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enanx (tenanx)》之銘言: : ※ 引述《oldduck (雙手插口袋墊起腳)》之銘言: : : 其實我覺得有影響 : : 該書把烘豆說得太簡單了 : : 會讓人以為豆子就是 : : 丟進去 開機 一爆 二爆 下豆 : : 降就好了.... : : 其實在這中間還有很多蠻細微的部份 : : 如果要提倡"自己烘豆" : : 那這部份就該多加著墨 : : 而且也該稍微提一下用爆米花機烘的一些缺點 : : 而不能只是說爆米花機也可以烘豆.... : : 我也沒有貶該書的意思 : : 只是覺得可以再更好.... : 要批評之前請先了解當時的背景,當時這本書問世時,市面上 : 還是HB和WB的機型,悍米爾頓根本還沒出來。就HB和WB來說, : 其實不改機,只要打開蓋子,機体放斜,還是可以烘出不錯的 這就是我說的一些細節.... 初學的人完全不會去想到這些 甚至在失敗了之後還不知道是問題 : 淺焙豆(雖然不能說是完美,不過還是可以幹掉市面上一卡車的咖啡店), : 而且那時類似FR的機器還停留在第一代等人Debug咧 : 以當時來說,我相信最好的入門機還是爆米花機。 現在也還是.... : 如果覺得不滿意,網路上還是找得到改機的資訊。 與初學者談改機稍快了點 在還沒有瞭解何時一爆 何時二爆 什麼是內外不均 火力大小 升溫曲線等等時 談改機不過只是耍把戲.... : 說到底這本書也可說是由當時網路的咖啡板孕育出來的。 : 後來HB&WB停產後,代替的就是悍米爾頓與更後面的妙管家,這些機器烘爆 : 米花沒問題,烘豆子就麻煩了,因為這些機型的火力遠超過HB/WB : 以致於豆子表面很快就焦黑了,裏面還來不及發展,味道想當然爾掛了 : 所以改機變得有必要了。不然就買價錢貴一點,但比較好控制的FR等機型。 : 但以後來的悍米爾頓來怪當時那本書,我是覺得有點失之公允。 其實這裡的問題還沒有到烘出來的味道如何 內外不均等 我想.... 第一次在沒有前人指導 光看書的情況下 要烘出木炭是很容易的 當然這不全是書的問題 我也沒有要怪該書 只是"稍微"的提了一點自己的"意見"罷了.... -- 光與暗 對與錯 是與非 實與幻 在不明確之間 找到一個平衡點 平衡妳我之間的關係 平衡妳我心中的不定 平衡所有令人不自在的情緒 讓心靈能以更自由的方式 遊走在這不平衡的時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7.53.211 > -------------------------------------------------------------------------- < 作者: tenanx (tenanx) 看板: Coffee 標題: Re: 小型烘焙機 時間: Mon Mar 24 23:54:02 2003 ※ 引述《oldduck (雙手插口袋墊起腳)》之銘言: : ※ 引述《JacyLee (....)》之銘言: : 其實我覺得有影響 : 該書把烘豆說得太簡單了 : 會讓人以為豆子就是 : 丟進去 開機 一爆 二爆 下豆 : 降就好了.... : 其實在這中間還有很多蠻細微的部份 : 如果要提倡"自己烘豆" : 那這部份就該多加著墨 : 而且也該稍微提一下用爆米花機烘的一些缺點 : 而不能只是說爆米花機也可以烘豆.... : 我也沒有貶該書的意思 : 只是覺得可以再更好.... 要批評之前請先了解當時的背景,當時這本書問世時,市面上 還是HB和WB的機型,悍米爾頓根本還沒出來。就HB和WB來說, 其實不改機,只要打開蓋子,機体放斜,還是可以烘出不錯的 淺焙豆(雖然不能說是完美,不過還是可以幹掉市面上一卡車的咖啡店), 而且那時類似FR的機器還停留在第一代等人Debug咧 以當時來說,我相信最好的入門機還是爆米花機。 如果覺得不滿意,網路上還是找得到改機的資訊。 說到底這本書也可說是由當時網路的咖啡板孕育出來的。 後來HB&WB停產後,代替的就是悍米爾頓與更後面的妙管家,這些機器烘爆 米花沒問題,烘豆子就麻煩了,因為這些機型的火力遠超過HB/WB 以致於豆子表面很快就焦黑了,裏面還來不及發展,味道想當然爾掛了 所以改機變得有必要了。不然就買價錢貴一點,但比較好控制的FR等機型。 但以後來的悍米爾頓來怪當時那本書,我是覺得有點失之公允。 不過,我是覺得既然作者要出再版,或許重新Review爆米花機那一段可能 對後來的讀者入門比較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62.33.226 ※ 編輯: tenanx 來自: 210.62.33.69 (03/25 00:04) > -------------------------------------------------------------------------- < 作者: Arny (Arny) 看板: Coffee 標題: Re: 小型烘焙機 時間: Sun Mar 30 01:47:47 2003 容我做一些解釋: 1. 