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版: http://ytforclass.blogspot.com/2011/03/20113.html 文字版如下 拍完徐家匯大教堂相關景點後,我走入地鐵站,坐上一號線到 衡山路站下車,其實已是飢腸轆轆,出地鐵站轉錯方向,待找 路人確定走的方位之後,我正式往衡山(舊名貝當路)—東平 路方向前進。這裡其實是相當適合步行的區域,沿途夜店不少 ,難怪是現在上海人所講的「夜店一條路」,也是外國人愛來 的地區。衡山路上有知名的老飯店建築—衡山公寓,但跟我預 定行走的方向並不順,只好期待,山高水長,有緣再見。 這裡有些老屋重新被利用,用現代用語稱作叫做「資產活化」 「老屋新生」?例如本座紅磚建築「韓氏整形外科」,據說是 走現在中國還不多見的精品整形外科,難怪要選在此一地段開 診所看診。整形外科的旁邊,就是觀光景點之一的上海國際禮 拜堂,它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標榜不限教派均可參與 聚會。1923年起建,1925年竣工。整幢建築呈「L」形。近代 哥德式的磚木結構,現在仍是外國基督徒做禮拜的匯集地。尾 頂呈交叉形木屋架,紅磚結構,大門朝北,兩邊尖拱長廊,窗 框為弧拱形,禮堂內為三廊型巴西利加式,側廊二層。大堂正 中為祭臺,兩側為二層廊式樓廳。我進去參觀時正好有外國人 在準備下午或晚上敬拜活動需要相關器材,燈光通明。我在這 裡差點掉了LX3的鏡頭蓋,幸好順利找回來,感恩。進國際禮 拜堂前,對向就是中船重工704研究所,這家建築望一眼便知 是公共建物,直覺告訴我一定來頭不小,立馬拍照,回來查網 後得知:此建物原來是美童公學,換句話說:就是給美國小朋 友就讀的小學,果真陣仗不同。而國際禮拜堂的土地取得,也 就是跟美童公學買得的。在上海舊租界區,可真說是俯拾各地 皆有一段中西交會的歷史,見證時代演變的軌跡。 走到衡山—東平路的交叉,首先映入眼簾的建築物是「和平官 邸」,此處為1930至40年代在中國赫赫有名的一號人物:軍統 局情報頭子戴笠的私人招待所。戴笠在上海最著名的事蹟之一 ,可能是跟電影明星胡蝶的一段情緣?還有軍統局特務在上海 的暗殺行動(戰前的暗殺報人,戰爭時期的暗殺「漢奸」)? 戴笠最後墜機身亡,其死因神秘,仍多揣測。但這間房子還真 符合私人招待所低調的本質。 過和平官邸,映入眼簾的門牌:東平路十一號,這幢紅白相間 房屋,現在是家賣融合料理的餐廳sasha,我事先查詢過中午可 以吃飯,當然也是抱定有些開銷的預期準備,踏進餐廳大門。 說起東平路(原名賈業愛路),這一帶房地產主人可是赫赫有 名的民國國戚之一—宋子文。宋子文除了一棟房子自用外,隔 壁的九號,被他拿來送給妹妹宋美齡,作為她結婚的賀禮,這 也就是在蔣中正日記中經常出現的上海「愛廬」,七號也被用 來當成孔祥熙跟宋靄齡的房產之一。Sasha餐廳深知此屋之歷史 ,在餐廳樓梯間與二樓牆面,即掛滿仿照片繪製的彩色宋氏家 族人物畫像,以標明此屋之「名人歷史」。當然,根據宋子文 家族後人回憶,Sasha的內裝已經跟宋子文居住時期改變甚多, 已大異於昔日風貌。今天星期天,餐廳坐了不少外國人,侍應 生也很自然用英文服務,自助式Brunch,菜餚跟咖啡都覺得普 通,但至少我可以填飽肚子還沒有問題啦。二樓則中西式家具 混搭,沿用一樓的色調,三樓則供宴客專用。午後冬陽從面對 東平路方向的窗戶投射進來,讓紅色窗簾、咖啡色木質窗框呈 現一種溫暖的色調。從窗戶往衡山路望出去,一片法國梧桐路 樹禿枝,透露冬天的氣息。但當法國梧桐新綠時,想必相當漂 亮。基本上,陽光散射,室內明亮,整體氣氛突然覺得相當舒 服,雖然音樂播放80年代流行老歌,所謂時空錯置感莫過如此 ,但也讓我突然覺得:光是坐在這裡,什麼也不要做也是挺享 受的一種事。 走出Sasha,當然要走向老蔣所說的「愛廬」,現在是上海音 樂學院附屬中學,春節關門,而且門口的警衛很兇,會趕人。 好說歹說,我想拍幾張照,才讓他心不甘情不願的讓我拍幾張 照。愛廬的家具大多在1949年搬空,這也是老蔣為何四月底五 月初在上海期間,會待在瑞金賓館的原因,因為室內空無一物 ,看了心中倍感戚楚,也沒法子住。老蔣住在上海愛廬時,很 喜歡在紛擾中到愛廬的庭院中「賞花」「觀魚」,宋美齡則在 此彈琴唱歌,似乎是神仙眷侶的生活。但今天完全看不到花園 跟魚池,只能看著這棟房屋想像一下當年這兩人的相處時光了 。宋美齡曾在此碰到要行刺老蔣的刺客,一受驚而小產,也因 此附近蓋有警衛隊專住的宿舍。現在至今,上海歷史建物的牌 子,仍不敢直書十一、九、七、五號的前屋主身分,可真是耐 人尋味的一件事。顯然,在他們眼裡已經「終結」的民國,過 去的歷史還是沒有結束啊。東平路五號現在變成餐廳,聽說挺 知名的。東平路一號的席家花園也是名人故居,就是前寧波席 氏家族家產,席家財經人物備出,宋子文的朋友之一席德懋就 是此家人士。往東平路一走,才發現這些人住得還真近,果真 可以聲氣相通,難怪往來如此密切。這種人脈關係,透過住所 分佈,原來也可以看出些許蛛絲馬跡。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82.110.186
blurry: 這系列沒人推嗎? 03/10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