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umenser (lumenser)》之銘言: : 是呀~ : 多看看世界 台灣的海洋性格,從荷蘭時代便展現出來了,甚至有學者說,台灣的開發與世界的走向海 洋時代大抵同步而行。荷蘭人來台灣之後,經營米、糖﹑鹿皮等外銷﹐並且在台灣發展轉口 貿易。台灣不但已經顯現出以外銷為導向的經濟雛型,而且台灣也已扮演成遠東貨物集散中 心的角色,用現在的話說,簡直成為亞太營運中心。這種以外貿導向為主的經濟雛型,使台 灣有別於中國大陸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鄭成功接受何斌的建議,攻取台灣。何斌在給鄭成功建議書中特別提到台灣這個地方「橫 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眾﹐十年教養﹐而國可富﹐ 兵可強﹐進取退守﹐真足與中國抗衡也。」(江日升﹐《台灣外記》)其中所謂「橫絕大海﹐ 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指的就是台灣可以發展國際貿易。鄭成功繼承其父親鄭芝龍的海上 霸業,這股勢力雖然曾被視為「海盜」,但若將之形容為「武裝化的私人海商集團」也許更 恰當。1654-1655年之間﹐鄭氏一族所屬的貿易船﹐約佔當時全中國船的74%﹐因此要操作價 格相當容易﹐所以鄭成功的海外貿易﹐在日本和東南亞各地都佔有支配地位。這股「武裝化 的私人海商集團」勢力來台灣後,果然突破滿清的封鎖。到了鄭經時代,國際貿易更加發展 ,台灣的糖都銷到英國去,英國在台南還設有商務代辦。鄭經時代台灣的國際貿易發展﹐使 得安平一直扮演著自荷蘭時代以來遠東貨物的集散地角色。誠如清初郁永河在《裨海紀遊》< 鄭氏逸事>中所指出的 :「我朝(清)嚴禁通洋﹐片板不得入海….凡中國各貨﹐海外皆仰資 鄭氏﹐於是通洋之利﹐惟鄭氏操之﹐財團益饒。」其所謂「通洋之利」﹐用現代話說﹐就是 國際貿易的利益。清帝國承繼過去傳統中國的大陸文化性格﹐只知閉關自守﹐充其量也只有 朝貢貿易。但是台灣自荷蘭以來﹐即發揮了海洋文化的性格﹐知道與世界通商往來﹐鄭經時 代更充分發揮這種海洋文化的商業性格。當時台灣這種重商路線甚至已讓台灣社會沾染了追 求物質享受的風氣﹐清初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就記錄鄭經時台灣從事國際貿易所造成的 社會風氣﹐他說 :「…且洋販之利歸於台灣﹐故尚奢侈﹐競綺麗﹐重珍旨﹐彼此相倣。」社 會奢靡之風固不可取﹐但一方面也說明了國際貿易暢旺的台灣﹐自有其走入世界舞台上發展 的條件。台灣史學者黃富三曾評論說:「鄭氏王朝秉承其家族之海上活動傳統與閩南地區的 特性﹐來台後並未改變荷蘭人的重商路線。此乃大量軍民突然入台﹐經濟未崩潰﹐且以小國 寡民能與大中國抗衡的奧祕所在。」 http://www.jimlee.idv.tw/art_01_21.htm -- 沒有中國 台灣過得更好耶.. ※ 編輯: basicnet 來自: 140.120.136.152 (06/13 22:09)
aurelius:抗衡個屁 鄭來台不久即死 他的子孫一個個 140.112.233.221 06/13
aurelius:比一個不肖,閣下還活在反清復明的使命中ꄠ 140.112.233.221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