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胡錦濤會見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史蒂文斯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新華網北京消息】 國家主席胡錦濤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特德.史蒂文斯一行。 胡錦濤說,中美兩國雖然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不同,但這␀頃v響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加強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與友誼。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對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方願與美方一道,擴大共識,求同存異,排除幹擾,加強合作,推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向更廣泛的領域發展。胡錦濤強調,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是堅定的、明確的。我們讚賞布什總統和美國其它領導人多次明確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希望美方信守承諾,並把承諾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不向台灣當局發出錯誤信號。 胡錦濤表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堅強決心。我相信,曾經為美國的獨立和統一作出過艱苦卓絕鬥爭的美國人民是能夠理解中國人民這一強烈民族意願的。希望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議員朋友們能為此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史蒂文斯感謝胡錦濤主席的會見。他說,美國參議院派出最高層次的代表團訪華,正式啟動與中國全國人大的交流機制,充分表明美方高度重視對華關系。這次訪問將有助于推動美中兩國關系的發展。 他說,代表團成員都認為,美中兩國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負有重要責禲A不斷發展兩國建設性合作關系十分重要。 溫家寶見美議長 美方:台灣屬于中國不能改變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史蒂文斯一行。 溫家寶說,回顧中美關系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是中美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二是中韜兩國有共同利益,有合作需要;三是中美兩國保持良好的關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因而,維護中美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符合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強調,只要雙方從戰略的高度和長遠的角度來處理兩國關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對話溝通,中美兩國鋅可以和平相處,在廣泛領域開展合作。 在介紹中國經濟形勢後,溫家寶表示,中國的發展是對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重要貢獻,中國的發展也為擴大中美經貿關系進一步創造了條件。中美兩國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雙方在市場、人力資源、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促進雙邊經貿關系穩步發展。 關于台灣問題,溫家寶重申中國政府維護祖國統一的原則立場。他指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得到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聯大2758號決議的確認。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歷屆政府都表示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布什總統也多次表明了反對“台W”的立場。我們希望美方信守承諾,也希望美國國會能夠正確認識和謹慎處理台灣問題,多做有利于台海局勢穩定的事情。 史蒂文斯和美方交流小組共同主席井上健表示,美方重視美中關系,堅持自1972年以來美國歷屆總統奉行的對華政策。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任何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美方理解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屬于中國的歷史事實不能改變。