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 生活水平與(ppp)GDP 基本上是同意的,只是用詞有點尖銳..> < 簡言之,g大想表達的是"質"與"量"會造成實質上的差異,並認為此岸的生活品質較佳, 對岸的生活品質仍在加強中。 然而,大多數人在生活水平日益精進的過程中,應該都會經歷「先求有,再求好」 的過程。在初期的階段可能要求不太高,先有形式,再慢慢講究內在,但是 這些人的快樂程度或者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可能和先一步發展多年的地區差不多。 換言之,補充一下:無論是用市場匯率或ppp衡量的經濟產出,都無法衡量準確 衡量人的「幸福」感。 之前為什麼會認為比較各國各地人均GDP的意義不大,原因是比較不同的國家人 均GDP乃至於ppp後的GDP,有許多目的,例如是為了比較總體經濟產出、比較 貿易依存度、比較生活水平..等。這裡的版友大多應該都是著眼於生活水平, 坦言之,目前ppp後GDP仍是較佳的方式。 但是若據以說明某一地的生活水平因為ppp後的GDP較另一地高,就過份簡化了。 因為ppp的方式存在了許多盲點,它不但容易高估「開發中國家」的非貿易財 (例如:外國人不會教你中文漢字,99%都是本國人從事相關教學工作,那麼 教中文就是非貿易財)在GDP的比例,且在價格由市場控制的程度相對低的地區 更容易過份高估GDP。 此外,貧富差距也應當考慮在內,連同當地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程度, 使得生活水平孰高孰低變成一個實際上很複雜的課題(若真要慎重視之的話)。 2. 所謂生活質量 我覺得人家未必會有同等程度對「質」的要求。 (↑這句話是沒有任何貶意的) 這時,上海人可能相對上面對地鐵的擁擠或其它消費上需要妥協之處時, 態度不會像初至上海的台灣人一樣大驚小怪,這是因為後者的習慣已經被養「刁」 了,會更為挑剔。 這些都是相對上的。在日本生活過的人,回到台灣,會挑剔路面還不夠平整、 鋪設管線後路面回填不紮實、服務業講究精緻周到的普及化還不夠..等生活細節。 而台灣可能又比其它一些地方要佳。而這種細節是會被單純的數字所忽略掉的,除 非在兩地都生活過,否則很難體會個中差異。 之前去上海和北京,有些餐廳一個桌子一個專屬服務生站在旁邊, 讓我有點受寵若驚。不過碰到的這些餐館價位和台北就差不多了。 比較麻煩的是,服務生斟水遞餐,我們習慣會說謝謝,但他們服務生就站在旁邊, 動不動就來服務,一餐下來我起碼說了三十次謝謝=.= 其實,很多事情我都可以自 己來的...這樣的服務好則好矣,但又太過頭了> < 另外,要說的是,人均GDP高的國家未必生活就合你胃口。 例如:以個人經驗來說,幾個西歐的國家人均GDP都很高,但是他們的服務與生活 機能普遍上欠缺效率,不如台灣的細膩、彈性、方便, 例如:他們申請寬頻/寬帶上網要兩個半月,台灣最多一個禮拜。 他們超多吸煙人口,超少禁煙餐廳,連麥當勞都看得到媽媽在幼兒面前吞雲 吐霧,而我在台灣極少有這個困擾。 垃圾分類不紮實,在台灣麥當勞至少形式上要分類,他們則是全部丟進垃圾桶。 台灣便利商店密度、爽度、方便性無敵(對西歐、北歐)。 例子太多了。 他們所得很高、也自認為幸福。但個人去就很倒胃口,以前不覺得什麼, 去了才知道還是台灣適合自己。 所以,說不定大陸很多人滿意生活現狀,我們談的許多「質」的東西他們未必希罕 (這我不確定)。 最後倒是建議我們大家都還是別忘了同理心^_^ 此一時彼一時,上海硬體建設一日千里,慢慢的他們普遍上(而不只是菁英階層) 應該會認識到可以對生活細節更多些要求,就如同其它比較早發展的國際城市一樣。 國民素質的問題,多半是因為人實在太多了,要將整體水平拉起來曠日廢時, 尤其當資源相對較少(例如計程車/出租車)而又欠缺單位於現場管理時, 在僧多粥少時爭搶也是難免的。 爭鬥(或者說競爭意識)則可能是危機感的反映,從小他們要不斷的爭取權益, 人太多,要出頭更難,當一群人相對上「不擇手段」又剛好還沒有法制規則去 公平執行時,爭鬥就成了生存下去的手段。 還有很多根本上的差異,也會影響關注重點的不同。例如:我印象中大陸朋友 的認知思維終究還是以唯物為基礎(不知道對不對),但台灣人大多都是唯心的。 