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貼。只引其中兩段。 http://www.ccea.org.tw/water/discuss/d2/sum16.htm 預定論與自由意志 Posted by 鴨子 on June 04, 1997 at 01:49:13: 二、爭論:   預定論與自由意志之爭論大約始於主後第五世紀,加大果大會(A.D.412) 中,定罪伯拉糾派(主張人靠著正確運用其自然才能,便能在善惡之間任作選擇 並能和上帝協調),而奧古斯丁的預定論也令人不滿。自此發生一連串的衝突。 而本篇報告並非著重各家學說在歷史上先後發生順序的衍進,而是著重在「預定 論」與「自由意志」的根本問題及原則問題上的衝突作一探究。   對救贖觀念兩大主流看法為加爾文及亞米念。前者主張:人完全的敗壞、神 無條件的揀選、有限制的贖罪、不可抗拒的恩典及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後者則主 張:人完全的敗壞、有條件的揀選、無限制的贖罪、可抗拒的恩典、得救後有可 能墮落。(以下的辯證為方便起見,將支持加爾文觀念之學者稱為甲方,支持亞 米念看法之學者稱為乙方)   甲方學者和乙方學者除了在「人的完全敗壞」方面有一致的看法外,其餘觀 點則為兩極化。甲方學者提出支持預定論的經文如羅馬書八:29~30,「因為祂預 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 ;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弗一4「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 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基督得兒子的名 份。」因而認為聖經明明提到了「預定」兩字,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乙方學者 則反駁,若我們仔細讀這二處經文,不難發現,所預定的不是「名單」(特定的 人)上的預定,而是「條件」(符合條件的人)上的預定。舉例來說,聖教會總 會將於二月17~19 一連三天舉辦提摩太營,所預定的是營會的「時間」、「地點 」、「大會內容」及「報名辦法」,而不是預定「誰」(某人)來參加。照樣, 神是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條件與方法)得兒子的名份」,而不是預定誰能 得救,誰不能得救,至於「得救的名單」神誠然是「預知」了,而非「預定」。 如果要拘泥「預定」二字,而強說神的「預定心意」,那麼為甲方何獨漏帖前5: 9的記載:「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   其次,甲方學者也舉弗二: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 自己,乃是神所賜。」為證,說明得救完全在乎神的預定,不是出於人,連人的 信心也是神所賜。按中文聖經字面意義看來似乎合理,但主要問題發生在文法的 指示代名詞「這」一字上。若從原文去考查便知道,「這」並不是指著「信心」 說的,即人的信心是神所賜,因此人得救端看神賜不賜你信心而定,人的行動絲 毫不能影響神的決定。事實上,「這」是指著「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整句 話所描述的「救恩之法」,即這救恩之法是神所立的,並不是出於人,也不是因 為人的行為(不是人所定或想出來的辦法)。   如此一來,救恩之法的問題是解決了,然而卻衍生出一個新的問題-「得救 的信心是出於人或出於神?」這個問題似乎未獲澄清。若說信心(指得救的信心) 完全是出於神,那麼,人豈不是只能等待賜予,而不須任何努力了。這不但難以 令人信服,更給了那些悖逆的人一個合理化的藉口-「不是我不願意信,而是神 不給我。」反之,若說信心完全是出於人自己,神沒有任何的干預、也不能(無 權)加以干預,這似乎又有損神的主權。關於這一點,吾人還未得到一完滿的答 案,個人倒是較傾向伯拉糾對恩典看法,即上帝在人裡面所運行的影響力,啟迪 了人之理性,並使人明白上帝的旨意;因而使人能運用其能力,作適當的的選擇 和舉動。這說明了神是信心的「源頭」,而人也必須為自己所行的負責。 提到救恩,加爾文認為恩典是不可抗拒的,且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亞米念則 認為恩典是可以抗拒的(即可作選擇),而得救後有可能再失去救恩。前者認為 神恩浩大,人無從干預。雖給了得救者無限的保障,卻也同時使得救者有種「坐 花轎等上天堂」的頹廢心理。後者事實上也與神恩並無抵觸,倒是給人時刻儆醒 的積極思想。拿什麼來比喻呢﹖或許可以這麼說,雖然沒有領到「餐卷」的把握 ,卻有「不挨餓」的應許,端看是否遵主所教訓:「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 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約十五:5)。對得救者是如此,對未得救者呢﹖依前者的論點,未得救者是絕 望的,傳福音的意義顯得不明;後者則給予生機,鼓勵基督徒熱心傳福音。  前者高舉「神的主權人不可干預」這固然可喜,但似乎忽略了神真正的心意為 何﹖暫時撇開邏輯上的推論,我們回到聖經的的教導。關於「一次得救,永遠得 救」的論點,聖經中似乎缺乏有力的證據,反倒較傾向後者的觀點。