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es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一三八期2002/11/08 主題:淺談公羊傳 西漢初年,有鑒於春秋簡而義深,要是沒有後人疏通解釋,將無由窺其奧旨,故有 五家傳春秋:左氏、公羊、榖梁、鄒氏、夾氏。而其中公羊氏一家,也就是後來公 羊傳的濫觴。 說到春秋,許多人浮現的第一個印象大概就是王安石所批評毫無義例的「斷爛朝報 」。從史學意義上看來,這部史書確實只是一些諸侯之間彼此赴告的文字而已,稱 不上系統的整理,更沒有本末記事鑑往知來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春 秋確實是孔子據魯史刪修而成,要是說,一部「斷爛朝報」的歷史早就已經具陳, 孔子又何必再把他整修得更像「斷爛朝報」?這其中,必然有公羊學者所主張的「 微言大義」在裡頭。 肯定了公羊學者解經著重「微言大義」的確切性,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公羊傳的成 書情形。 在漢初,由於政治上的需要,決事斷獄,往往以春秋作為依據,而此時所引春秋的 思想,都是以公羊家思想為主的微言大義。因此,在西漢時,雖然公羊傳義廣為應 用,但言春秋都是經傳合一,公羊傳一直是與春秋畫上等號。隨著西漢末年今古文 之爭的熾烈,各家學派壁壘分明,以致各學派不僅開始追本溯源,也為所屬學派的 思想尋找一個依歸,而公羊學派的傳承,雖然有公羊氏一家嫡系單傳之說,但無可 考察。不過,我們從書中的內容仔細分析,公羊傳思想謹嚴質實,內中不言災異陰 陽、沒有三科九旨之說,可以說,其思想與兩漢思想特徵並不相涉,那意味著,其 書成最晚當在漢初,了解這一點,我們便可以直接跳過何休、董仲舒等人關於陰陽 五行與天地災異的詮釋與衍生,直接探究公羊傳最基本的思想主張。 公羊傳的思想直承春秋,側重於從春秋尊王思想延伸而成的「大一統」、「撥亂反 正」觀點,因此,內容主要闡發孔子通過褒貶筆法表達政治觀點與社會理想的精義 ,並透過歸納出來的條例,將春秋的微言大義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既然是一種 「闡發」以及根據闡發歸納出來的「條例」,其中當然不無附會與穿鑿之處,有許 多根據錯誤史料所闡發的觀點,一與正確史實相映證,馬上就變得荒謬而可笑,因 此,這也成為歷來不同學派的學者,爭相攻訐批評的地方。平心而論,如果能對整 部書籍的思想通徹,在沒有任何錯誤史料的誤導下,確實有可能闡發出孔子刪修春 秋時的意旨,並加以歸納成條例,因此,不管公羊傳是否真如傳說中由孔子親自口 授而代代相傳的微言大義,作為一派學說的初衷,確實有其立論根據。 由於傳文是針對春秋進行闡發及歸納,所以,公羊傳在解釋字詞時,特別注意同義 詞的細微差異,雖然詞義相同,但不同地方不同用法,暗寓著不同的思維與評斷。 此外,公羊傳不僅注意到特定環境中特定語詞的用法,也從不同人物的稱謂,推求 到孔子刪修春秋時,對人物的褒貶用意,像這些,雖然難免會有繁瑣及穿鑿的情形 發生,但大體上,卻仍細密的為我們對孔子的微言大義,提出了關鍵性的指引。 春秋有三傳:左傳、公羊、榖梁,三傳各有所長。鄭玄六藝論云:「左氏善於禮, 公羊善於讖,穀梁善於經。」對我們來說,這個評語對身處東漢的鄭玄或許還算公 允,但對現代的我們而言,「善於讖」反而是公羊學的敗筆。而晉朝范寧在榖梁傳 集解序中以為:「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穀梁婉而清,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 其失也俗。」拿這個評語來看公羊傳,或許可以得到比較客觀的解析: 1.辯:所謂的「辯」,指的是說理明辨清晰。公羊學者為了闡發春秋的微言大義, 利用歸納出來的條例,逐字逐句把這些簡而義深的字詞賦予意義,並透過不斷延伸 的自問自答方式,將某些問題及意涵反覆的辯明。