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mjdrw/919275.htm 民進黨新世代的成長途徑 縱觀民進黨新世代的成長背景以及民進黨歷年來對年輕人才的甄補、錄用、重用的全過程 ,新世代的成長主要有以下几種途徑︰ (一)參加政治團體或政治人物舉辦的各種訓練營、培訓班。比較有遠見的政治人物都喜 歡定期或不定期地專門為青年學生或社會中堅人士舉辦各種訓練營或培訓班,參加由黨、 政團體或政治人物舉辦的訓練班、營隊等,都是被政治人物網羅的好機會,陳水扁創辦的 「凱達格蘭學校青年營」,謝長廷創辦的「新文化研習營」,林義雄創辦的「慈林青年營 」等,都是鮮明的例子。不過,參加這些訓練營、培訓班往往只是進入民進黨陣營的第一 步,要想成長為政治人物還需要另有選擇和歷練。 (二)擔任各級民選公職的助理或幕僚。依據台相關法律規定,各級民選公職都有數額不 等的助理和用人名額,台北、高雄市長可直接任命一批政務官,縣市長有機要名額,225 個「立委」就有1800個助理的名額,每個台北、高雄市議員也可以聘請6位助理。還有的 名氣大、經費充足的民意代表請的助理更多。助理有政策研究、行政幕僚、貼身秘書、文 宣助理等「文職」助理,也有公關、組織等「武職」助理,想從政的年輕人可根據自己的 專長選擇適當的老板和位置。由于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多數喜歡與年輕人聊天互動,所以擔 任助理或幕僚的學習機會很多,「不論是對政治的運作、政治的利害分析、政治人物間的 互動、和民眾的互動(尤其是樁腳),都是很好的學習教材。」如果做到了老板的辦公室 主任,也就可能成為老板的接班人了。如號稱謝長廷大弟子的卓榮泰就最為典型,在謝任 台北市議員時,卓是謝的助理。等到謝轉戰「立委」,卓接棒參選台北市議員。及至謝轉 戰高雄市,卓又接班當選「立委」。2004年5月卓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謝系王世堅 等又接過卓的棒子參選,而王留下的台北市議員位置謝又準備安排嫡系阮昭雄參選。就新 世代的成長經歷看,擔任過助理、幕僚的人無疑最多,特別是70年代出生的新世代大多從 做助理、幕僚開始,所以也有人將他們與學運世代相區隔,稱之為幕僚世代。 當然,助理很多,並非人人都有出頭的機會,因為一個好助理和幕僚也需要好的素質。除 專業知識,還需要能力、忠誠度、負責任等各方面的素養。好的幕僚常常是一個眼神,就 得知道老板的心意,即時完成所交付的任務。還要有隨老板漂浮的心理準備,老板前途有 變,幕僚都要有暫時轉換跑道的心理準備,以等待下一個挑戰的開始。 (三)派系有組織的培養。這主要是指「新潮流系」對年輕人才的培養。新系是民進黨內 「歷史最久、知性最高、紀律最嚴、斗性最強、路線最左、轉型最快的派系。」而因為「 其組織神秘、有想法、有做法,成員個個驍勇善戰,又能服從紀律、團隊作戰,一出手常 讓黨內其他派系又敬又驚。」新系對年輕人才的培養有一套系統的計划和做法,但並非報 名就能參加。要加入「新潮流系」,必須經過一系列嚴密的觀察、考核及審查程序。在吸 收人才方面,新系更像獵頭公司,一旦發掘不錯的人才,可以和現行人力互補,又有至少 2名「流員」推荐,就會主動把名單往上報,經過各區會組織無異議通過,再由最高決策 機構「政治協商會」(簡稱「政協」)討論,並派員考察其政治立場、操守、能力、專長 、及派系忠誠度等,然后探訪對方參加意愿,如獲同意,經繳納相關費用后就成為「流員 」。進入新系后,「新潮流會把派系發展和個人生涯規划結合為一,參選、入‘閣’、下 放地方、擔任‘部會’機要……的機會成本都被精確計算,」甚至留學都可以由派系出經 費。以新系現任總召集人段宜康為例,大學畢業后先是做《民進報》總編輯林濁水助理, 1991年任同派系「立委」盧修一、洪奇昌、葉菊蘭聯合辦公室助理、洪奇昌台南服務處主 任。1993年又到澎湖縣任高植澎競選縣長執行總干事,高當選后段又任澎湖縣「馬上辦」 中心主任兼縣工策會總干事。1994年在派系的安排下參選台北市第7屆市議員並當選。兩 任市議員后又于2001年參選「立委」並當選,隨后接任新系總召集人。整個政治歷練完全 由派系在安排。再如梁文杰等擅長理論闡述,新潮流便特地安排他去英國攻讀博士學位, 費用完全由派系承擔。