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6年中國大陸內部經濟概況 2006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達10.7%,較2005年增加0.3個百分點,其主要成長 動能來自於固定投資及貿易順差。在固定投資部分,為抑制經濟過熱,大陸當 局持續透過行政措施及貨幣政策等方式加以「宏觀調控」,嚴格審核土地及房 地產開發限制不動產供給,上海市、北京市及中國統計局等高層官員去職,也 被外界解讀為針對不配合宏觀調控官員進行懲處。在貨幣政策方面, 2006年 中國大陸央行2度調高貸款利率至6.12%、1次調升存款利率至2.52%,自2006年 6月至2007年2月,更5度調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至現行10.0%的水準,凍結資 金總額估計將達上兆元人民幣。 雖然中國大陸政府持續推出調控措施,但由於2006年為中國大陸「十一五 規畫」(2006-2010年)的第一年,多項基礎建設啟動,此外北京奧運即將於200 8年舉辦,多項重要建設仍持續推行,而各地方政府為求政績及經濟表現,多 與地方土地開發商及金融機構合作推動投資,對中央政策的配合意願並不高。 而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市場資金充裕,也影響了貨幣緊縮政策的成效。基於上 述因素,使得中國大陸固定資產投資仍然呈現高成長之趨勢,上半年成長率即 高達29.8%,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幅度相當有限。 在工業生產及消費方面,由於投資及出口快速成長,2006年大陸年營業額 500萬人民幣(規模以上)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成長16.6%,較2005年提高0.2個 百分點。而在民間消費方面,2006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平均收入11,759元,實 質成長率為10.4%,農村居民平均收入3,587元,實質成長率為7.4%,雖然在收 入增加推動下,中國大陸2006年消費成長13.7%,且中國大陸當局希望以內需 成為帶動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另一主力,但由於所得分配不均,占人口多數的 農民收入成長率有限,加上社會福利制度仍未完善,消費成長的動能受到限制 ,帶動經濟發展之效果尚不明顯。 2006年大陸外貿及兩岸經貿情勢 在貿易方面,自2006年4月份起中國大陸貿易順差連續4個月增加,國際壓 力更形提高,為了紓緩國際指責壓力以及優化國內產業結構,中國大陸政府於 2006年9月中旬,對部分產品調降或取消其出口退稅。10月中旬更進一步限制 低價產品的出口,被政府認定傾銷的廠商將遭罰款及禁止產品出口之處分,這 些限制措施使得中國大陸部分勞力密集產業出口受到不利影響,但對減少出口 及平衡中美貿易而言,其效果仍然有限。 2006年9月大陸貿易雖受到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加速之影 響,使得進出口成長率略微下滑,但在第4季邁入出口旺季後,10-12月中國大 陸貿易順差持續維持200億美元以上單月水準,其中10月份創下歷史新高238億 美元。累計出口9,691億美元,成長27.2%,進口7,916億美元,成長20.0%,全 年貿易順差為1,775億美元,較2005年增加755億美元,貿易順差及資本流入快 速擴增,使得外匯存底年底達1.067兆美元,較2005年增加2,473億美元。 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兩岸貿易也隨之擴增,根據大陸商務部2007 年1月25日公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06全年兩岸貿易額達1,078.4億美元,成長 率為18.2%,台灣出口中國大陸之金額為871.1億美元,成長16.6%,產品以機 器設備、原材料及關鍵零組件為主,其中積體電路、電子零組件、液晶面板、 塑膠、鋼材及印刷電路等產品,合計占台灣出口中國大陸之55.8%。而台灣則 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為207.4億美元,成長率為25.3%,台灣貿易順差高達663. 7億美元,進口產品主要為積體電路、電子零組件,資料處理設備零組件、鋼 材、鋼鐵鑄件,以及視聽音響零組件等,上述產品合計占台灣進口總額29.7%。 就中國大陸貿易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臺灣為中國大陸第7大貿易夥伴, 第7大出口市場,第5大進口市場,而中國大陸則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 市場及順差來源。另根據我國經濟部國貿局的統計資料,2006年前11月台灣對 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80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5.8%,其中出口額577.4億 美元,較2005年同期成長13%,占台灣出口總額28.2%,進口額則為226.6億美 元,較2005年同期成長23.7%,占台灣進口總額12.2%,累計前11月貿易順差為 350.8億美元。兩岸統計雖由於廠商申報出口地、走私及香港轉運等問題,使 得數據有所差異,但均顯示出兩岸經貿快速成長之趨勢,而我國對大陸貿易依 存度也隨之提高。 