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喂!!也不看看始作俑者是誰,沒人看又不開放公平市場 自然要在台灣內銷聲匿跡,還好意思來說嘴,被抵制啦 ====================================================================== 看不見的危機 /揭陽  最近的世界大勢中,有兩件事情特別值得台灣注意:一是美伊開戰後的國際情 勢連動變化;二是北韓公開承認擁有核武的後續發展。在共和黨贏得期中選舉之 後,美國對伊拉克動手已箭在弦上,但北韓在日前宣佈擁有核子武器,發動九一 一攻擊的蓋達組織又聲稱將對美國「二度攻擊」,引起「美國是否有能力同時三 線作戰」的質疑;這些國際惰勢的連鎖效應,將牽動台灣的安全,並可能對台灣 造成威脅,而威脅的對手,就是中國。不可諱言,台海的安全,其實都繫於美國 之手;但在美國單邊主義成外交政策主流,和島內心防鬆懈、缺乏危機意識的雙 重因素影響下,台灣的「安全保險」已經出現變化,民主的福爾摩莎,正面臨著 「看不見的危機」。 透視台美中三邊賽局  在台、美、中三邊的動態賽局裡,最有可能發生狀態變化和權力質變的時間, 應是在2004年到2008年之間;台灣和美國,都將於2004年和2008年進行總統 大選,新的領導人和領導班子與新的思維對策,都可能會使目前的局面產生變 動。政權和政策的輪替,本是民主的常態和精神所在,重要的是維繫國家安全的 大原則不變,於此基礎下追求人民最大和最公平的幸福;可惜的是,台灣目前卻 因政黨間缺乏對兩岸情勢的共識、政府的兩岸政策方向不清、缺乏敵我意識而使 美國對台灣產生不滿,徙陷台灣於危城之境。 韓戰發生之時,美國除援兵南韓外,更派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目的在確保台 灣海峽之國際航線地位,並以行動強化台灣海峽屬公海的主張,扼止中國將台灣 海峽視為內海的野心;此一行動,保住了台灣海峽在海洋法中的公海地位,也維 持住兩岸間近半世紀的西線無戰事。但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此一台海安全 的重要分水嶺似乎在最近產生些微變化;日前中國軍艦繞行台灣東海岸,雖未對 世界公開主張海權,行動中卻隱含宣示台灣周邊海域為中國內海之實質意圖。此 一對台灣主權及安全挑戰意味甚濃的舉動,政府居然不為所動,似乎對中國此一 挑釁行為採隱忍的態度,也使美國因主權所有國無反應而不便插手,並對台灣此 態度大惑不解。台灣海峽每天有四百艘以上的商船通過,還不包括軍艦活動,政 府對中國軍艦繞行東海岸的事實佯裝未見的駝鳥心態,充分反射出台灣在「如何 面對中國」的問題上,缺乏整體的作戰方針與國際安全的概念。 兩岸政策令出多門  政黨輪替以來,兩岸政策一直「令出多門」,從來都沒有確定的準則和方向, 即使在民意透過選舉一再交託權力之下,政策主動權卻在主事者有意睡意下,一 直被「泛藍」系統挾持;在朝野因敵我意識不清而無共識交集的狀態下,扁政府 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舉凡兩岸間的重要舉措和行動準則,一直都在 虛無綜渺間;有時「戒急用忍」、有時「可能開放」,面對將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的 「松山機場直航」與可能拖垮台灣經濟的「全面三通」,陸委會也未見有明確否 定或贊成的主張,「兩根手指」究竟是「兩個談判代表」還是「一邊一國」…… 從民間社會到美國政府都在霧裡看花,「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更糟糕的是, 樓梯都快響塌了,亂踩的人還死巴著不肯下來。兩岸政策的紊亂無章法,政府絕 對要負完全的責任;監察院糾正行政院執行「戒急用忍」政策不力,即為民意對政 府執行兩岸政策毫無章法極為不滿的最好例證。 政策準則不明是最大問題  在現代戰爭已脫離以往的區域衝突趨勢下,中國已將「超限戰」做為對台攻伐 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可惜的是,身為台灣耳目門戶的新聞局,竟對此毫無警覺。 日前《工商時報》連續大幅刊登中國的招商廣告,經人檢舉,新聞局竟以「非主 管業務」和「無法源」的理由不執行處罰動作。其實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 對中國企業不准來台刊登廣告俱有明文規定,新聞局的主管人員不知是對國內行 政法律不熟悉?還是不想管理?抑或是陸委會不處理、所以新聞局也比照辦理? 無論是那種理由,新聞局對此事務的怠忽職守都難辭其咎。  中資的「鳳凰衛視」、中國中央人民電視台的海外台「CCTV」都申請在台落 地,但台灣的電視媒體前進中國,卻慘遭中國拒絕,致使一干投資俱沒東海。