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momoTT:看到一半先推一下願意思考的對岸版友~^^58.115.199.157 01/20 15:57
狀況不一樣 兩德統一 意味著北約勢力直接打入東歐核心 美國自然樂觀其成甚至設法促成 兩岸要是分裂或是相互承認 那美國就毫無理虧地直接將軍事圍滿整個花採列島 新疆西藏要求獨立也會更有道理 也因此 中國大陸那邊的人基本上不會同意 你台灣要跟他玩硬的 他們也就繼續護短挺共 他們得不到民主 你台灣也別想得到你要的利益 ※ 引述《amazer (旺財)》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 作者: amazer (旺財) 看板: HatePolitics : 標題: [好文] 歧路終有盡 捭闔二十年:邱進益剖析兩岸之可幸與可惜 : 時間: Wed Jan 20 15:44:12 2010 : 去年12月,面對即將到來的2010年,我邀請曾在08年提出《兩岸和平協議》草案、90年代初期曾深入參與兩岸初期交涉的邱進益先生,為我們回顧剖析過去二十年的兩岸曾走過的歧路;同時也替讀者勾勒,在他的心目中,下一個階段又有哪些路子具體可行。 : 口述/邱進益先生 採訪、整理/徐和謙 : 地點:臺北市徐州路官邸文化沙龍 : 邱進益,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以及駐新加坡代表等涉外要職。1993年辜汪會談期間,任海基會副秘書長兼秘書長,負責談判具體交涉和辜汪《共同協議》的草擬。 : 問:您曾在1992年就以總統府副祕書長的身分拋出兩岸簽定《互不侵犯協議》的構想,引起關注;2008年,您又提出一分《兩岸和平協議草案》。能跟和我們介紹一下這兩個構想,內容和提出背景的異同嘛?以及目前得到的回應? : 答:在去年七月,我在國臺辦辦的兩岸論壇上,提出了這個和平協議的草案。我曾經在德國服務過,我曾經研究兩德之間,怎麼樣彼此之間逐漸拉近彼此的距離。最重要的是,1972年,兩德之間簽訂了一個協議,這個協議的精神是承認現狀;並在承認現狀的基礎之上,來推動雙方的關係。在這個和平的條約簽定後,到統一之前,東西德簽了170多個條約,方方面面,從交通、教育、科技到汙染處理等等。自此,兩德關係之間的關係從此就大開,大啟大闔。從德國的經驗來看,盡管是過渡性的、階段性兩個德國,到了89年,他最後還是能夠促成統一。 : 大陸現在是因為怕造成兩個中國的現狀之後,將來很難統一。其實,從戰後的經驗看,南北越的統一是透過武力解放的方式;南北韓的關係,雖然有領導人互訪,但其實南北韓的關係還是很尖銳,朝鮮半島仍是不安的因素。兩岸之間如何從戰爭衝突到一個和平,這個需要依些設計。我個人始終認為,武力統一的方法不可取。如果不用武力,剩下就是和平方式,沒有別的選擇。目前唯一可以參考的,就是兩德模式。兩德的狀況是因為二戰後所造成的,兩岸的關係是因為內戰的關係。看起來是不能互相比的,背景不同、原因也不同,但是問題在於:要不要走向統一的目標? : 以結果來看,現在德國是統一的。現在就看,你的目標定在哪裡?如果對中國大陸來講,統一是最高的目標,那任何其他的目標都臣屬於這個最高的目標,外交啊、經濟啊、文化也好,都應該是在這個目標的涵蓋之下去設計的,否則的話何必去做統一呢。對臺灣來講,統一這個事情,他不急。現狀這樣已經六十年了,大家過得好好的,有什麼理由要去和你統一呢?所以我常講,統一一定要有誘因,沒有誘因誰和你統一呢?為什麼德國可以統一,因為西德的經濟好嘛,對東德人有誘因。今天呢,不是光講民族主義就能夠解決問題,大陸常說同一個民族血濃於水,為什麼不能統 : 一呢?但是別忘記,同一個民族也可以分裂成好幾個國家呀。 : 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你的統一沒有給誘因,你要怎麼爭取臺灣的民心?