2006年台商赴中國投資呈現件數減少但金額增加的趨勢,根據經濟部投審 會的統計,2006年前11月台商投資件數減少17.26%,但金額卻增加13.8%。顯 示目前對台灣大陸投資主要以大型廠商為主,而中小企業則受到大陸產業政策 調整,對勞力密集、資本額低及高污染產業優惠縮減,加上大陸人工及土地成 本日益提高,出口受到世界先進國家關注,使得中小企業獲利及生存空間受到 壓縮,投資也逐步轉向東南亞及東歐等國。 中國大陸2007年經濟展望 展望2007年,在歷經近年經濟擴張之後,全球經濟成長率將較2006年減少 0.2-0.7個百分點,其中美國成長率預計減少1個百分點,全球貿易更可能有2 個百分點以上的減幅,對於中國大陸對外貿易將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各主要預 測機構預測大陸2007年之經濟表現,除了IMF較為樂觀外,其餘均認為在外受 到全球經濟貿易及各先進經濟體成長趨緩影響,在內則由於宏觀調控對固定投 資的影響,中國經濟成長將較2006年趨緩。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成長預測 \預測機構 IMF UN OECD EIU WB \(時點) (2006/9) (2006/10) (2006/11) (2006/12) (2006/12) 國家\ (地區)\ 2006 2007 2006 2007 2006 2007 2006 2007 2006 2007 -------------------------------------------------------------------- 全球經濟 5.1 4.9 3.8 3.2 3.2 2.5 4.0 3.2 3.9 3.2 全球貿易 8.9 7.6 10.1 7.8 9.6 7.7 10.0 7.5 9.7 7.5 美 國 3.4 2.9 3.2 2.2 3.3 2.4 3.3 2.0 3.3 2.1 日 本 2.7 2.1 2.5 1.7 2.8 2.0 2.1 1.7 2.9 2.4 歐 盟 2.4 2.0 2.5 2.2 2.6 2.2 2.7 2.0 2.4 1.9 中國大陸 10.0 10.0 10.2 8.9 10.6 10.3 10.5 9.6 10.4 9.6 資料來源:各主要預測機構預測報告。 除了經濟成長可能趨緩外,由於固定投資及工業生產快速成長,使得部分產 業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其中鋼鐵、汽車、水泥、電解鋁、電石、煤炭及焦炭 等產業都可能產生供過於求的情況,對於市場價格及廠商獲利均將造成影響。而 在房地產部份,由於都市計畫不良、中低價住宅供給不足、地方政府追求土地開 發帶來的財政收入,使得中國大陸房地產調控仍然存在過熱的情況,上述產業都 將成為中國大陸政府2007年調控的重點對象。而中共十七大會議召開前夕,中央 部會及地方政府領導人事逐步進行調整,為爭取及穩固黨內地位,政府官員對於 中央宏觀調控政策配和程度預期將有所提高,加上中國大陸產業政策調整,以及 持續緊縮貨幣供給影響,2007年固定投資成長將可能趨緩。 值此經濟轉型時刻,消費是否能成為下一波經濟成長的動力便成為關鍵,在 有利因素方面,中國大陸政府透過稅制擴大內需及進口替代,並投入大量資金發 展農村及中西部地區,但由於政府貨幣供給的緊縮,將可能使得民眾申貸受到限 制,城鎮地區資產價格下跌,而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解決不易,農民收 入增加有限,對消費成長的助益仍有待觀察。 在貿易部份,由於受到世界需求減弱,出口成長將有所減緩,而進口受人民 幣升值使得購買力增加,加上為減少貿易順差導致之國際壓力,中國大陸政府將 擴大對外採購等因素的影響,進口減少幅度預期將小於出口,使得中國大陸貿易 表現及順差金額將不如2006年。人民幣匯率方面,中國大陸當局無論是否擴大現 行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由於順差壓力及外資持續匯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維 持穩定升值的現況。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帶動資金流入,中國大陸當局除了 持續加大在公開市場的調控力度外,仍可能持續上調存款準備率,但會盡量避免 採取升息尤其是存款利率的措施,以避免影響消費成長,與利差引起資金流入, 再度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 在人民幣匯率方面,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大陸當局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 調整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逐漸走升,2006全年升值3.4%(如表二所示),此一時 期美元實質有效匯率對7個主要國家(Major)及26個國家(Broad)分別貶值5.23%及 4.44%,而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則低於多數先進國家及亞洲其他國家貨幣。累計自 2005年匯率調整迄今,人民幣匯率共升值6.04%,扣除原始2%調整幅度,一年中 僅升值4.04%(如表三所示),升值幅度小於同期美元實質有限匯率貶幅,及多數 先進及新興國家升值幅度,僅高於貶值的日圓及台幣。 