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真耶穌教會 洗腳禮 一. 洗腳禮的由來 1. 主親自示範 逾越節以後,主耶穌知道他離開這世界,回到祂父親那裡去的時候到了。祂既然 愛世間屬於祂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而他為門徒洗腳,正是他愛的表現之一 。祂從席位上起來,脫了外衣,你一條手巾(現代中文譯本)束在腰間。隨後把 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且用所束的毛巾擦乾(約十三1 / 4 ~5)。 2. 主命令門徒照樣做 在「洗腳」這件是上,主耶穌親自留下榜樣,使門徒知道該怎樣做;並且命令他 們日後必要照著,所行的去做(約十三5)。 3. 主應許遵行必得福 看見主耶穌怎樣洗門徒的腳,又聽見他的話之後,門徒已經知道洗腳禮的教訓和 功效。今後若照著主所做的去執行洗腳禮,並且實踐其教訓,就有福了(約十三 17節)。這是主耶穌的應許,主必定成就(林後一20)。 二. 洗腳禮的意義 1. 教訓的部分 教訓部分,與教會的興衰有關。因為教會是神的家(弗二19;提前三15),全教 會的信徒如果有一家人的精神,實踐洗腳教訓在信仰生活上,這教會必日益興旺 ;否則,必急速衰退,甚至分裂。 主耶穌說:「你們當彼此洗腳」(約十三14),便是教訓部分,要時常實行。 因為任何聖禮都次單獨領受,而不是彼此要做的,並且一生只能領受一次。 2. 聖裡的部分 聖禮的部分,具有屬靈的功效,與信徒的得救有絕對的關係。因此,拒絕洗腳禮 ,等於拒絕主耶穌的救恩。 教訓部分,精神重於形式,無須用水;但是必要時用水彼此洗腳。聖禮部分, 則一定要用水,才能發生洗淨的功效(弗五26)。因為任何一個聖禮都是宗教儀式 ,既需取用某物質,又要施行特定形式。 三.洗腳的教訓 【簡】 1. 切實相愛 2. 保守聖潔 3. 謙卑服事人 4. 饒恕人 四.確立聖禮的根據 1. 與主有分 主耶穌洗門徒的腳,挨到彼得的時候,彼得因為認為不配而拒絕主說: 「你永不可(新譯本譯為「千萬不可」)洗我的腳」(約十三5 ~ 8)。 「無分」: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沒有關係」,其他幾種譯本也是。值得注意的事, 此處的分(meros),在為文上與「啟二十二19」的分,用同樣一個字, 表示與得救有關。這就是說,拒絕主的洗腳之後果是,與主無分(與主沒有關係), 因而不能得救。為甚麼?因為十字架的救恩是要捷徑我們全身的, 所以拒絕洗腳等於拒絕十字架的救恩,怎能得救。彼得知道事態的嚴重性, 所以即時要求主說:「主阿 !不但我的腳,連我的手和頭也要洗 ! 」(約十三9)。 如果洗腳只是謙卑服事人的教訓,彼得會如此恐慌嗎?拒絕猶太人風俗上的洗腳, 會嚴重到「與主無分」的地步發嗎?有人說,所謂「分」,乃指著「產業」而言 (民十八20)。若然,門徒接受主的洗腳之後,得到甚麼產業?今日接受洗腳的信徒, 得到甚麼產業?也有人說,所謂無分,就是在那一次主的筵席上「無分」。 請問,如果只是在筵席上無分,彼得會如此大驚小怪嗎? 2. 成聖 「約十三10」這段經文,將下列幾種譯本比較,可以瞭解其正意:國語和合本 / 呂振中譯本 / 思高譯本 / 日本文語體譯本 / 日本共同譯。上述六種譯本, 有兩個共通點,第一門徒必須接受主的洗腳,第二洗腳有潔淨功效。 (1)就字面上來說,洗過澡的人,在吃飯之前,他的腳已經在玷污,但手和頭 並沒有弄髒,所以只要洗腳就夠了。換句話說,洗過澡的人,固然全身都乾淨了 ;但是因為現在腳在弄髒,所以需要洗。 (2)就靈意方面來說,洗澡比喻洗禮。接受洗禮的人,在領受聖餐之前, 他的言語或心思意念難免有過犯,所以需要在接受洗腳禮,才能使全身聖; 而全身聖潔的人,才能領受聖餐,因為主的血和肉都是聖潔。 至於洗腳禮之前所以具有潔淨的功效,乃因不單用水,而是「用水藉著道」 (弗五26)。水是物質,每一項聖禮都是一種宗教儀式,都需要物質材料。 道是神的話,能使人成聖(約十七17);是每一項聖禮所具有的奧秘性, 能產生屬靈功效的恩具。猶太人風俗上的洗腳,只能洗淨人的血肉之腳污穢, 沒有使人成聖的功效。由此可知,主耶穌替門徒洗腳這件事,已經超越猶太人的風俗, 是關乎得救的聖禮。 3. 奉差遣的人,才有資格施洗 【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120.129
Shard:拒絕被主洗腳→不能得救?不是這樣吧。 推218.165.101.235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