你一定要給臺灣某種程度的保證,我不會以大吃小。那你拿什麼來保證?臺灣人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國際空間,但是你不給嘛,你打壓,反而臺獨的因素就更逐漸起來了,這是反其道而行。中國常常講,我們國力現在是鴉片戰爭以來最強盛的時候,逐漸要變成第二大經濟體,世界重心要移到東方來了,沒錯。一個大陸的人可能會因此有這種驕傲感;但是我,假如做為一個臺灣人,一個在臺灣生活的人,這些事情跟我何干? : 反過來,我臺灣這四百年來一直受外國的欺負,我一直希望當家作主。我如果現在當家作主的願望達不到,還要去跟你統一?我跟你統一你給我什麼嘛,你保障我什麼嘛。大陸始終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想,臺灣人真正心裡所想的事情。因此臺灣離統一越來越遠。這是一個基本上的問題。 : 因此我在想,如果雙方間能定立一個架構性的和平合作協議的話,至少提供臺灣老百姓每一程度的保障:大陸不會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雙方都是用和平手段來解決。這個保障夠不夠?大家都可以來討論,是不是需要第三者來介入?這個都可以再談。也可以從這樣一個和平合作協議,讓臺灣民心安定有保障的狀態下,來做這個(路線圖:包括經濟上的合作ECFA、三通,在經濟上的互信建立之後,我們再看軍事上怎麼採取步驟,消除雙方的緊張。最後,國際空間能有什麼樣合理的解決,是這樣的一個邏輯思考。 : 問:您在1992年第一次提出這個想法時,大家都很好奇,究竟是層峰的授意、還是您個人的意見呢? : 答:那時確實是我個人的意見,所拋出的一個風向球。我們當初提出互不侵犯協議時,還有過三個配套的想法:包括協助開發圖門江、長江三峽等等;還有仿效美國和平工作團,組織臺灣的《希望工作團》,每年派出農業技術、醫療、教育扶助的團隊,青年志願者等到大陸去,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互相接觸和情感。提出來,看看大陸的反應怎麼樣?但是,當時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認為,簽署互不侵犯協議是兩個政府間的行為,大陸跟臺灣不可以,就把它否定掉了。這麼高層的人一表態,下面當然全部都不敢講這個事情了,根本連思考都不敢思考。所以我說,時間錯過很可惜 : 嘛。如果從93年這麼醞釀起來,現在也十幾年了嘛。 : 問:如果當年開始派,每年派這麼幾千、一萬的大學生和技術團去了,現在這些人也都是臺灣社會的骨幹中堅了嘛,他們都會有很廣泛和深入的大陸經驗。 : 答:我們的農業技術和制度可以協助大陸的三農問題,全國開十幾二十個農業示範區,都可以嘛;我們的醫生也可以派到大陸去;我們的教育也是比他們靈活嘛,至少在當時,我們學外國語也比大陸強,我們退休的老師可以志願義務去教他們嘛。我在海基會的時候還想,籌設一個五百億美金的公司去發展大陸的工業區。主要的目的就是說,還是要加強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 : 我常常講,要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還是人民之間的感情最重要。只要兩岸的人民彼此都認同是一個民族,都認同有統一需要的時候,那就統一了。僅管臺灣只有兩千三百萬、大陸有十四億,但是兩千三百萬的民意還是要尊重的嘛。所以怎麼樣能促進兩岸人民之間的關係,血緣的關係、文化關係、親朋關係,這樣的話才能使兩岸產生一種“WE FEELING”,“我們是一個!”的想法當然,後來我也流放到新加坡去了、96年以後兩岸局勢轉變,雖然98年辜先生到大陸去了一趟,也沒什麼作用。