這本書的背景 當時只有HB及WB 我們試了約十幾台hb及wb 而且有十多位第一次烘豆的網友試驗 所有的網友都在第一次的經驗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這兩台機器實在是好的機子 後來台中某公司自行生產了爆米花機 品質有些差距 2.我一直認為 新鮮為美味之本 烘豆絕對沒有那麼難 重點是起手去做 何況 在當時的環境下 所有的網友幾乎都是第一次就成功了 實在沒有不大加鼓吹的道理 3.書的篇幅有限 我們無法把每一個細節都說得很清楚 這和烹飪是相同的道理 即使照食譜去做 都還是難免失敗 4.坦白說 我及世昀也一直難以理解 為何網路上總有一些人說他烘的豆子外熟內生 我們兩人用爆米花機 從未改機 而且常常就如書上所言的三步驟 完全不加上任何 技巧 除了有時因為離開過久 烘得太深以外 沒有失敗的例子 5.爆米花機因為採用熱風的原理 所以不適合深焙 6.再版不是兩位作者所願 我們只是作者 出版社想再版 我們沒有什麼辦法阻止 內容上 只是增加了再版序 還有對原理的以前寫錯的地方更正 及資料庫的更新 出版社只給作者七天的時間 我們實在無法做太多的修改 但是 請各位務必要看再版序 那篇文章對時空及新的想法 作了原理性的交代 7.對於資訊的過期 要跟讀者說對不起 只能希望自己能多努力 8.關於烘豆那一章 作者是林世昀(這樣說 會不會讓一些對我有很深成見的人釋懷呢?:p 我討厭聖經 教主等權威式的稱呼 書名叫義大利咖啡實驗室 就是表明我們也只是 兩位研究者 對於第五章的簡略 我至今都不覺得錯 也不後悔 對一種如此簡單 而絕少失敗的方法 我實在想不出還該寫些什麼? 而且 寫愈多 是不是相對地 敢去嘗試的人就愈少? 相反地 我對我們在第五章的處理 感到無比的驕傲 如果沒有第五章的烘豆篇 台灣的咖啡業不會有全世界最高的在家烘豆的人口比例 相信各位在板上的朋友 可能有一半以上 至今都還沒有在家烘豆的經驗 在家烘咖啡豆 是進入咖啡世界的另一扇任意門 我還是要大聲地說:「在家烘豆是如此地簡單!」 當你跨過了這一個門檻 咖啡無限寬廣的味覺世界 即使花費全部生命中的時間 都無法嚐盡 還有一個觀點 我會另外為文說明 今天先到這裡..... Arn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9.5.12 > -------------------------------------------------------------------------- < 作者: joneylords (小人窮斯爛) 看板: Coffee 標題: Re: 小型烘焙機 時間: Mon Mar 31 14:20:53 2003 ※ 引述《Arny (Arny)》之銘言: : 請大家想一想 在工業革命之前 : 人們是如何享受一杯咖啡的呢? : 如何將咖啡漿果變成一杯咖啡? : 如果烘豆真的是困難無比的工作 而且要很好的烘豆機才能烘好豆子 : 十六世紀的人們 是如何把咖啡生豆碳化的呢? 雖說咖啡豆烘焙的確是一門古老的技術,但早年喝咖啡的人也非把重點全放在"咖啡"上呀! (有趣的是,現在喝咖啡的人也不全然把重點放在咖啡上啊...) 難道自六零年代由舊金山一帶開始的美國精品咖啡革命,大聲嚷嚷生豆的品質與烘焙豆 新鮮度的重要性,全都只是新瓶裝舊酒嗎?? 努森女士四十年前發表之"滾轉式烘焙機拉風門的時機"在內,三四十年來SCAA多如繁星的 論文,會簡單到是十六世紀咖啡烘焙界的常識嗎?? 我同意:在適合的工具下,在家烘咖啡豆確實是一容易入門的事(難度不會比蛋炒飯高)... 但是在"好"這個字隨時代而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咖啡豆烘焙就被我認為是件可以一生追求 極致的技術(有人喜歡說藝術),是很深奧的!! 我很贊成Arny曾說過:要大眾接受咖啡,那就不能複雜化咖啡這件事... (原意大概是這樣吧,若有誤差,還請斧正) 但是對高手如雲的ptt咖啡版,簡單化反而不會令大家滿意,是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9.5.6 > -------------------------------------------------------------------------- < 作者: ACAIA (老頭) 看板: Coffee 標題: Re: 小型烘焙機 時間: Tue Apr 1 05:55:23 2003 ※ 引述《Arny (Arny)》之銘言: : 容我做一些解釋: : 2.我一直認為 新鮮為美味之本 : 烘豆絕對沒有那麼難 重點是起手去做 : 何況 在當時的環境下 所有的網友幾乎都是第一次就成功了 : 實在沒有不大加鼓吹的道理 另一個重點是當時能買到的熟豆種類實在太少,太貴, 只好郵購生豆回來自己搞。 : 4.坦白說 我及世昀也一直難以理解 為何網路上總有一些人說他烘的豆子外熟內生 說的也是,我一直以為只有wanlife才會說豆子沒烘透.... : 我們兩人用爆米花機 從未改機 而且常常就如書上所言的三步驟 完全不加上任何 : 技巧 除了有時因為離開過久 烘得太深以外 沒有失敗的例子 改機的好用之處,通常是在作配方喝Espresso的時候, 問題是目前改機的朋友們都不太喝Espresso。 : 5.爆米花機因為採用熱風的原理 所以不適合深焙 沒錯,直火的曲線和熱風機根本是二回事,就算改了機也一樣。 Arny有空或許該解釋一下:) -- 好久不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73.115.97 > -------------------------------------------------------------------------- < 作者: JacyLee (....) 看板: Coffee 標題: Re: 小型烘焙機 時間: Tue Apr 1 13:27:35 2003 ※ 引述《zxcmnb (一點一點地錯開了)》之銘言: : ※ 引述《Arny (Arny)》之銘言: : : 5.爆米花機因為採用熱風的原理 所以不適合深焙 : 我可以問一下為什麼熱風的原理為什麼不適合深焙嗎? : 是因為加熱速度太快這個原因嗎? : 那如果讓加熱速度放慢的話 是不是就可以用來深焙豆子? 嗯,我不太確定Arny所說的深焙部分是多深.... 如果只是espresso配方左右的烘焙.. 我相信改過的FR可以有不錯的表現,當然要先練幾十磅的功夫.. 但是如果是「極深焙」.. (烘焙完成大約攝氏270度左右,不太確定) 熱風機可能無法勝任.. 一方面..線圈可能無法承擔..再者加熱功率無法達到急速攀升 (小小的線圈..跟直火比..) 再者,熱風就是用「風」去導熱.. 就算風很小,還是要開風扇,不然線圈就等著掛.. 而開了風..在很線圈很高溫的情況下..帶出來的風當然高溫.. 我不知道怎麼去解釋..但在這種情況下,咖啡豆極有可能焦掉.. Hmm.....而直火是熱傳導..相較於熱風就比較不容易焦吧.. 啊..好難解釋..我只會喝..>_<.. 題外話,我那台改過的FR..加熱功率保證一流.. (之前線圈掛,還拆舊爆米花機的線圈..比FR的粗..) 在一爆進入30左右,火力開到最大.. 沒有加昇壓器..大約105V左右.. 在一分鐘還一分半內到達260左右吧,忘了.... 下豆時當然已經是完全出油.... 但沖出來的咖啡仍然還是有一些苦味.. 可是極深焙的木頭香已經有一點了.... 而直火高手烘出來的,完全不苦,而且狂香..喝起來狂優.... 超懷念..: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70.194.64 > -------------------------------------------------------------------------- < 作者: joneylords (小人窮斯爛) 看板: Coffee 標題: Re: 小型烘焙機 時間: Wed Apr 2 15:27:19 2003 ※ 引述《JacyLee (....)》之銘言: : 嗯,我不太確定Arny所說的深焙部分是多深.... : 如果只是espresso配方左右的烘焙.. : 我相信改過的FR可以有不錯的表現,當然要先練幾十磅的功夫.. : 但是如果是「極深焙」.. : (烘焙完成大約攝氏270度左右,不太確定) : 熱風機可能無法勝任.. : 一方面..線圈可能無法承擔..再者加熱功率無法達到急速攀升 : (小小的線圈..跟直火比..) : 再者,熱風就是用「風」去導熱.. : 就算風很小,還是要開風扇,不然線圈就等著掛.. : 而開了風..在很線圈很高溫的情況下..帶出來的風當然高溫.. : 我不知道怎麼去解釋..但在這種情況下,咖啡豆極有可能焦掉.. : Hmm.....而直火是熱傳導..相較於熱風就比較不容易焦吧.. 我想熱風不甚適合深焙的原因應該不是什麼熱傳導的問題(熱傳導的問題,Drum的更大). 純粹只是熱風為"熱源與攪拌動力"和"把香氣揮發掉"的兩面刃... 烘焙到二爆甚至出油時,熱風對香氣的殺傷力是很可觀的(即使淺焙傷害都很大)... 線圈高溫,風力開與不開(大或小),昇溫速率...等,是特定機種的問題, 但不是熱風式烘焙法的普遍問題... : 啊..好難解釋..我只會喝..>_<.. : 在一分鐘還一分半內到達260左右吧,忘了.... : 下豆時當然已經是完全出油.... 您真的用260/270烘豆子(不是華氏吧?!)?? Oh, Good Luc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