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omp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在 [email protected] (jjhou) 的文章中提到: : 【關於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 : 侯捷 [email protected] : 1999.01.14 第一次發表於 : 清大.楓橋驛站(140.114.87.5).電腦書訊版(Computer/CompBook) : ----------------------------------------------------------- : ●讀者來函 : > 送件者: Hsiao Tsu Tair <[email protected]> : > 收件者: [email protected] : > 主旨: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虛擬機器與 VxD程式設計) 感想 : > 日期: 1999年1月13日 AM 02:01 : > 侯先生您好: : > 您剛上市的新書: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虛擬機器與 VxD程式設計)我今天 : > 剛買回來.大略翻了一下後,發現這本書除了翻譯成中文外,最有價值的部分應該是 : > 從到11章到16章由華碩工程師所加的譯註,這些譯註可說是補足了原文說明的不足 : > 與 Windows Driver 實作時發生的問題,相信必然能幫助許多像本人一樣欲跨入或 : > 從事 Windows Driver 寫作的人. : > 目前我手邊除了有這本書的原文書(一個月前買的)外,另外還有兩本有關 Windows : > NT4 Device Driver 的書如下: : > 1. The Windows NT Device Drive Book : > Art Baker : > 2. Windows NT Device Drive Development : > Peter G.Viscaroa & W.Anthony Mason OSR Inc. : > 由於 Windows 98 與未來的 Windows 2000(Windows NT5) 都支援 WDM Driver, : > WDM Driver 必然是未來 Wndows Driver的標準,雖然目前市面上並沒有有關於 : > WDM Driver 寫作書籍,但因為 WDM Drver 起緣於 KDM Driver (for Windows : > NT4)+ plug & play.....等等, : > 因此本人想從 Windows NT Driver 入門(必要時配合閱讀 Inside Windows NT 這 : > 本書),若行有餘力再看您翻譯的這本書,希望您給我一些建議好嗎? : > 另外, Systems Programming for Windows 95 這本原文書有許多 errata, 這封 : > E_mail 的 Attach 正是從 Walter Oney 的網站 Download 下來的堪誤表,希望您 : > 這本中譯本在未來再版時能加以更正這些 errata, 謝謝! : ●回覆 : 蕭兄: : 謝謝您的熱心。<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 - 虛擬機器與 VxD 程式設計> : 未將 Walter Oney 網站上的 errata 納入,是我的疏忽。我會: : 1. 在收到中譯本之後(真是的,我自己還未看到成品呢,心很癢), : 核對頁碼,在此 errara 上添加中文版頁碼,然後刊載於 : BBS(News)/Computer/CompBook 版。 : 2. 在新刷中將此 errata 涵蓋進去。為恐變動版面(那將是大工程), : 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另闢一個「errata 附錄」於書末。 : 您提到華碩工程師為 chap11~chap16 所加的譯註的貢獻,足以令我 : 及華碩的朋友們開心,欣慰心血沒有白費。這些朋友平常工作緊得要命 : (股王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願意撥出時間來做這種「幾乎沒有收益」 : 的工作,我想是使命感與理想個性使然。而我自己,這麼做的原因, : 一方面固然因為那些章節是我的弱處,需要朋友幫忙,一方面是希望 : 起個示範,告訴所有出版電腦翻譯書的朋友,什麼是做書的嚴謹態度。 : 當然,你對此書的印象,都還只是乍見之下的印象。盼您以及所有讀者, : 都繼續給我指正。 : 您提到希望我給一些關於 Windows NT driver 學習和閱讀上的建議。 : 這一部份,我想以 WeiPo 兄的實務經驗與熱心,是最合適人選了。 : WeiPo 正是 <Windows 95 系統程式設計 - 虛擬機器與 VxD 程式設計> : chap16 的檢閱者。 : WeiPo 兄,請發言… :) 呵呵..., 想不到會被侯捷師兄點名, 那就在此提供一些意見: 一般 programmer 面臨新技術時, 總是希望能有書, 有老師幫他很 快進入狀況, 掌握核心. 連我也不例外. 尤其看到其它人談論到 好像很新奇的技術, 心理會癢癢的, 深怕技術會落後別人, 也開始 投入行列, 而不管對其工作是否有迫切的需要. 對想寫 Device Driver 的人, 適當的壓力是必需的. 唯有如此, 才能逼著你打起精神做下去. 現在會急著想學好 WDM 的人, 我想絕大部份是在 Chipset, IC Design house, Hardware 公司上班的 Programmer. 學生不太可能 有如此迫切需要. 從上一波的 USB Driver, 就整到一堆 Digital Camera, Monitor, Joystick, Mouse 公司, 最近則是 AC97 Link Driver. 自從 INTEL 宣布要做 Whitney Chipset(可整合 VGA, AUDIO, MODEM)後, SOC (System On Chip)的觀念就突然開始流行(雖然矽統是第一家商品化的 , 但份量沒 INTEL 的重) 國內威盛, 矽統, 揚智不敢掉以輕心, 紛紛養起一批 Device Driver Programmer, 又 Microsoft 推出 WDM 架構要一統 Window Device Driver, 逼廠商要上 Window 2000 一定要用 WDM. 真的是雪上加霜. 而這邊就牽涉到同業競爭, 利益的問題. 有實務的人會去教會競爭對手嗎 ? 一些老美顧問公司也是先接替大公司寫 Driver 的 Case 賺第一波, 爾後再開 Seminar 賺第二波, 最後出書賺第三波. 所以要想搶在邊際效應最大的第一波, 那就要 "男兒當自強", 等書出來後, 大概連對手公司也都會了. 寫 Device Driver, 應先求諸己, 男兒自強, 先好好看 DDK, Trace Sample Code 把基礎打好. 不要直想對外求援. 觀於 WDM 的 Feature, 看看 98DDK, Window 2000 DDK beta 2 的 On Line Doc 就知道. 但真的要懂, 那就跳下去寫, 從 Trace, Debug, 查 API 用法, 看 Kernel 運作方式, 這樣一路走來, 無形中就慢慢懂 WDM 的架構, 用意, 及優點. 這道理很簡單, 端看個人的毅力程度. 其實上面 這麼多廢話, 可歸納成一句: JUST DO IT!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 進入知名公司, 會讓你快速取得相關 Driver, Chipset 的 資料. 如華碩能第一時間就拿到 S3, nVidia, 3DFX, Trident 等 VGA Driver, DataSheet 以及 Intel, Microsoft 的 Confidential Data. 用心去 Trace 這些資料後, 宛如站在巨人的肩膀, 吃了大補丸. 一些小公司可就被冷落在一旁. 以 3DFX 的 VooDoo 3 而言, 是 3DFX 主動找華碩(其實從 VooDoo 1 就開始), 願意全力提供相關資料來協助華碩. 而一些台灣小公司找 3DFX 都吃閉門羹. 老實說如果今天我還留在資策會, 功力一定遠遜於現在. 就是進華碩, 有豐富資源, 外加產品趕時效的壓力, 一路走來, 在不知不覺中, 培養出現在的功力. 也有以前在 資策會認識的人說, 我進華碩是拿命換錢. 但套句王永慶的話: "我只會閒死, 不會忙死". 況且工作中還有許多樂趣如: 久久苦思不解而突然想通時的快感, 或抽絲撥繭漸漸窺得核心的過程, 知道一些 Intel, SiS, ALi, VIA, nVidia, 3DFX 的小道消息. 單純為錢而工作是蠻痛苦的, 但若工作與樂趣結合那是再好不過. 記得曾有記者訪問研究超導體的朱經武博士說, 一星期工作 7 天, 每天工作 14 小時, 會不會感到倦怠. 其答覆是, 有人出錢讓他 買昂貴實驗設備, 做感興趣的工作, 高興都來不及了, 怎會抱怨呢? 舉個例子:我的朋友 Gardfield, 進到某家 Chipset 公司, 將 Leader 規定 2 周交 Project的 Schedule, 誤聽成2 周交 Project. 結果連夜趕工 2 周後就真的交差. 而 剩下空餘的時間還主動去摸不屬於份內工作的技術. 