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omp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表是最好的記憶 -- 侯捷】 侯捷 [email protected] 1999.03.19 第一次發表於 清大.楓橋驛站(140.114.87.5).電腦書訊版(Computer/CompBook) ----------------------------------------------------------- 最近把大部份時間放在 <C++ Primer> 的翻譯上,也忙著準備 <無責任書評> 網站三月底開站的庶務;同時,家裡的事比以前 多得多,決定購買一台筆記電腦,不但可以走到哪做到哪,也 可以偶爾做個純粹的電腦使用者(而非電腦工作者),真正享受 一下電腦帶來的生活樂趣。 因為忙,累積了一些想法沒有整理下來。趁著最近 CompBook 版 熱熱鬧鬧帶來的動筆念頭,趕快挪一個時間把它們整理一下。 首先,讓我說,「發表是最好的記憶」... ※ 本信甚長,如果沒有在最後看到 "the end" 字樣,便是 被 BBS 截斷了,我會重新整理再 post 一次。 ●發表是最好的記憶 這話是胡適先生說的。 一直以來想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明自己的寫作動機、寫作態度、 寫作方向。可嘆書讀得不多,辭窮!前些日子看到這個句子, 覺得胡適這句話真是道盡我的寫作旨趣。 可以說,侯捷書寫,為了自己。 寫的東西有人看,因而得以支撐自己的生活,是件重要的事(否 則就該改行了)。 寫的東西有人愛看,並且從中獲得幫助,更是樂事一件。 我在寫作過程中獲得了沉澱、學習、與成長,心得則以我最喜歡 的方式與成份整理下來。說方式嘛,必須自己看了不厭不愧, 喜悅自在;說成份嘛,必須足夠我日後回頭檢閱時有足夠的飽足 與方便。 通常,能夠讓自己滿意的,也能夠讓別人滿意。自己想吃的麵, 絕對不會放餿水油。 沒有什麼比又幫助別人又幫助自己,再好的事了。 有人用像片寫日記,侯捷以發表做記憶。對技術書籍的寫作態度 是如此,對雜文的寫作態度亦是如此;有酬的如此,無酬的亦是 如此。 因為與讀者互動的緣故,寫作帶給我的人生一種全新的境遇與感 動,也使我在觀察事物的敏銳度和學習度上更加積極,同時也讓 我得到了成為一個公眾人物之後必須具備的容忍功夫。原本只寫 技術性的東西,慢慢地發現自己能寫、想寫,於是決定以寫作來 完成記憶,包括技術面的、思想面的、人生瑣事面的。 早些年雜文發表在電腦雜誌上,不但成為一份精美的印刷成品, 還有稿費可拿。後來接觸網路,愈來愈無法忍受一篇文章完成後 一、兩個月才發表的漫漫等待,遂漸漸將文章全部發表在網路上, 只揀自認為最重要的、非關私人趣味的文章才轉投雜誌。有時做 了轉投的打算,時候一到人一懶,又縮了手(雜誌文章的版面非 我所能控制,這一點常澆熄我的轉投意願)。 總之,「發表是最好的記憶」這句話幾乎可以總括侯捷的寫作動 機。在方式與成份上,我不為取悅任何人,只為取悅我自己。在 閱讀的舒適度和順暢度上,我願意同時取悅自己以及任何我所設 定的讀者。 這個功利社會中,若有人願意做點無酬的事,用心很是難得。所 以每當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很用心的、長長的、有組織的文章, 或是一些出沒於網路上為人排憂解難的熱心朋友,我就有很大的 敬意。我相信他們也以「發表是最好的記憶」潛意識來做這樣的 事情。網路上的 Weipo、william、Gauss、watts、dyliu、AlbertB、 QueenLin、ctang、davidkowolfgang、xshadow、Tomm… 以及 一下子沒想起來的其他一些未曾謀面的朋友,都贏得了我的敬意。 我相信,這些朋友因為曾經做過相同的事情,更能夠以同理心來 看待或體會技術主題內寫作的困難,以及冰冷環境中熱忱的可貴。 ●我本將心向明月 說說書籍的成份吧。 因為秉持「發表是最好的記憶」這種心情,我對一本書的處理原則 是,在內容上,做到自己的需求獲得滿足為止。換句話說其成份必 須足夠我日後回頭檢閱時有足夠的飽足與方便。另一方面,以書籍 定位出發,考慮到讀者閱讀的順暢度,我也會加上一些雖然對我以 及部份讀者沒有必要,對另一部份讀者可能有必要的內容。 我願意告訴各位,所有我的著作(不含譯作),當寫作之初,大綱 擬定,技術層次擬定之後,定價便已完成。頁數對於價格的影響, 幾乎沒有。我從來不以頁數決定或評估一本書的價格。 以 <深入淺出 MFC> 為例,即便拿掉讀者來函、序、附錄A「無責 任書評」、附錄B「Scribble 原始碼列表」、附錄C「MFC 範例程 式總覽」、附錄D「重建 DBWIN」,它的定價仍然會是 NT$ 860。 這些或在寫作前已擬定、或在寫作中構思加入的主架構以外的東西, 都不會影響我對價格的初衷。加上它們,有時是為了給讀者更方便 (例如附錄B),有時是為了給讀者更多的資訊(例如附錄A和附錄C), 有時是為了給讀者更多的技術(例如附錄D),有時是為了表現更多 的感謝與紀念(例如讀者來函以及長長的序)。 這樣的情況下,有些讀者卻因為在書中看到他不想看的東西,或是 他認為沒有必要的東西(也就是上面那些讀者來函、序、附錄…), 而公開批評侯捷的書「灌水」。這是我最大的傷心和屈辱。這類 讀者心中念茲在茲的,永遠是「書價/頁數=?」。別說什麼內容啦、 層次啦、印刷啦、主題啦…,光 9 號字和 12 號字的差別,他也 不會想一想。 我本將心向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是我的傷心。寫作多年,沒能 讓所有我的讀者清楚我的性格,這也是我的傷心。你可以嫌書貴, 可以說書不適用,可以批評書的內容太深或太淺、章節安排不理想…, 都可以,這是每個人的主觀價值認定,我接受你的自由(但不一定 接納你的意見)。但是你說侯捷的書「灌水」,這種涉及人格的字眼, 讓我深感屈辱與不值。 不想直接給什麼回應。第一,網路的草莽特性我瞭解,容易被斷章 取義的特性我也瞭解。第二,人與人的相知本就不容易,親如家人 愛侶,都還需要許多歲月的溝通,我怎能要求讀者對侯捷的人格特質 有什麼瞭解。