姑 且不論台灣媒體業者對中國市場迷思妄想之愚不可及,至少在保護國內媒體業者 獲得平等對待的權利上,身為主管機關的新聞局,理應在台灣一票媒體均不得中 國其門而入的狀態下,斷然拒絕「鳳凰衛視」和「CCTV」的落地申請,並提出 「如欲在台灣落地,中國也需開放台灣衛星媒體訊號在中國落地」的要求;無奈 我新聞局官員,竟以無關痛癢的「正在審議中」回應,並對關心台灣權益的媒體 詢以「為何這麼關心中國電視台落不落地」的反問!「不管」已是不該,「惱羞 成怒」更屬不智。  面對越來越多針對兩岸政策的質疑,相關主管單位口徑一致,全部推到反對黨 的身上,一切不明確的政策、一切的敵我不分、一切的不知所謂,都是反對黨的 錯。平心而論,反對黨的確有些恩怨掛帥、敵我立場不太明確,但是政策的最高 準則不明,卻完全是政府的效能不彰。  以兩岸問的投資政策來說,台灣和中國似乎走在天秤的兩端,表面上看來是台 灣採取「鎖國政策」,中國則採「完全開放」;但在商業如活水的現實狀況下,政 府並未能針對事實狀態制定讓台商得以根留台灣的有效政策,反而造成放任台商 出走的反效果;更糟的是,一些專事拆爛污的不肖業者,在台灣留下一屁股銀行 呆帳,卻跑到對岸去當繳稅大戶,欠債由全民共同吸收的「債留台灣」。 布希對台態度也受影響  台灣對中國政策的不清不楚,以及台灣社會對中國的心防鬆懈,已經開始影響 美國布希政府對台灣的支持。當下的台美關係,的確是斷交以來的最好景況,可 是卻不代表布希一定會在任期內一直支持台灣;單邊主義和中國威脅論的思維, 加上台灣的戰略位置和經濟實力,的確給布希許多支持台灣的理由;可是在外交 軍師萊斯不熟悉東亞事務的背景,和美國現在正全心對付伊拉克,需要中國支持 相對北韓施壓的雙重因素下,雖不至於立即犧牲台灣利益和對中國在台灣問題上 有重大讓步,但是否會那麼「堅決」「持續」的站在台灣這一邊,卻是未定之數。 更實際的設想是,當美國駐紮在亞洲的軍艦大部調往遙遠的波斯灣時,中國以「保 護台灣海峽安全」為由,出動海軍封鎖「內海」,台灣就癱了一半。  除了國際現勢的考量外,美國政府近日對台灣官民之間的心防鬆懈也頗有微 詞,更對我中國政策的混淆不清逐漸感到不耐;當美國政府不斷以官方文件警告 中國並提醒台灣之時,台灣島上卻一片無事景象,對美國的緊張一點都不緊張、 完全不當回事,一副「反正美國一定會罩我們」的篤定樣,讓美國有「一頭熱」 和「所為何來」的錯愕和憤怒,也使本已漸漸無聲的中國通們又開始大聲嚷嚷, 發出美國政府應重新思考對台政策的呼聲。美國對台灣的耐心與信心,正在逐漸 消失之中;未來若是美伊戰爭未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中國籌碼相對增加的狀態出 現,台、美、中關係就可能產生變化,台灣的危機也就昭然若揭。 台灣處於多重危境中  中共十六大後,新的權力佈局已經開始。雖然不少的中台知識份子對胡錦濤寄 望甚深,認為其以戰爭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不高,但需注意的是,胡錦濤 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胡錦濤,極大原因來自於其鎮壓西藏獨立問題立功;他雖未用 高壓殺戮手段解決,但以小規模衝突與強勢武力威嚇解決西藏問題的手法卻仍歷 歷在目;為了完全鞏固自己的權力,收縮軍頭勢力,胡錦濤有可能放任軍方以小 區域衝突與挑釁,解決兩岸僵局,替自己的權力和歷史地位加冠。政府對於胡錦 濤的為人處事和新領導班子的行事風格與權力傾軋,應該多多加以研究,儘速擬 定相關對應政策才是。  不清不楚的中國政策,除了對台灣可見的未來造成威脅外,短期內也將危及民 進黨的執政優勢;「衝突、妥協、進步」或許適用於處理內部事務,但絕不適合 用以處理兩岸問題。政府的最大功能,是指引人民走一條最好、最安全的路,如 果府院黨上下一心逃避這個責任,恐怕會先將自己的執政路走絕。  處於多重的隱伏危境之中,政府對於中國政策,應該採取堅決明確的態度,針 對事實狀態制定能夠保護台灣國家安全和人民最大利益的指導方針,而不能整天 打迷糊仗,將主動發球權完全放給對岸;更重要的是,整個台灣社會已經在政府 的放任下,陷入「西進大中國」的迷思,喪失了敵我意識,忘記對岸仍是經濟上 欲取代台灣、軍事上口口聲聲將對台動武的「敵人」,這才是危機的根源。一個 民主卻分裂的台灣,是鬥不過不民主、獨裁的中國的;這就是台灣所正面臨的「看 不見的危機」。 ※ 引述《skibo (skibo)》之銘言: : 這個很簡單,大家不用覺得有什麼"不妥當"的, : google一下自由民主文明的台灣新聞局對CCTV : 有沒有限制亞??? : ※ 引述《tokugawa (藤子さん)》之銘言: : : 民進黨政府上台之後,新聞局對CCTV作了嚴格限制(包括時段),很多有線業者就不播了 : : 至於有沒有政治考量我不知道 : : 不過前面那些市場競爭說都不是根本原因,關鍵還是新聞局要不要開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99.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