美國參議院願通過交流機制與中國全國人大加強就共同關心的問題的對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2日與史蒂文斯舉行會談。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參議院定期交流機制正式啟動。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時事點評】對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特德﹒史蒂文斯一行的北京之行,我們已經連續進行了幾天的跟蹤分析。在我們看來,這個近7年來正式訪華的美國國會最高級別的代表團的到訪,標志著中國全國人大與美國參議院定期交流機制正式啟動。 東方評論員認為,與台灣相比,在如何與美國國會打交道方面,大陸是存在著一定的欠缺的。由于美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北京應該在如何遊說美國國會方面下點功夫。當然這些都題外之話,下面,我們就言歸正傳。 中美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 就如美國近期訪問北京的高層人物一樣,台灣問題又成了這次“中美交流”的重中之重。我們注意到, 胡錦濤在與之談台灣問題時,引用了美國的獨立戰爭和為統一而進行的南北戰爭。東方評論員認為,這好像是北京領導人第一交次將美國的“統一戰爭”來和中國的“統一問題”做類比。 然而溫總理對中美關系的闡述更是精僻:中美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在我們看來,中國領導人這是再一次向美國發出強硬信息,在台灣主權問題上絕不退讓。   中美兩國的學術界突然熱衷尋求“新思維 然而,就在北京和華盛頓高層仍在互不退讓時,中美兩國的學術界似乎都在另外想辦法、尋求一種所謂的“新思軚芋A今天,這些所謂的“新思維”將是時事評論員討論的重點。 學者指中美在台灣問題上需新思維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華盛頓消息】由美國國會參議院臨時議長史蒂文斯率領的美國國會高級代表團目前正在中國訪問。專門研究中美關系和中國軍事問題的美國捚者史文指出,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上都需要新的思維方式,目前的關鍵是建立互信,減少兩岸的軍備競賽。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文說,“雙方都需要,美國需要可信地告訴中方美國的承諾,不允許台灣單方面改變現狀,同時威灄大陸不要使用武力。而中方,我認為,需要在思維方式上有更大程度的靈活性。” 史文說,“美國政策的制定最主要的是被一個原因驅使,那就是避免這個(台海)局勢解體成為一場政治危機。” 史文指出,“美中關系除了台灣問題之外總體還是非常好的。所以有機會(改善目前的台海局勢)。” 【時事點評】東方評論員{為,自2004年台灣大選結束後,兩岸三邊中美台間緊張局勢始終未能緩和,目前的台海局勢只能用“高度緊張”這個詞來形容。 在我們看來,中美之間,在過去幾十年間起過有效作用的台海穩定主要因素都已經先後改變,中國以往的和平統一戰略因此也基本失效,而台灣也已經事實上走上台獨,新的戰略必將是軍事解決。 美國的台海模糊戰略接近破產 東方評論員認為,在北京通過“517聲明”拿回台海主導權後,華盛頓作為台海現行局勢的始作俑者,其戰略選擇是“越來越少”。在我們看來,近期內美國勢必將在是放棄台灣,還是同中國面對面地沖突這兩者中作出碹T的選擇。 美國前一階段台海戰略的中心就是“刻意模糊”,從而為自己保留了最大的選擇權。在某種意義上講,在陳水扁推動台獨的過程中,切尼和拉姆斯菲爾德一伙“新保守主義者”與其配合制定、並奉行的對台政策,已經使美國的台海模糊戰略接近破產。 值得強調的是,作為忞獨的幕後支持者,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能否取得最大利益,就在于它自己是否掌握戰略主動和選擇權。 華盛頓在目前無法做出的兩難戰略選擇 我們注意到,在這個問題上,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史文的一番高論可以說是最好的注解。他認為:美國政策的制定最主要的是被 塚此,首席評論員表示,我們有必要為史文研究員“這段拗口的注解”再注解一番,在我們看來,史文的意思就是,台海局勢發展到今天,美國雖然已經到了必須正式作出戰略選擇的階段 。 但是華盛頓又必須避免做出這種選擇。如果我們站在華盛頓的立場來看,那麼,明確地宣布將軍事睢涉台海問題,或明確宣布不幹涉台海問題,都是美國在目前無法做出的兩難戰略選擇。 “嚴以待人,寬以待已”美國“新思維” 事實上, 在美國,不論是鴿派還是鷹派,都明白一個理兒,只要在台海局勢中作出“不經與北京”經過協商的選擇,美國所有的台海戰略就將被徹底地貼上失敗的標簽,華盛頓所有的台海利益也將盪然無存。 在我們看來,就是基于這種“兩難的困境”,美國的這位學者提出了所謂的“中美需要新思維”。然而,就如美國人在外交上的一向的做法,史文的提法明顯地是在“嚴以待人,寬以待已”。他的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美國要做的X乎和現在正在做的一個樣:如何努力讓北京重新相信華盛頓的“承諾”,而反觀他對北京的要求似乎就嚴格了許多,按他的說法就是:(北京)需要在思維方式上有更大程度的靈活性。 