第三,為自己辯駁,感覺怪怪的。第四,事實或真理, 不會因為被人說了出來,或是沒有被人說出來,而有所改變。 所以,應該要微笑置之,一哂以對。只是,今天既然有心情寫這篇 文章,還是要稍稍「以明心志」一下。 另外,感謝許多讀者對於所謂「灌水」的論點,提出不同的看法, 讓我心生溫暖。我當然會繼續寫下去,這是我熱愛的工作。只要有 少量的支撐,我就會寫下去,何況支持的讀者這麼多。 ●如何評論一本書 很久以前(大概有一年了吧)一位淡大研究生曾經寫信給我,詢問 如何評論一本書。這事兒說來話長,我手上又忙,並沒有明確回覆 他。趁這個機會,讓我言簡意賅的談一下。 評論絕對是主觀的。所以書籍作者不必因為看到幾篇好評就沾沾自 喜,也不必因為看到幾篇壞評就難過得想自殺。一本書究竟貢獻度 如何,要經歷時間這一關,以及大眾口碑這一關。 然而在主觀之中,做為一個評論者,要儘量找出客觀的論點與支撐。 「直接情緒映射」與「專業書評」,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你 不能以自己的需求來「想當然耳」別人的需求。直接情緒映射就是: * 這本書沒有我要的,爛! * 這本書一大堆我不要的,爛! * 這本書寫這麼淺,給誰看呀,爛! * 這本書寫這麼深,給誰看呀,爛! 專業書評則是: * 這本書沒有我要的,但它的書名是什麼? * 這本書一大堆我不要的,但它設定的讀者層在哪裡?有沒有明白 示之?(不看序、不看導讀、不看前言,可就不要矇著頭瞎說啦) * 這本書寫這麼淺,但是淺中帶有觀念嗎?還是光只 step by step 的白痴教學法? * 這本書寫這麼深,但是有沒有深入淺出?有沒有適度的鋪陳?或者 有沒有 bibliography? 這些都是比較客觀的論點。至於客觀的支撐則是,如果要說一本書 哪裡不對哪裡不好,就舉個實證,一翻兩瞪眼,沒人會有第二句話。 (像「結構鬆散」這類評語,倒真的很難實證。這是總體觀感) 一本書,不是寫給一個人看的,是寫給很多人看的。每位可能的讀者 背景都不盡相同,作者的立場便是在預設的讀者群內異中求同。如果 都不需要鋪陳,不需要趣味,不需要方便,不需要前導,那就像一齣 戲只有主角沒有配角,要怎麼看呢到底?如是,那麼套句 dyliu 的話: 『去 download tech. spec.,免費的,慢慢看吧!』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一場演講或一本書或一本期刊雜誌,如果其中有 50% 帶來幫助,那真是託天之幸;有 30% 派得上用場,那已是百中挑 一。我的華邦朋友 hunter 對我說,他訂閱一年份的 MSJ, DDJ,只要 其中某一期的某一篇文章帶給他工作上的幫助,就值回票價了。他說, 第一,讀物非針對我個人而寫,第二,讀物真的對我的 project 帶來 幫助,我哪會在乎這些小錢。 ●從投資的眼光 對還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而言,上面這些話是困難了些。但是我講這 些話,不會考慮你是學生還是工程師,也不會考慮你是家財萬貫還是 貧無立錐。 有幾次我和元智的學生閒聊,我說我知道資訊系學生開支龐大,買設 備買軟體買書籍的錢不少。但是我告訴他們,好的讀物是求學過程中 最重要的一環,不能省。我鼓勵他們,就算以功利的角度去看去想, 也要有投資的遠大眼光。如果你厚植實力,你就可以將來百倍回收, 甚至可以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回收。不要因為錢的因素,就逃避正確的 觀念,或躲到偏激的暗巷裡,憤世忌俗地賠上了人生! 我不鼓勵盡以功利的眼光看世界看別人、期待自己的努力獲得等值 或超值的回報、拿個學位則滴滴答答換算幾年回本。但是現實的因素 任誰都得面對。辛苦播種,難免想到收割。那麼,目光要深遠一點。 說個故事給你聽: 春秋大賈呂不韋見秦質子楚,知奇貨可居,謂其父曰: 『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 『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 『立主定國之贏幾倍?』曰:『無數』 於是呂不韋大力投資在子楚身上,其後果然子楚結束了人質身份,回 到秦國,其子瀛政登基為秦王(後來的秦始皇)。呂不韋因此被封為 仲父,榮華富貴不可言,家僮逾萬。呂氏雖然沒有好下場,那是因為 他妄自尊大,不知潛沉。 目光深遠一點,敢於投資,則獲利無數。勿被自己所困。 這些與「如何評論一本書」毫無關係,只是一些聯想,說遠了。 ●感謝… 說到「發表是最好的記憶」,我才能簡單解釋為什麼我對自己書籍的 任何一刷所出現的錯誤如坐針氈,芒刺在背了。我可不願意我的記憶 發生錯誤,更不願讓讀者的記憶因為我的不小心而發生錯誤。 所以,任何一個刷次,我都會針對錯誤的技術內容、或是可能被誤解 的文字,進行修改。也會把新的讀者來函,甚至新發表的相關文章, 放到書尾。例如 <多型與虛擬> 第三刷就增加了「C++ 的沉迷與愛戀」 一文 8 頁,<深入淺出 MFC> 的每一刷亦都增加了新的讀者來函。 這樣的動作其實是很令出版社煩惱的:在成本上煩惱,在人力上煩惱, 在時間上煩惱。近年來,我的著作都交給松崗,譯作則泰半與碁峰合作, 我由衷感謝松崗和碁峰,他們對我的令人煩惱的行為從來沒有怨言, 沒有白眼,沒有臉色,沒有第二句話。我感謝他們! 我也感謝熱心指出我錯誤給我意見的所有朋友。 做為一個書籍作者,我沒有立場去詢問或干涉出版公司對於別的作者 是否有相同的支持度。但是做為一個對臺灣電腦出版大環境的諍言者, 我希望所有的電腦出版公司能夠一視同仁地給所有作者良好的支持。 當然,作者自己也必須反求諸己,是否花心思去精益求精。 ●感謝之外… 雖然心有感謝,但是該說的話,即使難聽,還是要說。 