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民進黨新世代的主要特點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mjdrw/919280.htm 民進黨三個世代的政治精英各有特色,有人說「美麗島世代的最大優點是視野前瞻、格局 巨大、能夠堅持,最大缺點則是無法抓住社會最新脈動、政治操作粗枝大葉;美麗島辯護 律師世代的最大優點是擅長掌握主流民意趨勢,最大缺點則是視野格局不夠廣闊、妥協性 較高。」雖不全面,但重點中肯。相對于前兩個世代,新世代除了年輕之外,還有几個鮮 明的特點︰ 第一、不少新世代已經有了較完整的政治歷練。特別是出身于學運世代的一批人如羅文嘉 、馬永成、卓榮泰、鐘佳濱等,雖然年齡才40歲左右,但政治歷練已非常豐富。他們早在 校園從事學運時就積累了相當的組織、論述與斗爭經驗,見證台灣大社會的劇烈變動。畢 業后繼續從政,在街頭抗爭中成長,在選舉實踐中累積戰功。「因為政治機會結構大量釋 出權位、民進黨(尤其是「新潮流系」)更大量提供新人參政空間……使得絕大多數學運 世代先后投入民進黨陣營,「新潮流系」更堪稱學運世代從政的‘大本營’」。1991年部 分人開始參選「國代」,次年「立委」首次全面改選,吸引了大批新世代擔任助理。1993 年底縣市長選舉后,部分人又開始進入地方行政體系。到1994年台灣省長、台北與高雄市 長選舉,新世代已成民進黨候選人陣營的重要幕僚。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部分新世代進 入市政府成為當時台最年輕的政務官;與此同時,許信良在擔任民進黨主席任內,也開始 大力提拔新世代做中央與地方黨部的主管。此后,新世代更順勢大量攻下「國代」、「立 委」等席次,使得新世代在政、黨、民代、派系等各層面都占據了要職。「到了2000年‘ 總統大選’,陳水扁競選陣營半數以上的主任級輔選干部,以及地方重要輔選干部,几乎 皆由已經歷練多年的新世代擔當大任。」民進黨執政后,新世代開始擔任「中央政府」高 級官員。等到2004年「總統大選」,更多的新世代站到了選舉的第一線,几年下來童子軍 已成長為政治成人了。他們年紀雖輕,但政治經歷和經驗已非同輩人可比,「在30歲時就 有機會做出過去50歲政治菁英才能碰觸的重要決策」。 第二、近几年新世代在民進黨內推動的一系列措施和主張在黨內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由于新世代年輕、有活力、敢闖敢干,且部分人本來就習慣反省,加上一些人的串連,所 以常在黨內就一些重大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1996年由周奕成、賴勁鷚r熱朔⑵鸕摹靶숊世代台獨綱領」運動,在某種程度上就成為民進黨務實轉型的重要動力之一,三年后民進 黨全代會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其基本精神几乎不脫「新世代台獨運動綱領」。再 如黨內不分區「立委」提名制度變革案、「國會改革案」、連署反對呂秀蓮擔任陳水扁副 手、民進黨「新文化論述」等,都是新世代直接提出或在幕后推動,雖有些提案沒完全得 到黨內各派支持,但對黨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影響。而近几年几次大選更是新世代在台前 幕后唱主角,從議題策划、組織動員到民意調查等,新世代都是重要的一線干將。 第三、新世代善于選舉。新世代從校園踏上政治之路,就正好趕上台灣政治結構的巨變時 代,逐級、全面開放的「中央民意代表」和地方行政首長選舉使他們從一開始就與選舉結 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說,他們的政治歷練是完全陪著選舉走過的,從事選舉是他們政治經 歷的重要內容和必修課。而能出頭的新世代一般都有較強的個人能力和較好的社會形象, 他們思路清晰,口才頗佳,敢于改革創新,並善于利用新聞媒體,常常給民進黨帶來各種 各樣的活潑創意,更讓民進黨的文宣主導著每一場選舉。例如羅文嘉几次擔任陳水扁競選 各級公職的操盤手,每次都有新的活潑創意,更為陳塑造了多種迎合選民的形象。近10年 來每次「大選」民進黨的文宣工作都由新世代操盤,文宣高手眾多是新世代的一大特色。 其他如組織、動員等操盤工作亦然。選舉經驗的積累,也使不少新世代陸續投入到各級選 舉並當選,還順帶讓部分人有機會建立起自己的班底。 第四、新世代更為務實。不同于民進黨前兩代人,新世代的成長背景里沒有多少政治受難 者的經歷和記憶(除了少數政治犯家屬),沒有明顯的政治悲情意識和族群政治的包袱, 所以較能夠客觀地看待政治現實。特別是對于台灣前途的主張,民進黨前兩代人由于對大 陸沒有第一手的了解和直觀、感性的認識,提出的許多主張其實完全是基于自己的想象之 上的。但新世代不同,他們趕上了兩岸交流開放的時代,有機會到大陸親身感受、體驗, 所以對大陸的認識、研究較上兩代人要深入許多,也較能客觀、真實地看待兩岸關系,更 有不少人投入到大陸研究中來。