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ross_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早期居民:東亞孤兒、自足社會 臺灣雖有優越的地理條件,然而長期以來卻是孤立於文明世界之外的東亞孤兒,與外界少 有接觸,因而被認為是一蠻荒世界。不過,它並非無人島,在舊石器時代即有人類之移居, 並產生以新石器時代文化為主的生活方式。 (一)從舊石器到新石器、金石並用文化 目前臺灣已知之考古遺址達一千五、六百處以上,從舊石器到新石器、金石並用文化都有 。最早的是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之長濱文化,遺址中留下許多礫石器,時間約在西元前一萬 三千年至西元前三千年,屬於舊石器晚期的文化。至於新石器文化則散布全島,如大坌坑文 化、圓山文化、十三行文化等。除石器外,有的部落已使用鐵器甚或能冶鐵。大致言之,他 們的生計除狩獵、漁業外,已有初級農業,並能製陶、紡織。 現存臺灣原住民與這些史前遺址的先住民又有何關係呢?部分學者認為他們是這些先住民 的後代,但迄今未有定論。此外,現存原住民各族均有「矮黑人」之傳說,而矮黑人乃散居 東南亞之原始民族,他們是否是最早的臺灣居民呢?此亦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簡樸、自足的原住民社會 至於臺灣現存原住民,學界均認為在體質構造與文化特徵方面,與東南亞民族同屬於南島 民族(Austronesian)。然而學界對南島民族之起源,則有爭議。一般認為他們的原居地是 東南亞,其後向外擴散,其中一部分移入臺灣。但近年亦有學者主張起源地是臺灣,再向南 遷徙、擴散;如是,臺灣則是一南島民族之原生地,更可因原住民之存在而成為活的南島民 族博物館。 至於早期原住民社會,可說是相當孤立、原始的。其特色可從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觀 之。 在政治方面,原住民只有部落,而無統一的國家組織。十六世紀末,明代陳第所撰之「東 番記」指證稱:「社或千人,或五、六百,無酋長」,可見至一六二四年荷蘭人領臺以前, 原住民仍停留在各自為政的部落社會階段。不過,荷蘭人與漢人均有中部「大肚王」(Quata ,即番仔王)之文獻記載,提及此一酋長管轄十多個部落,或許已有準國家之雛形。 在經濟方面,原住民社會基本上屬於新石器時代之自足經濟,狩獵、漁業、初級農業是重 要生計。農業是燒耕式的,不施肥、不灌溉,生產量不高,無法供養大量人口。手工業亦不 發達,僅有簡單的製陶業、紡織業,亦無較複雜之商業行為,一切只求自足。十七世紀末, 郁永河指出北臺原住民之食、衣、住等經濟物資均自產自用,自給自足,稱: 「番人….寒然後求衣,飢然後求食,不預計也。….無市肆貿易,有金錢,無所用,故不 知蓄積。……屋必自構,衣需自織,耕田而後食,汲澗而後飲,績麻為網,屈竹為弓,以獵 以漁,蓋畢世所需,罔非自為而後用之。」 不過,部分原住民確實也從事交易活動。在西部考古遺址中,發現有東臺灣的玉、唐、宋 各朝代的銅錢,說明原住民確有貿易行為。據十七世紀初期文獻,北部的原住民與外界有頗 為頻繁的交易往來,大多是與陌生的海外來客進行零星交易,但交易規模很小,主要為以物 易物,如以硫磺、鹿皮、黃金等,交換鹽、布、鐵等。 目前原住民共分十一族,多為山地居民,計為:泰雅、賽夏、布農、鄒、排灣、魯凱、卑 南、阿美、達悟(雅美)、邵、噶瑪蘭,總人口約四十萬人。另有平埔族八族,計為:凱達 格蘭、道卡斯、巴宰、拍瀑拉、巴布薩、洪雅(學者對此族名稱仍有歧見)」、西拉雅、馬 卡道,散布於平原地區,但目前大多已經與漢人同化,難以區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