譬如這封信吧: >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清純一號:Oh! Rabbit!), 看板 CompBook > 標題 品質不均勻的出版社.. > 時間 成大工科忘情小築 (Tue Mar 16 11:42:37 1999) > ───────────────────────────────────── > 出版社那麼多.. > 我最害怕的就是基峰跟松崗.. > 買到好書(ex:侯先生的幾本大作), > 什麼問題也沒有, > 可是買到不好的書,就會有下面問題: > 有時候不是翻譯的不好,而是圖片亂放 > (ex:松崗的深入頗析Win98 registry) > 有時候翻譯的很差,圖片倒是放的規規矩矩不出錯 > (ex:基峰的翻譯AW公司的硬體系列) > 品參差不齊..要買本書,看到這幾家出版社, > 實在心有餘悸,真希望這幾家出版社 > 好好的檢討..說真的,口碑要做起來比較重要, > 真希望台灣的出版社不是撈一筆的心態!! 類似這樣的信,三不五時便會在網路上出現。 臺灣大型的電腦出版公司中,我比較有聯絡的是松崗、碁峰、旗標 三家。其餘的沒有接觸,也比較少注意其產品(當然像儒林洗鏡光 先生的作品和 william 的新作,是一定不能不注意的)。 出版公司一旦坐大,為求更大(不進則退嘛),出書就避免不了良 窳不齊。加上大部份人到書店都是心浮氣燥(舉目望去 100 本的 Word 使用手冊,100 本的 C++ 程式語言,能不心浮氣燥嗎),買 書簡直就是亂槍打鳥。 我們只是卑微地希望,打中率高一點。 良率不佳,在半導體業絕對沒有生存空間。很奇怪,電腦出版界卻 完全沒有這個法則。我告訴各位為什麼,因為大宗書籍的採購背後, 有你不知道的力量在運作。 以我的觀察,旗標的技術光環雖已不再,製書的嚴謹度還是較勝一 籌。松崗和碁峰兩家,近年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整體印象實未提昇。 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企業形象。有了形象,做什麼都好,也賺錢, 也贏得尊敬。沒有形象,賺錢還是可能的,但不長久,更得不到尊敬。 形象豈是易得之物?沒有五年、七年、十年始終如一的堅持,你贏 得到人家的尊敬嗎。形象絕對不是「一年出 10 本好書,另 200 本馬馬虎虎」就可以建立起來的,也不是每年進步一點點,可以累 積起來的。別人給我們尊敬,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產品好,一方面 是因為我們的信念與堅持。 事業做久做大,就有包袱,要銳意改革很困難。10 年累積出一個不 怎麼樣的形象,還得再花 20 年才能打破舊體制,創造新觀感!要 依我的建議,上位者真有心想改變形象,另立副牌還容易達到些。 和碩過去專注在 UNIX 上面,非我領域,所以沒有特別注意。聽說 和碩的書整體水準不差。近來請了專業人士總綰技術,觀念正確, 應有可為。一個電腦書籍出版公司,如果沒有技術編輯、技術總監, 光靠強有力的行銷企劃,一天到晚搞配套、搞活動、搞促銷,可無 論如何做不出專業來 -- 根本就本末倒置嘛! 小而美的公司我最愛,我寧願做規模上的侏孺,形象上的巨人。 ●超短迷你裙 臺灣電腦出版界的通病就是:目光短,比超短迷你裙還短。不願意 開發長遠的路線,不願意以品質換取長遠的客戶,也不願意培養 優秀長遠的電腦技術寫作人才。搶短、混戰、比酷比炫、五光十色, 柿子揀軟的吃,錢挑好賺的賺,翹著二郎腿等天上掉下一顆文曲星。 不要面對每一位作者都想:他能賣嗎?不要面對每一本書稿都想: 它能賣嗎?何不想想他或它一年後如何?三年後如何?五年後如何? 何不想想形象的問題? 偶爾也該想想貢獻度的問題! 公司裡的中低階職員,不會去想公司的遠景與願景。『遠景與願景? 嘿,明年我還想跳槽哩!』他們通常會去做一些短期的亮麗成績單 好有所表現。長期的耕耘?唔,『到時候收割的人是不是我?』 只有與公司形成生命共同體的人才會(應該、必須、願意)去想長遠 的事情。所以,推動遠景與願景的思考,必須上位者的耳提面命與 強力支持。 一個公司形成怎樣的文化與氣質,上位者要負全部的責任。 ●書看到一半才知道缺頁 這是網友的 post: > 作者 [email protected] (傲笑紅塵是主角), 看板 CompBook > 標題 請問書看到一半才知道缺頁 > 時間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Fri Feb 19 01:00:26 1999) > ──────────────────────────────────── > 這樣可以補救嗎?? > > 我是買"多型與虛擬"第一版,之前只有看到第三章完,就暫時停住 > 過年時往下翻,看到212頁,就來一段重複的 > 就是我212頁到227頁不見了 > > 而本來該212~~227的頁數卻重複成197~~211頁 > > 可是那本書我之前在看時已經被我翻的很爛了,外面的塑膠模都有 > 一點脫落了 應該不能換了吧 > > 不知道有哪位好心的人肯借我copy那幾頁,也大家檢查看看自己的 > 書有沒有缺頁 這是侯捷的回覆: > 親愛的 yammy: > > 任何出版公司都會願意彌補這樣的無心誤失 -- 即使你的書翻爛了。 > 我建議: > > 1. 回到購書處,換一本新書。有發票最好。 > (最好趁此機會挑一本最新刷。<多型與虛擬> 目前三刷) > 2. 到松崗門市換一本新書。 > 3. 與松崗顧客服務部聯絡,郵寄換書。 > 4. 如果都沒能解決,請與我聯絡(我相信不會到這一步,因為松崗 > 門市一定會換給你) > > 我建議你可以要求留下原書,因為書上已經有你的許多心得眉批。 > 當然可能你得留下什麼東西給對方做為換書憑證(例如封面什麼的)。 > 我不知道需留下什麼,看對方怎麼說。 其後又有數封相關討論信函,多是抱怨換書的奇聞與鳥氣...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我請問,買台 Pentium 300,回家發現只有 133,你怎麼辦?買台 電視,抱回家後不能看,你怎麼辦?買台音響,抱回家後出現好多 雜訊,你怎麼辦? 當然是拿回店家去換新呀! 為什麼面對電腦書籍,就茫然無措了呢? 我知道為什麼! 不知從何時開始,臺灣的電腦書籍就給了人一種「自求多福」的印 象。內容嘛,讀者自求多福;印刷嘛,讀者自求多福;連最起碼的 品管(缺頁、錯頁、倒裝、模糊…),嘿,讀者自求多福。 