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完這一串討論,我覺得大家來這麼版要有個共識。那就是對中醫抱持 著「期待」與「進步」的心態來討論,多用「建議」的語句,如:「我 認為如此如此做中醫會更好」之類的話。而非批評,甚至唱衰、嘲笑的 口吻。 老實說,要批評中醫實在太容易了。做個不恰當的比喻,以現在民主的 觀念看歷代王朝,幾乎沒有一個可以被檢視。但是以今非古有意義嗎? 這裡說「不恰當」是因為民主看起來比專制進步,但是中醫與西醫到底 誰接近人體的真相,還在未定之天。 中醫之所以容易被批評,追根究底他的理論架構就是建構在經脈、氣這 些「感受」底下,並沒辦法被儀器精準測量。而西方醫學自從顯微鏡發 明之後,凡是眼見為憑,當然比較有說服力。再加上資金的大量投入, 不管是醫院或是研究單位所獲得的研究經費都比中醫多太多了。最後跑 出來的數據一籮筐,真的存心要駁倒中醫,用這些紙就把中醫壓死了, 還談什麼「真相」?這樣有意義嗎?有意義的應該是提出方法,如何較 為精準的建立中醫的醫學報告等等提案,使對中醫有期待的人一起討論 研究。舉例:比如說現在有些研究機構在從事中草藥的研究,嘗試將草 藥分析成單方然後實驗。雖然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會失敗,但這也是對中 醫一項積極的作為,總比站在旁邊批評中草藥沒有科學實驗來得好。既 然是討論版,也可以針對這項議題發表意見,認為中藥要怎樣設計實驗 研究,與主流醫學接軌。 不用說西方醫學,應該說西方的整個科學,都是很嚴謹的。任何名詞都 要先有「定義」,之後才能討論。但是偏偏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不熟悉這 一套,都是比較抽象、模糊,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因此前面「治未病」 的爭議就會發生。這是文化的差距,現在在版上就要爭個明白意義實在 也不大。我認為既然是中醫版,大家討論名詞就以中醫書籍為準。雖然 書籍中沒有明確定義什麼叫「未病」,但是我想看久了大家也會有個感 覺,若有人願意嘗試下定義也是好事,下了之後大家再討論。 我想說的是,中醫有他先天的限制,那就是他的理論基礎到現在都還無 法準確的測量。就因為如此,歷代醫家都以醫案為重要依據。人體就像 一個黑盒子,每一次的輸入輸出都是很重要的數據。但是就因為古代沒 有儀器,自古中醫之依據就是望聞問切。因此要討論中醫,就要先有共 識這就是中醫的狀況,拿一堆西醫數字駁斥中醫的脈診同樣也是很無聊 (不指任何人,但類似的例子似乎很容易發生在中西醫的爭執上)。若 討論中西醫學如何接軌我相信大家都很歡迎。例如西醫用儀器測量身體 某處如何如何時,可能就是中醫的某某脈相。 還有,我一直強調要以「期待」中醫的心情來討論。比如說 David 板友 指出「某些人誇大中醫可以治療愛滋病」是不可取之行為。雖然他沒有 指明是誰,但我第一眼看到時只想到漢唐院長倪海廈。原因有二:一、 許多網路上有關中醫是否能治愛滋病的爭執似乎都來自他的文章。二、 本版之前也因為他引用論文的錯誤而引發批評。我在網路上也看過他相 關論調,本身對中醫瞭解不深入,無法判斷他的中醫思維脈絡是否正確, 所以也很期待有把握、學有專精之士予以分析討論。如果他說得沒有道 理,那就一一指正以正視聽,對許多關心中醫的板友也是一件好事。如 果他說得有道理,站在期待中醫成長的角度,更該予以討論或肯定。各 位若自詡為支持中醫的一份子,做到貶惡揚善不是很好嗎?如果只貶惡, 不揚善,那只是另一種內鬥罷了。中醫已經夠弱勢,還不彼此取長補短 甚至變成內鬥,那還有什麼好期待的?或許我的想法太過理想,但這難 道不是大家認為的一個良好方式嗎?當然,David 板友沒有說倪海廈, 我提出的想法也不是只針對倪海廈,這只是我個人看到此討論串後的想 法,順便以他當個例子。 其實不只中醫,越不明的東西越會產生不同門派之內鬥,Ex:氣功。這 內鬥的原因源自於我前面提到的先天問題,沒有儀器測量產生客觀的討 論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反而要更小心,切勿陷入門派之爭,對不 清楚的東西抱持著「樂觀其成」而非「先扁再說」的心態。如果陷入門 派之爭,最後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只能擂臺上見真章。在中醫,就是誰 醫得好誰說得對;在武術,就是誰打贏誰講了算。如此一來,初出茅廬 的醫生豈不是根本無法討論,這是大家所願意的嗎?當然,我覺得有「 批評」更好,因為在這樣的心態之下,能批評者必定是有相當的見地與 把握,既使最後不為大家所認同,那也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討論。 我本身對醫學沒有很深入研究,只是有興趣會來逛逛討論版。看到版上 常有爭執,不免有些感慨,因而提出個人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09.61
DavidChiou:所言甚是. 11/22 15:52
DavidChiou:感謝您的指教. Have a nice day! 11/22 16:06
catsanddogs:好說,只是希望有志之士一起努力。 11/22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