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mao (侐禱)》之銘言: : 我們學校有很多學生自己辦的刊物, : 多是文學類的,少許學術類的 : 申請應該不太困難 下面轉錄一篇台灣高中生校刊上面的文字〈建中青年,建中是台灣最知名的高中, 位於台北〉,寫的是之前建中走向改革開放的故事。寫得不很好,讓你們見笑了。 建中青年的文筆素質,普遍稱1988前後最高。這篇是1998年的作品。 如果可以,您可以分享一下你們那邊的校刊文章嗎? 火種以及一群人的故事 「火種」以及一群人的故事 星星之火 ..但願這一份刊物足以點燃一點星星之火,誘發更多同學的光和熱..    火種第一期發刊詞《走入地下宣言》 1992年十二月,「火種」發刊。 「到底是誰做的?」教官們心中都畫著這樣一個問號。今天對他 們而言,比十二月裏的每一個日子都還要冷。 1992年的校慶,當全校沉浸在節慶的氣氛中時,這些教官們卻忙 著在各班教室、社辦甚至廁所裏穿梭,像撿鈔票一樣一張也不放 過地搜尋一份份B4大小的文件。 這份文件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影印得很差,邊上用奇異筆寫著很 醜的「火種」兩個大字,真是一份其貌不揚的刊物。但是它的內 容讓學校不少師長和訓導人員氣急敗壞。 首先一開頭就是一篇「走入地下宣言」,通篇大逆不道、口氣兇 狠,還說發行地下刊物是「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後面幾篇更 是亂七八糟,藉用各種不倫不類的諷刺、及替師長取綽號來表達 0 抗議。 這當然不能在學校裏面亂發啦!要不然怎麼成體統?於是教官室 緊急大動員,一大早在廁所牆壁上發現這份玩意兒後,就盡其所 能地到處搜索,打算讓它一份也不要流出去......。教官們的努 力不是全然沒有貢獻,大部份的刊物是被收走了,但是天不從人 願,前一天晚上就有不少的同學們留校布置,或多或少總是會有 人撿到的。就這樣,第二天早上舉行儀式的時候,每班就在行列 間傳遞著,藉以打發來賓致辭的時間。 校慶的玩樂對大家還是最重要的,這份刊物當天沒有奪走校園裏 的熱鬧氣氛,校慶還是愉愉快快地進行。但是過後的幾天,這件 事難免在校園裏吱吱喳喳,讓人聽了心煩,畢竟好幾年來,至少 在同學們可以記得的範圍中,學校裏面還沒有如此這般的東西出 現過,除了前幾年六四時有人貼貼海報聲援大陸災胞以外,好久 沒有人那麼慷慨激昂了。 好在這種吱吱喳喳的聲音並不算大,至少還可以讓訓導人員們保 持優雅的沉默,於是大家就假裝忘了這件事。 但是很不幸地,在大家真的忘了這件事之前,一月四日,第二份 「火種」又出現了。 這一次這些滋事分子變得更為狡猾,他們不再用塞抽屜、貼牆壁 的方式了,而是乾脆請大學裏面的學長姐在上學時間站在學校附 近的必經之地散發,使得每一張刊物都百分之百地送到同學手中 。每一張一開頭,就是大剌剌的一行字:「火種,燒起來了!」 太囂張了!簡直是沒有王法了!當然不能再裝聾作啞下去了。教 官開始在各班教誨同學,告訴大家要理性思考,不要學習社會上 的不良行為;訓導主任嚴厲地申戒全體同學:不要讓大學裏的壞 分子利用,這個刊物很明顯是大學的學生來滋事的;連校長也在 週會上怒氣沖沖地說:「什麼火種?你是要燒誰呀.....!?」 誰也不燒。它只是一群人拿出一點年輕氣盛燒出來的東西。 -------------------------------------------------------------------------------- 燎原之姿 ..除了紀念書包,再也沒有什麼傲人的成就可以讓我們抬頭挺胸..    火種第二期《也是篇沒落神話中的一個》 一共兩期的火種的內容到底是針對些什麼呢? 第一期的一開頭,就是發刊詞《走入地下宣言》: 「這是一份未經學校認可的刊物,習慣上,大家稱這一份刊物為地下 刊物.... 「走入地下,並不代表我們見不得人,而是證明了在檯面上已經沒有 任何空間讓學生去表達意見.... 「我們雖然走入地下,卻因背負著神聖使命,而心安理得、光明正大。」 而內容中用字極為辛辣刺激,其他各篇還有直指學校教職員的, 如《超級逍遙遊》一篇: 「....他(前文所提到的某訓導人員)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的『訓導閹官』,統整『訓閹』生殺大權.....。」 