兩千年民進黨執政,一直到2008年,中間虛耗了十多年。 : 問:當年李先生在任的時候,提出“臺灣命運共同體”,原本是要彌合臺灣內部族群等種種矛盾。但是臺灣意識發展這些年,卻反而和中國認同成為一個對立體,好像選擇了臺灣認同,中國就從此變成一個外人了。這個勢頭,李先生當年的原意是這樣的嗎? : 答:我想主要是因為以後的發展。當初來看,李先生認為他一開始對大陸釋出了很多的善意。首先是終止動員戡亂條款,大陸雖然認為這沒有什麼實際效果,但我們廢止動員戡亂條款的意思,就是我不再把你視為一個叛亂團體。換句話說是回到現實面,因此,我們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講的很清楚,我們的一個中國是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大陸;大陸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是主權包括臺灣,當然這點我們不能承認。所以中國尚未統一嘛。 : 第二步,因此他就安排國家統一綱領和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是把中國統一當作一個目標,這是一個很大的善意表示嘛。當時對方的反應互動還不錯。可是沒想到94年的時候,3月30號發生千島湖事件,對臺灣民心失去影響很大;到了95年李登輝訪美,大陸認為他去宣揚兩個中國。從千島湖事件、司馬遼太郎對李登輝的專訪,其中提及“身為臺灣人的悲哀”、到李登輝訪美,就造成兩岸之間錯誤的判讀。 : 照李登輝的看法,我訪美前都已經知會過你(指大陸)了,你沒有反對意見;後來你(反應)這樣子的強烈,開始一連串的軍事演習、一連串的飛彈威脅,換句話說,那我釋出善意得到的回報是什麼:文攻武嚇。那我為什麼還要繼續走下去?所以一個轉彎以後,戒急用忍就出來了。96年戒急用忍出來後,兩岸的政治關係就沒有什麼互動了,一直到99年七月兩國論出來,就是火上加油了。 : 為什麼會有兩國論出來呢?因為前面過去有這麼一段。從兩岸關係的回顧看來,就是雙方的互信不夠、了解不夠,大陸有大陸的歷史、心態,有大陸他們自己的政治環境,臺灣也有臺灣的歷史和政治環境。這個中間很難互相有重疊,大概重疊的就是經濟。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年,兩岸間經濟這一塊發展的很快,經濟是各取所需嘛。但是其他的工作不是,文化的部分、兩岸人民互相了解的工作,沒有人在後面推動。 : 問:感覺國民黨政府上臺以來,主要也是以利來說服百姓,接受兩岸政策的新方針;好像在情這一塊,有意無意的也避開了? : 答:回顧一下當時國統會的組成份子,包括立法院院長、包括省議會議長,包括縣市議會聯合會主席,包括勞工、婦女的代表,各行各業各階層,大概都顧到了。僅管委員本身是總統任命的,後來我們又派了宣導團到每一個縣市去做宣導工作,陸委會調查,國統綱領的方針民意大概也可以接受。而且國統綱領之中,階段和階段之間沒有期限、什麼時候要進入下個階段、什麼時候條件才成熟。這個過程要多久,是掌握在臺灣手上,不是大陸說了算。這一方面是個安全閥、也是主動權操縱在我們手上,是一個可攻可守的策略。 : 大陸,當然對統一是表示歡迎啦;但是對把《國統綱領》把統一分階段,他們不同意,因此他們覺得統一綱領根本是“不統一綱領”。後來(提出戒急用忍之後)大陸就認為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其實不是這樣的。 : 問:剛剛您說到國際空間問題,我們從資料上得知,1993年的時候大陸外長錢其琛原本有意和您會面,討論臺灣在聯合國的問題。但是臺北後來喊停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答:當時陸委會的主委黃昆輝,他不懂得談判,他是辦教育出身的。