因此有人稱新系提供了「一個政治工作者所夢寐以求‘從出生到墳 墓’的政治訓練,以及實現政治理想的機會。」也因此新系在近20年來吸收、培養了最多 的年輕人才,民進黨現今40歲以下的「立委」、縣市議員要么屬于新系,部分不是新系的 成員也跟新系關系密切。而「新潮流系」對助理的訓練更是有其一套完整的「培訓計划」 ,簡直就像是軍校在訓練軍官。擔任行政官員、機要秘書、黨務干部、社運團體負責人、 參選基層公職……新潮流對本派系的年輕人有一套完整的規划。 (四)循黨務系統發展。民進黨中央或地方黨部經常會招募年輕黨工,所以這也是年輕人 進入民進黨內體制的一個重要管道。因為民進黨的黨務系統攸關選舉提名與平時協調公職 的工作,如果能投入黨務系統歷練,「將可跳脫單一公職本位的鯃熙턠 嘌孎騧s闊的人脈 。」而在選票定輸贏的政治游戲中,人脈就是實力。同時,黨工在開始一般比較沒有派系 色彩,短時間內也不會被定位為某某系統的人,可以較為超脫地與各派系領導接觸。做久 了之后可以隨時加入派系,逐漸找到自己的政治位置。民進黨中央黨部就不乏這樣的主管 。如現任組織部主任高幸雪,從1989年大學畢業始就投入民進黨台北縣黨部和中央黨部任 職,一直做到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至今也無明顯的派系色彩。蕭美琴亦然,其在美開始 與民進黨人士接觸並擔任助理,返台后即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國際事務部」任職,由小不 點一直做到主任,2001年當選民進黨「僑選立委」,2004年在台北市參選「立委」並當選 ,同時也成為「新潮流系」成員,黨務系統工作經歷是其走向成功的重要歷練。但地方黨 部大多有派系主導,這些地方還是有派系屬性的差異。 (五)參加政治人物的競選團隊或做義工。台公職人員除專職助理外,由于經費有限,還 需要大量義工,尤其是到選舉時,候選人就需要龐大的助選人員,有專職、兼職和義務職 。而「選舉往往是最短時間內,學習到最多政治運作實務,以及培養‘革命情感’的機會 ,所以積極投入競選團隊,一方面學習十八般武藝,另一方面也是最佳被發掘的好機會。 」民進黨內不少年輕人都是通過選舉打響了自己的知名度或與某些政治明星結緣。如現任 凱達格蘭學校行政管理部主任陳德照,2000年「總統大選」時投入陳水扁陣營任新聞中心 高級專員,並與羅文嘉結緣而成為羅的嫡系人馬,再經過2001年羅競選區網「立委」和 2002年李應元競選台北市長兩戰,隨后又到凱達格蘭學校任學生事務部副主任,不久升任 行政管理部主任。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的不少核心童子軍都是循這條路而上的。 (六)社會運動團體等非營利機構歷練。由于歷史的原因,台灣社會運動長期依附于以民 進黨為中心的組織動員架構。民進黨在早期的路線方針上也標榜「群眾路線」,喜歡搞街 頭運動,選舉時也常將社運團體作為動員的組織樁腳,因此民進黨的黨、公職人員在發展 的歷程中,與工運、學運、社運及文化運動等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這些領網的干部也經 常是民進黨政治人才徵補的管道。如「新潮流系」的外圍團體就有環保聯盟、「台灣教授 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開拓基金會 、蕃薯藤網站等,「正義連線」的外圍團體有福爾摩沙基金會、醫界聯盟、「首都基金會 」等,「福利國連線」的外圍團體有新文化基金會,「台獨聯盟」的外圍團體有「世界台 灣人聯誼會」、現代學術基金會,「主流聯盟」的外圍團體有民社、「公民投票委員會」 等,加入以上外圍團體或社會運動和社會改革團體,就有機會與民進黨重量級政治人士接 觸,進而獲得重用的機會。在本專題收錄的333人中,有過此類經歷者約占總數的五分之 一。比例之高,可見一斑。 (七)家族政治傳承。這類政治新世代主要在中南部、尤以農業縣居多,在台灣北部和都 市區則比較少見。如高雄縣余家班就是典型。余家為高雄縣有名的地方派系──黑派,自 余登發始至現在活躍在政壇的余政憲、余政道等已歷三代,余家兄弟都是在30歲左右就參 選省議員、「立委」等重要公職並當選。其他如屏東縣邱茂男家族、高雄縣林三郎家族、 台南縣謝錦川家族、高雄市陳哲男家族等,他們的子女如邱議瑩、林岱樺、謝欣霓、陳其 邁等都是年紀輕輕就當選重要公職。