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造反派」 造反派是文革時期以「造反」自稱、標榜的一種群眾組織,及其與他 們的政治實踐相關連的一整套思想方法、行為特徵、價值取向。 1.與「保皇派」相對。指文革初期在紅衛兵之後走向社會,以下犯上 ,對當時的領導體制和具體負責人持對抗、批判態度,並採取實際對 抗行動的群眾組織。最初受到歧視和壓制,如被視為調皮搗蛋、不安 分守己的害群之馬,被宣布為非法或反動組織,扣發參與者的工資, 整理參與者的材料,等。該詞當時仍按傳統價值來闡釋,含貶義。 1966年秋冬,通過毛澤東八次接見紅衛兵(以學生以主體)造成的氣 候,造反派組織獲得迅速發展,已佔壓倒優勢;而黨政領導和基層單 位失去了運轉、整合功能,陷入癱瘓狀態。參加這類組織就成了時髦 ──進步、革命的標誌。文革早期的「保皇派」紛紛轉而加入造反派 了。紅衛兵是此一階段造反派的主體。造反的本質就是造反,鼓吹打 亂、改變現有的秩序。造反派賴以成事的最大秘密(公開的),就是 他們其實是奉旨造反。對最高權力來說,表層的反社會行為下面是實 際上的親社會行為。「造反」一詞遂變幾千年貶斥色彩而含褒義:由 「亂臣賊子」、「無賴輕薄」搖身變成了「社會中堅」、「文化英雄 」。該詞感情色彩的改變,是毛澤東發動、操縱的文革引致中國民間 社會、社會心理、組織結構……一整套組織、秩序、價值顛覆性巨變 的反映,是傳統文化斷裂的最顯著的表徵。 2.由此進而擴展為,對除紅衛兵以外的文革中群眾組織的統稱。以產 業工人為主,農、商、文、衛等系統輔之。在大聯合、奪權階段,紅 衛兵仍在舞台上,但文革的主角已經由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造反派來 充任了。毛澤東說,「在工人階級內部,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沒 有理由一定要分裂為勢不兩立的兩大派組織」。指的就是他們。在這 類組織中,組織成員的品類更加蕪雜,派性更為嚴重,組織的鬆散程 度更大,造反動機的功利性更明確──就是要瓦解、摧毀科層制勢力 ,佔山為王,「掀翻金鑾殿,輪番來加冕」。要取代走資派,成為新 的掌權者。有相當一部分人順應時代潮流,進入官僚階層、權力體制 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3.引申為借指參加這類群眾組織的人、一般成員。「1966年抄家,『 造反派』搬走幾件,王家姆媽又變賣幾件。」(陸星兒《同一扇石庫 門》,載《文匯》月刊1990年3月號)說話的那口氣,在當時是無奈 、豔羡,在事後是鄙夷不屑、誅心剿滅、醜化刻毒。 4.文革後稱文革中參加過這類群眾組織的人。仍然用以文革當時的稱 謂指稱他們,可以看作該名詞的過去時態。受到清查的「三種人」( 參見該條),主要就是指其中因與林彪、四人幫集團有組織聯繫而造 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有打砸搶劣跡的人。 5.比喻義。文革後,比喻行為方式、價值觀、性格等方面與造反派相 似的人。含貶義。例:小造反派;造反派脾氣。這是一種彈性比較大 、卻又偏於嚴重的指控,因為文革在政治上被全面否定,造反派受到 嚴厲追究;該詞所包含的歷史追溯、政治判斷內容,會引起個人經歷 、情感方面的聯想,乃至過分反應。——重歸威權體制的舊軌道,再 次強化官本位、肯定知識精英的主流地位,賦予階級分化以合理性, 這是後文革以來社會心理的最大變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0%A0%E5%8F%8D%E6%B4%B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123.147.60
lkcs:還以為某人的風格有所改變﹐原來是wiki 58.63.114.174 05/05 21:48
fanaticfc:wiki的語氣還是比較平緩的 218.75.42.186 05/05 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