而整篇中在當時最引起討論的,是有關國民黨社的秘聞。 刊物上的名為《誰是地下?》的第二篇文章,挖出了學校悄悄在 搞的一個社團-「薪傳社」: 「....什麼是薪傳社?....這個未在訓導處掛牌營業的地下社團 ,擁有一個不算小的社辦,還可以請公假開會,教官、主任對社 員也多所呵護丶丶老實說,它就是一個小型的國民黨黨部,以往 叫做『自強社』。過去氣燄高張,今天仍然享盡特權。」 內容中同時宣稱調查局要求此一社團成員「隨時反映校內情形」 ,把這個小道消息炒得活靈活現。 在刊末還有所謂的「七點宣言」: 一、開放言論自由,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學生言論管道; 二、廢除特務組織  薪傳社; 三、廢除刊物審稿制度; 四、減少社團管理限制,賦予自治權; 五、賦予班聯會全權代表權; 六、加強學生與校方溝通交流管道; 七、校方公開答覆﹃火種﹄所提弊病並提出具體方案。 這些即使在今天看來,還是太過於天真、不可能實現的要求。 第二期的版面較為清潔整齊,但內容的語氣則如出一轍。 從發刊詞《火種燒起來了》中,可以知道他們首先做了一部份的反省: 「....『火種』所受的評價也不太一致,根據筆者所了解,大部 份的同學對『火種』的勇氣給予支持丶丶但也有一些同學認為有 部份文字有欠公允或理性,這些問題我們內部也發現了....但務 必請大家相信,『火種』絕對是出自於我們愛校、愛自由的熱誠 ,和清白的良心....。」 但接下來馬上開始緊咬校方: 「有趣的是,學校行政當局似乎沒有對火種表示任何意見...... 訓導處對校園內的風吹草動大都瞭若指掌,不太可能不知道火種 ,為什麼卻毫無答覆呢?我們可以確定他們是在裝聾作啞,面對 我們的點名批判,他們的戰略是作縮頭烏龜....。」 另外還有一名附中人士的聲援,以及嘻笑怒罵的《金駝獎》等等數篇。 附帶說一下,火種帶來比較大的效應,倒是一些用語及綽號。例 如文中污辱訓導人員「某」、及將資源大樓頂上的裝飾謔稱為「 墓碑」,都在學校裏頭流行過一陣子。 -------------------------------------------------------------------------------- 誰來點火 不要因校方的這些規定礙不著你,而認為我們多此一舉 ,更不要以為你已經活得夠好了,而就此茍安。  火種第一期《囝仔郎有耳無嘴》 在三年之後,當大家就要忘掉這件事的時候,我們才把它重新從 記憶的瓦礫中撿出來,同時也投入不少功夫來把當年並未公開許 多部份找出來。其中之一,就是當年參與的人(當然都是從這個 校園消失許久的陌生名字)。 當時運作的主要成員,還可以考查得到的有:范光描、廖琳環、 陳孟弘、邱威傑、劉燈以及丁允恭。 范光描是當時的班代大會議長,算是訓導處紀錄累累的黑名單, 在此之前,他才籌備過一場流產的「草地解放運動」。廖琳環是 學生論壇社社長,常辦讀書會的左派青年。他們兩人一直是火種 秘密人際網絡的主軸,擔負聯絡等等的責任。 陳孟弘是美術社社長與班代,與范光描在班代大會上認識;邱威 傑是戲劇社社長,後來因為累積過多的缺課而轉學離開建中,「 流浪」到某劇團。 劉燈是資訊社的社長,同時是校園裏幾份刊物的編輯,高中時在 電腦玩家裏也小有一些名聲,他總是自嘲為「一個孤僻的人」。 在大家經濟拮拘及為了保密的情況下,火種都由他負責打字排版。 這些人中的另一個成員是丁允恭,他屢在紅樓文學獎領獎時「態 度倨傲、大放厥詞」,而被目為火爆浪子。「火種」的名稱和兩 期的發刊詞都是他的手筆,而與此有關的、另一段更「詭異」的 事,是他「顛覆」在學校偷偷運作的國民黨社的過程。火種中對 薪傳社秘密的揭發,就是由此而來。 事實上,也是為了揭發這個社團,才一鼓作氣完成了刊物。 因為班聯會活動的緣故,丁允恭在一年級時即常在訓導處來回, 也在校內有一定的活躍程度,而他又不像范光描等人有與訓導處 正面衝突的前科,於是某位主任,同時也是校內黨務的負責人, 便特意在校長面前推薦他入社,卻沒有想到這等於是把消息洩漏 給了「匪諜」。 說一句實在話,這個享有特權的黨社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大秘密 ,但是大家也始終不能清楚其中的內幕,早有不少繪聲繪影,再 加上許多「做得說不得」的行徑,更使得校方要「稍稍」封鎖一 下消息。 