不過相對而言,出身政治世家的新世代比例較低,對 一般年輕人從政也無借鑒作用。 (八)由學者轉而從政。民進黨本來就比較缺乏專門人才,所以在較為活躍的學校系所、 智庫就學或就業,就等于與政治間接連結,具體有這樣几種途徑︰一是原來就是民進黨人 ,此后走上學術之路,有機會又回到從政之路來。如部分學運世代在從事了几年的政治、 社運活動后留學,此后回到島內在學術機構任職,平時與民進黨的來往仍很密切,在時機 合適時又出來擔任政、黨職或參選。如郭正亮出身學運世代,此后赴美讀完博士回台至東 吳大學任教職,后又被民進黨找去任中央黨部文宣部主任、政策會執行長,以后又被提名 參選「立委」並當選。二是因為選舉等與民進黨人物接觸進而到民進黨從政。如現任「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政務副主委」張景森原在台大城鄉所任職,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中, 張參與起草陳水扁「市政白皮書」,選后張即被陳招攬進市政府任職,此后一直跟隨陳直 到擔任現在的職務。三是重要人士的推荐,這也是較多出現的類型。例如現任「國家安全 會議咨詢委員」楊光華原來是政治大學的副教授,與蔡英文關系很好,其任現職就由蔡推 荐給相關人士。再如高雄市政府海洋局長柯宗廷就是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學者大力推荐給 謝長廷的。還有很多民進黨新世代都受到了一些重要人士的推荐。當然,這種情況的前提 是被推荐者往往要受到推荐者的賞識。四是自我鑽營型。如果某學者學歷不錯,特別是知 名大學的學者,口才也很好(如果長相好則更好),選一個適當的機會加入民進黨(也可 以暫時先不加入),擇一個親善的派系或政治明星,再「多寫點文章批東批西,最好從執 政黨罵到在野黨,然后適時的捍衛所屬團體。很快的,一大堆第四台政論性節目跟媒體記 者就會找上你。然后發揮火力,頻繁的參加第四台政論性節目,跟其他人爭論不休,很快 您就會建立一定的政壇地位,到時候搶地盤、選公職,都會比其他人容易多了。」台現任 「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的從政之路就是典型。五是出身綠色智庫型。民進黨執政前體制外 專業研究機構很少,執政后除了既有的官方智庫外,民進黨又建立了「台灣智庫」等機構 。進入這些機構工作,意味著一只腳已跨進了民進黨的大門。如果在某些方面表現比較突 出進而受到重要人士的關注,就很有機會走上重要崗位。如現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主委」鄭麗君原來就任「台灣智庫」辦公室主任。現任高雄市政府新聞處長王時思、高雄 縣政府新聞處長邱志偉等都曾在「新潮流系」的「新國會研究中心」工作過。除以上几種 途徑之外,也有完全因專業學術能力等被招攬任職或其他途徑由學轉政的,不過此類人士 較少。 (九)擔任政務官或地方行政首長的機要秘書。嚴格來說這不算一個單獨的成長途徑,因 為一般泛綠的政務官或地方行政首長在選擇機要秘書時往往會「從曾經參加過訓練營隊、 課程或選舉歷練過的人選里挑選人才,除非具有個別局處的相當專業,要直接成為首長機 要機會難得」,所以此途徑往往是新世代成長晉級的一個階梯。 雖然民進黨新世代的成長背景歸納起來有多種途徑,但多數新世代的成長往往都經歷過多 種途徑,如一個出身學運世代的年輕人,可能在離開校園后擔任民選公職的助理,然后去 社運團體或黨務部門歷練,再去擔任行政官員或參選公職等,經常是經歷過以上所列舉途 徑中的三、五種甚至更多。而在新世代成長途徑中,又以新潮流模式、陳水扁模式、許信 良模式和謝長廷模式最有代表性,影響也最大,培養的人也最多。新潮流模式是最有代表 性的派系培養模式,前文已述。后三種模式其實都是政治明星培養班底的模式,不過這與 該政治人物的政治命運息息相關。 (一)陳水扁模式。陳培養班底是從其1989年當選增額「立委」開始的。為了培養嫡系, 陳一方面大量擴充助理隊伍,同時擁有20多位助理,號稱第一。另一方面成立福爾摩沙基 金會作為補充。兩支隊伍都大量吸收年輕人,且人員經常相互交叉任職。