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大概就是臺灣人民的共識了。 所以無論是哪一黨在臺執政,不談政治是必然的,因為要面對的是 不理性不務實的對手。 想想,這一篇文章既出自大紀元報,就不太有可能會由對岸網友來 引用,就算用了大概也不會有正面說詞。 不如,由我來貼。 -------------------------------------------------------------------- 【大紀元8月27日訊】 陳水扁總統提出“一邊一國”後﹐人們很自然的同李登輝前總統提出的 “兩國論”相比較。雖然眾所紛紜﹐但是比較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對“一邊 一國”的反應沒有“兩國論”強烈。但這不能說明前者比後者“溫和”﹐甚 至可以說﹐還更“激進”一些。 李登輝的“兩國論”﹐正確的提法是“特殊國與國關係”﹐要簡稱的話﹐ 也應該是“特殊兩國論”﹐但人們因為偷懶而簡稱“兩國論”。實際上有“特 殊”兩個字﹐不同於普通的兩個國家。其特殊性可以包括這兩個國家曾經是 “統一”而目前處於分裂狀態﹔也可以包括有有共同的歷史文化等。簡稱為 “兩國論”很不科學。 “一邊一國”就簡單多了﹐少了特殊性﹐就只是台灣海峽兩邊的地理概 念。因為以海為界﹑以河為界﹑以湖為界﹑以山為界的國家太多﹐和“統一” 沒有什麼關係。 由於中共從來不肯面對台灣海峽兩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並存的 現實這個特殊性﹐一定要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因而否定“特殊兩國論”﹐ 把它簡單化為普通的“兩國”﹐把台灣往“一邊一國”路上推。正如中共不 接受“一中各表”﹐既然不能“各表”﹐怎能期望台灣會去接受只有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一中”﹖於是有些人乾脆連“一中”也不要了。 中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還表現在把“兩國中國”同“一中一台”等 量齊觀﹐反正都是“台獨”﹐那麼“中華民國”同“台灣共和國”又有什麼 區別﹖現在的中華民國﹐同泛藍軍一樣﹐陷入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困境。 既然中華民國沒有出路﹐同樣都是“分裂”的“千古罪人”﹐何不試試台灣 共和國﹖如果連委曲求全都還要擔“台獨”的虛名﹐何不光明正大來個真正 的“台獨”﹖因此後者的市場就會越來越大。 從一九九六年台灣總統直選﹐經過二○○○年政黨輪替﹐到“一邊一國”﹐ 台灣的“獨”性越來越強﹐但是中共的“文攻武嚇”則是聲勢越來越弱。中 共一開始就拉高到發射飛彈﹐後來推出朱鎔基在記者會上恐嚇﹐到現在找出 自稱是陳水扁老家的“叔公”陳水滾出來表示痛心﹐正應了曹劌論戰中的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這一切﹐究其原因﹐是中共強烈的權力慾和迷信暴力所致。因為強烈的 權力慾而拒絕同中華民國分享中國的主權﹐處處封殺﹐把中華民國逼到絕路﹐ 唯有另謀出路。而因為迷信暴力﹐就否定任何妥協的必要性﹐以為暴力恐嚇 就可以逼台灣就範﹔然而一旦威逼不成﹐就把台灣推得更遠。 文革剛結束﹐中共走改革開放道路的時候﹐兩岸關係比較融洽﹐有“一 笑泯恩仇”之說﹐那時中共對“台灣經驗”也比較尊重。但是江澤民上台以 後﹐政治上倒退﹐對台灣經驗持否定態度﹐更視台灣的民主制度不共戴天。 特別是鄧小平年老力衰﹐江澤民掛帥台灣事務﹐初次帶兵﹐不知兵戰的凶危﹐ 在那裡窮兵黷武﹐動輒用軍事演習來恐嚇﹐舊恨未除完﹐又結新仇。 在台灣實現政黨輪替後﹐中共的政治改革不但沒有寸進﹐江澤民再不提 權力交接的事﹐企圖在十六大留任﹐恢復中共的終身制﹐使兩岸的政治差距 拉大。而陳水扁的“拼選舉”也已啟動。目的當然是拼連任。看來﹐和“一 邊一國”相對應的﹐還有相當時期的“一江一水”。這次中共不知是何意圖﹐ “嚴打”阿扁﹐“從重從快”收買台灣的邦交國諾魯﹐使江﹑水不是合流而 是分流。統一的路途將因此而更遙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19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