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19717&&c_lang=big5 縮短網址:http://tinyurl.com/2bugdm 作者: 鄧鐵濤   鄧鐵濤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終身教授、國務院第一批享受特殊貼津專家。歷任中國中醫 藥學會理事會顧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擅長以中醫脾 胃學說論治臨床各系統病癥。對中醫理論有很高造詣,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學術論點, 對現代中醫理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提出了“五髒相關學說”,凝聚了對中醫理 論繼承與發展的高度認識;一直用來指導臨床,取得顯著成效。 一. 醫學是為人類健康服務的,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醫學又是為一系列產業服務的。以美國 為例,2000年醫療衛生支出1.3萬億美元,佔GDP的13%,佔全球醫療衛生支出總額的43%。 即使如此,美國仍有15%的人口享受不到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盡管花了那麼多錢,醫療事 故卻成為美國人第三殺手(《參考消息》 2004年7月29日轉載美國《波士頓環球報》7月 27日報導)。美國是西醫學的最先進國家,其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結果如此。這是一道世界 難題。如果走美國醫學之路,前途是不堪設想的。 解決這一世界難題,最好的辦法,是世界醫學引入有五千年光輝歷史的中醫藥學。我認 為這就是中西醫結合的大方向。因為中醫的優勢在于簡、驗、便、廉。 2003年治療SARS,廣州沒有大量購入人工呼吸機,而廣州的SARS病死率(4%)遠低于香港 的(17%)。廣州中醫藥大學附一院急診科收治確診SARS患者48人,無一例需用呼吸機,而 取得0死亡、醫護人員0感染的成果。對新的疾病來講,中醫是一支可靠的力量。 由于針麻的成功,再加上我國神經科學家研究其機理,認為針刺之所以能止痛,與產生 “腦啡 ”有關,于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醫之針刺術在歐美受到重視。正如《廣州日 報》》2002年4月17日報導《中醫惠及120個國家》認為,全球接受中醫針灸治病人數佔 總人數的1/3。 又如“青蒿素”之研究成功,特別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熱帶病研究所研制的第二代復方青 蒿素,由7天療程,提至3天療法;第三代為48小時療法。他們防治瘧疾的路已從中國到 越南,目前正在柬埔寨進行中,他們的目標是在全世界消滅瘧疾。 艾滋病,繼何大一雞尾酒療法之後,我國近年中醫藥介入治療,己初見成效。其優點是 既有一定效果,又無毒副作用。前途十分光明。中西醫結合的最大方向,是造福于全人 類。要達到這個目的,首要的任務是挖掘中醫藥學之精華。正如毛主席所說的︰“中醫 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二. 中西醫結合的提出,已有半個世紀。各家看法不一。如《中國中醫藥報》2005年3月28日 文章《中醫發展應走中西醫結合之路》,文章指出中醫三大痼疾︰復古、信老、抱殘守 缺。因而提出“中醫西化”是實現生存的必然選擇。最後認定“中西醫結合是中醫振興 和發展的一條重要出路”。該文肯定中西醫結合就是中醫西化,中醫應走被改造之路。 這是中西醫結合的又一種方向。從百家爭鳴的角度論此文之出發點無可厚非。但如果把 中西醫結合看成是為了中醫的生存,這個方向未免太渺小了!把學術發展看作為行業宗派 求生存就錯了。 回顧中醫的發展史,的確易使人誤解,因為中醫藥和中華文化一樣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二千年前已奠定理論基礎,歷史悠久但其內涵則博大精深19世紀以來先經過自我反省, 產生了中西匯通派。20世紀前半葉中醫幾乎被國民黨所拋棄。解放後深受王斌思想所影 響。有幸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人民的重視,發展傳統醫學被寫入憲法。差不多全國各 省、市、自治區都有中醫學院。這是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英明措施。由于歷史和種種原 因,中醫藥的受重視程度與西醫相比還有差距,至今並未達到“並重”的地步。中西醫 結合,必須站在平等的地位之上。 三. 