郭正亮說,「國民黨本土化后,反對運動就要直接面對中 國了,而民進黨逐漸茁壯后,卻突然發現自己對于中國、台美中三角關系的認識嚴重不足 」,所以他個人致力于銜接這段接近空白的論述。陳志柔也同樣是基于「中國對台灣很重 要」的現實理由投入此研究。林佳龍則認為︰「不論愿不愿意,兩岸關系都是台灣發展關 鍵,這是現在台灣社會的集體焦慮。」 第五、新世代派系色彩淡薄,已漸漸形成了一股跨派系的結盟。派系政治、山頭政治是民 進黨的痼疾,這有其歷史和機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新世代不同,他們接受過相同的教育 ,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和相似的政治經歷,有機會接受過不同崗位的政治歷練,並曾多次在 不同領網協同作戰,「以青壯派的形象和發言力道,推動各項重要議題,企圖引導民進黨 的改革路線」,形成了不同于以往派系政治運作的政治溝通與協作關系。即便是派系紀律 最嚴的新系成員亦然,這是民進黨前兩代政治精英難能做到的。如1996年「新世代台獨運 動綱領」的發起者就不只有新系的賴勁欒R苻瘸桑 燦小罷鉢q連線」的曾昭明等。在几 次「大選」中,新世代是一線主力,但很少看到他們因為派系背景不同而鬧矛盾。甚至部 分人如林佳龍、周奕成、羅正方等還表示希望新世代能「共同形成對未來十年的台灣戰略 看法,重新贏得論述主導權」。近年來,羅文嘉、陳其邁、李文忠等跨派系的互動就極為 頻繁,成了串聯的核心人物。 然而,盡管民進黨新世代已開始以集體面貌的身份登上了政治舞台,但他們的不足之處也 很明顯。 首先,他們至今尚沒有提出自己的核心政治主張。美麗島世代領導人為民進黨留下了「台 獨黨綱」,陳水扁主導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這些都是民進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綱 領性文件。民進黨前兩代政治精英從黨外時期到執政之前,「曾成功建構出一套以反黑金 、清廉執政、愛台灣、反外來政權為核心價值的‘在野論述’。不論這套論述是否過度民 粹及訴諸族群情結,但其實際說服力卻是成果斐然。」新世代若要更上一層樓,勢必要提 出更新、更清楚的自我核心價值,特別是對「台獨」的看法,2004年5月操作未果的「新 文化論述」是此方面的一種嘗試。 其次,他們的政治經驗尚需要進一步積累,政治決策有時流于粗糙,也缺乏必要的戰略高 度。雖然新世代年紀輕輕就積累了相當的從政經驗,走上了政治高位,但他們在管理政府 、特別是政治決策上經常流于粗糙、簡單,所有的政策設計都從選舉的角度出發,喜歡炒 短線,缺乏必要的一致性和戰略高度,所以民進黨上台几年來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新口號 提得多、熱鬧活動辦得多,但實際成績反而不如國民黨執政。對此,馬永成公開承認,「 民進黨因為長期被打壓,所以敵我意識的包袱很重,看問題的方式非常簡單化,就是敵我 二分法而已。……執政要有格局,民進黨格局不夠。」李文忠也說︰「過去十年我的最大 焦慮是‘不知為何而戰’,這在阿扁執政后更強。換我們執政后並沒有改善,說比以前更 壞,這對我們不公平,但要說好到哪里去,也沒有。」可以肯定,長此以往,台灣民眾總 會有厭倦民進黨的一天。因此,提高戰略視野,敞開胸襟,廣納善言,積蓄力量,提升形 象,豐富經驗,都是民進黨新世代需要加強的地方。 再次,新世代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和團隊。縱觀民進黨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許信良等 出獄后几年內就建立了自己的班底,陳水扁、謝長廷等都是在40余歲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 、建立自己的班底,新潮流是派系集體作戰。再看新世代,雖然羅文嘉、陳其邁、林佳龍 、顏萬進等都曾在不同的位置上做過高官,但除了有限的几個幕僚和一班好友外,若論班 底還難以啟口,更談不上有戰斗力的團隊,且彼此的好友往往也相互重疊,難以分清誰是 誰的人馬。不過,現在羅、陳、林等都在有意識地培養、建立自己的嫡系,如果他們能在 接下來的縣市長選舉中獲勝,相信在未來的几年中很快就會建立起自己的隊伍。而新世代 建立自己的班底是否會遁新的途徑、彼此的互動是否會打破甚至重組民進黨現有派系格局 等都值得觀察。 總而言之,盡管民進黨新世代目前還稍顯青澀,但其還是具備了很多明顯的世代特征。( 張黎巨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 生於齊魯 遊於吳越 灌水於神州四海天地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75.4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