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吃光。 深耕印度 有幾個現實性問題 第一個問題﹐自然是所謂基礎設施。 第二個問題﹐則是語言和文化溝通。 第三個問題﹐則是印度自身的經濟制度。 前兩個障礙自己不言待。 第三個問題﹐則在於印度市場本身的封閉性 體現在印度對外資的控制和限制上 台灣要突破印度的外資排斥制度﹐很難 因為現在的印度還不允許外資佔據印度市場的主導地位 這點和中國大部分領域的開放有很大不同 第四個問題﹐則要問台灣的產業定位和發展目標是什麼。 引出兩個問題 1.印度市場的定位和發展目標。 2.台灣產業定位和印度國家戰略的沖突。 如果把以上因素都考慮進去 那就很容易看出﹐所謂深耕印度是一個笑話 這是一個潛在的市場。但對台灣來說 產業基地的意義遠大於市場意義 但產業基地並不容易建成 這點即便政府引導也不容易完成 而台灣在印度的角色﹐依然是代工 產業鏈的中下遊角色 對印度而言﹐依然是圈養殺三部曲 另外﹐我說過﹐鑒於印度的國家利益 不會任由台灣企業做大。 產業限制和排斥很明顯。 印度的意義對台灣而言﹐是一個相對遙遠的利益 而且有限﹐並不一定有切實的利益。 在戰略上說﹐即便把大陸的台資都轉移到印度 也不過是產業鏈的轉移 但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而言﹐依然毫無裨益 台灣的國家安全﹐依然需要與大陸和解 而不是尋求對抗。作為代工的台灣扮演的是中間集成商的角色 戰爭發生﹐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影響非常有限。 因為台灣島不是世界工廠了。 所謂這種印日台的聯系都是笑話 印度和台灣聯系再緊密﹐也不會像西藏的導彈和巴基斯坦一樣 對印度更重要。 台灣和日本的聯系再緊密﹐也不會像日本和大陸的貿易 以及日本國家安全更重要 此種聯系對台灣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影響都十分有限 對台灣來說﹐最大和最有潛力的市場依然是大陸 從更長遠的角度說﹐如何充分利用大陸市場和資源 實現台灣產業轉型﹐依然是最有頭腦的商人應該思考的 單純從經濟角度說﹐放棄台灣大陸之間原有的文化語言 等諸多優勢﹐包括市場排斥性﹐比如﹐一般大陸不會像反感美資日資一樣 反感台灣的品牌。 這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源。舍近求遠﹐吃力不討好 是蠢蛋行為 在這點上﹐台灣應該向香港學習﹐如何在大陸實現自身的全球夢想 不要試圖把自己扮演成所謂亞洲的民主堡壘 那是蠢蛋幹的事情﹐被人當槍施﹐得不償失。 經濟的事情﹐意識形態走開。 所以大陸和台灣經濟與政治的奇怪聯系 即是機會又是挑戰 有遠大視野者﹐當知道利用台灣資源影響大陸改革 然後以台灣人的身份在中國乃至東亞經濟版圖裡獲取更大的利益 這種事情當年的徽商﹐晉商都幹過﹐香港人也幹過 但是這一點﹐則首先要求台灣人可以超越地域之狹隘 放棄台灣人中國人﹐本省人外省人等對立的觀念 尋求其中的價值共識。 所以可以做某些猜想﹐幾十年或者百年之後 中國人﹐包括台灣人﹐會記得馬英九的遠見卓識 ps﹕對台灣來說﹐以現在的情勢﹐試圖邊緣大陸就是在邊緣自己。 台灣和大陸的關系﹐也始終是台灣社會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關系 無法回避﹐也無法以對抗求發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37.108.77
RIFF:民族主義式 的 市場經濟觀 219.91.86.76 09/06 18:31
RIFF:很有中國特色呀 219.91.86.76 09/06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