臺灣的電腦出版公司,真的應該好好檢討,這種惡劣的印象到底是 怎麼日積月累起來的,同時也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幫兇。 各位都知道華碩的主機板貴。各位也都知道華碩的主機板賣得好。 各位知不知道華碩對於通路下了多少苦心,貫輸他們品質保證的觀 念和對客戶的積極服務態度? 各位都知道 IBM 的筆記電腦貴,各位也都知道 IBM 的筆記電腦賣 得好。貴又能夠賣得好,為什麼? 品質好,服務好,利潤高,人人豎大姆指,這種錢不賺,卻愛賺那種 「Win98 使用手冊一本 99」的小可憐錢,哎! 真正的好公司,不跟你玩削價遊戲的。 書籍印刷有誤,換一本,是最起碼的服務。如果客戶連這種信心都 沒有,電腦書籍在形象上真的是山窮水盡了。 讀者這邊,我教你,遇到這種事情,你就填寫書籍意見卡,把書名、 購買處、錯誤處記錄下來,郵寄給出版公司總經理。不知道總經理 姓啥名啥?你就寫總經理收就好了嘛。怕信被攔掉?誰敢攔總經理 的信?小題大作?哼哼,我保證總經理會很感謝你給他這個寶貴的 反應,搞不好還親筆回信謝謝你呢! 如果這樣還是沒有回應,如果連公司的最高執行者對此漠然,那麼 這家公司差不多要完蛋了,為他們祈禱吧。不久前不是才有生意炒 得轟轟烈烈生命卻曇花一現的活教材嗎! ●重申己志 說過好幾次了,可是總會收到這麼讓人感動的信: 讀者甲: > 給侯老師的建議,老師您有想過自己開出版社嗎????不用很大,書也不用 > ㄚ貓ㄚ狗出的一堆,我們出最好的,也送200%的服務!!!!! > 選top的翻譯書+有才能的作者來翻譯,我可以義務校稿啊~~~~~~ > > 讓他們那些號稱很大,但是都出一些"爛書",或是不付售後服務的出 > 版社慚愧一下~~~~~~ 讀者乙: > 附議.....我也願意幫忙....如果不嫌我差.... 我知道,以目前電腦書籍比爛的情況,我開出版社輕易可以突起, 賺很多很多錢。但我不想,那不是我要過的生活。開了出版社, 我 95 分的作品會慢慢地在現實中銷磨為 85 分,然後 75 分, 然後…。這我受不了。 讓我重申己志一次:侯捷一點也沒有開出版公司的意願 -- 除非 沒有出版公司願意為我出書。 ●關於 Windows NT Device Driver Development 我在【讀者來信 & 我的回覆】一文中提到 <Windows NT Device Driver Development>(此書被暱稱為 W3D)。讀者丙錯看了我的 意思,讀者丙說: > 侯先生您好.. > 小弟在這篇文章中看到你正巧有興趣想要翻譯 > WindowsNT device driver development 這本書, > 其實這本書真的不錯, > 如果您願意翻這本書的話,小弟真的很願意提供淺薄的能力 > 協助您翻譯這本書. > 如果您懷疑小弟的翻譯能力,我可以翻譯一章讓您看看.. > > 或許我只是一個無名小族,不過家中的原文書,該有的都不會少的.. > 也很有自信能夠翻譯這本書!! > 抱歉打擾您的時間! 真的很感激你的熱誠。必是我的做事態度得到你的信賴,我珍之惜之。 不過我沒有打算翻譯 W3D。我已經向出版社推薦了一位比我更適合 的人選。他是超級忙人,答應譯這本書多少是被我感動了吧,呵呵。 應該已經開始進行了,讓我們耐心等待。 有愈來愈多好人才願意在電腦技術書籍的翻譯上貢獻心力。我很開心。 關於 W3D,讀者丁來信說: > 侯sir你好: > 當在書局發現 <Windows 95系統程式設計> 時,比發十張股票還高興, > 以為剛邁入30歲眼花了,馬上買了研讀,因最近須寫windows 9x VxD > 及NT Driver ,這本書幫助我獲得許多原文書中的似懂非懂觀念,在此謝謝你. > > Windows NT DEVICE DRIVER DEVELOPMENT 是不錯的好書,不知是否是 > 翻譯的新目標呢? 剛才說了,我已向出版社推薦了一位比我更適合的人選。他不會讓 大家失望的。 ●只要你有實力,不必擔心出路 這是網友 RexChen 的來信: > 作者 RexChen (構思中....) > 標題 軟體乎?硬體乎? > 時間 Sun Feb 28 23:30:27 1999 > ──────────────────────────────── > 侯老師您好: > > 很抱歉這麼冒昧的寫信給您,希望您不會介意.會寫這封信是因為心 > 裏一直有個疑問想尋求解答.我是一個目前正在唸研究所的學生,因為已經 > 當完兵了,很自然畢業後即將面臨就業的問題.我的問題在於畢業後該找什 > 麼樣的工作. > > 事實上我有很多大學同是唸資訊的同學已經在工作了,他們做的不外 > 乎有幾類,一是MIS,負責公司內部大大小小與電腦相關的問題,偶爾寫些公 > 司內部的資料庫程式,二是和硬體較為相關的工作,寫Driver或是單晶片控 > 制程式,第三類則是偏純軟體設計,做Windows Programing,最後一類則轉做 > Sales. > > 對我而言,已經將目標確立在軟體工程師,聽很多已經在工作的同學說 > 以目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結構而言,要進到比較賺錢的公司幾乎必須擁有相 > 當的硬體背景,這卻是我最弱的一環,而且現在做的研究偏向網頁資料搜尋 > 似乎與產業脈動無法結合,我對C++及Windows Programing很有興趣,一直在 > 充實自己的實力,但我不知道,台灣的軟體工業是否有前景? > DDK,多補點硬體知識,以後去寫Driver,我覺得自己資質駑鈍,魚與熊掌不可 > 兼得,所以想聽聽過您的意見,感謝您的賜教,謝謝!! 你現在做的研究偏向網頁資料搜尋,你說「似乎與產業脈動無法結合」。 但你是否看了中國時報 1999/03/10 第 10 版,標題如下: == 網路新富豪 多少金色青少年 == 報導中的兩位主角「三十歲不到就掌管資本額超過一億元新台幣的電腦 公司」,並非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台北的「資迅人」公司:賀元和曉嵐。 他們的主力作品正是網路搜尋引擎。