我們辦外交的知道,所謂的談判,不是只有在談判桌上面對面的那個時候,才是談判。之前一定會有一個醞釀的過程,雙方先放話、或透過信使傳話,通過這個對話過程把歧見大致上排除,最後才是真的在談判桌上見面。到那個時候,已經做最後的處理而已了。當時,黃昆輝他們以為,錢其琛找我就是要去談判桌上見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 只是一開始大家各自先表達態度而已。他們就一個電話打過來,說我不準做任何政治性的商談,只能談技術性的。 : 問:您在去年提出和平協議草案的時候,認為馬英九應該在第一任任期內完成簽署。可是現在大部分的人預測,可能馬英九不會在連任之前冒這麼大的政治成本做這件事情。你怎麼判斷? : 答:我一開始提出來,原本的想法是想幫助他連任。你想,當初他760萬票、58%的支持率怎麼來的,主要還是人民希望兩岸開放、共同市場等這些主張嘛。如果不在第一任簽,馬英九任期只到2012年五月、胡錦濤2012年底十八大要下臺,中間只剩下短短幾個月。如果胡先生不在位了,第五代領導人是誰?作風怎麼樣?我們都不知道,屆時是不是又要重頭磨合?那麼如果再過三、四年,大陸經濟發展得更強,大陸方面對臺灣的配合度是不是還要那麼高、臺灣的籌碼還剩多少?何況,要簽署這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至少要兩三年去醞釀,去對話。 : 而兩岸和平協議,也是兩岸在經濟、文化等交流全面開展下的保障,讓人民知道兩岸不會有戰爭。在草案文本裡頭,有設計這樣的字句“兩岸攜手共同走向未來”,沒有講統一,但看起來還是有這個味道,可以說是是階段性地朝統一過度。馬先生呀,現在是畏首畏尾,提出維持現狀,並講任內是“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是不錯的,但是你先把獨的可能性排除掉、又去掉統的,不就是“永久分裂”嘛,就像最近解放軍那個少將羅援說的,雖然羅援不應該這麼講,但是這是邏輯上推導出來的一個結果。呈現了一個膠著狀態,2012年胡先生就要下任了。馬先生至少可以改 : 掉“三不”裡面的一步,把不統,改成緩統嘛,也讓大陸方面感受到你的誠意、你的態度。 : 1989年之後,中國大陸被抵制,我們相對富有、籌碼也多;現在呢?四年後呢?人家為什麼還要跟你談?我從談判的角度來講,(這個任期內簽定它)機不可失!首先,就是要認清楚這個「勢」在哪裡,然後認準了就放手做。大陸政經實力崛起的這個「勢」不會改變,你一定要想辦法去掛勾,去搭上這個順風車。假如我是馬英九,我就大力推動兩岸關係、轟轟烈烈的做他四年;而統一,則把他做為一個放在很遙遠的option。現在非常可惜,他選擇去follow民意、而不是去lead民意一個當政者,他一定要給國家人民一個願景,要去引領民意的潮流。假如我做了,而民意反應是那 : 個樣子,好嘛,那我就認了,我就下臺嘛。 : 一個政治家,是要從國家民族的全局利益想問題,而不是考量個人的政治生命怎麼樣延續。從大陸方面來說,他要想的,也要是全局利益,不是只用共產黨要維持政權的角度。如果還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那就還是沒有自由、沒有民主嘛。中國從來行的就是王道,不是霸道,不管是對西藏這些地方,以前都是講究外交、軍事由中央統管,地方上你們自己怎麼弄,就交給那些喇嘛自己處理;人家也沒有意見,不需要像今天這樣。處理臺灣問題,是同樣的道理嘛,只能以王道服人。 : 問:當年馬英九在1997年底,曾經和朱雲漢、沈君山、陳其南、翁松燃等多位學者,共同提出過一份《中華聯合會》(按:在不變動兩岸既有政治結構和法制基礎的前提下,共建一個中華兩岸聯合會作為平臺,專門處理涉及雙方所需的事務性交流合作,同時可為兩岸政治協商預做準備)芻議,公開發表。