特別是在1991年 羅文嘉、馬永成加入陳陣營后,陳為歷練年輕人更是完全授權。陳在年底的「國代」選舉 輔選以及1992年「立委」、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中,羅、馬兩人分別出任策划和組織競選 執行總干事,完全掌管選舉機器。羅文嘉在1993─1994年擔任陳水扁「國會」辦公室主任 時,「整個‘國會’助理的議題分組、進度,人事的任用、晉升、及核薪,甚至連羅自己 的薪資,完全由羅自己決定。」因重用羅、馬等年輕人,所以在此后的選戰中,羅文嘉等 又找來了數十個更年輕的幕僚,几年下來陳水扁打造了一支非常年輕、精干的童子軍團隊 。等到陳當選「總統」,首批隨陳進入「總統府」參與機要工作的12個年輕秘書,十之八 九都有過助理的經驗。執政后的陳擁有資源更多,陳系人馬也日漸增多,並逐漸擴散至黨 務、公職、公營單位、社運團體等各個領網,使「正義連線」的新世代成為只次于「新潮 流系」的第二大隊伍,連帶使陳的嫡系大將羅文嘉等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人馬。可見,陳 水扁模式是典型的一榮俱榮的成長模式。 (二)謝長廷模式。謝長廷與陳水扁同時涉足政壇,也早早就在黨內外開展各種人事布局 ,但由于其自身從政經歷不同,所以培養班底的方式也有別于陳。早在1992年,他便以自 己的「新文化基金會」的名義創辦了「新文化研習營」,每年舉辦一屆,學員以大學生為 主,也有社會青年,學習結束后再視個人意愿加入「新文化工作隊」,主要目的就是培養 親信。謝的「五大弟子」如卓榮泰、高建智、劉一德等就是第一批「新文化工作隊」成員 ,「新文化研習營」成了加入謝陣營的入門管道,現在謝系年輕骨干如林耀文、謝云嬌、 阮昭雄等都是循此種途徑而上。但在謝長廷政壇不如意的几年,部分年輕人曾離開。及至 謝當選高雄市長,謝系人馬才重又振興起來,且又開始向黨、政、公職、社運團體等各領 網擴張,甚至到「台聯黨」任職。而在謝擔任「行政院長」后,謝系童子軍更成為民進黨 內一支重要的力量,人數之多只次于新系和陳水扁人馬。 (三)許信良模式。不同于陳、謝,許在加入民進黨后從未擔任過公職,且只有不到10年 的時間就退出了民進黨,但其培養的年輕人才卻是其他美麗島同輩們無法比擬的。許于 1989年偷渡回台被抓判刑,1990年2月在台北監獄加入民進黨,5月獲特赦出獄,6月出任 民進黨顧問,年底就成立了許信良辦公室,開始有計划地培訓干部,建立班底。1991年10 月、1996年2月許兩度當選黨主席。雖然許在1995年黨內「總統」候選人之爭中輸給了彭 明敏,但此並未影響許氏力量的發展。几年中許就將自己的子弟兵安排到中央與地方黨部 、「美麗島系」公職助理等各個領網,同時仍大量招攬年輕人才,洪耀福、郭正亮、翁章 梁、吳芳銘、劉坤 ⑾繻獏^等一大批年輕人脫穎而出,許氏青年軍成為當時民進黨內和 美系一支重要力量。但好景不長,在1999年許與陳水扁之爭中,許再嘗敗績,許家軍開始 走向崩潰。在許脫黨后,少數人隨許離開,多數人選擇留在了黨內。但由于美系瓦解,許 氏人馬要么被其他派系所吸收,如洪耀福、郭正亮等;要么就邊緣化,如吳芳銘等。相對 于陳水扁模式的一榮俱榮,許信良模式則可謂一損俱損。可見,老板的政治命運和幕僚息 息相關。 其實,每個民進黨新世代的成長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定經歷,本文所總結的成長途徑只是 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几種。但有一點共同的是,除了政治家庭外,黨內派系(主要指新 系)或政治明星的慧眼發現與培養、歷練等是最重要的因素。換言之,找到一個前景看好 又賞識自己的伯樂是新世代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條件。(張黎巨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 會特約研究員) -- 生於齊魯 遊於吳越 灌水於神州四海天地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75.4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