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想唸書你以後打算做什麼?」西裝油頭粗框四角厚片眼鏡的教授問著:「或你能做什 麼?」口氣好像我做了天大的錯誤決定。 「咖啡吧,比如說吧台手之類的。」我有點沒把握,我很清楚計畫常常比不上變化。 「吧台手?你這麼瘦要是顧客在你店裡喝醉鬧事能處理嗎?」被輕視的感覺更加明顯。 「教授你就像太陽一樣指引我方向,讓我看到一些盲點。」一陣沉默以後我這麼回答。 教授真的像太陽一樣,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大。 因為我是夜行性生物,生活圈內不需要看到太陽。 我發現盲點不在無酒精場所能喝醉鬧事,而是跟半瓶水的講正經事。教授,你還是比較適 合在講台上臭屁那些陳年往事吧(還無從考證),我以後年過四十絕對不要只剩一張嘴。 教授對我來說就像太陽一樣,真的。 ============================================================================== 本來它應該在烘豆潮開始的時候就發出來的,因為事情多加上個人因素導致我擠不出有條 理的東西,所以延宕到現在。 在開始碰豆子之前我會先問自己或豆商:它被期待有什麼表現? 通常好一點的豆商會告訴我它能怎麼被表現出來,香氣大概是哪個大區塊(EX.可可或核果) ,它的厚度,它適合烘焙的範圍。如果沒有得問,那就要靠自己的經驗下去猜測計畫。 以目前流通的生豆來說多少都要挑,那我該挑到哪個程度?哪邊需要稍微放水?如何維持 不同批次間的一致性? 在此我要給初學烘豆的朋友們一個建議,不管包含挑豆或者只有烘豆,執行力會比技術更 需要花心思去維持。外在有許多誘惑讓我們想"偷懶一下",比如說上漲的豆價和大量的挑 豆工時,或者是需求的耐心;烘豆的火力控制等等都是容易被偷懶掉的細節。 它會導致自己前後批品質間的不一致,也可能導致自己抓不到如何改進,畢竟沖煮出來的 咖啡算總體檢,細節只有自己最清楚。 ============================================================================== 回到挑豆這邊,精品咖啡挑到接近無瑕疵算基本要求,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批都被挑到沒 有瑕疵,但是在逐顆翻面(或者是小量小量的分批撥幾次)之後,我們可以暫時假設瑕疵率 低到接近零,而且只要維持一樣的方法下去跑他們品質會非常接近。 越來越放水是挑豆量增加時的常見狀況,通常由未成熟豆的放水度開始。曼特寧常見的彎 曲形狀多少是不夠成熟飽滿,可能開始越放越彎,甚至到後面就隨便挑一挑應付都有。 反正想喝好一點的自然會認真挑,想打發的也可以早點收工,畢竟它們品質穩定一致了。 挑豆程度是追求完美和節省時間的拔河結果,屬於動態的平衡。尋求咖啡品質改進方式的 時候回想一下挑豆程度,它可能是直接影響且最後才被注意到的一塊。 當我們決定好該挑多嚴,並且確實執行之後(或者臨時放鬆標準並一致通用整批豆子,然後 把所有豆子都混起來達到不同標準間的一致性),接下來才有檢視烘豆技巧的基準點。 咖啡豆是均質度很差的個體組成,挑豆這個階段除了去掉不要的以外,同時是一個提升整 批咖啡一致性的方式。要讓一鍋內無瑕疵,比一鍋有許多瑕疵平均散在每一杯上容易。 ============================================================================== 小學做過實驗的都知道,我們一次只能改變一個變因,才能比較不同變因造成的影響。既 然我們有了可以視為一樣的材料,那麼我們再來比較烘法結果才有實質上的意義。 烘以前就該決定好打算烘多深、要用怎樣的方式去控制火力、要如何調整火力達到目的。 我打算要用小→大→小的方式烘,還是大火轉小火?或者大火下豆?小火轉大火?小火慢 烘下豆?大火速烘下豆? 今年我拿了一隻豆子請前輩指點,一爆初小火滑行下豆,通常這個落點處理不佳會有生青 草味,偏偏未成熟豆的表現也是生青草味。為求達到改善烘豆技巧的結果,這些豆子我挑 到快翻掉了,但確實提升了不少實務經驗。做到唯一變因就能很準確的改善問題。 就我的經驗和烘法來說,小→大→小,小火4度/分,大火8-10度/分的斜率來跑,咖啡淺烘 可以保留豐富層次;但大轉小的方式下去烘,它的香氣強度較強。尾段滑行可以提升一些 甜感和持久度,但是會犧牲一點特色。 烘豆的技巧遠遠不只如此,但是在烘之前就要決定好並且確實執行計畫。烘到一半更改計 畫對品質並沒有任何好處。 有時候擺脫溫度和時間的框架也能解決一些烘豆問題,並不是每隻豆子硬度都一樣,需要 的熱量也一樣,甚至是適合的焙度也一樣。當累積一些經驗後就該學著以豆子的狀態決定 烘法,而不是死死的抓著時間和溫度不放,它是參考工具,不是骨架得巴著不放。 ============================================================================== 如果有意精進烘豆技巧的話,那這樣的計畫方式可以逐步改善技巧並排除基礎問題。如果 不打算精進技巧的話......