從辯證唯物史觀來看,21世紀中華文化必將復興,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必將 振興。而中醫藥學二千多年來隨著時代的要求,在明清時代都有較大的發展,如果從臨 床醫學角度看,當時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的。由于近百年中醫受煎熬,對比西方醫學的 突飛猛進,的確存在學術危機。中醫藥學21世紀要求有飛躍的發展,的確需要來一次鳳 凰涅。中西醫相結合的確是辦法之一。過去50年中西醫結合出了不少成果,如針麻、急 腹癥非手術治療、青蒿素……成果不少。但這一切並不能引起中醫理論的質變。主要是 在基礎理論上未有重大的成果。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客觀原因多于主觀努力。余雲岫、王 斌之流的思想影響,在衛生部門,影響很大而深遠,使針麻與急腹癥的研究沒有得到推 廣與提高。如果20世紀50年代中醫治療乙型腦炎,受到衛生領導部門的重視而不是排斥, 花大力氣研究中醫為什麼沒有微生物學說,卻能治療病毒性傳染病其療效還遠遠高于世 界醫學。若研究至今50年一定能為醫學作出大貢獻。中醫藥學真正得到扶持是1986年12 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之後才開始,至今未到20年。中醫中藥一直處于從屬之地位! 現在政府對中醫越來越重視,是中醫藥學大有作為的時候。中醫藥學不是中醫人群的,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發揚瑰寶是全體炎黃子孫的責任。論衛生隊伍,人數最多的 是西醫,但這支2000年已達到157萬的龐大隊伍,卻95%以上與中西醫結合無緣。當然追 逐西方之成就是重要的,但追趕何時了。正如最近凌鋒教授等專家在廣東省中醫院腦血 管病中心成立時表示︰跟在外國之後超越西方不容易,打個平手已很難了,若與中醫藥 學相結合,超越西方便有可能了。可見毛澤東發動西醫學中醫是對的。但半個世紀了, 合起來人數幾何!中西結合,搞好搞大,必需發動西醫專家把目光投向中醫,西醫高等教 育必需大量增加中醫藥學的課時,為今後的中西醫結合打好百年基礎。 中醫隊伍,解放幾十年,仍然和解放初期的30萬人差不多。這支隊伍是個弱勢群體,但 要保存中醫藥學的精髓,並加以發展,他們的責任最大。但可惜近40多年中醫教育走彎 路,以為多學點西醫以便發展中醫,但其結果是整體中醫的臨床水平在下降。個別中醫 博士甚至不懂得用中醫藥技術為人治病。而中醫是中國的特有醫學,如果中國的中醫不 能在中醫藥方面不斷前進,而西醫學則世界各國都在不斷提高。可以想見一個胳膊不斷 強大。一個胳膊不斷萎縮,那麼中西醫結合之路還能走多遠呢?當然,中醫之外,還有 西學中的同志,他們人數不多,為中西醫結合做出不少的成績。但西學中的同志也必須 在臨床中盡量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藥,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根據其專長,或 藥或醫,必須深入鑽研中醫這個偉大寶庫,才能把寶不斷地挖出來並加以整理提高。千 萬不能以西醫的思維去改造中醫,中醫和西醫是兩個不同理論體系的醫學,千萬不要先 入為主,不要認定凡與西醫不符的就不科學。要虛心學習中醫,要“求異存同”去進行 中醫藥之研究,而不是“研究中醫”批判中醫。 四. 為了中西醫學結合得更好,在人才策略上︰ l、希望西醫學院的高等教育,大為增加中醫學時,以便參與中西醫結合工作,這是一   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2、中醫教育必須深化改革,培養出一大批在臨床上過得硬的鐵桿中醫。培養百萬鐵桿 中醫是振興中醫的基礎。 3、西學中是一支精干的隊伍,應以研究為主,但不可脫離用中醫藥為主的臨床工作。 因為中醫之理論來源于臨床。中醫學可以說是“信息醫學”,是通過幾千年的臨床 和養生保健的信息組成的。 中醫藥的歷史證明,中醫藥學的發展是靠多學科相結合而不斷發展,例如宋代哲學上的 爭鳴,和“五運六氣”的深入研究,引發了金元時代的醫學爭鳴,對中醫學的基礎理論 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總結日︰“儒之門戶分于宋,醫之門戶 分于金元。”印刷術的進步,帶來宋代醫學普及,引發點校醫書這一系統工程。為中醫 學之傳承與創新立下了功勛。為了中西醫結合得更好,到了21世紀,我們的醫學應與多 學科相結合,中醫亦不例外。比如西醫與光學結合出了不少成果,為人類造福不少。因 此劉頌豪院士和我及我們的學生嘗試讓中醫與光子相結合,進行建設“拳子中醫學”學 科的嘗試。我認為學科交叉將使既古老又青春的中醫藥學更能發出21世紀的光輝。 可不可以說多學科交叉是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