當時,聽聞馬英九還寫了一篇一萬八千多字的文章闡發構想,只是太長了,沒有報紙有版面發。您覺得今天他們當年的這個構想,對今天的馬英九而言還有什麼意義? : 答: 蔣經國先生在1987年12月2日宣布開放赴大陸探親(馬英九是當時這項《穎考專案》的參與者之一),1988年1月13日就過世了。這中間才幾個月?兩個月。開放探親之後,下一步是什麼?怎麼?沒有人知道。當時,李先生就把我找回來了,我原本在國外工作嘛,他就交代我兩件事情:希望我能幫助他把兩岸關係理出一個頭緒;另外一件,就是辦務實外交。當時我們就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裡頭有我,代表總統府;有行政院副院長施啟揚;國安局局局長宋心濂,國安會副秘書長董世芳,以及研考會主委和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馬英九,五個人組成一個特別小組。 : 那時就研究出,在結束動員戡亂條款之後,如何面對大陸的問題,於是我們先有國統會、海基會,再立法《兩岸關係特別條例》使兩岸人民往來有法源可依,最後設計出《國家統一綱領》,並且解釋“一個中國”的意涵。至此,整個體系、法規、目標燦然大備,才有93年進行辜汪會談的開展。馬英九在這個過程中可說是無役不與,他當然了解這全部的過程。可惜,他換了位子換了腦袋,現在滿腦袋想的是連任,沒有辦法大開大闔。所以提出“先經後政”,但什麼是先經後政?政治和經濟能不能切割?ECFA這種東西,在野黨說損害主權;國民黨說只談經濟,ECFA裡面沒有政治 : ,也和主權無關。所以現在從大陸看起來,臺灣就是沒有方向、沒有路徑、沒有步驟,沒有抓住時機。 : 問:那臺灣內部要怎麼樣達成共識? : 答:立法院講了多次,要成立兩岸問題的聯合小組,政府方面都沒有動作。(問:就連王金平也抱怨,政府部門來溝通兩岸協商進度,都是談假的)當年我們國統會也有邀請民進黨人士參加,甚至保留給黃信介(當時民進黨主席)一個副主委的位置,只是民進黨因為統一這個名稱而不來,只有康寧祥來。今天立法院還是可以成立一個小組,讓民進黨也積極參與到兩岸事務裡面來嘛,即便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少、你甚至可以讓他占小組一半的比例。這樣子他就可以向他的選民們交代、向選民解釋,表示民進黨也是了解、掌握情況的。 : (問:把民進黨導入體制內,也助於他們的路線漸趨理性?) : 答:對,不只是你國共之間有平臺、你也鼓勵他們民共之間也搭建一個平臺嘛,甚至是在兩岸以外的第三地交流開會都可以呀。溝通才能促進彼此的認識和了解,否則的話,臺灣這個社會就只有撕裂、沒有癒合。就像和美國牛肉談判一樣,你說你談了四個月,有誰知道?誰都不知道,忽然一宣布要開放,民眾當然會嘩然。要是我來談,我就會適度地leak,讓民意來激盪辯論,二方面我也可以讓不同的聲浪做為和美國我談判時的籌碼嘛。人家韓國已經有前車之鑑了,這個議題還處理成這樣,顯見現在執政的人,沒有當政的經驗嘛。 : 李登輝當年是一步步受蔣經國訓練起來的,沒有地方經驗,讓他去省政府當省主席了解地方;沒有和反對人士打過交道,就讓他出去處理高雄的錫安山(一個基督教徒所宣稱自治的山頭)的問題。沒有軍方的淵源,就讓他參加軍方的節目;不懂兩岸,就讓國關中心給他做簡報,一樣一樣來。副總統兩年多,一點一點看蔣經國怎麼處理事情,看久了也就懂了嘛。馬英九沒有受過訓練,就是個祕書,在旁邊take note的。而且,李先生懂的聽取各方意見,時不時就找余紀忠、王惕吾、王作榮、孫震等,聽取他們對處理問題的,各式各樣的看法,再做整合和決定。 : 像亞洲金融危機為什麼處理的這麼好?因為他聽了很多意見,最後做了決定自己跳下來指揮嘛。就像當年,我們也是先召朝野開國是會議(1990),確立了兩岸應該要加強交流和規範交流秩序的共識之後,才有後來的這些。 : 馬先生不能自己禁錮在固定的思維裡頭,政治是個藝術,不能像外面批評他那樣有“法匠思維”。就像風災的時候依樣,全國甚至包括在野黨都希望你發布緊急命令。沒錯,即便從法制上來講效果可能差不多;但是你那個姿態只要做出來了,大家都看得到嘛,才能讓人民覺得安心,就像921地震時那樣,李先生就帶著參謀總長馬上動員兵力解決問題。覺得對的事情就放手去做,不然就會像英文講的那樣“狗追著尾巴”,到最後現在尾大不掉。例如,談ecfa講了半天,只用什麼“ㄟ擱發(閩南語:會再發)這種口號來宣傳,還是解釋不清楚,沒有說服力。 : 像是民進黨念茲在茲談農業問題,質疑大陸農產品會不會進口?馬英九說來說去只有一句話,不會開放。那人家再問,是永久不開放嘛?後面就又解釋不清楚了,所以這個問題恐怕就得去和老共談,告訴他們我們內部有這樣的壓力,可能要請你讓一讓。要就事論事,一步一步解釋清楚,把受害行業的代表都找來,和他們討論補貼、或是產業轉型政策,各種工作都要做得很細的。 : 問:現在兩岸如果簽成ECFA,是不是可以說,兩岸間是從一個交流制度的搭橋期,進入了一個交流效應的發酵期?之後的臺灣會走向什麼樣子? : 答:可以這麼說。現在是金融啦、產業啦,全面對開了,但是要看老百姓是不是真的take : advantage?如果是臺商在大陸融資方便了、做生意可以收人民幣了,那確實是會讓民眾感到有益。但是只有經濟,不一定能保證人民對大陸百分之百的安心。所以簽了和平協議之後,交流交往才有保障。對大陸而言,他們有《反分裂國家法》以杜悠悠之口,他有所憑恃。那臺灣呢?首先第一步,終止敵對狀態,可以先從國共兩黨做起嘛。國共為什麼會這樣?起因就是國民黨先剿共嘛,那今天兩黨為什麼不能先簽一個終止敵對狀態的協議,再安一個共同努力加強溝通,走向和平協議的條款?這樣子誰會罵你賣臺?不會嘛。至少要先做出一個姿態出來,才能讓大陸感受到你的誠 : 意。當然,要簽這個和平協議,我在草案裡也設計“基於臺灣情況特殊,因此簽署和平協議要經過公民投票決定”,這樣子你對國內的反對黨和人民也有交代。 : 問:去年江丙坤先生曾經說,今年將是談判最艱難的一年。果然,MOU原本期待六月能簽成,拖到了11月;ECFA也沒能在今年底完成,要到明年上半年江陳會才簽。明年還有哪些議程可能浮現?答:當然,去年談判的那些都是技術問題,今年開始牽涉的層面就比較原則性,ECFA呀、甚至是終止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等等。那麼兩岸之間要怎麼建立互信?你(指馬英九)不能說,“你要先撤飛彈,我才跟你談”。撤飛彈談判中間的一個條件、但不是啟動談判的先決條件嘛,這樣子一講就不夠智慧。如果改成說,“兩岸在建立和平協議之時,希望大陸考慮飛彈佈署的問題”,話ꔊ : 蹷ㄜn說到底,這樣人家也能聽懂你的意思了。現在兩岸之間必須要承認,人家大、你小,這個過程要很細致、不能小看,不能只是想要take it,而是要accommodate,去尋求配合。就像去年七月包機,之前在臺灣說這麼多,如果北京不願配合怎麼辦? : 北京朋友都說:“你們馬先生什麼事情都命令我們做。”當然,每個政府新上任都有一陣摸索期,現在摸索期可能也過了,政治智慧看來還並不太高明。 : 問:明年底又要選舉,馬英九會不會因此考量把兩岸的腳步緩下來?答:明年上半年簽ECFA,主要還是要看簽了之後效果怎麼樣。明年底的選舉比今年底的重要。 : 問:而且國民黨並不樂觀 : 答:對。照我看,是有可能會緩下來。 : 問:那像投資保障協議,為什麼這麼難簽下來,原本希望在第四次江陳會簽成,但是看來又沒有被納入這次協商議題裡面。原本您和唐樹備不是在辜汪會談的時候,原本就要簽了?我們還開出了八個條件,包括保證臺商人身安全、協助融資問題、大陸不任意攤派費用、有爭端要第三地仲裁等等……為什麼到最後關頭剎車了? : 答:其實當時大陸已經同意了八項裡面的六項半,除了人身保障和第三地仲裁以外。