此一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近一年雖對美元小幅升值,但相對各國多數貨幣 ,尤其對其主要貿易競爭對手東南亞國家而言,其匯率不升反貶。由前述2006年 貿易數據觀察,中國大陸順差居高不下原因除了第4季為消費品出口旺季外,200 6年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不如其主要出口競爭對手(如東協各國),使其相對匯率 不升反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預期2007年中國大陸面對美國要求人民幣擴 大升值幅度,並增加中國大陸對美採購的壓力,將會持續擴大。 表二 先進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 2006年底 2005年底 2006年 2005/7/21 近一年半 匯率(指數) 匯率(指數) 漲跌幅(%) 匯率(指數) 漲跌幅(%) ------------------------------------------------------------------------- Major-7 81.35 85.84 -5.23 85.67 -5.04% 美元匯率 Broad-26 106.88 111.85 -4.44 112.13 -4.68% ------------------------------------------------------------------------- 人民幣 7.81 8.07 +3.40 8.28 +6.04(註) 歐元 0.76 0.84 +11.43 0.82 +8.46 英磅 0.51 0.58 +13.72 0.57 +11.84 加拿大幣 1.17 1.16 -0.24 1.22 +4.57 澳幣 1.27 1.36 +7.55 1.31 +3.19 日圓 118.81 117.48 -1.12 112.41 -5.39 ------------------------------------------------------------------------- 註:含2005/7/22人民幣一次調整2%。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表三 亞洲新興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 2006年底 2005年底 2006年 2005/7/21 近一年半 匯率 匯率 漲跌幅(%) 匯率 漲跌幅(%) -------------------------------------------------------------- 人民幣 7.81 8.07 +3.40 8.28 +6.04(註) 星元 1.53 1.66 +8.51 1.68 +9.70 台幣 32.60 32.85 +0.78 32.95 +1.09 韓圜 930.00 1,011.60 +8.77 1,035.50 +11.34 泰銖 36.05 41.08 +13.97 41.87 +16.16 菲律賓披索 49.03 53.06 +8.22 55.77 +13.75 印尼盾 8,989.00 9,820.00 +9.24 9,790.00 +8.91 馬來西亞幣 3.53 3.78 +7.14 3.80 +7.73 -------------------------------------------------------------- 註:含2005/7/22人民幣一次調整2%。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兩岸經貿的展望與可能限制 展望2007年,由於世界經濟景氣可能呈現軟著陸,對中國大陸外貿及從事 外銷的大陸台商可能產生不利影響,也可能間接影響台灣對大陸的出口現況。 不過由於中國大陸目前正逐步發展其內需,而我國廠商由於地緣、文化、經濟 背景等因素,加上長期在大陸經營所累積的經驗,都有利於大陸內銷市場之拓 展,而我國政府正研擬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因此兩岸間商品及服務貿易應可 持續成長,而不致受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影響。不過在台商投資中國大陸方 面,由於大陸當局即將於2007年3月審議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併案,預期此 一稅制整合將縮減外資目前所擁有的多項優惠,並將實質稅負調高,不過由於 新稅制實施將有一段緩衝期限,因此不排除台商為爭取大陸新制過渡期的租稅 優惠,可能在2007年增加投資的可能性。 未來兩岸經貿雖仍有成長的空間,但兩岸貿易發展也正面臨著結構轉變, 其衍生的問題值得我國產官學界予以重視並關注。首先,隨著大陸台商需求增 加,我國出口中間原料及機械設備比重逐年提高,但近年來此一投資帶動出口 的效果卻逐年減弱,機械設備出口比重由2002年占18.54%,2005年降至13.12% ,中間產品A類(依世界銀行分類)也由2001年之34.82%降至2005年之25.88%, 顯示台灣出口產品結構正隨之改變。其原因在於台商對中國投資由下游帶動中 上游產業,加上大陸當地廠商技術水準有所提昇,使得台商在當地採購比重提 高,減少了自台灣進口原物料、半成品及零組件。此一現象若持續,未來將使 得兩岸貿易由目前互補轉變為競爭關係,除了影響台灣產品出口,未來大陸產 品若挾其成本優勢回銷台灣,對台灣相關產業又將造成另一波衝擊。 