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ultureShoc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連幾篇下來,聽到許多跟我想法不同的意見,受教了 這裡獨立一篇解釋關於在下上述文中對成語的看法 在下上了 Wiki 查詢對成語的定義,Wiki 是這麼說的: "成語是漢語中人們熟識並廣泛使用很久,以表示漢語中一般概念的固定片語 或短句,一般以四字組成,也有三字或者五字以上,如「破天荒」、「二桃 殺三士」等,通常帶有書面語的色彩。成語在文言文中被廣泛使用,並且在 現今的白話文書寫或日常會話中,仍有為數不少留存下來。按照比較嚴格的 界定,現在大約有五千條左右的成語,但也有收錄兩萬條的成語詞典。" "成語屬於熟句中的一種,大多源自於典籍中。一些成語可以從字面判斷語義, 比如「急中生智」、「插翅難飛」、「亂世用重典」等;也有一些成語在學 習的過程中,必須同時了解成語背後的來源出處:與其相關聯的故事、神話 或歷史等,才能明白,比如「刻舟求劍」、「葉公好龍」等。然而,一些原 不能從字面理解的成語,由於其意義被廣泛地誤解、又無人查實,長久流傳 的結果,使得這些成語反而常以其字面意義運用,而非其引申義。如「空穴 來風」,人們認為它是指無根據的傳言。而據《正版語文》中所說,它其實 恰恰是指有根據的傳言(此成語多有下句以作粉飾,令其意思更明顯,為「 未必無因」)。又如「素面朝天」,人們認為「素面」是指不加修飾的面容, 「天」是指天空,但其實「天」是指天子(指皇上),成語的意思從一典故 得來,應是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 從以上的定義來看,成語具有一定的結構跟歷史文化意涵,才能讓使用者體 會到使用與引申的背後意義 跟文言文等古文一樣,使用成語主要是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所以成語也可 應用在現今的中文白話文文章裡 照這個定義,在下來回答之前各位板友的意見與指教 推 lyremoon:照你的邏輯 那恆河沙數、借花獻佛、七年之癢 10/26 00:19 → lyremoon:這些都不應該是成語 因為他們不是我們的文化資產 10/26 00:19 照以上的定義 在下認為恆河沙數跟借花獻佛是成語 而七年之癢卻不是 因為佛教早已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而七年之癢是電影譯名,依照語意的定義 他是參考語料,而不該解讀擴大延伸成語的範圍 或許有一天,海角七號也會從參考語料,變成具有特定意涵的詞彙 那時候就可以變成成語 因為大家知道怎麼解讀這四個字背後的意涵 → lyremoon:三隻小豬目前當然不是成語 但絕對不是你說的那理由 10/26 00:20 → lyremoon:杜正勝根本就不是那個意思 還要被你說他硬拗 10/26 00:20 既然三隻小豬不是成語,這點 l 大跟在下是有共識的 至於杜正勝是不是那個意思呢? 一來我並非記者,也不是主跑教育線的記者 所以沒有第一手聽到他講的前後全文 但網路上找到他的原文是這樣 (也是來自 Wiki) : "2007年1月22日,台灣媒體報導,教育部的網路成語辭典將 《三隻小豬》當成成語[3],並因此批評教育部。當天,杜正 勝參加「全國教育局長會議」時說,教育部網路版《成語典》 納入「三隻小豬」、「睡美人」等童話故事,是要大家活用 童話故事的典故,因為語言是活的,每一個童話故事的背後 都有典故。並說:「『三隻小豬』怎麼樣造句?這不是造句, 是你講話時要如何引用。當我教小朋友,我看到小朋友很偷 懶,作業都不寫完,馬馬虎虎、草草率率,我說:『你不要 像三隻小豬的老大,三隻小豬的故事你要想一想。』這就是 運用成語了!」教育部成語典編輯召集人李鍌表示,「三隻 小豬」絕非成語,而是「參考語料」,放在成語典附錄純供 參考[4]。不過,杜正勝對此事件,不以《三隻小豬》是附錄 辯解,反而以教育部長身份堅持《三隻小豬》作為成語並無 不當[5],並發言「用成語會讓人變得懶散、思想混沌、一知 半解,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用成語是國文教育的失敗」[6], 而引起輿論譁然。" 好,這裡你可以說媒體偏頗 因為 3 節錄自 TVBS 4 來自中廣 5 來自自由時報 6來自 TVBS 但你不能否認杜正勝說過這番話吧,雖然上述的媒體因為立場 只節錄他們想要聽的大做文章 所以杜的立論是 1. 三隻小豬背後有故事意涵 (不管是不是來自中華文化),所以是成語 2. 使用成語簡化表達是懶散的象徵跟國文教育的失敗 在下不同意的是這兩點 因為第一點是在於共通的文化資產 "To be, or not to be" 來自哈姆雷特 莎翁那時候的英文到現在都有影響,所以是英文語系的共通文化資產跟背景 而三隻小豬並不是來自中華文化的定義跟共通資產 台灣說的是中文,用的是繁體中文是事實吧 不在這個定義裡面的,當然不能叫成語 至於語言是新的,會不會影響演化等等,我之前的看法並沒有說甚麼呀 第二點則是在於,你要有一定程度的語言理解能力 (某種程度來說是對文化的認知) 才能使用成語,就好像不是每個會講 ABC 的都聽過也耳熟能詳莎翁小說的對白 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不是懶散的象徵,也不是無限上綱 把楚門的世界也當作成語 因為定義是甚麼?背後的文化共通意涵在哪裡?並沒有啊 這部電影探討的主題跟層面太多太廣 當做成語怎麼界定背後共通的文化意涵? 況且古文之所以是文化資產 就是因為他停滯在那個時候 我們當然可以把一些台灣大家約定俗成的意涵加入成語 但在我來看使用成語絕對不是偷懶的象徵 → alavie:單純回一句 個人認為三隻小豬已經是成語了 我想您根本不知 10/26 00:24 → alavie:道自己說話有多麼沒有道理跟邏輯吧 我倒很希望能虛心請教 a 大,自己的邏輯謬誤在哪裡? 文化的定義是這樣 文化實際上主要包涵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方面, 具體包括語言、文字、習俗、思想、國力等。 成語隱含文字使用背後的共通意涵,當然是文化裡很重要的一部分 錯誤的引申、使用跟解讀,不正是某種層面對文化的傷害嗎? ※ 編輯: brandont 來自: 68.100.227.238 (10/26 08:39)