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華民國88年07月09日 接受德國之聲專訪   問:台灣的經濟成就為舉世所欽羨,另一項印象深刻的成就則是近年來台灣成功的民 主化。然而北京政府卻視台灣為「叛離的一省」,這也正是兩岸關係長期緊張以及中共對台 造成嚴重威脅的主因。您如何因應這項危機?   答:我要就歷史及法律兩方面來答覆。中共當局不顧兩岸分權、分治的事實,持續對 我們進行武力恫嚇,的確是兩岸關係無法獲得根本改善的主要原因。歷史的事實是,一九四 九年中共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台、澎、金、馬。我國並在一九九一年的修 憲,增修條文第十條(現在為第十一條)將憲法的地域效力限縮在台灣,並承認中華人民共 和國在大陸統治權的合法性;增修條文第一、四條明定立法院與國民大會民意機關成員僅從 台灣人民中選出,一九九二年的憲改更進一步於增修條文第二條規定總統、副總統由台灣人 民直接選舉,使所建構出來的國家機關只代表台灣人民,國家權力統治的正當性也只來自台 灣人民的授權,與中國大陸人民完全無關。一九九一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 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 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所以,您提到北京政府將台灣視為「叛離的一省」,這 完全昧於歷史與法律上的事實。面對台海兩岸的情勢發展,我們將持續慎重推動兩岸間的交 流,積極促成彼此對話與協商;並繼續促進我們民主制度的完善,追求穩定的經濟成長;同 時積極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接觸,以保障我們的生存發展。   我們相信從交流中凝聚互信,從互信中營造穩定的關係,是化解危機的最有效途徑。 台灣與大陸應當發展出互惠與互利的雙贏關係。   問:宣佈臺灣獨立似乎並非實際可行,而北京「一國兩制」模式則不為台灣大多數人 民所接受。在以上兩種路線間,是否有折中的方案?如果有,其內涵為何?   答:剛才已經說得很清楚,中華民國從一九一二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 家,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佈台灣 獨立的必要。   解決兩岸問題不能僅從統一或獨立的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於「制度」的 不同。從制度上的統合,逐步推演到政治上的統合,才是最自然、也是最符合中國人福祉的 選擇。現在,中華民國可說是華人社會中首先實現民主化的國家,我們正努力在中國邁向現 代化的過程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因此,我們也希望中共當局能早日進行民主改革,為民 主統一創造更有利條件,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要維持現狀,在現狀的基礎上與中共維 持和平的情況。   問:香港在回歸中國大陸後,成為一「特別行政區」的處理模式,以及今年十二月澳 門由葡萄牙交還中國大陸,都可能被中共視為是和平接收台灣問題的預演。就世界其他國家 觀點看來,這似乎不失為一個可解決中國問題,以避免區域危機的可行方案。您認為如何?   答:中國問題影響區域安全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港澳的回歸,也不在於台灣是否回到 中國,中華民國在台灣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殖民地,這是與港澳不一樣的地方,關鍵的問 題是,大陸過份強調民族主義,在制度上沒有施行民主。大陸不僅曾對我文攻武嚇,且從未 放棄以武力犯台,並在國際上處處打壓我方,此種蠻橫霸道的作風,無助於推動和諧的兩岸 關係,也不利於保持亞太地區的穩定。一個強調民族主義的大陸又在軍事上不斷擴張,很自 然的引起其他鄰近國家的疑慮。長久的解決之道應該是以民主取代極權,這樣才能化解地區 的緊張。   大陸對港澳所承諾的「一國兩制」模式,對台灣並無絲毫的吸引力。主要原因是「一 國兩制」互相矛盾,違反民主的基本原則,又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大陸雖想將「一國兩制 」的港澳模式套用於我方,但台灣不是港澳,港澳原為殖民地,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兩者有根本的不同。未來兩岸只有分別施行自由、民主,才能真正確保亞洲的安全與和平 。   問: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倘不慎導致雙方採取軍事行動,您將以何種方式,以及依靠 台灣本身之外之何國,以為防禦?   答:兩岸之間的問題,我們強調應當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不要用武力。這是我們一直 努力的目標與堅持的立場,也是國際社會的期望,中華民國在一九九一年已宣布終止動員戡 亂時期,不再以武力方式來達成國家統一的目標,我們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大陸當 局始終不願放棄以武力解決的企圖及準備,這是造成兩岸緊張,區域安全受到威脅的關鍵所 在。國際社會應當督促中共放棄對台使用武力,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共同維護這個地區的 穩定。   台海情勢與亞太地區安全及和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人於今年四月八日在國家統 一委員會中提出「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機制」的理念,希望兩岸透過協商及交流方式,達到良 性互動,並推展雙方關係,進而確保兩岸及區域間的和平與安全。   除了強調台海安定與亞太和平不可分的關係外,我國也非常重視與美國的合作。這些 年來,美國一直提供台灣防衛所需要的軍事裝備,兩國在經濟、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流也不 斷成長。