該公司成立四年,吸引了 Intel 總裁葛洛夫的注意,成為 Intel 在亞洲地區第一家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 這個報導有沒有為你打一劑強心針? > 我不知道,台灣的軟體工業是否有前景? 有。目前雖然環境不好,但臺灣走上軟體密集,是趨勢,是最有出頭 機會的轉型。咱政府雖然顢頇,還是注意到了。各大企業的轉投資, 我相信也會愈來愈多,愈來愈大。 我感覺 RexChen 的焦慮是:「我的興趣在軟體,我走軟體路線, 我的就業機會有多少?」啊,只要你是人才,只要你有實力,不必 擔心出路。所有我的管理階層的朋友都對我大嘆員額補不滿,人才 很難找。賀元對我說:『只要是好人才,再多我們都要。』 ●不是光靠技術! 在這裡,我有個題外話。偶爾聽到一些年輕朋友大談「臺灣哪有 什麼軟體工業」,評這個評那個,批這個判那個,捨我其誰的樣 子。有志氣,很好,但不要光說不練,眼高手低,或自以為有點 技術就不知天高地厚。說真的,我奉勸各位,要看技術高手是不 是,到園區去、到工研院去、到資策會去、到各個頂尖的公司去 。高手很多很多的。先別說這些大言夸夸的年輕朋友技術如何, 就算是臺灣第一吧,要成就一個成功甚至偉大的企業,不是光靠 技術! 不是光靠技術!懂嗎? 我也看到了一些奚落「資迅人」的言論,說他們的技術是 dirty work 啦,說他們的 ICQ 承襲舊意,了無創新啦…。 「資迅人」的技術細節是什麼,我沒有參與,我當然不知道。 但這種批評觀念完全錯誤,只會害了你自己。一個公司最終的 產出是什麼?產品!產品!產品!不管原始創意是什麼,來自 何方,你能夠在合法的情況下運用它,包裝好,贏得客戶的信 賴,你就創造利潤,你就創造公司的生機,進一步創造攀登高 峰的機會。誰說每一個動作都要 100% 研究(research)?我 們發展(development)不行嗎?我們改良(improvement)不 行嗎? 至於技術有沒有前瞻性,有沒有良好的管理與彈性,關係到公司 的未來生存空間。如果有,你就長長久久;沒有,你就曇花一現。 ●練從難處練,用從易處用 william 喜歡在自己的簽名檔上放一些好句,像是轉換心情似的。 不像 jjhou 的簽名檔,千年不變。 觀看 william 的信件,可以順便觀察他最近的收穫,學習一些佳句。 他最近的佳句偶得是:『練從難處練,用從易處用』。唔,我喜歡。 這話恰可以反映我對電腦技術的學習和使用上的態度。 老是有人不滿意侯捷的為學態度,不滿意侯捷鼓吹的訊息。不滿意 肯定是會有的,世界哪能大同?但老是要指名道姓針鋒相對,真的 很奇怪。各人做各人的學問,怎麼連我怎麼做學問都有意見呢?我 滿意我的做學問方式,當然也就鼓勵大家走相同的路。這很自然的呀。 william,你這句子就讓我拿來用用吧。嗯,練從難處練,用從易處用, 此話可總覽我的為學態度,其義甚明,不必多費唇舌,我真的喜歡。 ●william 的新書 得知 william 要譯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心情和當 初得知 wolfgang 要翻譯 Delphi 經典作品一樣。我的第一個想法 是:開心,第二個想法是:進步的象徵,讀者的勝利。 我和所有關心 C++ 書籍的人一樣期待這本書。在網路上看到讀者的 期待以及 william 的進展,很是高興。這同時對我也是一個良好的 競爭。 雖然,我和 william 在翻譯的某些想法上並不一致:他用了很多中 文技術名詞,而我用了很多英文技術名詞。不過,這種差異無關對錯, 只是做書理念的不同。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的 william 譯本,和 <C++ Primer> 的 jjhou 譯本,都有原書水準的 index,這是最棒的 事兒,是電腦中譯書進步最大的一件事兒。 有些事情,你把它推上了高峰,就不能夠下來了。 書籍製作,像推石攀頂一樣,你只能一直向上向前。我們聯手將電腦 技術書籍的翻譯推向一個更高境界,從此沒有跟上來的,就是落伍 -- 我們自己也不例外。 經過書籍後製作的痛苦折磨,我相信 william 現在 100% 認同我說的 「一個好的電腦技術作家,必須具備打字排版的能力」。 呵,william,你有 100% 認同嗎? :) ●優美家俱 前陣子拜訪一位老朋友。他的事業做得很大,剛換新辦公室。高級 辦公大廈內數百坪的空間,分據兩層樓,很氣派。 我先到電腦相關部門參觀。很不錯哩,接待處窗明几淨。可惜大門 入口左右兩張小桌子,沒什麼質感,不知是休憩用還是做什麼的, 稍嫌不搭軋。門口兩側擺出書架,陳列出版過的種種作品,甚是氣 派。內部,優美家俱隔離出一個個的辦公區;走道細細長長,偶而 需要側個身;隔間板上貼滿工程師的備忘錄。人來人往,朝氣蓬勃。 嗯,和科學園區以及工研院的所有辦公室沒什麼兩樣。 然後我到另一層樓,行政管理部門。 觀感完全不同!木質的地板,拼花的玻璃隔間、木桌、木門、柔和 而設計過的門廳。空間佈局寬敞舒適。連入門的陳列書架(喔,這 裡也有一整牆)都比較高級。好像我耳邊還響起一陣輕輕柔柔的樂 聲(到底是真的還是現在的我陷入了情境之中?對不起,我已經無 法確定了)。 我的心中不無感慨。 為什麼我們電腦工程人員,就合該用優美家俱,塑膠的灰色的製品?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用感性的、有質感的木料,鋪陳一個高雅的工作 空間?為什麼身為公司生產人員,我們的工作環境就合該抵不過公 司的管理部門? 我還不至於不禮貌到向我的老朋友提出這種問題。我能期望什麼答案呢? 但是回家之後這個念頭在我心中縈繞多時。 工程師(尤其是電腦工程師)在一般人眼中是不是都像科學怪人? 都不修邊幅?不重感受?粗線條?沒有溫柔的心?桌子永遠像颶風 掃過,咖啡杯訂書機書籍文件報表原子筆橡皮擦螺絲起子電源線磁 片三孔夾長腳夾散落滿桌滿地? 電腦工程師是否都對高雅的事物美好的藝術動人的文學都不感興趣? 拿起筆來滿紙荒唐言,錯別字亂飛?談話內容永遠離不開 disk, scanner,cpu, 266, 300, 333, 360, IrDA, PCI, USB, programming, Windows,Unix, VxD, MFC, RAD..., *&%^$#? maybe. maybe not! 