隨便亂扯一下 亂入抱歉哈^^ ※ 引述《grandTaiwan (鬥牛要不要)》之銘言: : 與其寫啥經濟學大論不如寫寫自身的親身體會 : 先拿吃的來說來了~~ : 曾在北京與上海各住過一年多 : 在上海 : 我印象很深的是沙縣小吃 : 記得它的麻醬乾麵是一塊五 : 相當於台幣七元 : 台灣隋便一家路邊攤的乾麵是30元到35吧 : 那假如用ppp的理論來看 : 真的上海與台北是一樣的生活品質(水平)嗎 : 從這個小地方就會看出有誤區了 : GDP還是最王道的評論度量衡 : 生活品質建立在"成本"這樣的概念上 : 好比說甲地的人均GDP是乙地是5倍 : 但甲地的乾麵物價是乙地的8倍 : 這樣乙地的生活水平是高於甲地嗎? : 應該不一樣吧 : 相信有在兩岸生活過的人同吃同名為"牛肉麵"這樣的東西 : 口感與品質是高下立見吧 : 還有台灣人均GDP超過一萬已經有20年了 : 是大陸各地方剛超過一萬的地區可相互比較的嗎? : 還是一句老話~~~成本這個概念很重要 : 想想看大陸假如有如台灣面積大小與人口數 : 20幾年超過一萬人均gdp一直建設著 : 相信這個地方與其它地方有根本"質"上的不同 : 比如說有人說上海大樓比台灣新 大氣 : 不禁讓我想到一位德國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 : "一個地方有向上看與向下看的哲學 : 今天假如我站在上海市區往上看 : 我會覺得"哇!!真氣派~~~連東京都比不上耶" : 但往下看呢 : 這就跟國民平均素質與都市環保與整個都市營造的品質感有關了 : 在台灣~~不用說台北市了 : 就連鄉村地區的道路都是用高檔的瀝青所鋪出來的柏油路面 : 常常會做翻整重鋪的工作 : 看起來整個立體空間比較不會有髒亂感 : 常聽到一些有來台灣的大陸朋友說有日本的感覺 : 但上海呢 : 比如說連市區的楊浦區都還有石板路面 : 柏油路面常很久沒翻新 : 上面卡了很多灰灰或啥油漬之類的 : 看起來就很有髒亂感失去了都會區資感的感覺 : 最主要還是都市環保沒做好 : 路上常有髒髒的灰漬與小垃圾落在路面兩旁甚至到人行道上 : 南京東路步行街就是一個例子 : 旁邊的支巷進去 : 那個路面我真不知道那算不算柏油路 : 很多小坑洞卡了一些萬年水似的~~很有髒亂感 : 但還是跟國民平均素質有根本上的關係 : 而台灣也不是不會這樣 : 但台灣的都市環保有做到某一定的水平 : 比如"垃圾不落地"政策 : 垃圾車有固定時段固定區域分配出來收各戶已包好的垃圾 : 加上路面的維持與大力做柏油路面的重整翻新 : 整體立體空間看起整潔了許多 : 還有市區內常有不協調感 : 比如上海火車站 旁邊竟然就是外來民工住似的貧民窟 : 路面坑坑疤疤而雜亂...... : 以上說得還是上海市區 : 假如到了郊區 : 相信就不用再說 : 很多地方我只能說"就像在一片黃土當中鋪了一條路過去而已" : 那就更不用說什麼質感了 : 而國民素質其實也不用多比較 : 一些大陸來台北都有一個共同感 : 國民搭大眾運輸井然有序 : 比如上下捷運(地鐵"都習慣靠右~~~左邊讓想快速通過的人 : 上下地鐵與公交車廂不爭先恐後 : 假如有人在上海人民廣場要搭公交的話~~就知道什麼是"搶"了 : 車子還沒到位~~就一大堆人衝到車前面了 : 車門一開就好像明天過後似的~~~先搶先贏嗎? : 其實某方面我是支持上海的"戶籍政策"的 : 最近聽說又抓的更緊了 : 門檻有提高 : 畢竟外來人口問題非常頭疼 : 而上海又很想成為一個"有品質的大都會" : 總而言之 : 很多大陸人都有一個特徵 就是只有"往上看"的哲學 : 上海高樓大格局比東京 台北都來的新穎氣派 : 而不知道這些地方早已開發 固然在腹地上的不足與建築物的老舊 : 但人家在"往下看"的哲學上已經是另一個層次了 ※ 編輯: rainwalker 來自: 220.138.33.226 (02/15 06:35)
tingtseng:沒錯 PPP是有缺陷盲點的..單純拿來比較 69.110.42.238 02/15 07:36
tingtseng:是略於簡化..對於歐美那段 我非常同意 69.110.42.238 02/15 07:37
tingtseng:每個地方有好有壞 完全是個人選擇 69.110.42.238 02/15 07:43
windyyw:比較寫實的觀點我喜歡 220.178.20.158 02/15 08:33
flamesky:唯物和唯心是哲學概念,我覺得你這裡想表 222.184.65.215 02/15 21:29
flamesky:述的是不是說關于世界觀的問題呢,其實說 222.184.65.215 02/15 21:31
flamesky:唯物,大陸的哲學教育的確宣揚這樣的想法 222.184.65.215 02/15 21:32
flamesky:但我覺得很多人還是受傳統的不語怪力亂神 222.184.65.215 02/15 21:33
flamesky:的鴕鳥方法來對這種問題。 222.184.65.215 02/15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