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politics 看板]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politics 標題: 兩岸關係和平交往政策下的隱憂 時間: Mon Apr 6 19:55:13 2009 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504&webitem_no=1738 兩岸關係和平交往政策下的隱憂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 楊開煌 一、前言 馬英九總統執政即屆週年,近年之間,兩岸關係的變化是最為明顯可見的,從台灣 的立場來看,應該說是漸有收獲,對大陸而言,同樣迎來一個兩岸關係的和平戰略 機遇期;當然任何和解和交往的大陸政策,必然受到來自反對陣營的質疑和反對, 諸如對大陸開放的太多、太快,致使台灣的籌碼流失,當然也總有部份人慣性質疑 馬總統的大陸政策是賣台。但是在民主選舉的制度下,政府的政策自有選民的公斷, 有選票的檢證,因此有反對也是十分正常的事。 二、大陸政策之隱憂 但是以目前兩岸當局各自的大陸政策和對台政策,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和平發展來 檢證,則我們以為其中是存在著矛盾和衝突,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從台灣的角度 來說,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論述空白,一是心態矛盾。 所謂「論述空白」是指馬總統的大陸政策欠缺一套理論的支點,來為政策背書和辯護, 以目前的大陸政策的內容來看,其在經貿政策上的論述是大陸的對台經貿為主,而在 政治互動在的論述則又順從於在野陣營的論述,也許在馬政府來看,這正是左右逢源, 亦兼容並蓄的包容力,然從外界來看,也清清楚楚地看,在沒有自己的清晰論述的 情況下,不僅在政策的辯護系統上左支右絀,在政策上就沒有宣傳說服力,特別是在 政策本身就必然出現時而調整的窘境。如果馬政府不能盡快建立起一套兩岸和平互動下 的台灣自主論述,則兩岸關係的發展,最終有可能像大陸的改革政策一樣,出現 經濟發展與政治改革巨大的落差,兩岸的經貿發展因為政治關係的不正常,而使 台灣很難從兩岸經貿發展中,真正獲得長遠穩定的利益。所謂「和平互動下的台灣 自主論述」,是因為以往台灣的主體論述,都是建立在對抗中國的立論之上,從而 誤植於台灣人民的意識形態中,以為只有對抗大陸才是愛台灣,如今的馬政府如果 不能撥亂反正,則不論用什麼去執行大陸政策,永遠都會遭受賣台的質疑,從而所有 的解釋也就不起辯護的力量。 所謂「心態矛盾」是目前的兩岸關係雖然是和平、和緩,但是大家都是就此放心, 這種不放心也許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台灣的政黨輪替的隱憂,從而兩岸都有「和平協議」 「和平協訂」「和平框架」等等的建議和討論。然而個人以為真正的問題,不在有否 協議,而在於台灣社會如今面對大陸的心態的矛盾,此一矛盾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以封閉心態討論開放的議題: 承接以往的對抗論述形成的愛台灣台灣優先的心態, 變成一切都要大陸讓、要大陸給不給就是對方的錯,不給就是對方打壓, 完全不看客觀的規範,整體的形勢,這種狹窄的愛台灣意識,和自我中心主義的表現, 已經變成我們社會、媒體看待大陸當局的對台政策是否善意的指標,這就顯示出 一種隱形的封閉心態,長久而言,是無法真正支持一個理性、開放的兩岸關係。 (二)以對抗心態要求合作的關係: 台灣社會長期處於不知共而反共的社會化影響下,對抗北京當局, 防範中共的統戰陰謀,已經內化為一種面對中共「惠台措施」潛意識的反應, 在此心態下,往往延伸出許多自以為言之成理的防備作為,結果雙方從善意出發 卻掉入惡性循環之中,如今此一心態不改,則雙方的合作前景必然有限,甚至成為 不切實際的期待,這不是說我們不應有防備之心,而是說我們不以對抗來設防, 而應以自衛來設防,才能真正將兩岸關係導入合作,而我們不致於上當。 (三)以敵對心態商議和平的願景: 兩岸之間從台灣而論,最大的爭議,就是國家和主權;對大陸而言,認為兩岸之間 在法理上根本不存在國家和主權的爭議,雙方都認為不可退讓,此種僵化的傳統政治 思考,使得所有的「創意」都受到扼殺,敵對的心態變成正常的立場和必須捍衛 的原則,在此心態商議兩岸的和平,難怪大家都不看好。一如毛蔣當年的重慶 「雙十協訂」一樣,和平協議只是廢紙,只有宣傳的作用,如今此種僵化的思惟 不化解,兩岸就很難出真正持久穩定的和平,而化解之道,在於回歸到「國家、主權」 只是保護人民生存和生活的工具,而非人民的目的,從而有可能開放思考, 創新制度,化解爭議,建立和平。 三、對台政策的批判 從大陸的對台政策來看,也有三大問題:一是發展政策有餘,而和平的作為不足; 二是賜惠的心態有餘,尊重的表現不足;三是求同的思惟有餘,而存異的胸襟不足。 (一)發展政策與和平作為之間的不平衡: 從大陸對台政策內容來看,顯然是完全偏重在發展兩岸關係上,而和平政策則是 停留在口號上,片面可以展示和平的作為有限,這就突顯出北京當局「發展和平論」 假設的盲點,因為北京的邏輯是「發展」必然導致台灣對大陸的依賴,而依賴 則可以消除「台獨」的可能,台獨的可能性越低則和平的可能性也越大。 但是另一種可能是「發展」導致台灣的富裕,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從而 也有能力與外力結合,抗拒中共的政治安排,最終邁向不穩定的和平。因此在 兩岸和平對話之前,中共的對台政策有必要加大和平的作為,使和平作為成為兩岸關係 的常態表現,慣性行為模式,才有可能將「發展」的邏輯與「和平」的邏輯接合起來, 實踐「發展和平論」的假設。 (二)「賜惠」作為與「尊重」作為的落差: 自從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大陸出台的惠台措施,從中央到地方可以說是難以計數, 就貿易逆差而言,應該是台灣不論官民都是受惠者,但是從市場機制而言,這些都是 賣方的主觀需要下的產品,所以買方也無需感激;說得直白些,是大陸想統一台灣 的頭期款,所以無需感激。反之,買方需要的賣方則從來沒有有計劃的傾聽和付出, 從中共的立場確實有必要將賣方主觀認定的「好處」,作為恩惠來付出;而應該是 在付出之前了解買方自身的需求,再有序地提供,轉變「賜惠」的作為成為「尊重」 的作為,使得對台政策的主觀想像,變成台灣社會的客觀感受,這才能扭轉兩岸民眾 的相互印象,強化彼此的認同。 (三)「求同」之念勝於「存異」之心: 兩岸之間從交流開始,就有人倡議「求同存異,擴大交流」,之後「求同」成為 從事交流的必要前提,而談論差異,突顯差異便成了禁忌,成為破壞氣氛, 這樣的交流結果是越來越表面化,越來越形式化,結果隨著交流的加深,雙方「同」 的部份沒擴大反而縮小,「異」的部份反而大有增加,表現在兩岸關係上就只看成績, 看趨勢,看大方向;而忽視缺點,忽視危機,忽視逆流;使得兩岸關係的發展 永遠有暗礁,有危險。事實上,任何兩個主體都有差異,只有彼此理解差異, 才能尊重差異;能尊重差異,才能欣賞差異,能欣賞差異,才能從彼此的差異中, 學習成長,最終才能避免差異帶來的誤解和仇視。 總之,當前的兩岸關係雖然是邁向正面的發展,兩岸當局的對策也都希望相互的加分, 但是回顧前3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我們以為必須認識到歷史波折的過程, 體會當今的問題,反省問題的癥結,才能處理好這4年的和平機遇期,並為以後的 兩岸關係建立穩定的和平基礎。 -------------------------- 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不過,他並沒有提出什麼實際的解決之道就是了 比如說講到台灣政府的心態問題, 他應知道 這源於 在野黨或台灣本土意識較重的人們 因反中而時時擔憂 進而不停猜疑、抨擊、威脅 比如說 ECFA 其實都還沒開始談,就有一堆人直接拿中、港的ceca開始當假想敵 那政府不滅火、不保證「不矮化主權」 不陷入他所謂「用封閉的心談開放的事」 的困境 又能如何呢? 大大方方和人民說,「請大家不要這麼 “厚猜疑” 請相信馬政府和北京」嗎? 不可能嘛... well 不過,他對當前的處境的觀察,在他提及的這個部份而言,我是認同的啦 讓我看到這篇文章的,很有趣的,是自由時報的報導 官方外圍網站 批馬中國政策論述空白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6/78/1hbi8.html 他們看到文中有「論述空白 就如獲至寶的開鎗了 反正賭定多數人看了報紙不會去找原文來看 其實文中長長一串講「封閉的、對抗的、敵對的 心態」 文中「政治上順從在野黨」 文中「不知共而反共」 都是在講他們... 看完新聞,再看那篇文章 可無視這麼長一串,把人家的文章按自己的意思解讀 真是對他們 感到佩服.... -- ˙ - . ˍ ◣ _- .︿. ˍ◣ . 千山飛絕,萬徑蹤滅 ↙ - ˍ ▂ ∕\ ∕ ╲ _ 孤舟簑翁,獨釣江雪 ↖ . . ◢███▃ ▄╱◢ / ╲﹎ - @juor2 ︿ . ‧ ﹑ ▄▁ ▇▅▄▃◢▅▁ ▁▂▁ /\|||||||| ▄▃▂ ‧. ▆▅▄▅▆▇ . √▃▂▃▄ .、 . ▁ˍ_ __ . oodh《殘江雪》‵〞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112.121
juhn:這在某黨很常見,斷章取義然後見獵心喜. 114.137.166.32 04/06 22:19
oodh:轉錄至看板 HatePolitics 04/11 15:01
gsk3beta:借轉兩岸版﹐謝謝 169.230.108.74 04/11 16: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9.230.108.74
xxtw:推愿PO心得 121.33.190.169 04/11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