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德文改革和漢字改革隨想(摘要﹒上)                 ﹒彭小明﹒ ◇ 方便技朮處理的限度:不傷害民族文化   文字改革是為了什么?德文的改革想更加規則化,實際上也就是更加方便技朮 處理,例外越少,技朮上越方便。可是即使是這樣,改革者還是沒有取消德文的兩 個重要特點,一個就是一切名詞都要大寫,另一個就是四個變音,a,o,u頭上 加兩點,以及ss與一個類似B的特別字母作對應。一切名詞要大寫,其他國家都 沒有,在輸入電腦或機器打字時要多用大寫鍵,就會部份地影響輸入速度,出錯機 會也大為增加。四個變音在技朮上給德文的電腦鍵盤帶來很多問題。德文跟英文的 電腦鍵盤不能通用,通用時就寫不出加兩點的字母和ss的對應字母,用德文鍵盤 寫出的內容含有這些變音,就不能直接進入電子信件E-mail,否則會造成對 英文電子網路internet的干擾。   可是德國人沒有在改革中提出要改掉這些不方便的地方,反而還要強化ss的 規則。德文本來就是拼音文字,而且跟英文同屬日耳曼語族,詞匯和語法的深層結 構上有很多的共同點,四個變音中,a,o,u頭上加兩點,歷來就有權宜寫法a e,oe,ue。只要舍棄以上書寫差異,邁出小小的半步就可以與英語共用鍵盤 ,直入網路。可是他們就是不越這雷池半步。為什么呢?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懂得 維護自己的文化,不能為文字輸入的技朮方便去犧牲文化本身的特點。西方文字是 語言的記錄,語言是文化的基干部份。雖然在我們的眼中,德國文化跟英美文化相 當接近,可是他們還是絕不愿意互相混同,要在語言和文化上保持各自的特點。從 這一點出發,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相差那么大,怎么能夠廢除漢字去屈就拉丁字母 輸入電腦的技朮方便呢?無論如何,“漢字文化派”強調“漢字不是簡單的語音記 錄,而且是一定的文化載體”的看法是無法否認的。   文字改革有技朮上方便的目的。但是不能無限度地追求技朮方便,必須以不損 傷民族文化為限度。漢語拼音方案在民族文化方面小有犧牲,長期地、直接地用電 腦輸入漢字,人們會對漢字的結構和筆形逐漸疏遠和淡漠,但是在技朮上贏得了方 便,漢字進入了簡便的電腦鍵盤輸入時代。漢字簡化方案的失誤在于,相當多的簡 化漢字喪失或減少了原來承載的文化信息,也就在文化的古今傳承上切割了延續千 年的血脈,卻在技朮上又沒有贏得方便。   在今天許多方案都能夠將漢字輸入電腦,盡管還不能盡如人意,畢竟可以逐步 改進,再要提出進一步簡化漢字、甚至于廢除漢字就是十分糊涂,數典忘祖了。   普通語言學解釋說,文字是語言的記錄。在理解上,應該強調絕不是簡單語音 記錄。否則就是錯誤的。德文的四個變音就不僅僅是簡單語音的記錄,而且是語言 特點的記錄。a,o,u頭上加兩點,發生的音變跟該詞的原形有對應關系。有的 表示詞性、性別或數量的變化,有的則是表示“小的”,或者就是愛稱。這些變化 、指小和愛稱形式已經承載著一定的文化信息。語言是文化的有機成份,文字記錄 語言,而不是記錄語音,所以也是文化成份,所以不能任意取舍。拼音文字的德文 尚且如此,漢字則更不待言。琵琶和枇杷語音是一樣的,可是具有文化上的不同意 義。漢字除了讀音以外,還有它的視覺形像,從而構成了它在詩詞、對聯、匾額、 字謎中的時空綜合美學意義,改用拼音則將切除它的很大一部份文化信息功能,這 是民族文化母體所不堪忍受的。   英文也有許多同音不同形的詞,依靠視覺加以區別。不規則拼讀的外來詞,實 際上以它們的形式記錄了不同時期、從不同民族借取而來的痕跡,也是它們的文化 信息。 ◇ 簡化不符合教育規律   艾爾朗根大學Veith教授對德文改革派的反駁中,最后一部份觸及到教育 學上一個重要的事實。語言教學與年齡有十分重要的關系。兒童少年不僅易于模仿 語音,而且易于記憶語言文字的變化和特例。德文改革派強調在低年級教學規則, 以減少聽寫錯誤,實際是本末倒置,是讓假象欺騙自己。教學規律告訴我們,低幼 學童對于文字規則并不敏感,習慣于模仿和直接記憶。經過若干學期的積累之后才 逐漸覺醒,進入歸納和分析。這種能力可能持續到少年時代。各種例外、特殊形態 一旦被記憶,可能終身難忘。各國學校都是利用這種優勢讓學童完成語文教育。一 旦錯過學齡,掃盲的困難就會跟文字的不規則成份的多少有關系。漢字言文不對應 ,掃盲難度大。美國文盲多,英文本身的拼讀缺陷也有責任。美國小學教育紀律松 弛,學童荒廢了正常學齡,再來掃盲,就遇上了“國難”(英國人稱英文的拼讀缺 陷為national difficulty)。德國學校的紀律現在也日漸松 弛,部份青少年蹉跎歲月,荒廢學齡,流向社會。一九九七年三月文盲約三十萬人 (全國總人口七千九百萬)。由各地勞工局失業人員輔導部門負責掃盲。脫盲過程 也非輕易。   台灣沒有推行簡化字,卻基本沒有文盲。這一對比告訴我們,學校教育中多若 干筆划沒有根本影響。決定性的問題是國家撥出的教育經費(保証師資和校舍)、 不分階級出身的全面義務教育和沒有頻繁政治運動折騰的教育環境。   抱怨漢字難學難記最厲害的是中國下層社會幼年失學的文盲和半路出家學習漢 語的外國人。他們都是錯過了學齡而要學習漢字,所以叫苦不迭。瞿秋白、吳玉章 當年面臨的多半是中國的城鄉貧民、蘇聯遠東地區的華工和蘇共的對華聯絡干部。 所以容易得出廢止漢字的結論。   昆明宣言派倡導青少年應以漢語拼音輸入法為主的方向是正確的。小學和中學 階段要打好漢字基礎,同時學會拼音。在漢字基礎牢固以后,學習拼音輸入。在方 言區,可能教師和學生都無法避免方言缺陷,n和l,或f和h,或an和ang ,或en和eng,或z和zh,或c和ch,或s和sh不分也不用害怕。堅持 按課本和詞典教普通話,經過反復,正確的拼法就可能跟字形、不標准的字音一起 被學生作為特例記住,以后就不會忘記。  德國也是方言紛繁的國家。北部沿海的土話跟南部山地的土話几乎無法互相溝 通。國家提倡標准德語(以漢諾威方言為基礎方言)。波恩地區的方言是波恩科隆 方言。德文教堂kirche和櫻桃kirsche只是一字之差,按標准德語發 音不同,教堂詞尾讀“謝”,櫻桃詞尾讀“社”。波恩方言都讀“社”。有的小學 生就跟父母一樣,兩個詞發同一個音。可是經過聽寫訓練,他會記住,寫法不同。   在海外中文教學中有一種反映,學生在簡繁共存的時候,傾向簡化字。是的。 筆划簡單。但是筆划簡單只是減省了若干書寫的勞作,兒童和文盲當然希望減少若 干筆划的描摹,所以造成錯覺。實際上一個字無論繁簡,它的音、形、義,都要通 過視覺、聽覺,發聲器官和大腦的理解反饋多次,才能建立記憶。字形,作為一個 整體的視覺圖像被傳輸,繁體字是一個視覺圖像單位,簡化字也是一個視覺圖像單 位。視線掃描的面積也是相同的字形方塊。簡化字的空白雖然多一些,可是視線掃 描并不能忽略這些空白,空白和筆划在傳輸信號意義上是同等信息量的信號。所以 簡化字和繁體字建立記憶的過程是一樣的。漢字不容易記憶的問題,簡化字并沒有 解決。學童少寫几個筆划,并不能加快對這個簡化字的記憶。反而倒造成了一種錯 覺,似乎簡化字有利于兒童教育和掃盲,這一錯覺應當破除。 □未完待續□ □ 寄自德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55.123.196
jimmyduh:借轉China板 謝謝 推 203.73.251.67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