有意思的是,就在史文呼吁“北京要有新思維”的同時,3日在大連召開的“海峽兩岸關系學術研討誡”就還真出現了一股新思維。 大陸學者:北京與其讓步給美國、不如給台灣 【鳳凰衛視8月4日消息】據海外媒體報道,中國大陸第13屆兩岸關系學術研討會3日起在大連舉行,邀請逾百位兩岸學者參與。大陸涉台學者在小組討論中呼吁,大陸方面解決兩岸問題不可放棄和平解決的磨能。學者也強調,美國對中國可用但不可靠,與其「讓步給美國,不如讓步給台灣」。 兩岸關系學術研討會3日起在大連舉行,今年已經舉辦第13屆,由中國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及中國社會科學院□ 根據中央社發自大連報導引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潔勉在小組討論中建議,北京對于兩岸問題應該將眼光放遠,「以中美台三邊關系來說,美國對中國可用但不可靠,而且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離不應經過華盛頓。」 楊潔勉緊接著表示,北京政府「與其讓步給美國,不如讓步給台灣。」對此,同樣與會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也坦v地正面呼應。 據指出,楊潔勉和劉國深均認為,盡管大陸對台政策要有「軟」、「硬」兩手準備,但依然要力爭與不能放棄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可能性。 【時事點評】在我們看來,對于在解決兩岸問題中不可放棄和平解決的可能一直就是中央的對台政策,東方評論員認為,政府是掗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道理很簡單,大陸也不想武力解決,畢竟戰事一啟、人員和財產損失都是巨大的。 美國人的最高利益是什麼? 但是,台灣問題的本質已經由過去的“國共內戰”、爭“誰是正統”的問題轉變了性質,在我們看來,現在,台灣問題不僅已經變成了“台獨”問題x而且大量的証據顯示,“台獨”正在與其它反華勢力公開同流,他們正在試圖首先在台灣問題上取得突破,先分裂中國,繼而極大地打擊中國的民族凝聚力、然後再找機會造成中國的內亂,最後再想辦法導致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幾千年文明、並持續至今的中華民族的解體,從而一勞永逸地諸決一種內心的恐懼,在我們看來,這種恐懼的確來源于一種擔心,擔心因中國的復興可能會帶給這些勢力的巨大沖擊。 東方評論員,一心想遏制中國、並身體力行的美國無疑就是這種勢力的總代表。而美國人的最高利益是什麼?最好的實現方式又是什麼?在我們看來,就是不與中國交戰,而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們希望不費一槍一彈,希望中國象蘇聯一樣從內部瓦解。 時事評論員認為,台灣問題是關系中華民族復興、關系國家現代化建設成敗的戰略性問題。它所涉及的不是國家的一般利益、局部利益、暫時利益,而是全球化時代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全局利益、核心利q、最高利益。 與其讓步給美國,不如讓步給台灣”的觀點聽起來“非常俏皮” 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遷過程,其中的過程並非評論員評說的重點,但在我們眼裡,現在的對台政策可以說已經“非常務實”了,這一點在有“最後通牒”之稱的“517聲明”就可清晰瞥見。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現在,我們不妨再將“517聲明”的相關字段作一個摘錄,從中大家應該不難發現我們所言非虛。 聲明說:“台獨”沒有和平,分裂沒有穩定。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決不妥協,爭取和平談判的努力決不放棄,與台灣同胞共謀兩岸和平發展的誠意決不改變,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決不動搖,對“台獨”決不容忍。 聲明同時還說:未來四年,無論什麼人在台灣當權,只要他們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摒棄“台獨”主張,停止“台獨”活動,兩岸關系即可展現和平穩定發展的癀癔e景。 毫無疑問,我們“摘提出來的”的這一段,就是那篇震撼國際社會的“最後通牒”的核心部分。在時事評論員看來,在這一段文字中,中央對台灣提的條件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承認一個中國”,除此之外,可以說是別無他求。 因此,東方評論員認為,那種“與其讓步給美實,不如讓步給台灣”的觀點聽起來“非常俏皮”,但我們就不知道拿什麼可以去做讓步。現在的情況是,大陸的“517聲明”對台灣別無所求,只要“一個中國”,與此相應,在“最後通牒”高壓下的陳水扁,盡管不得已在“520講話中”不敢提“台獨時間表”,但卻處處都在處心積慮地回斜“一中原則”。 要建立一條“最短距離”談何容易 由此可見,大陸對台灣唯一不能讓的、卻是陳水扁唯一想要的。首席評論員認為,話說到這一份上,想來大家心裡應該清楚,那就是“心中明白本來就“無步可讓”的學者們”卻偏偏提出來“與其讓步給美國,不如讓步給台灣”其意烗又在什麼地方呢? 