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4、子產不毀鄉校(襄公三十一年)──民心可疏導不可左右   鄭人遊於鄉校1﹐以論執政2。然明謂子產曰3﹕“毀鄉校﹐何 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4﹐以議執政之善否。其 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 之﹖我聞忠善以損怨5﹐不聞作威以防怨(6)。豈不遽止(7)﹖然猶防川(8)﹕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9)﹐不如吾聞而 藥之也(10)。”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小人實 不才(12)。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13)﹖”   仲尼聞是語也﹐曰(14)﹕“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注釋】 1鄉校﹔古時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 2執政﹕政事。3然明﹕鄭國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4退﹕ 工作完畢後回來。5忠善﹕盡力做善事。損﹕減少。(6)作威﹔擺出 威風。(7)遽(ju)﹕很快﹐迅速。(8)防﹕堵塞。川﹕河流。(9)道﹕ 同“導”﹐疏通﹐引導。(10)藥之﹕以之為藥﹐用它做治病的藥。(11)信﹕ 確實﹐的確。可事﹔可以成事。(12)小人﹕自己的謙稱。不才﹕沒有才能。 (13)二三﹕這些﹐這幾位。(14)仲尼﹕孔子的字。(孔子當時隻有十歲﹐ 這話是後來加上的。) 【譯文】 鄭國人到鄉校休閒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 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毀 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裡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 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 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 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 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然明說﹕“我從現在起 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 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於我們這些臣子﹗”   孔子聽到了這番話後說﹕“照這些話看來﹐人們說子產不仁﹐ 北打下如估” 【讀解】 春秋時的鄉校﹐讓我們聯想到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民主政治。在 希臘、羅馬凡﹐自由民﹐都有參與政治的權利。鄉校自由地議論 政治﹐與希臘、羅馬的情形有些相似﹐但有一個重大差別﹕鄉校 的平民百姓雖然可以議政﹐卻無權參政﹐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因此﹐二者有實質性的差別。   不過﹐考慮到中國傳統等級制度之下的政治專制﹐能移開一 個口子讓老百姓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地議論統治者﹐真是 要很 大的氣魄和開闊的胸襟。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在幾千年的傳統 社會中﹐即使不是絕無僅有﹐也算得上幾十年、幾百年才會見到 一次。   完全可以設想到老百姓議政的內容﹐比如國家的繁榮昌盛﹐社 會的風習﹐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施政方針﹐一直到 宮廷秘聞﹐某個官員乃至國君的私生活。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平 民百姓中橫挑 子豎挑眼、雞蛋裡面挑骨頭的人﹐畢竟是少數﹐而 大多數人的。目中都有相對公平的衡量尺度﹐他們眼睛盯住的是 統治者的施政實績﹐而不是統治者的夸夸其談。   可以打個比方﹐老百姓的評論﹐是統治者所作所為的無情的 鏡子。統治者可以用高壓手段迫使百姓保持沉默﹐卻無法使人們 不在心裡估價﹐無法左右人心的向背。所以﹐沉默並不意味著順 從﹔相反﹐沉默中蘊含著可怕的力量。 -- 紗雲拭皎月﹐月色益鮮潔。 ※ 修改:‧yaclear 於 Mar 17 06:44:28 修改本文‧[FROM: 166.111.73.151]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