早該←離開了,還在看這個浪費時間做什麼XD 反正烘豆子就看需求,胃口養大需要更好品質取悅自己/別人自然追求進步;需要便宜咖啡 因的只要會把豆子弄熟能喝就好了,碰二爆是許多這種需求的安全點,很好抓。穩定度是 很重要的,至少它能維持某個水準之上的成品,而不是大好大壞的地雷。畢竟高穩定度至 少能弄出那個水準,即使不會有驚艷,也至少不會有期待落空的傷害。 ============================================================================== 計畫最後還是比不上變化,吧台手沒當成卻在研究烘豆子。 或許哪天該去台南探望一下那個教授,看他還是不是我的太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241.140 ※ 編輯: crocis 來自: 118.166.241.140 (05/18 21:27)
ppoo2015:現在自烘自喝已經沒在挑的看得都快流淚了...當初的熱情.. 05/18 21:34
crocis:反正還有味覺詐術能用XD 只是不太厚道 05/18 21:38
masktrue:或許你可以帶著你的豆子與手沖道具讓教授品味你的格調 05/18 21:54
對這種...性格的人 大概會需要更有形一點東西來解釋 比如說一些證明或邀請函之類的 可以避免豆子的浪費XD ※ 編輯: crocis 來自: 118.166.241.140 (05/18 22:09)
lgfire:好文! 05/18 22:57
masktrue:哈哈XD 05/18 23:10
aoil:有專業有推~~讚!! 05/18 23:51
redddd:我還是一樣 手選徹底 烘完再挑一次 05/19 00:14
paulyung:挑豆的標準,是影響烘培的味道還是影響爽的感覺~~~~ 05/19 00:21
paulyung:在大鍋爐底下,10%跟30%並沒有那麼不可逾越的差距。 05/19 00:22
挑豆標準在深烘和淺烘會有不同的結果 並不是說深烘必然不挑或隨便挑,而是深烘能掩蓋瑕疵的能力比淺烘好很多 以評杯或一爆附近的深度來說,瑕疵掩蓋能力相當薄弱 如果碰到味道比較弱或輕的比如說水洗耶加,即使只有一兩顆也很好抓 但在深烘豆子焦糖化多,味道也被弄得比較厚實沉穩甚至有點煙味時 即使瑕疵更多也未必能馬上喝出不好的香氣,但仍然會在舌頭和喉嚨出現刺激感 大鍋小鍋並不是最主要的差異,而是越大鍋越商業化就越容易被設定成深烘 畢竟傳統消費習慣仍然是要糖要奶的,奶能蓋瑕疵味,包含刺激感都能蓋 而深烘能提供親切價格(挑豆人力很貴)和不酸的市場偏好,好深烘,不深嗎? 過了二爆中或更深的油煙味混下去,其實瑕疵味都被蓋的差不多了 味覺詐術有很多種能玩,這就是其中一種方法,搭奶精也是 想想道地的越南豆和越南咖啡,深烘出油放久加糖混鮮奶油能提供多少遮蓋能力 不多,夠蓋未挑的"剃頭機"採收日曬羅布斯塔而已 今年台灣某個比賽冠軍豆成熟度很差,二爆前都能喝出生青味的豆子過二爆完全無感 豆子有變成熟嗎?同一批的怎麼可能 味覺有變遲鈍嗎?Charbucks味蓋過生青味,如此而已 要讓人無感並不會太困難,把味覺麻痺掉就好了 或者是說,把注意力轉走也可以 大小鍋和深淺都不是真正的主要核心,味覺掩蓋能力才是 我玩過無暇和10%蟲蛀+局部黑的二爆密巴塔克,差距相當小 古坑評鑑評審校正有試過沖一壺300cc,無暇和放兩顆未成熟的,一爆末大家都抓的到 一壺兩顆的比例比10%還低很多,巴塔克還小鍋烘的 挑豆並不是烘豆前的必要動作,但是提問想改善技巧前它可能是關鍵的 尤其是一爆附近的豆子沒挑乾淨會有差距,未成熟豆也容易造成烘法不佳的誤判 ※ 編輯: crocis 來自: 118.166.241.140 (05/19 01:14)
yearChen:但也碰過走火入魔的人,每每喝到杯中的缺陷就先質疑是豆 05/19 02:48
yearChen:子沒挑乾淨,卻無法正視烘豆手法上的問題XD 05/19 02:49
通常,烘法缺陷淺烘容易表現在生青味帶澀感 而深烘容易表現在火燒煙味和焦苦味上,還有油垢味 缺陷的未成熟表現在生青澀味和青澀帶焦臭礦油味上,看烘到哪邊 病蟲害和後處理方面的會比較好分辨一點 比如說西藥味(碘味)、腐臭、土味、醋酸等等刺激感 烘豆手法良好確實能修飾沒挑乾淨的表現 但是通常比較偷懶或沒基礎一點的會兩個都有問題 也就是豆子沒挑乾淨烘法又不漂亮,讓豆子醜媳婦素顏見公婆 淺烘追求的是果香表現同時避免沒熟透的生青味 (甜味主軸在充實的果糖) 深烘追求焦糖化和厚實感,並且避免焦苦味 (甜味主軸在裂解的焦糖)
Yunits:好文推! 受益很多 05/19 06:10
※ 編輯: crocis 來自: 118.166.241.140 (05/19 15:27)
sltovrey:好文 像我常去的甜心屋 進的豆子是原來瑕疵豆就極少 05/19 19:42
sltovrey:且挑豆是避免瑕疵味 卻不是增加良好風味的辦法 05/19 19:43
sltovrey:不甜的水果 把爛掉的切掉 另一邊也還是不甜 05/19 19:44
masktrue:之前喝深烘的蒲隆地有很重的柴煙味與留在喉頭的刺激感 05/19 21:57
masktrue:我以為那就是蒲隆地的特色... 05/19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