現在這位訓導人員洩漏了不少有關該社的事物,想要滋事的「不 良份子」們當然樂得趕緊抓包,透過丁允恭搜集了不少的資料。 再加上自從「草地解放運動」流產之後,范等人即亟思下一步的 行動,但苦無著力所在,丁對范提出製作刊物的構想,本來並沒 有太重要(甚至只是一次教室外面的閒聊中所提過而已),但現 在有此秘密的揭發,使得發行刊物變得相當有衝突性,也同時使   得他們開始積極投入「地下刊物」的計畫。 在刊物製作的過程中,工作群進行了幾場集會,大多是在台大附 近的泡沫紅茶店,還有勞動黨黨部。這其中曾有在台大就讀的學 長的參與、支援。 其實參與「火種」的同志,還包括了幾位外校同學的參與,像是 第二期的其中一篇據說就是當時師大附中的班聯會主席所做。而 更重要的,是一名北一女的陳姓同學,後來她在北一校園掀起「 校園隨筆」事件,喧騰一時,還使北一訓導主任淚灑市議會。她 甚至可以說是「火種」的活動中最積極的一位,大概是因為比建 中的同學們還少了一份顧忌。 「火種」的名稱,是某一次工作群借用勞動黨黨部開會時所決定 的。這個名字是由丁允恭取的,一方面是取其「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的寓意,另一方面也隱含要以「火種」與「薪傳」一別苗 頭的意味。 幾次集會下來,只處理到一些細節問題,最後反倒是大家急急忙 忙把稿寫完,把錢湊一湊就送印,前面集會對刊物的發行並沒有 太具體的貢獻。但是這些集會也不是全然沒有意義,至少對這些 夢想玩革命遊戲的年輕人是一段可貴的回憶。 為了避免身份的曝光,大家在字裏行間特意偽裝成三年級的學生 ,以誤導學校的搜尋方向。文件末尾的署名是「反白色恐怖聯盟 」,說老實話實在有點好笑。最後的工作 ---散發刊物對這群「 反白色恐怖聯盟」來說是一項太過危險的任務,於是便由大學學 長來完成。 -------------------------------------------------------------------------------- 餘燼不滅 ....那墓碑上寫的是誰的名字?    火種第二期《也是篇沒落神話中的一個》 火種真的燒起來了。 除了等待學校的反應以外,「反白色恐怖聯盟」可也沒有閒著, 還在想盡各種辦法把事情搞大、把溫度升高、把衝突加大。最快 的手段當然就是「家醜外揚」。 各報社大多收到了一份有關明星高中建國中學的學生搞地下刊物 的消息。不消說這是「反白色恐怖聯盟」送去的,還真有好幾家 報社刊登了新聞,使建中校方更覺臉上無光。廖琳環還以筆名發 表了一整篇的報導到當時剛創刊的「群眾」去。 接下去就是學期下旬的班聯會改選,這是近年來唯一一次非同額 競選,由火種陣營所支持的尹相志擊敗了教官所支持的另一組人 馬,陳孟弘與丁允恭也進入了班聯會行政部門擔任幹部。 但這並不是最終的目標。火種的同志們最希望的還是能喚起建中 學生的「反抗習慣」。這個理想也很快地實現了。   建中很快就有名為「阿嚕巴」的第二份地下刊物的誕生,據說是 班聯會鄭姓康樂與一名羅姓班代所為。這一份刊物一共發行了四 期,與學校的對立程度是有增無減,抗爭之中曾經有人半夜進入 校園與教官捉迷藏、散發刊物,還把校門口的蔣公銅像潑灑上紅 色的油漆(多虧了可憐的教官們辛辛苦苦地用松香水把它擦乾淨 )。   後來陸陸續續地發生畢業書包抗爭等的事件。這一段日子,不論 理性與否,可以算是建中比較有活力的歲月。   無論如何,這段歲月過去了,這群人也離開這座校園了。   但是,青春還是留在這個地方,與我們在一起。 -------------------------------------------------------------------------------- URL:http://www.ck.tp.edu.tw/external/teenager/103/fire.html -- 接受我帶著微笑的 愛的雙中指 凸^_^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59.183.131
totorro:成青就不知道在幹嘛 推 218.34.247.45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