他們認為,有人身保障這條,好像就是此前臺商全無人身保障這樣;至於仲裁,他們說中國人的事情就是兩岸來解決,不能有第三者。我就說,那可以在香港嘛。香港是不是中國的領土?他們就不說話了。 : 我再提出,雙方可以各自提出仲裁員名單,然後再從裡面挑,適用哪理的法律也由雙方共同決定嘛。他們也同意了。結果黃昆輝一通電話打來,就說第一次四項協議已經夠多了,這項不要簽了。當然大家當然都傻了。我只好去和唐樹備抱歉,說對不起,臺北說不能簽了。當然我們作談判代表,不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還是有授權範圍的。 : 問:所以辜汪會談進行到第二天,忽然氣氛非常凝重,兩位先生都是講完一段聲明就各自離席,就是因為這個事情囉? : 答:就是。 : 問:但是這樣不是讓你做為一個代表,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嗎? : 答:是呀,談判代表還是要有尊嚴吧。當時陸委會根本是把我們採在腳底下,說不談就不談了;連我和唐樹備已經草簽的東西都可以把他推翻掉,這個性質非常嚴重。而且不只一次這樣。所以我最後就不做了。 : 問:現在馬政府極力希望,能透過和大陸簽定ECFA,解決和東南亞以及日韓甚至美國的FTA阻礙,你覺得這個想法可行嗎? : 答:在陳水扁任內,其實臺灣和新加坡的FTA是幾乎可以談下來的,最後卡在名稱。新加坡認為,我們都是WTO會員,那可以按照WTO框架走,就稱臺灣為“臺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但是陳水扁堅持要用臺灣。最後擱下來,新加坡和北京討論後,大陸當然反對,最後沒有簽成。今年十月在北京的時候,我向他們提出,是不是將來簽ECFA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裡面安上一條類似於“最惠國待遇”的條款,讓第三方和彼方簽署貿易協定的效用,可以直接為此方所享用。這樣不是一勞永逸嘛。他們還表示:可以考慮。 : 問:這樣臺灣等於直接享受了東盟+一的效應? : 答:就是呀,不然你還要去跟他們一個一個的談,利用這個條款就直接penetrate(打進去)了嘛。所以錢復說的沒有錯:兩岸關係的位階高於外交關係。別的國家沒有兩岸關係,當然就是只有外交關係;但是臺灣情況特殊,你要追求國家利益、追求外交關係,那你不能不先處理兩岸關係。 : 問:那麼臺灣通往國際社會的路徑,是不是先要取道北京? : 答:一定要經過北京的,這是國際社會現實,哪個黨上臺都一樣。你現在連一個緩統都不講,那人家怎麼看得到一個願景呢?你要表現出一個誠意,人家才能給你很多東西。所以我在《草案》裡頭也就講,一個中國、主權不分割,由兩岸來共享主權。至於怎麼共享,比例怎麼算怎麼代表,那再來談嘛。現在你可以先恢復國統會嘛,當初陳水扁用一個行政命令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適用,那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還存不存在?你再一個行政命令就又恢復了嘛,至少這就是放出一個善意的訊號。國際政治是很現實的,我們做外交的,還是要用很現實的角度來看問題。 :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064762.html --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 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5.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