但是所有的老板都認為給電腦工程師一個優美家俱隔間出來的灰色 空間,非常理所當然;給行政管理部門一個感性柔美的雅緻空間, 也很理所當然。 大環境投射在我們身上的眼光,必然其來有自。一點一滴累積下來 的形象,也不是立時可改。浮蟻撼動不了大樹,這些又關我侯捷什 麼事?我早已逃離一格一格的灰色森林了呀。 但是我有話想說。我說,我們電腦從業人員,不要在自己心靈裡也 自限於一格一格的灰色叢林,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的提昇。 ※ 本文並無意對優美家俱有任何不敬,只是一個借喻與延伸,抱歉。 本文也表示,優美在辦公室家俱領域中是頭牌,恭喜。 ●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 這是網友 davidko 的信: > 標題 好消息, COM本質論已經出版了 > 時間 III InterNetNews News System (Sat Mar 13 10:52:07 1999) > ─────────────────────────────── > 我已經買回一本在研讀了,侯老師的書真是有魅力, > 不但文筆好,翻譯也是很有品質, 雖然我已有原文書, > 但是忍不住還是再買一本中譯本. 在此先謝謝侯老師的用 > 心, 這真是台灣讀者的福氣啦!! 自從我離開 programming 第一線,我覺得我愈來愈像在做基礎科學。 但是嘛又談不上「創新」這等偉大境界,只是把某些技術的基礎學問, 以著作或譯作的方式整理出來。這些技術都早已存在,所以我沒有創新。 唯一的貢獻是把生硬的高階技術轉化為有吸引力的表達方式(歹勢,往 自己臉上貼金了)。 經過我的挑選而被我翻譯出來作品,有不少都是這樣:前頭有紮馬步 修內功的呼吸吐納法門,後頭則涉及進階實務應用。我在前頭掌握得 比較好,後頭就恐怕在實務經驗飽飽的工程師面前見笑了。 所以,像【COM 本質論】這樣的書,尤其是後頭部份,實在很需要 davidko, QueenLin, ctang, yach, dyliu, weipo 這樣有許多實務 經驗的人給我指正。 請不吝指正! 我這可不是趕鴨子上架唷,你們別誤會 :) ●關於 errata Yu-Ming Kao 網友也針對 <COM 本質論> 給了我一封信: > 侯先生您好: 首先, 很感謝您這些年來在臺灣資訊界的努力. 也許有人喜歡您, > 有人討厭您; 但我認為藉由您的努力, 真的發揮了正面的影響力. > 我是英文版 Essential COM 的讀者, 在您的譯本 - "COM 本質論"出版後 > 也買了一本, 做為參考之用. > 雖然目前還沒有時間仔細拜讀您的譯作, 拿到書後還是忍不住先翻了翻, > 而發現了一些錯誤. Don Box 在原書出版後, 於 97 年底即開始在其 > web 上放了一個勘誤表, 註明了原書在前幾刷中的一些錯誤. 我猜想您是 > 根據此書的第一刷來翻譯, 而勘誤表上註明的錯誤有些您已發現更正, > 有些仍出現在您的譯著之中. 當然, 這些都是原著的錯誤 > 但是我想這些錯誤在您的譯本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底下舉了幾個例子, > 您可自 http://www.develop.com/essentialcom/errata.asp 找到完整的勘誤, > 做為您下一刷改正的參考 非常感謝 Yu-Ming。我的確是以 <Essential COM> 第一刷來翻譯。 沒有將網上的 errata 修正到中譯本上,是我的疏忽。 出版日期相差不遠的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 也有相同的疏忽 (原因是一直以來我沒有注意過這件事情)。提醒各位: ※ <Essential COM> 的 errata 在: http://www.develop.com/essentialcom/errata.asp ※ <System Programming for Windows 95> 的 errata 在: http://www.oneysoft.com/ 對於只有中譯本而無原文本的讀者,此 errata 幫助不大,因為都列的 是原文本頁碼。我打算,將 <COM 本質論> 和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 兩本書的原文 errata 放進我的網站中,並同時譯出一份中文稿, 標上中譯本頁碼(我的網站預計於 1999/03 底完成,屆時會在 CompBook 版上公告)。 目前正著手的 <C++ Primer>,一定會將原文書的 errata 修正進去。 我保證。 ●關於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大奧秘> 下面是網友 Ray Lee 的來信: > 標題 Re: 【讀者來信 & 我的回覆】part2 > 時間 Sat Feb 13 16:56:05 1999 > ──────────────────────────────── > > 親愛的學長你好: > > 剛剛看到你的這篇文章才知道原來我所崇拜已久的"侯捷"先生, > 居然也是我的學長. 高興之餘, 趕緊寫封信向你問好!! > > 我從清大動機所控制組畢業後, 本來以為就只能從事自動控制的相關行業, > 沒想到卻誤打誤撞地進入了一家NoteBook 公司從事 BIOS programing 的工作. > 經過一年半的工作之後, 深深地覺得這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 曾經面試時被問到"研究所兩年是不是白唸了?", 想一想,的確, > 唸了兩年的控制理論對我現在的工作是一點幫助也沒有?! 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 > 跟我同屆畢業並從事資訊相關行業的人大概有5, 6 個,(軟,硬體皆有) > 本以為,我們大概是屬於比較少數另類地一群?! 沒想到居然已有學長在這一行 > 行之有年, 並出類拔萃, 實為我系之光!! 