在我們看來,或許這一句話說到了“這種觀點的核心”,楊潔勉表示“以中美台三邊關系來說,美國對中國可用但不可靠,而且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離不應經過華盛頓。” 東方評論員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確是“可用但不可靠”,大陸和台灣之間如果有一條不經過華奀頓的最短距離當然最好,但可惜的是,在陳水扁和民進黨向“台獨”急走的情況下,要建立這條“最短距離”談何容易。 下面,我們再來看另一段消息,之後,我們再繼續這個話題。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兩岸關系研討會:大陸未完全拒絕與民進黨接觸 【忞灣媒體報道】三二○後,大陸是否關上與民進黨當局接觸的大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指出,大陸並沒有完全關閉與民進黨打交道的大門,但前提是民進黨必須承認“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他指出,大陸“五一七”聲明未提海基、海協兩會談判,是有意開拓兩岸談判空間,例如可成立新的對口機構,協商建立兩岸軍事互信體制。 “兩岸關系研討會”今天(3日)在大連舉行,黃嘉樹在會上發表大陸對台新思維的論文作上述表示。這篇論文被放在大會論文集的第一篇,反映其代表性。 黃嘉樹表示,“五一七聲明”出現“以適當方式保持兩岸密切聯系”的提法A這是為了在兩岸談判中開拓更大的回旋空間,探索更多的接觸方法和形式。他舉例說,例如可以通過民間企業對企業形式談三通,也可以成立新的對口機構,來談更具體的政治問題。 對于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黃嘉樹認為,軍事互信機制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台灣軍方就曾設想兩岸互設熱線電話、演習互相通報、金門馬祖等外島設置非軍事區。兩岸若能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總有一天這個機制將就使用或不使用武力問題達成協議。 【時事點評】我們注意到,黃嘉樹的這篇論文被放在大會論文集的第一篇,毫無疑問,這的確是在“樹立其代表性”。 “大陸對台灣讓步”更是讓人不解 期間,人大教授黃嘉樹指出,大陸並沒有完全關閉與民進黨打交道的大門,但前提是民進黨必須承認“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東□ 還好,黃嘉樹教授也再一次提到了“517聲明”,並認為“聲明”未提海基、海協兩會談判,是有意開拓兩岸談判空間,例如可成立新的對口機構,協商建立兩岸軍事互信體制。 東方評論員認為,“協商建立兩岸軍事互信體制”之類的話,“517聲明”中的確明確提出過,但這些同“聲明”中列明的“七條”“互利雙贏”的內容一樣,前提都是“一中原則”。 這種觀點可以說更加“俏皮”,也更加不可能 我們注意到另外一種聲音,瑞士日內瓦大學當代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張維為認為,台灣人民絕大多數都希望兩岸關系穩定發展,所以“激進台獨”不會成為台灣民意的主流。在反“台獨”的鬥爭中,大陸如果能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用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和戰略眼光提出一兩個除了頑固“台獨”勢力不能接受,其它台灣民眾大都可以理解並接受的主張。這不僅有助于挫敗“漸進台獨”,打擊“激進台獨”,而且有助于在反“台獨”鬥爭取得勝利之後,兩岸逐步走向全面和解與最終統一。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觀點可以說更加“俏皮”,也更加不可能。道理再簡單ㄨL了,什麼是台獨?台獨就是“不要一個中國”。試想,大陸現在不過就堅持著這麼一條“大框框”,其它的一慨沒有管,結果卻仍然兜不住台灣民眾的心,那麼,又有什麼“奇思妙想”的新思維可以讓台灣民眾大都可以理解並接受呢? 另外,在我們看來,大陸任何明裡、暗裡堅持“一中原則”的提法都不會被“台獨教義派”所接受,因此,如果大陸在守住“一中原則”的同時,“還能表現出”對台灣讓步,還能同民進黨打交道,這種情況只可能在一個情況下出現,那就是“台獨勢力”內部出現了某種嚴重的分化。 北京根本就沒有“對台讓步”這一說 但據我們觀察,目前民進黨內部並沒有出現這種跡象。還有,東方評論員認為,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了,台灣問題就是“中美問題”,從某種角度上講,北京可以不理睬華盛頓,去尋求與台灣的最短距離,但台灣卻不可能,因為“台獨”知道,離開美國的支持,它也就沒有資格同大陸“過招”,它又怎麼可能一心一意地接受大陸伸過去的“最短距離呢? 因此,時事評論員認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在台獨勢力仍然囂張的情況下,北京根本就沒有“對台讓步”這一說,那種熱衷于“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離不應經過華盛頓”的觀點出發點雖然不錯,但卻不太現實。 