在可見將來,台灣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關係仍然是維持台海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問: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都十分垂涎於中國大陸的廣大市場,也因此無可避免的降低 他們對台灣的支持。這是否代表台灣的未來將因此而更加黯淡?   答:近年來世界各國基於本身的利益考量,而與中共加強建立經貿往來的關係,我們 可以理解。但台灣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經貿關係,也十分密切,不容忽視。如以美國為 例,台灣是美國第七大貿易伙伴,也是美國第七大出口市場。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向美國購 買的商品總額,是大陸向美國進口總額的一.三倍到一.六倍。此外,從大陸內部的發展來 看,也有很多問題存在,內部結構性的經濟問題接連發生,因此,其未來整體發展仍具有相 當的不確定性,值得注意。   相對於大陸的不確定性,台灣的發展相當穩健。台灣的重要性在於兩方面:一是對民 主與人權的維護;二是西太平洋的重要戰略地位。現在大家普遍重視民主與人權,對大陸的 期望也是如此。而「民主」、「人權」是世界各國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國際社會對大陸的普 遍期望。近年來我們推動民主政治、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努力改善兩岸關係,贏得國際的肯 定。因此,台灣經驗在催化大陸現代化、民主化過程中可以發揮積極的功能。此外,台灣的 地理位置正好控制西太平洋的海線交通,對於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非常重要。所以,台 灣不論在兩岸關係或區域穩定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問:雖然台北和北京雙方在政治上存在巨大鴻溝,但台灣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卻有數十 億美元之譜。如此多的投資將使台灣有被北京在經濟上勒索的可能。您如何避免北京領導階 層採取此種行動?   答:我國企業在大陸的投資正逐漸形成上、中、下游的體系,對我國經濟確已造成若 干競爭壓力。因此,如何在發展兩岸經貿的過程中,維持台灣經濟的優勢與自主性是一個值 得重視的問題。   一個根本的問題是,台灣與大陸的經濟不是競爭性的,而是互補的。本人曾經提出兩 岸關係應「戒急用忍、行穩致遠」的政策方向,主要以理性且溫和的態度,針對大陸投資做 合理的規範,包括限制高科技、基礎建設等項目的投資,以及對五千萬美元以上的大型投資 做更謹慎的評估審查。   另一方面,我們也加強科學園區的硬體建設,促進台灣內部產業的升級。目前,我國 出口品中,高科技產品已佔百分之四十以上。同時,政府更進行國營事業民營化,及鼓勵民 間參與公共建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希望能使企業「根留台灣」,以壯大台灣的 經濟發展。   問:中共正為大量失業人口所導致的經濟及社會問題所苦,因此北京政府可能被迫必 須將人民幣貶值,以解決其經濟困難及社會問題。人民幣貶值是否會嚴重影響台灣經濟?   答:在中共對外匯仍有各種管制的情況下,即使人民幣貶值,應不致出現失控的現象 。因為兩岸的經濟關係,處在互補關係並不是競爭關係,雖然人民幣貶值可能會使大陸某些 產品與台灣低價競爭,但整體而言,由於大陸出口增加後,對台灣中間產品的需求會增加, 因此,對我出口的影響並不會很顯著。   此外,人民幣貶值可能引起台幣將跟著貶值的預期心理,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國匯市及 股市的安定。對於這一點,我們將積極加強宣導,使民眾了解,人民幣的貶值與否,對台灣 的經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台幣與人民幣的走勢並無必然的關連性。不過有一點值得擔心的 問題是,人民幣的貶值是否會影響大陸台商的財務問題,連帶的影響到台灣,對此我們也有 充分的準備。   問:貴國是否仍有意願購買德國的潛艇?   答:這個問題已經和貴國政府討論很久,不過,貴國政府考慮到中共的態度始終不敢 批准售予我國潛艇。中共在東海佈署了一百多艘新舊潛艇,在這廣大的海域中,我們如果採 取潛艇對潛艇的方式來防禦台灣,所購買的潛艇數量是否足夠是一個問題;同時,潛艇對潛 艇的防衛策略是相當辛苦的,是否能夠充分發揮效用,需要再作檢討。 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內容說明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九日   總統在今(九)日下午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兩岸關係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或是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此,我們特別強調: 一、中華民國自成立以來,即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一九四九年成立 以後,台海兩岸即分權、分治,這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中華民國在台灣絕不是中共對外 所稱之「叛離的一省」。 二、我國自一九九一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經歷次修憲,中華民國憲法的有效範圍僅及 於台澎金馬地區,這是一個法律事實的陳述。 三、我國的大陸政策並沒有改變,中華民國將依照既定的政策推動兩岸交流,發展互惠與 互利的兩岸關係。「戒急用忍」和「三通」政策也暫不會調整。 四、台海的和平穩定與亞太的安全息息相關,我們希望大陸方面不以武力威脅台灣,不要 在國際間打壓、封殺我們的外交空間,因為此舉無助於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