加油!! > > 在當學生時, 深深覺得一位好老師, 好教授的重要性. 唯有好的老師, > 好的教學方式, 才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問, 知識, 與技能. > 如今, 出了學校, 在社會上工作, 獲得知識的基本來源似乎落到 > 一本"好書"的身上. 在高科技的"資訊行業"之中, 一本好的"技術書籍" > 猶如等於一位好老師, 可以讓你隨傳隨到, 幫你授業, 解惑. 何等之重要啊!! > 自從讀了你的大作"深入淺出 MFC", 我的心中已有了如下之方程式: > > 好書 = 侯 sir 所作或所譯之書 <=> 好老師 = 侯 sir Ray, 你這個方程式的 lvalue 和 rvalue 擺設位置容易引起誤會。 如果你的方程式改成這樣: 侯 sir 所作或所譯之書 ==> 好書 侯 sir ==> 好老師 我就欣然接受 :) > 最後給點小小建議, 能否嘗試在書後加上一些索引. > 不論是 專有名詞, 指令, Function, Service 或 Error Code 的 index > 都可以. 我想有 Index 的書籍其附加價值亦相對的會提高. > 希望能在你的新書中見到Index.的出現 (國內的中文電腦書, 很少有看到附 > Index ) 「資訊人」出版社的書籍,向來有 index,這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 從現在起所有我的書,不論著作或譯作,都會有 index。我保證。 而且,所有我的譯作,都會與原作一頁對一頁,以便保留原書 index (呵呵,我可不想翻譯 index,也不想重做 index)。 > 最近在看你所翻譯地"Windows 95 System Programming SECRETs" > 一書當中的第8章, 把"COFF 符號表格, 除錯資訊, 行號表格" 略去, > 不知為何略去 ?? 中譯本中少了這些東西, 心中總覺得有些遺憾 > , 可是也不可能為了這9頁去買本原文書. > 可否考慮,把原文內容以附錄方式加在書後, > 我想 9 頁應不至於太多吧!! 少這 9 頁,有原因的。當初旗標請我譯此書,言明不要超過 800 頁,說是超過 800 頁的書,製作上有困難。我很訥悶, 不過決定照辦。由於無法預估頁數,所以譯時先刪掉我認為 可能對大部份讀者沒什麼用的「COFF 符號表格, 除錯資訊, 行號表格」 一節。後來雖然實際頁數是 766 頁,我卻懶得再添加上去了。只在 原處加個說明,明白告訴讀者,我略去了這 9 頁。 錯不在旗標,錯在侯捷。 我打算將這 9 頁譯出,放在我的網站上供人下載。謝謝 Ray Lee 的 督促。 下面是 seeder 網友的來信: > 侯俊傑先生您好: 請問您的大作 Windows 95 System Progamming Secrets > 中譯本叫甚麼名字?那家出版社出的? 在下買了您的大作 Windows 95系統程式設計, > 有題到上面這本書 ,但是我找不到, 若是您知道是否能告知呢? thanks 中譯名為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大奧秘>,旗標 1997/02 出版。 不過我想世面上恐怕買不到了,不論中英。 ●當我成為焦點 最近的 CompBook 版很是熱鬧,焦點放在侯捷身上的文章不少。 頓時我成為 CompBook 版上的超人氣王。 應該 :) 還是應該 :( 呢? 旗標的一位老朋友曾經問過我,在成千上萬人看的園地上被公開 討論,做為主角的心情如何?我說我都是抱著一種觀賞的角度去 看它 -- 不論是被讚美,或是被感謝,或是被批評,或是被羞辱。 偶有情緒起伏,隔日便海闊天空,自由自在。 別人對自己的讚美,如果不實在,讚美不會成為事實; 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如果不實在,批評也不會成為事實; 所以,做為當事人的自己,不必多言。 書籍是一種公開發行的物品,也是一種商品,它可以(並且應該) 受到公評,它的作者也可以(並且應該)受到公評。任何意見的 發表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不一定會被接納,呵呵)。所以, 這一波圍繞在書價上的討論,儘管侯捷對書籍定價早有定見, 讀者要說它太貴,是讀者的自由。不管你講的話有沒有道理, 都是你的自由。 不應該享有自由的,是一些未經證實,又影響到他人人身的言論。 這種未經證實的、惡意的、胡亂猜測的、影射的、暗示的、明示的… 文字,用在侯捷身上何曾少過? 看看下面這則: ★ 資訊傳真周刊 169 期 社論 1995.11.20 ---------------------------------------------------------↓ 最近,在資訊業經常發表文章的侯俊傑,被指為「以翻譯代著作」 ,可能將遭著作權人追述。本案事實,孰是孰非,雖非本刊在此可 得評論…撇開侯俊傑事件不論… ---------------------------------------------------------↑ 一家發行量上萬的平面刊物,可以未經求證就捕風捉影指名道姓地 傳播這種訊息,靠幾句「可能」、「孰是孰非,非本刊所能評論」 這種文字遊戲來規避責任。哼哼。散播這個訊息的人,因相關事情 另案被判詐欺罪,我之所以沒有告他譭謗,因為我不喜興訟。不能 夠別人是糞坑,我們還跳下去陪著玩,正經事兒都不做了。 再看看下面這則: ★ 資訊人 BBS,編號 1729,發信:Capita Lai,日期 11-23-95 04:37 ---------------------------------------------------------↓ 侯俊傑因為是專職寫作,然而其創作力有限,他的稿子水準相當 參差不齊,常有改寫或改編他人文章的情況,也少有自己的心得, 翻譯稿則有時委託翻譯卻掛自己名字。 ---------------------------------------------------------↑ 前幾句主觀價值判斷,無妨,人人都有評判的自由。