像這種人會被公司埋沒還真難! Adrew S. Grove 說到: " 沒人欠你一碗飯, 你必須自己當家, 你每天都得和上百萬的人競爭, ... 必須思考如何提升本身的附加價值, ...主要的關鍵在於認清只有你 是自己的主人, 如此才不會成為這場硬仗的犧牲者. " 張忠謀先生也說過: " 工研院其實是一個區域性的, 並無必要做世界級. 事實上我是極少數之 一覺得, 必須如此; 雖然很多人嘴上說世界級的, 但真正要他們付出做世 界級的代價時, 他們就想: 為什麼我們要做世界級? 我們本來就很好嘛. 但是他們沒看清楚時代在變, 那時的環境他們可以相當平凡--一個區域性 的研究機構, 大家就可安居樂業, 也沒有太大壓力. 然而, 再過十年, 二十 年, 假如他們還是平凡的話, 就會有危險了. 這個他們沒看出來, 因為的 確沒有所謂的 [清楚而立即的危險]. 對企業而言, 不做世界級是一個 [清楚而立即的危險], 馬上就可看出來; 對工研院而言, 這不是一個 [清楚而立即的危險]. .. 所以[世界級]的定義, 就是能對世界任何公司有競爭力" "優秀人才做有興趣或認為有希望的工作,..,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研發人才 應有的環境, 但在競爭激烈的企業裡, 這是錯誤的觀念. 一個業務不振的 企業裡, 自由研發的世外桃源又能維持多久. 我所說的 [研發業務生命共同體] 當然不適用在基礎或尖端研究上. ..., 但 是, 即使在最大的企業裡, 基礎或尖端研究也只占研發工作的小部份. 絕 大部份的研發仍應與業務息息相關. " "此外我也想談談人力資源專家所謂的「生涯規畫」,很多年輕人來應徵 工作時,會被問到將來的生涯規畫如何,可能聽到是「先做三年工程師, 再去念mMBA、畢業後轉往業務部門,過幾年希望能到國外工作一陣子, 最希望能擔任公司副總,對於這種生涯規劃我很不贊同。一來面試時的主管 通常大概是四十歲左右的經理,你跟他談到四十五歲擔任副總,不是很違背 人情嗎?更何況世事難測,這種預計未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且預先規劃 未來要做的職業,對目前工作的投入也打了折扣,有時徒然提高期待造成失望。 我認為最好的生涯規畫,就是在每一個崗位上永遠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且對 公司產生貢獻,盡力去做" 公司最忌恃才傲物, 團隊精神薄弱的 Programmer, 不要自認公司沒有你就活 不下去. 除非你是高級管理者, 有一批優秀的團隊肯替你賣命. 如突破科技的 陳鴻鈞, 從致福->亞瑟->突破都有優秀班底跟著他走. 光 Device Driver 就分 VGA, NDIS, File System, Bus Master, Audio, USB, 1394, FIR... 國內那個人敢誇口 說全會 ? 視野越廣闊, 就會越自謙. 今天比我優秀的人太多太多了, 只是我比較幸運 進到好公司, 透過公司的影響力, 能有機會與 Microsoft, Intel, nVidia, 3DFX, S3 等國際公司接觸, 進而開拓個人的視野. 今天若眼高於界, 自認聰明絕頂, 嫌東嫌西的, 還緬懷以前在大學時期的成績單或前份工作的職位찬 那只是阻絕自我成長的動力. 雖說大學, 研究所六年比別人差, 若往後在社會上 20 幾年, 只要肯拼, 抓對 方向, 外加貴人相助及天時地利, 也是有機會超越昔日的自我. 看看是要用 6 年來延續 20年, 或用 20 年來超越 6 年. 但有時真的是: 時也,命也, 運也. 命中注定走霉運,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即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但成功一定要努力. 最後又到打廣告時間: 因為業務繁重, 華碩要再找一批 Software RD 從事: 系統, Device Driver, 多媒體方面的 Case. 去年 VGA 部們賺 1 億, 今年賺 5 億, 又積極爭取美日系統廠商的訂單. 並穫 Tom's Hardware Guide 網站, 在 Diamond, ELSA, STB, Creative Lab 中, 華碩 V3400TNT 被評為最佳 RIVA TNT 卡. 未來準備以 VGA Card 為基礎去耕耘相關產品, 所以現在要再培養一批 RD. 需大學以上相關科系畢業, 有 Device Driver Programming 經驗 1 年.   請將履歷表寄到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 150 號劉先生收, 請註明是應徵 軟體驅動程式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