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解決兩岸問題 大陸漸覺對台溫和無效? ● 孫傳煒(北京通訊)   即使是最堅決支持台海兩岸統一的人士都不能不承認,假設兩岸最終能夠實現和平 統一,李登輝陳水扁等人在過程中為台灣爭取利益所發揮的作用是不能抹殺的。   是陳水扁在激化兩岸矛盾方面所做的“努力”使中國大陸方面不得不放棄中央政府 的姿態,降下身段處理兩岸問題。遲至1990年代末,大陸官員在公開場合還不愿意主動 談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在陳水扁政府拒絕承認“一中各表”后,這已成為大 陸官員堅持的底線。 台灣 激進 溫和 大 強硬 A.戰爭 B.和平 陸 溫和 C.和平 D.和平 A、B、C、D顯示兩岸關系可能表現的四個不同狀態,例如,如台灣選擇“激進”,大陸 選擇“強硬”,結果將是A。如雙方都選擇“溫和”,結果將是D。   又例如,大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定義本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 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現在改為“世界上只 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三段論 ”的新舊兩個版本也反映了台獨主義者以激進迫使大陸調整立場的成功。   然而,仃m露加懈齠齲饍詿舐揭輝僂巳煤筇ㄍ 斕疾閎綣锒廊患そ骺縹簦秄踔帘潯븊加厲,只能讓中國大陸作出“溫和無用”的結論,最終導致台海出現兩岸都不愿意看到 的局面。而這一局面,現在或許已經開始成型。   附表可以幫助我們說明這一點。從大陸的角度看,如它要在強硬或溫和選擇其一, 后者大概更符合它的利益。畢竟,在未來一段很長時間里,大陸的首要任務是經濟建設 和社會發展,十六大明确要用20年的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后尤其如此,如果在台灣問 題上作過多無益的消耗,顯然不利于這個目標的實現。   另外,采取強硬的立場也會損害大陸當局的國際形象,為“中國威脅論”贏得市場 ,同時引起台灣民眾的反感,使台灣更難以自愿接受統一。因此,從附表上看,大陸應 當最希望兩岸關系處在D的狀態,即兩岸同時采取溫和立場,相安無事。   然而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大陸選擇了溫和的立場后,台灣在要激進還是溫 和的選擇上,明顯會傾向于前者。也就是說,在C和D之間,台灣更希望處在C的狀態。這 部分是因為許多台灣人可能擔心兩岸實力此消彼漲,最終將迫使台灣不得不向大陸屈服 。陳水扁等人在統一議題上的炒作,對台灣民眾心理的影響肯定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球回到大陸這一邊,C恰恰是大陸最不愿意看到出現的局面,大陸軟台灣硬的最終結 局只能是台灣獨立,因此台灣一旦選擇了激進的立場,大陸的姿態就會立即由溫和轉為 強硬,原因無他,在大陸眼中,A比C好。   這也正是我們過去一個多月來看到的大陸立場的轉變。中國大陸這段時間來對陳水 扁“每日一罵”,還有官員學者一再強調“中國人民會不惜一切代价,維護祖國的統一 ”,目的就是通過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要台灣在戰爭与和平之間作出選擇,防止民進 党借公投立法与修憲為將來舉行統獨公投鋪路。   可以說,大陸是下了賭注,賭台灣在A和B之間會選擇B,目前看來,這個判斷是正确 的。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這次的經驗可能讓大陸作出對台灣心軟不得,只有強硬,才能 迫使台灣不再千方百計刺激兩岸關系的結論。也就是說,B或將成為兩岸關系的常態。如 果這個局面出現,對大陸而言,一旦處理不當,這种強硬姿態會給國際形象造成不可估 量的負面影響。對台灣來說,在大陸的壓力下屈服只能使台灣人在國際上僅有的一點尊 嚴一掃而空。   更大的危險在于,大陸的強硬可能導致“擦槍走火”的情況發生。畢竟,在台灣整 体看來,B比A好,但在李登輝或陳水扁看來,A可能比B強(流亡好過失去政治舞台?) 。另外,大陸民眾如果因為政府的強硬而對兩岸統一形成不切實際的預期,也可能為台 海將來的和与戰帶來新變數。   可嘆的是,無論對大陸還是台灣,B都是一個近乎“自殘”的狀態。例如,台灣一開 始可以選擇“溫和”的話,大陸就不會選擇“強硬”,那結果會是D,這對雙方來說都比 B更理想(大陸可以不犧牲國際形象,台灣可以不用顯得是在壓力下屈服),但兩岸缺乏 互信卻使雙方理智地選擇了這一愚蠢的結局。這是台灣悲情制造的悲哀,也是中國人的 悲哀。搞不好擦槍走火的話,還會是整個東亞的悲哀。 《聯合早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6.111.177.94
weq:如果兩方的"激進"都是唬人的,就全部都和平 推 218.162.104.87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