最後那一句 「翻譯稿則有時委託翻譯卻掛自己名字」,呵呵,如果有人能夠 指出並證實侯俊傑的任何著譯作品是委請別人翻譯卻掛自己名字, 我出一百萬元酬謝他,酬謝他摘奸發伏。如果有人能夠指出並證實 侯俊傑的任何著譯作品有別人的協助(例如 review)而未在書中 明白告示,我同樣以一百萬元酬謝他。 再看看下面這則,新出爐的: ★ 藍天使 BBS,發信:iostream,日期:1999.03.14 21:51 ---------------------------------------------------------↓ 引一句韓文正先生的話 : 侯先生把許多名著的書刊都熟讀了, 再利用他感性而有系統的文筆, 將這些知識匯集成書, 像Dissecting MFC, 或是多形與虛擬, 都是 這樣子的產物.可是侯先生他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的書生本色, 一來侯 先生沒有開發大專案的經驗, 二來他也沒有對各種語言有同等級的 認知. 一個不會寫組合語言的人, 也沒有開發過ActiveX的人, 甚至 沒有過VxD開發經驗的人, 竟然可以寫這麼多書 翻這麼多書 也算是 奇蹟了 ---------------------------------------------------------↑ 奇蹟不會發生在侯捷這種平凡人身上。這位 iostream 大約 20 出頭。 侯捷開發大專案的時候,恐怕你小學還沒有畢業。侯捷使用 assembly 的時候,恐怕你還在排排隊,吃果果。我如果不會 VxD,竟能夠 把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 第 6,7,8,9 章譯得通順,也真 是奇蹟了。我寫的 VxDs 用在刺探系統、監視系統行為、輔助 application, 而不是用在 device driver 上頭,所以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 後半部才要請有 driver 實務經驗的朋友 review。至於 ActiveX,呵呵, Visual C++ 有個 wizard,任誰三兩下也能寫個 ActiveX component。 我研究 COM/OLE 多年,你說我不會寫 ActiveX component?寫多大 叫做會寫?寫多小叫做不會寫?寫多多叫做會寫?寫多少叫做不會寫? 網路上那種無聊八卦不能在意的。在意了它,回答了它,它便如影隨形 地繼續下去。正經事兒都甭做了。 上面都是些指名道姓的。其他暗示的、明示的,又哪裡少過了? 這就是我們網路上的自由自在,諸法皆空!呵呵 :( 對我來說,任何有關個人譭譽的消息,都是雲淡風輕。 ●妙句偶得 我對 iostream 的這句話最感趣味: > 侯先生的書價, 大都是六百至九百元左右起跳, 我買一本大奧秘, 可以 > 買五本單價180的未央歌, 未內歌又何嘗不是鹿橋先生的心血結晶呢? 容我直言,你何不買五本未央歌,好好學習一下 Windows 系統奧秘? 呵呵 :) ●書價由我決定 這裡還有一段對話: iostream: > 一個作家的成就和書價沒有太大的關係 > 即使是漚心瀝血 > 也不能動輒九百元上下 > 這可苦了他的讀者呀 > 他的任務是知識傳承 > 而不是賺錢 ipng: > 言下之意似乎指一本書價格的完全由作者決定。事實是如此嗎?當然不是。 > 據我所知,書價通常是由出版商和作者協調出來的,而作者有多大的影響 > 力,在不同的出版商可能也有不同。侯先生對於價格有多大的影響力?我 > 相信侯先生是有很大影響力,但是這個價格還是協調出來的,不能指著侯 > 先生罵他的書價定那麼高,這樣有失公平。 pcboy: > 對不起, 根據弟目前和出版社的接觸, 書價是由出版商定的, 作者無權干涉 > (當然可能也有由出版商和作者協調的, 或看作者是否有名的) 在這一波又是王國維,又是錢穆,還有陳寅恪、梁任公、林琴南、李敖、 馬克斯、愛因斯坦、愛丁頓、亞當斯密斯、杜威、司馬光、高斯、蔡元培、 傅斯年、孔子、顏回…(我有沒有漏了誰?)的熱鬧場面中,侯捷成為 焦點,唔,起因於書價啦 :)。一般人對書價由誰決定,不太瞭解。 我也不瞭解別人的書價由誰決定。 至於我的書價,這樣決定: * 如果是著作,由我全權決定。我會聽出版公司的意見,但決定權在我。 * 如果是譯作,我會提供意見,最後由出版公司決定。 通常,我所合作的出版公司,幾乎都不會修改我的意見,當然不是他們 被我牽著鼻子走,而是他們尊敬我的努力,也信賴我的專業。 過去以來的譯作,有些定價稍高於我的建議,有些定價稍低於我的建議。 <COM 本質論> 的定價就稍高於我的建議。不過,無論如何,任何人對我的 作品(不論著譯)定價不滿,都可以把矛頭指向我,這一點我絕不含糊。 ●大外行 這裡有一段網友對話: cpsunny: > 一本書厚不厚跟價錢沒有絕對關係吧!重點是能不能抓住看書人的心及... > 點通學習者的迷惘。厚的半死的口水書,再便宜買了也是浪費錢。 iostream: > 厚不厚自然不是問題, 可是重點是你翻人家的書, 應該得到這麼高的價錢嗎 > 這對讀者和原作者都是不公平的 後者根本是超級外行話,完全不知道一本書的書款是如何分配的。 ●哎! 好產品,一定得有好利潤,才會讓它背後的設計者、製造者、服務者 有更高的意願繼續追求更好的品質。否則不是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我對我的作品有信心,我就絕對不會打價格爛仗。即使我認定的合理價位 不為所有的讀者接受,呵呵,吾志不改初衷。 就改行賣牛肉麵嘛。 這便是侯捷。愛不愛,隨你。 ※ 在這一波從 1999.03.13 10:52:07 開始於 Computer/CompBook 版 以【好消息, COM本質論已經出版了】為標題的一連串轟轟烈烈的 價值觀精采論戰中,詞鋒銳利,炮火四射,精采無與倫比。許多文字 讓我感受溫暖,謝謝各位。對我的批評、對我的建議,我知道並沒有惡意。 恩仇都談不上,我們相逢一笑! -- the end  -- ※ Origin: 楓橋驛站<bbs.cs.nthu.edu.tw> ◆ 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