其次,由於兩岸在加入WTO過程中,由於大陸當局不願與我方協商,未能 就我國進口物品進行雙邊協商,使得兩岸經貿開放問題受到延宕,雖然我國政 府除了農業產品及部分敏感產業項目外,對多數商品已建立機制並予漸進開放 ,自大陸進口物品項目占全部物品項目比例,由2002年的56.3%,增加至2007 年1月之79.48%,如表四所示。但台灣目前所享有的貿易順差,卻引發許多國 家在和中國大陸談判時的爭議,例如為了平衡中韓貿易,大陸要求韓國增加對 中國的煤炭進口,韓國談判代表雖然同意並減少自澳洲進口比重,但在會議上 指出,中國大陸最大的貿易逆差來自臺灣,目前大陸當局雖以「內部事務」作 為理由處理類似意見,但未來面對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甚至東協等國談 判時,類似的意見和問題預料仍將持續被提出。 表四 台灣對中國大陸產品開放項目數統計 開放項目 未開放項目 ---------------------------------------------------------------- 貨品類別 項目數 項數 占全部 占農/工 項數 占全部 占農/工 ---------------------------------------------------------------- 農產品 2,238 1,409 12.93% 62.96% 829 7.61% 37.04% 工業產品 8,660 7,253 66.55% 83.76% 1,407 12.91% 16.24% 總計 10,898 8,662 79.48% - 2,236 20.52% -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06/1) 中國大陸若因應其他貿易夥伴壓力,要求我方擴大開放進口以平衡兩岸貿易 現況,目前可採行的途徑不外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或以加入區域經貿 協定、開放台灣對中國大陸之服務投資或服務貿易作為條件交換,或以限制台灣 出口等方式,要求擴大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出口。不過透過WTO機制或加入自由貿 易協定的作法,由於大陸當局顧忌其政治考量、公部門談判及國際外交等因素; 而開放服務業投資,由於產業不同,作為壓迫我方擴大進口未必適合;若以限制 我方出口作為施壓方式,對在中國大陸經營的台商而言未必有利,也影響台商在 中國大陸的出口表現,使得大陸當局採行上述方式,作為施壓我方增加進口的可 能性並不高。 事實上,目前希望台灣擴大對中進口的聲浪中,壓力最大的倒不是中國大陸 業者,反而是來自美國及歐洲在台企業業者及商會代表,由於其母國企業在中國 大陸投資及企業規模日益擴大,商品銷台同樣受到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商品的限 制,因此積極透過在台企業及駐外代表反映,希望台灣對中國大陸增加開放進口。 目前我國政府除持續現有機制,主動檢討開放外,仍希望大陸當局能與我方 協商,以利兩岸貿易問題的根本解決。不過近年歐美商會代表在與我方官員會面 時,持續對三通、開放進口、人員往來及投資上限4大議題表達意見。但事實上 ,我國在加入WTO之後,曾多次表達願意遵守WTO協商精神,以WTO為平台與大陸 進行雙邊協商,但大陸方面顧忌其外交及政治敏感問題,目前並不願就正式管道 與我方談判討論貿易問題,因此兩岸經貿目前的限制,並非我國政府單方面可以 解決,不過大陸對我國順差的可能施壓,以及在台外商為大陸商品輸台的意見反 映,仍值得我方政府密切注意與妥善因應。<孫明德>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 參考文獻及資料來源 1.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2006),2006 Taiwan White Paper 。 2. The 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Taipei(2006),2006-2007 Position Paper Press release。 3. 中國大陸國台辦(2007),「臺灣成為中國大陸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網址: http://www.gwytb.gov.cn/。 4. 中國大陸統計局(2007),「2006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網址: http://www.stats.gov.cn/。 5. 洪德生(2006),「台商大陸投資經營變遷與風險」,兩岸經貿,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 金會,第180期。 6. 孫明德(2006),「大陸兩稅合一,台商稅負升高」,稅務旬刊,稅旬文化出版事業, 第1989期,頁11-18。 7.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07),「95年11月份兩岸貿易情勢分析」,網址: http://www.trade.gov.tw/。 8. ──────── (2007),「中國大陸物品進口管理概況」,網址: http://www.trade.go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1.221.221 ※ 編輯: Formu1a0ne 來自: 140.121.221.221 (03/10 04:10)
npchen:真專業...221.218.132.158 03/10 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