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文恕刪 我只講一些東西 福建的經濟之所以相對落後 就先從自然條件說起 福建的地理形式比起廣東或浙江 是相對破碎 因為山地的關係 福建的內陸與沿海 甚至延海之間 都不是連通的區塊 因為每個區塊的文化都是相對獨立 這也是為什麼福建是中國方言(漢民族)最多的省份 在民國時代 福建可確定的方言就有12種 現在 福建方言還是有 閩東(以福州話為代表 馬祖的方言也是屬此語系) 閩南(以廈門話為代表 台灣話亦屬此語系) 閩北(在三明 南平一帶流通) 客家等幾個不同系統 因為地理環境的阻隔 所以就如前面的板大提到 交通 就成為關鍵 對福建來說 沿海地區對外聯絡最佳的方式 就是出海 而因為多山的關係 福建沿海多為岩岸 曲折而多良港 這更推展了福建的海上經濟貿易活動發展 福建跟其他的省份的往來 走海路也比走陸路方便的多 福建跟海外的經濟聯結 在民國時代 甚至可能強過福建跟中國其他省份 而福建的山區 主要提供了經濟農業的生產 特別是茶葉 是福建早年外銷的主力 大批住在沿海的福建人往海上發展 所以大批的福建人到外地經商 進而移民海外 所以台灣的主體人口 幾乎都是來自福建 當然地裡位置接近也是原因之一 而南洋的福建籍僑民 更是多不勝數 單單一個金門 海外僑胞就將近百萬 (像藝人吳尊雖是汶來人 但他原籍是金門) 金門人口現在不過6~7萬 來自漳州 泉州 廈門者就不多說了 而泉州在宋元時期 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港 廣東有珠三角平原 浙江可以聯結長三角及華北平原 還有大運河可以通往內陸其他地區 這些條件之於福建都不存在 所以海運的暢通有無 就直接影響到福建的經濟 比起廣東 浙江更是明顯 而海運的自然條件約束力較少 所以主要是來自人為的約束 包括海盜 政策等 清初行海禁 對福建經濟的傷害就極大 因此1950~1990年代兩岸的政治因素 及1950~1980年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對外關係 是使得現在福建經濟相對落後的關鍵 極度仰賴海運及海上貿易維持經濟的福建 在1950年代 因為與台灣隔海而望 成為戰備前線 海上活動大受限制 以廈門來說 在1950年代 做為廈門外海的屏障的金門 卻跟廈門屬於不同政治勢力 到1979年之前 雙方還不時會有砲擊 屏障反而障礙 而且台灣一直是廈門港重要的貿易對象之一 即使是日本殖民台灣時亦然 但1950年代的政治對立 整個廈門港幾乎等於廢港 廈門經濟自然就一落千丈 而福州外海的馬祖 也有類似的影響 加上早年國民黨還會不時組織突擊隊 襲擊福建沿海島嶼 當時福建的海岸線 等於就是戰場最前線 福建的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另外1950年代之後 北京政府與西方世界關係也進入低潮 外交目光轉向蘇聯 1960年代 政府大力推動三線建設 把重心轉往內陸 福建自然相對不受重視 整個毛澤東時代 福建比較重要的建設 大概就1956年因為戰備需要開通的鷹廈鐵路 而雖然鐵路開通 但福建自古和隔壁的江西經濟互動就比較少 而且當時江西也非經濟大省 開通鐵路雖然有助福建與內陸的聯結 但對經濟的幫助 遠比不上海上封鎖的衝擊 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 中國跟西方世界的關係開始改善 加上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 把廈門列為經濟特區 福建也才開始有了新的契機 然而1980年代前期 兩岸關係雖然緩和 但對立氣氛仍在 福建的經濟在80年代 並沒有如隔壁的廣東有顯著的突破 一直到1990年代 兩岸關係改善 福建解除戰備任務 開始進行比較正常的經濟建設 福建才開始慢慢振作 但先天條件上仍不比廣東浙江 長三角跟珠三角都吸引了全球的資金技術 而兩地也提供大量的勞工 福建相對仍顯得黯淡 不過這幾年福建也有慢慢起來的情況 廈門港的貿易情況也一直成長 我05年去廈門時(我爸上班的工廠在海滄 全家去看他) 整個港口建設或工廠開發都很多 而聯外的高速公路也是一條條打通 情況會越來越好我認為 但是 做為過去福建最重要貿易對象之一的台灣 至今仍然無法三通 對福建來說 仍是一個困境 如果能夠三通 海峽西岸與海峽東岸進行聯結 到時福建的經濟 不出三五年 應該可以上來 這是一點看法 其他想說 大連的日資多 除了跟日本近外 過去40年的統治(1905~1945)也有一定關係 而青島則是因為跟韓國近 吸引很多韓資前往 青島的韓國人數量在中國也是排名前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115
undusted:我覺得說福建真的有成就的時候 59.104.186.197 11/19 00:28
undusted:大家自然沒話講,整天在那邊嘴砲根本看不 59.104.186.197 11/19 00:29
undusted:到遠景 59.104.186.197 11/19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