另外,在昨天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曾經對黃嘉樹教授的“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的觀點提出異議,在我們看來,“爭取談、準備打”是理所當然,但台海局勢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局面,就“絕對不能拖”了。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其實,主張中國對台採取“拖”的大有人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台灣問題上就力主中國採取“拖”的政策,以便他不斷進行其所謂的“兩岸平衡”。在這點上他曾經遭到鄧小平的痛批。 現在他的兒子李顯龍想子成父業,不顧北京的反對偏要訪台,這可以說是新加坡外交上的失敗,也使讓北京提前看清了新加坡和李顯龍的真面目。 新加坡高官首次承認新中自由貿易談判或生變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貿工部長楊榮文承認,由于副總理李顯龍上月訪問台灣,觸怒北京,新加坡原定與中國磋商籌組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可能因而延後。他期望,兩國加深理解對方立場後,關系可重回正軌。 香港文匯報援引官方英文中國日報報道,商務部官員說,中國及新加坡原定11月談判成立自由貿易區,但由于李顯龍訪問台灣,導致兩國關系倒退,會談可能受到影響。 新加坡貿工部長楊榮文說,他還沒看到這則報導,貿工部也沒有接到中國方面的正式說法。不過,他表示:“雙方必須同意,談判才能定時展開A如果有一方想延後,會談就無法進行。” 李顯龍效應? 呂秀蓮籌備民主太平洋大會 獨缺新加坡 【台灣媒體報道】由呂秀蓮主導籌辦的2004民主太平洋大會將于13日開幕,這次共有23國70位貴賓與會,卻獨缺與台灣關系密切的新加坡。呂秀蓮4日與媒體茶敘時指出,主辦單位初始與星國交涉時,有3位知名人士報名,沒想到星國副總理李顯龍來台訪問回國後不到3天,這些人士就說「壓力很大,不來了」,呂秀蓮隔空向星國喊話指出「新加坡離台北很近,歡迎他們隨時來」。 呂秀蓮4日特地與媒體茶敘,為13日將開幕的第二屆民主太平洋大會推銷,她指出,2004民主太平洋大會主題是「太平洋世紀的新願景」□ 呂秀蓮指出,會議形式包括專題研討會、大會、綜合討論與圓桌論壇等,以民主、安全、海洋、產經與科技等五大主軸貫穿整場會議;另外,從8日開始到12日將先舉辦第一屆民主太平洋菁英培訓活動,邀請100位各國年輕菁英來台研習並參P大會,使民主太平洋理念向下紮根。 呂秀蓮說,今年的民主太平洋大會共有23國70位貴賓,包括?爾瓦多新任總統?卡、197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貝蒂威廉斯、台裔日本新科女參議員蓮舫、美國聯邦眾議員盧卡斯等,就是獨缺新加坡。 呂秀蓮指出,主辦單位初始與星國交涉時,有3位知名人士報名,沒想到,星國副總理李顯龍來台訪問回國後不到3天,這些人士就說「壓力很大,不來了」,她隔空向星國喊話指出「新加坡離台北很近,歡迎他們隨時來」。 【時事點評】自李顯龍“台北一遊”之後,北京對新加坡可以說是“棍棒交加”。東方評論員認為,新加坡多次主動提出要與中國簽定中新兩國自由貿易協定,但中國方面一直沒有答應。在我們看來,原因主要是對中國來說好處並不大,因為新加坡早已是自由貿易國家。 取消貿易談判對新加坡打擊很大 在我們看來,北京取消貿易談判的威脅可能是中國一系列針對新加坡的報復性措施中打擊性最大的。而對新加坡來說,同中國的協議可能是除了與美國簽署的這類協議之外最重要的貿易協議。 事實上,李顯龍訪台後,北京還是保持著相當程度上的克制。就是在李顯龍媒體發表了那份“給媒體的書面答復”後,北京也沒有將事情做得很絕,仍然對新加坡留有余地。 那天我們注意到,發言人孔泉做出的回應是選擇在影響力最小的零時發出,而第二天國內主要媒體都沒有心顯著的方式進行處理。在我們看來,其實這也顯示中國政府的兩難局面:它一方面得顧及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再就是,恐怕也是想新加坡能做出個”回頭是岸“的事後解釋。東方評論員認為,北京的處理方式本意是等待新加坡給出一份”象樣的交待“。 在我們看來,李顯龍訪台有可能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國際影響:或加強國際社會支持“台獨”的力量,使中國遏制“台獨”的國際困難越來越大;或收斂國際社會支持“台獨”的勢力,使中國遏制“台獨”的政策收到成效。顯而易ㄐA產生何種影響正是取決于中國的反應。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北京不得不做出了強烈的報復動作 然而,這事延續到今,新加坡方面明顯沒有一個令北京滿意的交待。再加上,李顯龍訪台本身就是甘願為華盛頓所驅使,做美國的一枚棋子,還身體力行地為美國絢台海戰略服務,所以,北京不得不做出了強烈的報復動作,而且是在新帳舊帳,一齊算。從新加坡缺席台灣的這次“民主太平洋大會”可以看出,在北京的重棒之下,新加坡“終于感覺到了疼”。 東方評論員認為,以前新加坡經常居中為海峽兩岸協調,大陸也默許,但是現在大陸徹底拋棄和台灣協商的新加坡管道,就是為了表示對台灣只有投降和戰爭的選擇,沒有其它幻想。從這一角度來看,那些仍然寄希望“和平統一”的觀點實在是太過一廂情願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6.111.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