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們的國家目前正進入一種邏輯上的大混亂, 許多人身在亂中,卻無法理清。 國家的元首遭到指責,說是做票、自導自演槍擊案、選舉不公, 但指責的一方,竟然不是自己先提出證據, 而是先咬定被指責者有罪,再要被指責者去提出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這些罪。 這樣的說法,很容易讓人掉進錯亂的窘境, 就像甲被乙指控說甲是同性戀,乙沒有證據, 卻要甲當眾和異性做愛來證明甲不是同性戀給大家看一樣荒膠。 筆者也是經過一陣思考, 才理會出原來連宋製造出來的,是一個邏輯的問題, 沒有仔細思考的人,很容易被誤導為一切的暴亂和抗爭都是合理的。 由以下陳之藩的故事中比喻得好: 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學生是抄來的,你就不能說他是抄來的。 如今,連宋不能先提出別人有罪的證據, 怎能先咬定別人有罪,再強要被指責者拿出證據去證明自己沒有罪? 很精僻的文章, 與大家分享。 ========================= 陳之藩 莫須有與想當然 嘉言錄:「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學生是抄來的。你就不能說他是抄來的。 你的學生並沒有義務去證明他不是抄來的,這是羅馬法的精神; 文明與野蠻的分際,就在這麼細微的差別上。我覺得這是常識, 你卻覺得這是個問題,好奇怪!」 ----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每星期有作文課。國文老師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語外, 還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當堂唱名發還。如名次排在後面,顯得非常難堪, 所以大家對作文全很努力。我本來就喜歡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發還時, 常是名字在前幾名之中。 一次作文題目是北風,還是春風,我已記不清了,作完了自己很得意。 當時覺得下星期發還時,我一定是在前幾名之中。沒有想到,不僅是前幾名沒有我 ,甚至中間也沒有,而是排在最後一個。我根本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下了課,去問國文老師,老師說:「這不像你這個小學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麼 雜誌上的。」我驚訝得不得了,我說:「確實是我作的。」老師說:「你不可能 作這麼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說你不是抄的,拿出證明來!」我反抗也無從反抗起, 委屈的哭了一場。小孩時的多少事情,現在幾 乎都忘了,唯獨這次所受的委屈,總是記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無獨有偶,我在大學三年級時,又出現一次類似的事。 那是考交流電路的課,有一道最低還是最高功率的問題,教授所講過的是 用微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試時,竟異想天開在不到一小時中發 明了一個用幾何作圓,利用切線的關係,很容易找出答案來。 那一次考試,我又是很得意,卻沒有想到這一題竟然得了零分,老師說我不會微分。 而這個幾何方法呢?一定是從別處抄來的。於是我在小學時所受的委屈心理又為之 再版一次。 時光如流水似的過去了,我在美國當教授了,遇到又一次類似的事件,不過我扮演的 不是學生了,而是對方的角色。 有一個美國學生提出一篇學期論文,當作期末考試。我翻來覆去的看他這篇論文, 不僅是風格清新,而且創意滿紙,令人不能相信是一大學生之作。 我很自然的懷疑他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問題就這麼極端:如果是抄來的, 只有給不及格;如果不是抄來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圖書館查了兩天最新到的期刊, 看看有無類似的東西,不得要領,於是請教一位同事,問他該怎麼辦! 我這位同事對我所提出的問題,倒顯得有些驚異。他說:「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學生 是抄來的。你就不能說他是抄來的。你的學生並沒有義務去證明他不是抄來的, 這是羅馬法的精神;文明與野蠻的分際,就在這麼細微的差別上。我覺得這是常識, 你卻覺得這是個問題,好奇怪!」 聽了這一番教訓後,我倒沒有什麼慚愧的感覺,而是想起中國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須有 與想當然的故事。 很多的時候 很多人常把自己的觀念想法理所當然的套用在其它人的身上,總覺得別人就是該這麼 做才是對的,才是正確的,造就了好多的莫須有罪名。把心寬一下吧! 沒有什麼一定是理所當然的! ========================= 其實史恩康納萊主演的心靈訪客有類似的情節 所有泛藍支持連宋說法的朋友 你在看心靈訪客這部電影時 是不是也認為一個出身低賤的黑人小孩 除了會打籃球外 不可能會寫出文封類似威廉佛斯特的文章 你是不是覺得劇中指他抄襲的老師 是正義的化身? 如果不是 如果你看電影時也為那個黑人小孩不平 如果你當時也對人的偏見感到義憤填殷 為什麼此刻的你 卻如此類似劇中那位一口咬定小孩作弊的老師 如此的被蒙上了理性的眼睛 你是不是已經未審先判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201.163
uisge:推~~這文章我之前看過~~覺得很有理 推 140.112.234.57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