冬青,有假山、涼亭、 園林。在春節期間,是上海少數常綠多彩之地。是李鴻章庶子--二十世紀初期上海華籍收 租王之一的李經邁房產,裡頭是中式園林,最著名地景之一就是龍形牆。主體建築由美國 著名建築師艾賽亞羅傑斯設計,是李經邁(1876-1938)晚年居所。李在華山路699號另有 西班牙式建築枕流公寓(取自世說新語「枕石漱流」閒適之義),原為洋行大班居所,後 被李買下,上海流行歌曲天后之一的周璇曾居該址二十餘年。 李經邁是李鴻章庶子,1905年曾任出使奧地利大臣,1907年返國後任職數省按察使,1910 年赴日本及歐美考察軍事。民國建立後未做官,但與復辟人士有所往還。當時在分家產時 ,李經邁名下分到「合肥縣田產兩處,莊田3處,墓地1處,留與經邁為其歿後之祭田及墓 地」。此外,其他二位兄長把看來無價值的股票丟給他,但李經邁掌握住上海產業走向, 購入土地蓋屋出租,也參與炒股行列,得以累積財富,成為李家子弟中鉅富。李經邁不忘 為先人翻案,希圖洗雪其父當年代表清廷簽訂和約所累積之惡名,李鴻章幕僚吳汝綸生前 編輯文稿,因犯忌諱未能出版,文稿在姪女吳芝瑛(她是秋瑾的手帕交)手上保管,吳夫 廉泉最後主持編印出版,即《李文忠公全集》。編務和出書後售賣,均由廉氏經手,刻工 及印刷費用由書莊墊付,但所得書款扣除書莊費用外,都歸李經邁所有。顯然,李氏已經 具備應有產權觀念了。 從這些房產主人經歷,顯然是「富貴險中求」。對這些浮沈商場中人,大概是最為真實之 寫照吧?而上海此一東亞金融經濟中心,也正是讓他們得以爭逐富貴的名利場。我的春節 上海名人故居之旅,也在丁香花園短暫的兩小時中,暫告一段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82.244.92 ※ 編輯: YTJEN 來自: 115.82.244.92 (03/14 00:08)
blurry: 推,我覺得寫的很好喔~~ 03/14 23:52
mands:正在上海出差ing..推你這系列文章~~^^ 05/12 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