因此,春秋並無記事的第一條內 容「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卻能從此句話延伸出十一個問題,並從首尾相銜的問 答中,將整句話幽微的意旨完全明晰。撇除文中所引不當史實推論出不正確的結論 ,這樣的方式,確能讓我們看出其內容運用邏輯概念明辨清晰的優點。 2.裁:所謂的「裁」,指的是篇幅精要合宜。公羊傳重在釋經,因此,針對春秋所 載每件事情,都從解釋經文的詞義與用法下手。由於採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內容不 僅可以集中焦點,一氣呵成,也不會像左傳為了記事讓內容蕪蔓龐雜。而遇到闡述 過的概念,如果沒有額外的解釋,所採取的就是直接略去的方式。像是哀公十年與 十一年,就只是記載著春秋記載的十一事和六事,完全並無說解。與其臆測其不知 史實無從闡述,不如說公羊傳對於內容掌控精要,採取與其重複敘述不如略去的態 度。 3.俗:所謂的「俗」,指的是文章言拙寡味。相較於左氏的艷富、榖梁的清婉,公 羊傳由於務求春秋要旨,在文字敘述上確實較為樸實簡要,因為闡述思想的文字只 要求通達,在辭采的華麗上並不加以斟酌。當然,與其說「俗」是公羊傳的缺點, 不如說公羊其著重內容的文字特色本來就是如此。另外,遙光以為,這個「俗」如 果批評的是公羊的內容,那他也有批評公羊過於流俗的缺點。雖然公羊傳探求的是 春秋的微言大義,但在探求的過程裡,必然會出現以己意揣度的新思想、新觀點, 而這些新思想與觀點,必然是以更近於當代的思考角度去切入,不必然應和春秋當 時客觀的社會環境與思潮,這種說法的根據,也由公羊學者提出孔子「素王說」, 以春秋為政治理想寄託的主張,再一次得到映證。 這邊要補充的是,雖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以及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詁,是解讀公羊傳 的重要書籍,但兩者對於災異基本立場的歧異,卻絕對不能混為一談。五始、三科 九旨、七等、六輔等,固然有助於公羊傳對於春秋微言大義的了解,但是言災異的 「二類」,卻是透過兩漢思想特徵去上推至公羊以及春秋,如果說,公羊傳本來就 有言陰陽災異這些特徵,那麼,在范寧的評語中,「其失也巫」的將不會是左傳, 而是公羊。因此,當我們在探求公羊傳原本的意旨時,必須先脫離讖緯災異的特色 ,才能對這本書有客觀的解析。 令人值得玩味的是,在西漢如此興盛的公羊學,為何由盛而衰,直到清末才又興起 呢? 遙光以為,公羊學興盛與否,端看時代背景的需求。在西漢初年,為了幫助漢室取 得正統的地位,學者們必須以聖賢之言為依歸,其中,以尊王為主體的春秋公羊思 想,也就成為朝野依據的經典。而公羊學派在公羊學被立為學官之後,更是大大的 擴張了勢力。到董仲舒時代,言天人感應與陰陽災異的結果,不僅讓讖緯之學大興 ,也讓整個漢朝知識份子籠罩在迷信與神秘的氛圍之下。東漢以降,隨著越來越多 學者的自覺,越來越多人對讖緯之學進行批判與抨擊,而被董仲舒拿來附會的公羊 學,雖然因為天人感應的學說開啟了新局面,但也自此逐漸走向沒落的路。經過一 段時間的沉寂,到了清代考據學興盛,學者們陸續對公羊傳進行研究,為公羊學派 思想的再興提供了契機。到了清末,歐美列強競相蠶食,在一連串清朝自強、西化 的改革裡,學者也企圖從中國古老的學說找出一條可以救國濟世的路,而原本就以 「內其國而外諸夏」、「先詳內而後治外」以進退四夷為重要主張的公羊學,在此 「四夷」競相侵略的敏感時刻裡,更為當時朝野指引出一條具體可行的道路。由是 ,我們可以明白,公羊學的再興,實在是因應政治或時代的巨變所產生追本溯源的 反思。 時至今日,公羊學的盛況當然不再!但這並不意味著公羊學的思想退時,對我們來 說,他依舊是中國古老的寶藏,在未來哪一個時刻裡,必然也會發揮他關鍵性的影 響力,為解決政治或時代問題,提供精闢而深刻的智慧。 撰文者:遙光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02.5 ※ 編輯: CAFEMILK 來自: 61.64.102.5 (11/09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