來六:4~6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 ,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 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所謂「若是離棄...」就表示嘗過天恩滋味 又於聖靈有分的人,仍有離棄救恩的可能。另一處更為鮮明的記載是在羅馬書十 一:11~24 ,保羅以橄欖樹的舊枝和新枝喻不信的猶太人和相信的外邦人。其中 提到「他們(猶太人)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重新接上 。」(v.23)而新枝子若自誇也要被折下來(v.17~21) 這段經文指出,一切是出於 神(不是枝子托著根,乃是根托著枝子);但神似乎也給人某種程度的主權(自 由意志),選擇信或不信。這樣看來,得救的人就失去保障了嗎﹖不然,「只要 你長久在祂的恩慈裡」(v.22)   這樣看來,預定論似乎較站不住腳。然而,得救與否的關鍵真是全憑人的自 由意志而作決定的嗎﹖若然,我們便難能對「神的主權」給予合理的解釋。 三、調和:   關於得救的問題,「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意志」到底各扮演什麼樣的角 色與功能﹖二者的關係為何﹖自加大果會議以來,至今仍是在神學上爭論不休的 主題。有人堅持主張預定論,高舉神的主權;有人認為人可以自由決定;有人企 圖找出折衷看法;有人索性避而不談。   至目前為止,吾人較接受對預定論的看法,是金凱文教授的分析研究。他將 各家學者對預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理論,歸納為四個層級。這四個層級分別為極端 預定論、剛硬預定論、軟調預定論和極端自由意志。茲將其簡述如下: (一)極端預定論: 認為人的得救完全在乎神,神要這人得救,這人就得救;神要這人滅亡,這人就 滅亡,一切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九14~18 ),人沒有任何的決定權。即「神恩 獨作說」。奧古斯丁傾向這類看法。 (二)剛硬預定論:   認為神預備救恩,人必須選擇相信祂才能得救。而在人作決定的過程中,神 的主權有較多的干預,但最後的決定權仍在於人。我們可以藉由思考下面這樣的 例子來了解此種觀點。有一個人拿著一把槍對著我們說:「出去!離開這房子, 否則我就開槍。」試想,我們有幾種選擇呢?一般人會認為我們別無選擇,只好 出去。但事實上,從邏輯的的論證上看來,我們仍然有兩種選擇,一是出去,另 一是留下(雖然結果是挨子彈)。這個例子主要在強調人擁有最後的決定權,而 神在人的決定過種程中,施予一種強大的「趨力」(如一把槍對著),為使我們 做出正確的選擇。有時神會用一把槍,有時神會用一些甜頭,目的都是要使我們 選擇信靠祂,罪得赦免,成為祂的兒女。此種論調接近「神人協作說」。 (三)軟調預定論:   認為神已預備救恩,但相對於剛硬預定論的是,神不加太多的干預,讓人有 較多的空間自由選擇。神並未在人決定的過程中,企圖作什麼改變。此一觀點與 「半伯拉糾派」相似。 (四)極端自由意志:   認為人的得救完全在乎一己的決定,神不僅沒有參予其中,更是「不能」加 以干預。即「伯拉糾派」的看法。   仔細思考上述四的觀點:依剛硬預定論調,如果一切是神自導自演,在神學 上會碰上兩個難題。第一,神的審判,如果人在得救的問題、道德的判斷上沒有 決定權,那麼人要為自己的行為受審則顯得不合理。好比一個外星人使某人服了 一種藥,使他完全無自制能力,而受藥物的控制去行竊,這樣他該為他的行竊負 法律責任嗎﹖第二,神與人之間愛的關係。如果人的一切行為由神決定與控制, 那麼人對神還有自發的愛嗎﹖只不過是機械式罷了。好比一部電腦,我可以寫程 式要它對我唱情歌,但並不表示它愛我,事實上它只是在執行程式而已;反之, 我又怎能因為給了它一個錯誤的「指令」而責怪它的錯誤「反應」呢﹖   再來看看極端自由意志。極端自由意志主張人有完全的自由,即一切由人「 作主」,神不能干預我作決定。如此將神的主權完全棄之不顧的說法,同樣不能 解釋聖經中所描述上帝是歷史的主宰,統管萬有。   如此一來,似乎只剩「剛硬預定論」和「軟調預定論」是我們考慮採納的論 調。其中又以剛預定論較為吾人所接受。後者說神預備了救恩便撒手不理,前者 則說神在人的決定上介入強大的趨力,相較下前者顯然容易被人接受,且較合乎 聖經原則。因為祂不僅預備了救恩,祂的心意更是「寧願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提前2:4)「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神以的祂的 全能預知各人的未來,「我未成形的體質祂的眼早已看見...」(詩139:16) ,在不同的人身上施予不同的趨力,對感性的人用感性的方法,對較理性的人用 理性的方法,使「萬事互相效力...」(羅8:28),好使其作出正確的決定。 --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and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echnology, culture and politics. They are not enemies. Tech is more than work and money. Culture is more than just some temples or paintings. Politics is not owned by the politicians or the media manipulation channels." ---Geert Lovin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