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清代的戒煙醫案 自明代万歷年間,煙草從菲律賓傳入中國,有淡巴菰、相思草、金絲醺等諸多稱謂。 當時著名醫家張景岳將其收入《景岳全書‧本草正》,言其有“避瘴气、逐寒毒”的 作用。到了清代,煙草已從當初的藥籠中物,逐漸演變成一种自“公卿士大夫逮輿隸 婦女,無不嗜煙草”的吸食行為。這引起醫藥學家和有識之士的關注,并萌生了最早 的戒煙意識。清初醫藥學家張璐在《本經逢原》中說:“毒草之气,熏灼臟腑,游行 經絡,能無壯火散气之慮?”另一位醫家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將煙草歸為毒藥類, 發出“衛生者宜遠之”的告誡。 清代醫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指出煙草“耗肺損血,世人多陰受其禍而不 覺”,并列出煙草損害人体臟腑的六种病証。他舉例說,友人張壽庄每日晨起咳吐濃 痰,藥石治療無效。后來不食煙,竟然“晨不咳,終日亦無痰唾,精神頓健,飲食倍 增。”這是出自醫家記載的第一例戒煙的醫案。清代文學家李伯元在《南亭筆記‧卷 五》中載有乾隆皇帝戒煙的史料:“北京達官嗜淡巴菰者十而八九,乾隆嗜此尤酷, 至于寢饋不离。后無故患咳,太醫曰:‘是病在肺,遘厲者淡巴菰也’。詔內侍不复 進,未几病良已。”乾隆皇帝嗜食煙草患咳嗽,听從御醫的勸阻戒煙后,肺咳之疾果 然痊愈,留下宮廷戒煙的一個驗案。 在中國控煙史上,明末的崇禎皇帝和清初的康熙皇帝都曾下旨禁煙,只可惜令行而禁 不止,兩次行政干預都沒有奏效。趙學敏書中的張壽庄和李伯元筆下乾隆帝戒煙的記 載,足以說明吸食煙草導致疾病后戒煙意識的萌生,是中國控煙史上最早的個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70.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